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刘老     
刘老死了。1984年秋天,大地之父把一年的果实铺排贡奉完毕、地净场光之后,才接回了他的儿子。陕北,南泥湾,八十七岁算绝对高龄。几个月后我才知道刘老的死,否则,悼词不含糊该我写。因为我做过刘老的邻居,也曾占有南泥湾一最:最高的文化———大学。有人管那叫:文化结实了。我同刘老的交情,自1973年起。十余年间,我的身份变了几变:大学生、农民、出版社编辑、报社记者。刘老还是刘老,还住在南泥湾那孔黝黑的接口石窑,还当他的农民。他的不变陪衬了一些人的变,证明多变的世上还有一种叫做坚定的东西。任何抉择都不后悔的我,对…  相似文献   

2.
铁瑛 《新闻天地》2011,(11):78-78
人生也许就是一次次机缘吧。我竟然来到了陌生的琼州海峡。这次,我将越过琼州海峡,到岛那边去探望追赶着人生机缘的儿子。  相似文献   

3.
我与刘铁林先生见过两次面,一次是在宁波参加中国老教协会议的时候,一次是今年参加在十堰召开的全国老教协会议上。刘老是参加中国老教协档案文秘专业委员会的令人尊重的档案界的前辈。见到刘老,我顺便问起了他的《情系军档五十年》一书。不久,我便得到了刘老的赠书。读过刘老的《情系军档五十年》,我不禁浮想联翩。我认为,刘老年轻从军,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档案战线上,一干就是50年,实在是一种对于档案事业的热爱,是对军档工作的不了情。  相似文献   

4.
阿杰  路未央 《今传媒》2004,(2):42-44
2000年12月24日,我因为此前参加深圳市红十字会等4家单位联合举办的深圳市无偿献血献髓公益活动百言金句征集大赛获得了一个小奖,于是专程前往深圳市献血办参加颁奖典礼。下午领完奖,我顺便去市内探望一位久未谋面的同学。闲谈了一阵,同学邀我去楼下一位老乡家打牌。  相似文献   

5.
我与刘铁林先生见过两次面,一次是在宁波参加中国老教协会议的时候,一次是今年参加在十堰召开的全国老教协会议上.刘老是参加中国老教协档案文秘专业委员会的令人尊重的档案界的前辈.见到刘老,我顺便问起了他的<情系军档五十年>一书.不久,我便得到了刘老的赠书.读过刘老的<情系军档五十年>,我不禁浮想联翩.我认为,刘老年轻从军,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档案战线上,一干就是50年,实在是一种对于档案事业的热爱,是对军档工作的不了情.……  相似文献   

6.
又到雪花飘飞时。中国的一批文人汇聚北京饭店,参加人民文学社举办的“中国脊梁”报告文学获奖作品颁奖大会。满头白发的刘白羽同志来了。他飘然进入会场,缓缓地走向主席台,那样缓缓地坐下,慈祥地看着一张张热情的脸。刘老那样安详地坐着,像一位世纪老人,微笑着和每一位前来问安的人握手;微笑着和每一位要求合影的人配合,完成一次次造形。我和刘老合影时,提出了为他写个专访的请求,他微笑着答应了。第二天,我来到刘老的家。~进门,他就说,来来,我耳朵背,请你坐近点,今天没有别人,咱们可以放开谈,你说谈什么吧。我说您作为…  相似文献   

7.
苦海无边,我不渡谁渡─—贾平凹病中采访记──摘自《今日名流》94年3期原作:治玲病中的贾平凹神秘现象小宛事件去西安采访之前,我曾阅读过他的多本小说、散文及文论,也见过他的书法与绘画。去医院探望他,看见的是一个朴实得似村干部的矮个中年汉子正与一个朋友谈...  相似文献   

8.
陈原先生住进北京天坛医院已近一年了,我虽能不时地去探望他,但还是时常挂念着他。陈老是2001年9月23日在北京红螺寺召开的《赵元任全集》编委会上突然患病住院的。去年9月22日,我从昆明回来,想起与陈老约好书市回来见面,便几次给他打电话,可一直没人接。我自我安慰道,陈老可能外出开会了。9月28日,我爱人告诉我说,他刚刚接到刘杲先生的电话,陈老病了,很严重,住院了。我大吃一惊:怎么会?他十天前打电话还谈笑风生呢。我赶紧给柳凤运先生打电话,柳先生说,是的,陈老处于昏迷状态,医院正全力抢救,目前还不能去探望。柳凤运先生说,陈老是在工作岗位  相似文献   

9.
中山陵自1926年6月1日开建以来,先后进行了几次重大维修,在中山陵园工作了55个春秋的研究员刘维才亲历其中。中山陵园范围内地面上能见到的文物共207处,刘老几乎都经手维修过,它们的结构、建造的时间,刘老说起来点点滴滴如数家珍,中山陵的维修也不例外。在刘老的印象中,中山陵是中西合璧的典范,它的施工、设计、用料、管理都非常严格,70多年来,有记载的大修一共3次。下面是刘老关于这三次大修情况的口述记录。  相似文献   

10.
每次去探望父母,临别时,健谈的母亲总要我带上一大包礼物,诸如:奶油白瓜子、各色软糖、香浓辣酱等,都是我从小就爱吃的东西。"妈,这些东西超市里常有卖的,我  相似文献   

11.
2003年9月11日,正值中秋佳节,我拨通了刘白羽先生家的电话.小汪秘书说:"你也好吧,我听出了你的声音,你是通州区政府的杜大夫,请稍等."一会儿听到先生的声音,我赶忙说:"刘老,今天是中秋,首长委托我去拜访您,您看何时方便并再一次正式邀请先生您来通州,来张家湾,来家乡看看."  相似文献   

12.
非常感谢各位前辈、领导和各位同志在我父亲住院期间多次去探望,9月11日还向我父亲作最后的告别,尤其是彦修同志,这么大年纪也抱病参加,这些都让我们全家十分不安、十分感动。  相似文献   

13.
洪忠炉 《出版史料》2011,(3):113-114
2010年12月8日,我接到一位老同志电话告知一个不幸消息,说许力以同志今晨突发心脏病逝世。当时我的眼泪就突眶而出,谁也没有想到他走得那么仓促。那年10月下旬我和老伴去友谊医院探望过住院的老许,  相似文献   

14.
书人书事     
永远的遗憾 10月5日上午,我给唐达成先生家去了一个电话。接电话的是一个陌生的声音。他告诉我说,他是唐先生的弟弟,刚从美国回来,问我有什么事?我向他问起唐先生的身体近况。他说,已经垂危。我问可否去医院探望,他说医生已经谢绝一般人探视,就是专程从国外赶回来的亲属,医生也有限制。我放下电话,心里很难过。  相似文献   

15.
赵燕群 《图书馆论坛》2006,26(1):233-234
一直到现在,我无法说服自己,你已经远离我们,踏上通往天堂之路,因为你走得太突然。11月3日晚,焕文馆长电话告诉我,你2日动了手术,是恶性脑瘤,我“呀”的一声,心里一惊,心跳加速。电话里我们立即决定,第二天到医院探望你。不到10分钟,电话又响,焕文馆长急促催我:“快下来!去医院!梁美灵“走”了!”当我们几个人赶到医院,病房空余病床,我问护士,她轻轻地说你19:40“走”了。  相似文献   

16.
任佩 《云南档案》2010,(4):30-33
<正>20世纪60年代初,我随叔叔去蒙自探望在滇南大学任职的父亲,于是有了第一次乘坐滇越铁路蒸汽火车的经历。此后若干年,因实习、出差、比赛、访友之故,我又多次坐火车往返于滇越铁路沿线各站间,可以说与这条老米轨铁路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7.
甄西 《出版参考》2010,(5):41-41
1987年末,北京文艺界要为梁实秋开一个追思会,梁实秋的续弦韩菁清和大女儿梁文茜一起去探望冰心。梁文茜请冰心为梁实秋写一篇文章,冰心答应下来,并说,当年,实秋听到谣传我和文藻在“文化大革命”中自杀的消息,在台湾曾为我写过祭文,没想到今天我为他写祭文!  相似文献   

18.
水牛城到底有没有水牛? 第十七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7月7日至18日在美国北部宁静、秀丽的小城布法罗举行。布法罗素有水牛城之称。中外体育记者云集此城,见了面,常常互相打听:布法罗为何叫水牛城,到底有没有水牛?在纽约肯尼迪机场转机去布法罗时,我遇到了人高马大的乔治,他准备去布法罗探望双亲。我问他:“布法罗为何叫水牛城?”“可能有水牛吧。”乔治耸了耸肩。“那水牛现在跑哪儿去了?”我追问。“可能,可能到山上去了。”乔治只好开玩笑了。  相似文献   

19.
我近日到著名作家刘白羽家里作客。刘老已经80高龄,身体健康,也很健谈。1946年至1949年秋,刘白羽作为新华社特派记者出色地报道了东北解放战争,后又随部队进北京,下武汉,直到湘西常德,才离开记者岗位,奉令前往北京参加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我是1949年4月走进新华社的,在新华园里度过45个春秋。这次与刘老见面两小时,我们的交谈很自然地集中到刘老当记者的生涯。  相似文献   

20.
刘江今年93岁了,采访他之前,我们琢磨着怎么也得跑个三四趟,这么大年龄的老人家,一次能支撑着聊半个小时就不错了。结果打电话预约,被告知:刘老一早就出门开会去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