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心八爪鱼     
《少年月刊》2011,(9):63-64
有一个小朋友在圣诞节时上台表演钢琴,演奏完观众一直喊:“再来一曲!”老师就问他要不要再演奏一首,结果他急得哭了起来。小朋友说:“我又没有弹错,为什么还要叫我再弹一次?”  相似文献   

2.
幽默公园     
火车什么时候进站“下列火车什么时候进站?”一个小孩问。“小淘气鬼,我已经给你讲了五次了,火车进站时间是4点44分。”“我知道。”小孩回答,“我喜欢看你说4点44分时胡子往上一翘一翘的样子。”再来一曲有一个小朋友在圣诞节时上台表演钢琴,演奏完观众一直喊:“再来一曲!”老师就问他要不要再弹一首,结果他急的快哭出来,说:“我又没有弹错,为什么还要叫我再弹一次?”像绅士一样7岁的卡尔和5岁的妹妹在阿姨家做客。阿姨把卡尔叫到厨房里,给他一把餐刀和一块香喷喷的蛋糕,对他说:“拿着,切一半给你的妹妹。记住,你要做得像个绅士!”卡尔问:…  相似文献   

3.
开心八爪鱼     
再弹一次有一个小朋友在圣诞节时上台表演钢琴,演奏完观众一直喊:"再来一曲!"老师就问他要不要再演奏一首,结果他急得哭了起来。小朋友说:"我又没有弹错,为什么还要叫我再弹一次?"  相似文献   

4.
有一个童装广告:一个小女孩在弹钢琴,一曲弹完的时候,赢得了全家人的掌声。这时,爸爸对小女孩说:“小美,再来一遍。”小女孩慢慢转身过来,很委屈地撅着小嘴巴,抽噎着说:“我又没有弹错,为什么要再弹一遍?”当时看这则广告的时候,就给我很深刻的感触,现在很多的家长不能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而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  相似文献   

5.
练琴     
2004年9月19日星期日晴今天是星期天,我在家里弹琴,练习老师布置的曲子《七色光》。我先回忆一下老师是怎样教的,再练习新指法,唱曲子。唱过曲子就开始弹琴,因为有的地方唱得熟练,有的地方唱得不熟练,所以弹起来时快时慢,节奏不稳。妈妈说:“老师可不是这么教的,用心才能弹好。”我听了心里很惭愧,默默地想了一会儿,又开始弹第二遍,妈妈一边听一边点头,说我弹得比上一遍好多了。我非常高兴,接着我又开始弹第三遍、第四遍……越弹越起劲,越弹越流畅。妈妈笑着说:“弹得一遍比一遍好,这才像练琴的样子。”我听了开心极了。今天练琴多快乐呀!练…  相似文献   

6.
幽默与漫画     
妈妈太多在一个超级市场里,一个小男孩找不到他的妈妈了。他在一排排货架间跑着,惶恐地大叫:“爱琳!爱琳!”当他妈妈找到他时,就责备他:“波比,你叫我爱琳是不礼貌的。任何时候你都该叫我妈妈。”“我知道,”波比哭着回答,“但是这里全都是妈妈,我得想个办法找到我的妈妈才行。”没那么容易4岁的孩子对他爷爷的假牙好奇心十足。看到那些牙拿下来刷过后再安上去,他简直惊呆了,就要求再来一遍。俯首帖耳的爷爷为孙子表演了几遍以后,问道:“行了吗?”孩子的眼睛转了一下,说道:“把鼻子拿下来。”睡前祷告词朱莉叶在做睡前祷告。“上帝,求求你,…  相似文献   

7.
上完文言文《口技》后,我决定当堂检查背诵。轮到小强,他刚背第一段就“卡壳”了。我有些生气,便叫他下去,等背熟了再来过关。临下课时,他又背给我听,仍然不那么流畅。其间,我虽然提示过两次,他还是丢了一部分内容。我更生气了,便把课本扔给他,并且脸色很难看地说:“回家再用些功,会了,先背给你父亲听一遍!”他一听,猛地一愣,继而低着头,慢慢回到了座位。  相似文献   

8.
很小的时候,我总是把弹钢琴当成一项任务去完成。有时候,爸爸妈妈不在家,我弹一会儿就溜出去玩了。记得有一次,我上完钢琴课一回到家,便躺在沙发上休息。这时,妈妈走过来说:“佳荟,把今天上课时难的地方再来练一遍,快点儿!”“不嘛,人家刚回到家,又要练琴,让我休息一会儿吧!”“嗯?你休息的还不够吗?啊!快去练琴,练到吃饭,练到你爸爸回来。否则你别想让手指离开琴键!”母命难违,我只好服  相似文献   

9.
很小的时候,我总是把弹钢琴当成一项任务去完成。有时候,爸爸妈妈不在家,我弹一会儿就一溜烟跑出去玩了。记得有一次,我上完钢琴课回到家,便躺在沙发上休息。这时,妈妈走过来说:“佳荟,把今天上课时难的地方再来练一遍,快点儿!”“不嘛,人家刚回到家,又要练琴,让我休息一会儿吧!”“嗯?你休息得还不够吗?啊!快去练琴,练到吃饭,练到你爸爸回来,否则你别想让手指离开琴键!”母命难为,我只好服从。弹一会儿琴,就看一下表,真希望时间能过得快一点。就这样,我经常在妈妈的强迫下练琴。现在,我不再把弹琴当成任务了,我现在对琴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10.
一、故事激趣师 :我知道小朋友们爱听故事 ,前几天 ,我读了《古今文人轶事》(罗启荣编)一书上赵树理“传经”的故事。今天我来讲一讲这个故事。(1951年秋天 ,赵树理回到自己所熟悉的太行山 ,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 ,体验农村生活。村里有个小青年写了一篇文章让赵树理指导。赵树理看了一遍 ,说 :“你先改一次 ,明天让我看。”第二天 ,小青年把稿子改好 ,送给赵树理 ,他看了一遍 ,说 :“你再改一次 ,明天送给我。”第三天 ,小青年又把稿子改好了送来。赵树理看了一遍 ,说 :“我看你会改 ,再改一遍。”第四天 ,小青年再次将稿子送给赵树理 ,他…  相似文献   

11.
爱的针法     
一次,在一位朋友家小坐。发现他给父母打电话的时候拨了两遍号码。第一遍拨过之后,铃响三声就挂断,再拨第二遍,然后通话。“第一遍占线吗?”我随意问。“没有。”“是没想好说什么?”“不是。”“那干吗拨两遍号?”他笑了笑:“你不知道,我爸爸妈妈都是接电话非常急的人,只要听见铃响,就会跑着去接。有一次,妈妈为接电话还让桌腿把小脚趾绊了一下,肿了很长时间。从那时起,我就和二老约定,接电话不准跑。我先拨一遍,给他们预备一点时间。”我的心突然觉得十分湿润。平日都常说如何如何孝敬父母,这个小小的细节,不是对父母最生动的疼惜吗?为了…  相似文献   

12.
“断了的弦,再弹一遍;你的笑容,我一定不懂;你的转变,像断掉的弦……对你而言,我的责任,永远都不会变……”又听到了这首歌,又勾起了我的思绪。  相似文献   

13.
爷爷和酒     
小时候的记忆里,关于爷爷喝酒的印象最深。总见他摆上两样小菜,缓缓斟上酒,“哧”地一声呷上一口。“哈”地长吁一声,喜滋滋地摇摇头,再挟上一粒萝卜丁或一颗蚕豆米,咯嘣咯嘣地嚼。我舔舔嘴唇,嚷道:“爷爷,我也要喝酒。”爷爷便用筷子在酒杯里蘸上一点,再在我舌头上一点,我马上脸红泪流地喊:“辣!”爷爷便哈哈大笑:“怎么会辣?再来一  相似文献   

14.
请举手     
谭长清 《湖南教育》2005,(10):17-17
“谁能回答这个问题?”见没有人举手,授课的颜老师又大声地询问了一遍,并用盼求的目光像探照灯似的在教室里往返搜寻。几分钟过去了,教室里竟鸦雀无声,全班学生都不敢与老师的目光相碰,一个个低着头。“糟糕,冷场了!”作为听课者,我心里为授课老师暗暗着急。毕竟这是新学期分班后的第一堂公开课,后面坐着许多领导和同行。“把手都举起来!”随着老师洪亮的声音,全班学生的手齐刷刷地都举了起来,就像条件反射似的,教室里顿时手臂如林。“请同学们跟我说:我能行!”第一遍稀稀疏疏,显得底气不足。“请同学们再来一遍——声音洪亮一点:我能行!!”…  相似文献   

15.
有时我回忆起自己的整个初中时代,发现真正给我深刻印象的仅剩下4处:学校花园雨后闪光的美丽藤蔓;数学老师和我永远学不好的数学;朋友们;还有就是时光飞逝,可是有个外国女作家说:时光飞逝?不,时光还在,是我们飞逝。 高一时同桌的男孩总是骗自己说,明天就高考了。他每天到校都重复一遍相同的话,这是他不顾其他同学的嘲笑用来警醒自己的公开秘决。有一次连我也忍不住说了句“不至于吧!”谁知他很认真地告诉我说:“不骗你,时间真的很快呀!看看吧,到高三你就明白我这句话有多经典了。”结果他说对了,真的弹指一年。明年高考。如果再来个“弹指一…  相似文献   

16.
爱的针法     
一次,在一位朋友家中小坐,发现他给父母打电话的时候拨了两遍号码。第一遍拨打之后,铃响三声就挂断,再拨第二遍,然后通话。“第一遍占线吗?”我随意问。  相似文献   

17.
爱的针法     
一次,在一位朋友家小坐。发现他给父母打电话的时候拨了两遍号码。第一遍拨过之后,铃响三声就挂断,再拨第二遍,然后通话。“第一遍占线吗?”我随意问。  相似文献   

18.
近期,2岁的石头很喜欢让我给他讲故事,同一本故事书往往要重复读上好多遍。还原现场今天,故事时间到了。“石头哥哥,今天我们讲什么呢?”“妈妈,你就再给我讲讲小红帽的故事吧。”我看着他笑着说:“儿子,小红帽的故事你都已经记住了吧?那我有一个好主意。”“嗯,什么好主意?”“咱们演一遍小红帽怎么样?”“妈妈,怎么演呢?”“这样,你来当导演,先安排我们都演谁吧。”石头很兴奋,笑出了声。他想了想说:“那让奶奶演小红帽,你演大灰狼,我来演警察。”  相似文献   

19.
上《游褒禅山记》,当我讲到作者在“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的情况下,悔恨自己跟随别人出来而没有尽情享受游览的快乐时,一学生说:“再重新进去就是了!”课间,我把这事对同事们说后,他们都认为可笑:“你问他现在再从一年级重读,行吗?”“下一次再半途而废呢,那还不是不能穷尽后洞吗?”我当时没有像这样扫学生的兴,反而认为这样吸取教训,重新再来未尝不可。一个人做错了事没有在那儿埋怨后悔,而是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再来一次,这比一味后悔要高明得多。学生讲这话并不是无知的表现,相反是他积极思考、反弹琵琶的结果,是求…  相似文献   

20.
爱的针法     
一次,在一位朋友家小坐,发现他给父母打电话的时候拨了两遍号码。在第一遍拨的时候,很快就挂断,稍等一会儿后再拨第二遍,然后通话。“第一遍占线吗?”我随意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