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著作权法的宣传、普及,关注著作权问题的朋友越来越多,说明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在增强,特别是知识分子对知识开始有了权利意识。著作权顾名思义就是作品权,是人们对自己创作的智力作品的法定权利。我国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极为广泛,文字作品是它保护的对象之一。作为文字作品的新闻作品当然也在著作权法保护的范围之内(我国著作权法规定时事新闻,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2.
著作权法(即版权法)是确认作者对其创作的作品享有某些特殊权利,规定因创作、传播和使用作品而产生的权利与义务的法律规范。制定著作权法,建立著作权保护制度,从法律上保证了作者对其作品享有人身权利和经济权利,也保护了为作品的发表与传播付出创造性劳动的传播者的合法权益。我国1990年制定的《著作权法》构成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及主要法律渊源。  相似文献   

3.
周园 《中国编辑》2007,(5):66-68
著作权,是作者依法对自己任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领域创作的作品所享有的权利。这种权利是通过国家法律予以强制保护的专有权利。根据《著作权法》,著作权人对自已的作品享何著作权,期刊编辑在编辑出版过程中应尊重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保护作者著作权。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期刊编辑著作权意识淡薄,[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陈梅 《出版广角》2016,(4):62-64
当前我国民间艺术作品著作权侵权案例日益增多,而相应的法规却迟迟没有出台,因此需要树立传承发展、政府主导、利益平衡等法律原则,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特殊权利保护模式,出台法律主体、客体、权利行使方式等具体法律规范,以此构建民间艺术作品著作权法律保护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5.
仅有法律授予而无法律保护的权利不能称得上是完整的权利。为了完善著作权人的权利,世界各国都在法律中规定了哪些行为构成侵犯著作权罪,包括对被侵权的著作权人采取何种救济措施的著作权救济制度。从《伯尔尼公约》的缔结到《知识产权协议》的达成,标志着世界范围内著作权救济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侵犯著作权犯罪是一种现代新型经济犯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包括著作权在内的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日益增强,保护手段不断提升,尤其在近一两年内相继完成了对《著作权法》的修改,并  相似文献   

6.
邻接权又称作品传播者权,是指与著作权相邻近的权利。邻接权是在传播作品中产生的权利。作品创作出来后,需要在公众中传播,传播者在传播作品中也付出了创造性的劳动,这种劳动理所当然要受到法律的保护。邻接权与著作权密切相关,但又是独立于著作权之外的一种权利。在国际上,邻接权的保护主要见于《保护表演者、录音制品制作者与广播组织的国际公约》(即罗马公约)、《保护录音制品录制者防止被擅自复制公约》(即录音制品公约)和《关于播送由人造卫星传播载有节目的信号公约》(即卫星公约)。在我国,邻接权主要包含出版者的权利、表演者的权利…  相似文献   

7.
论期刊编辑的版权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版权又叫著作权,它是指作者对特定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作品享有的人格权和财产权。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共同构成知识产权的三大支柱。著作权法是国家为保护作者对所创作的作品享有专有权利,调整、规范作者、传播者、社会公众三者利益关系而制定的法律。我国颁布的《著作权法》、《著作权法实施条例》、《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实施国际著作权条例的规定》等法律、法规都属于著作权法的范畴。著作权法的主要内容涉及著作权的主体、著作权的客体、著作权内容、著作权归属、著作权的保护期、著作权的期限、著作权的管理方式、侵权的追…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比我国1990年与2020年《著作权法》关于作品的定义,梳理作品定义修改的具体表现,综述这一修改对于以作品为工作对象的编辑工作所带来的影响,即在融合出版的新时代,编辑应立足现行法律规定,正确识别我国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进而判断作品之上的权利主体与权利内容,树立著作权保护意识,合理规避编辑工作中的著作权法律风...  相似文献   

9.
自1990年9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注:2001年进行了修订,以下简称《著作权法》)对新闻作品的著作权进行立法规定,在我国实施的《著作权法》《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和《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法规中,都涉及新闻作品著作权问题.但这些法规关于新闻作品著作权的部分条款还存在一些问题,亟需在修订时予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在作者与出版社就某一作品的出版为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而签订的出版合同中,一般都有作者对作品的著作权担保的内容。著作权担保的法律特征是什么?它的法律依据及效力是什么?探讨这些问题,对于进一步明确出版社与作者的权利和义务,特别是发生侵犯他人著作权的纠纷后,如何划分民事责任,从而正确开展著作权保护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一、著作权保护的法律特征著作权担保是指作者和出版社为确保出版合同的全面履行、根据法律规定经双方商定,由作者对出版社作出一定允诺的法律形式。其内容主要有三点:(1)作者保证自己是某作品的合法著作权人,即保证自己的权利主体资格合法;(2)保证授予出版社  相似文献   

11.
一、著作权的法律特征著作权亦称版权,是指法律赋予作者因创作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而享有的专有权利。著作权所依据的前提是:一个人的任何财产都不如脑力劳动的产品那样为他自己所特有。著作权是从法律上肯定作者对其作品所拥有的所有权。著作权人有权得到保护,使其作品不为他人所擅自使用,并有权分享社会因使用其作品所得的任何收入。  相似文献   

12.
图书馆业务与编辑作品的著作权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图书馆为充分发挥其传播科学文化的作用,提高文献资源的利用率,经常对作品进行编辑或汇编,以供社会使用。这些汇编作品是汇编者创遣性劳动的结晶,受到《著作权法》等国家法律的保护。图书馆在不断完善自己职能,走向市场的同时,应充分认识这类作品的特征及权利归属,区分不同的情况保护自己的著作权,防止侵权与被侵权。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社会法律知识的普及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提高,著作权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然而,笔者发现.我国广播电视新闻作品被其他广播电视组织和网络媒体任意无偿使用的现象依然如故,广播电视新闻作品的著作权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有效的保护。由此,引发了笔者对广播电视新闻作品著作权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职务作品著作权的归属,不同法律体系的法律,有不同的划分传统。我国现行的《著作权法》将记者职务作品著作权归属于记者。正在讨论中的《著作权法》(修改草案)将记者职务作品著作权归属于新闻单位。著作权归属的这个变更,引起不小争议。记者职务作品著作权的归属问题,除法律视角外,还有必要从伦理角度予以审视。记者职务作品著作权归属的伦理反思,重点考察职务作品主体是否平等,利益分配是否无害,著作权归属是否公正。只有符合伦理精神的权利归属,才具有实践操作性。  相似文献   

15.
正著作权法是确定相关主体对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享有著作权并提供保护,调整因创作、传播、使用作品而产生的各种利益关系的法律规范总和。我国著作权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立法。现行有关著作权法的主要法律和行政法规可以概括为"一法六条例"。  相似文献   

16.
谢惠加 《中国出版》2013,(16):36-40
我国正在修订的《著作权法》应完善有关版权权利管理信息的法律保护制度。应将非电子化的权利管理信息纳入保护范围;要求权利管理信息必须附着于作品复制品或在作品传播时出现才得以受法律保护;禁止添加虚假权利管理信息;规定行为人承担删改权利管理信息民事责任的前提必须是主观上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行为会导致或帮助著作权侵权行为的发生;确定删改权利管理信息的最低法定赔偿额。  相似文献   

17.
现代传媒网络作品的保护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建勋 《现代传播》2007,(3):113-116
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我国传统媒体也纷纷拓展第四媒体。网络作品作为基石,不断提高第四媒体的冲击力。由此带来的权利保护问题也日益受到人们关注。本文对网络作品的特点、侵权类型、保护方式进行阐述,通过文义解释、分析实证、对比论证等方法对网络作品的作者的著作权、法律保护及理论与实务问题进行论述,以期探讨网络作品有别于传统作品的独特之处,进而加强对网络作品著作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
我们写稿、投稿,还会遇到一个版权问题。 所谓版权也称著作权。版权是基于创作智力作品而产生的一种民事权利。它主要指作者依照法律的规定对其创作的作品所享有的某种权利。这一权利不是在作品发表后产生的,即使作品没有发表,甚至刚刚写了一半,法律也不准他人抄袭。 版权的内容,包括精神权利(亦称人身权)和经济权利(亦称财产权)。精神权利主要指发表作品、在作品上署名、要求确认作者身份、保护作品完整性、  相似文献   

19.
杨吉 《出版参考》2021,(3):10-13,9
新《著作权法》终于在上位法位阶上对我国之前施行已久、但实则缺乏立法依据的作品登记制进行了一次"确权".但由于版权自创作完成时产生、作品登记以自愿为原则,以及核准时又采取形式审查,这三点造成了当前作品登记制固有的缺陷与不足,其负面效应日益显现.如何在遵从《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和我国著作权法律体系所确立的权利保护的基础框架内进行完善与修正,是本文着力要探讨的议题,而相关分析与论证都将围绕新《著作权法》第十二条展开.  相似文献   

20.
董斌  郑原 《新闻知识》2006,(9):63-64
一、新闻作品版权的定义与权利内容新闻作品版权,即新闻作品著作权,是指作者对其所创作的新闻作品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这里所说的新闻作品,不包括纯粹的时事新闻,因为时事新闻多是对新闻事件是简略描述,其中作者所付出的独创性的智力活动较少,因此法律排除了作者对时事新闻版权的享有。我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五条对此有比较明确的解释:“(一)时事新闻,是指通过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报道的单纯事实消息。”除时事新闻之外的其他新闻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