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作电视纪录片的几个关键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作纪录片首先要以情感投入和参与意识为基础,而跟踪拍摄、正确运用长镜头和巧用同期声是比较有效的拍摄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长镜头指对一个运动画面较长时间的连续不间断地表现,保持运动画面的整体性。长镜头最早被应用于现实主义电影的拍摄,以其强大的纪录功能和对生活真实性的把握,被崇尚写实主义的导演所推崇。在电视新闻的拍摄和制作中,我们也经常运用长镜头来讲述新闻事件,充分利用长镜头的特性优势传递新闻信息,从而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下面结合一些电视新闻中运用长镜头的实  相似文献   

3.
随着电视的普及,观众对电视画面的真实性和表现真实性的拍摄技巧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电视拍摄的众多手法中,长镜头愈来愈显示出它独特的表现力和不可比拟的魅力。 那么何谓长镜头呢?长镜头即用一个比较长的镜头进行“多构图”,运用推、拉、摇、移等方法,多层次,多景置地连续地对一个场景、一个事件(在电影中称为一场戏)进行拍摄,而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镜头段落。 今天的电视沿用了电影的语言,而长镜头也被普遍地运用在电视新闻和纪录片作品中,并且愈来愈发挥出它的明显效用。 鉴于长镜头在电视新闻和纪录作品中被广泛地采用,而且倍受电视观众的赞赏,有必要从理论上探讨一下长镜头在电视新闻纪录作品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长镜头是在一个统一的影视时空里不间断地展现一个完整的动作和事件的镜头.在叙事过程中表现出的连续性,使影视的时空保持流畅,最逼真地记录现实.当前,数字技术条件下长镜头的艺术特性被发挥地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5.
真实性是纪录片的本质属性,对于纪录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纪录片《幼儿园》为例,从长镜头的运用、自然光及同期声等方面浅析纪录片创作过程中对真实性这一特性的运用,并做了总结和体会。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纪录中长镜头的应用技术优势,通过不同的案例阐述了蒙太奇与长镜头的之间的关系,论述了纪录片中长镜头的拍摄技巧,同时讨论了长镜头长度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化传播格局和视觉文化占据主导的时代背景中,纪录片的影像表现力关系到跨文化交流与对话的效果。纪录片创作的影像思维体现为以长镜头为主进行忠实记录,以真人扮演或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情景再现,以及通过视觉造型实现表情达意。  相似文献   

8.
长镜头起初作为表现手段被采用,又渐渐转为电影风格被追求,究其原因在于巴赞理论本身的魅力——“嫁接性”,即各国导演可以将它“嫁接”在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时代背景以及个人对电影本性、电影美学的理解之上,形成民族化、时代化、个性化的长镜头电影风格。在这个“嫁接”的过程中,民族的文化内涵、审美情趣是怎样影响导演创作的?特定时代是怎样“约束”导演思维方式的?还有导演的个性特征、价值取向又是如何左右其创作风格的?要弄清楚这些问题,有必要先回顾一下巴赞理论。  相似文献   

9.
极致长镜头,就是仅用一个镜头(或者说一个连续拍摄的画面)完成一部影视作品。它把通常意义的长镜头运用推向极致,使这个长镜头和它所记录的作品融为一体,或者说成为等式。不同于在一部影视作品中运用了几个或吏多的长镜头。这个长镜头本身就是一部影视作品。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以介绍长镜头在纪录片中的发展与使用为主线,并结合长镜头的发展背景、长镜头在纪录片镜头语言的发展及使用方法技巧、长镜头的叙事角色功能等方面加以论述,希望与各位同行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在客观、真实性原则的主导下,中国的纪录片创作自80年代末以来,摒弃了“理性说教”,扬起了“复原生活”的旗帜。以《望长城》、《藏北人家》为代表的新型纪录片运用大量的现场采访、同期声、长镜头等现场感强的创作手法,客观、真实地记录了人生具体的情状,展现了普通百姓真实的人生境况和情感世界。在这些优秀的纪录片中,解说词不再是能够脱离画面而独立存在的主观说教,而是与画面和同期声  相似文献   

12.
长镜头是对基本事件和典型人物进行较长时间连续不断的拍摄所形成的镜头。它通过摄像机镜头的运用,可形成多角度、多机位的效果,造成画面空间的真实感和整体感,它应用于电视片的拍摄,对于真实、自然、准确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有时是最佳的方法。长镜头的拍摄技巧源于上个世纪20年代电影的发明。  相似文献   

13.
卢春光 《记者摇篮》2009,(3):49-49,63
一部成功的纪实性电视专题片,是画面、同期声、解说、音乐等要素的完美结合,近年来同,纪实性专题片的创作已成为专题节目的创作主流,这也使纪实性电视专题片对创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创作者既要有娴熟的拍摄技巧,同时还要善于把自己的主观意图巧妙地蕴含于对生活的客观再现之中。这里我结合几年的工作实践,对纪实性电视专题片中如何运用电视语言,特别是长镜头、同期声等作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作为台湾新电影运动的代表人物,侯孝贤电影的长镜头话语风格、反叛性的叙事立场和不断自我突破的创作生涯,所表现的精英与大众、艺术与商业的矛盾统一关系,为第三世界电影今后的发展,尤其是大华语电影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5.
长镜头的运用 运用长镜头纪录事件过程是电视纪录片的根本手段之一。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长镜头几乎成了纪录片的代名词,因而长镜头运用得好坏是决定纪录片成功与否的关键。摄像机好比观众的眼睛,在事件发生的现场观察、感受所发生的一切,这种强烈的现场感和参与感正是纪录片吸引人的地方之一。例如,在2004年荣获浙江省广播电视政府奖的纪录片《一个人的医院》中,考试的那一段长镜头特别耐人寻味。老刘在参加全国“执业医生资格证”考试时在考场内左顾右盼,被监考老师发现,  相似文献   

16.
纪实本身是一种美,它强调真实具体地展现和揭示生活的具体情状和过程.而长镜头则是增强纪实性电视作品真实感的重要美学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7.
从电影诞生到电视的发明,从默片时代到今天的3D影视时代,从来没有一类节目能够像纪录片那样具有无穷的魅力。上个世纪末,随着《沙与海》、《龙脊》等一批优秀纪录片的出现,国内电视界掀起了一次纪录片创作的高潮。在那个时代,跟拍再跟拍、长镜头接长镜头已经成为了纪录片拍摄的一种潮流,甚至是一种"定势"。今天,一批电视人摸索前进,借鉴国内外优秀纪录片的拍摄技术和镜头风格,又推出了一大批以《新丝绸之路》、《舌尖上的中国》、《茶,一片树叶的故事》等为代表  相似文献   

18.
长镜头,又被称作“段落镜头”或“多构图镜头”,它是指在一个持续时间较长的镜头内,用推、拉、摇、移等拍摄方法多层次、多景别地表现同一场面的景物。电视新闻中,长镜头在记者出镜现场中应用的最大优势,在于它可以加强电视新闻记者出镜现场的纪实性效果,并强化新闻的现场真实感。  相似文献   

19.
纪录片故事化的趋势和成因传统观念认为,纪录片只能是对现实的真实记录,与故事性无关。我国早期的纪录片创作,最大的问题就是缺失"讲故事"的观念,于是,千篇一律的慢节奏、没有多少信息量的长镜头、自然主义的消极刻板的原生态记录……这些都导致我国的纪录片越拍越乏味,越来越不受观众欢迎,纪录片成了让人视觉疲劳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20.
《天山儿女》以其取材真实、拍摄客观的朴实风格,向观众传达了人间真爱历经时光流逝而不朽、跨越不同民族而永存的主题.这部微电影在视听语言的使用上极为精准考究,为未来新疆微电影的创作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优秀样本.本文将从视听语言层面,对该影片的长镜头、空镜头、推镜头、关系镜头、叙事策略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