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王小红 《图书与情报》2007,(6):112-116,128
宋代《尚书》学文献繁富,约有500种,颇具特色:(1)经学变古之风兴盛,疑辨之作兴起并盛行;(2)以义理解《尚书》,义理之作占宋代《尚书》学文献绝大多数;(3)为帝王讲《书》之作较多;(4)汇集众说的集结之作大量出现;(5)以图谱解《书》流行;(6)《禹贡》、《洪范》等单篇研究如火如荼;(7)南宋著述多于北宋;(8)宋代《尚书》学文献虽多,但保存下来的很少,绝大部分已亡佚。  相似文献   

2.
梅赜本《尚书》自宋代吴棫、朱熹开始怀疑,中经元代吴澄、梅(族鸟)等考辨,至清代姚际恒、阎若璩、惠栋辈出,以大量的、无可辩驳的事实和精湛有力的论证,终于使梅本伪迹大白于天下。"先汉今文古,后晋古文今"成了学术界的共识。从此之后,学者的目光大多集中到"先汉今文"的整理研究。段玉裁的《古文尚书撰异》(以下简称《撰异》)是这方面的力作。阮元编经学大丛书《皇清经解》时,在浩繁的尚书学著作中精选了12种,《撰异》被收入其中。  相似文献   

3.
卜艳 《兰台世界》2016,(1):158-160
魏源《书古微》对《尚书》真伪进行考辨,不仅承续阎若璩之说,辨东晋伪《古文尚书》,而且敢于质疑,进一步辨东汉马、郑《古文尚书》作伪,开创了《尚书》辨伪的新话题。  相似文献   

4.
朱岩 《图书馆杂志》2018,(12):108-112
朝鲜《尚书》学文献中有一类文献与朝鲜实学关系紧密,该类文献包括朴世堂、李衡祥、李瀷、魏伯珪、黄胤锡、朴趾源、洪大荣、丁若镛等学者的著述40余种,是朝鲜《尚书》研究者融合实学与《书》学,突破性理学束缚走向新维度的特色文献。实学《尚书》学文献的价值在于可以使朝鲜儒学、实学和考据学的研究走向纵深。  相似文献   

5.
档案文献辨伪作为做好档案工作的基础,是档案文献编纂学中的重要环节。历史上不少杰出的档案文献编纂学家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阎若璩及其《尚书古文疏证》就是其中之一。阎若璩对《古文尚书》进行了系统的考辨,运用由根柢而之枝节之法,从文体、篇数、篇名等方面逐一考证,内容详尽,有根有据,从而使其论证立于不败之地,在辨伪发展史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尚书古文疏证》一书,不仅将《古文尚书》之伪铁定成案,而且,其敢于怀疑经典的辨伪精神与行之有效的辨伪方法,也给后世乃至当代的辨伪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尚书》是五经中极为复杂的一经,其存在问题极多,尤其是《尚书》源流更是《尚书》学史上纠缠不清的难题,有些问题似乎已成为"死结",作者所论列的梅本古文《尚书》的渊源便是其中"死结"之一。该文在对梅本古文《尚书》二十五篇的内容作了详细的分析之后,指出二十五篇古文的思想观点与今文《尚书》相比,呈现出惊人的前后一致性,在这种一致性中,丝毫看不出历史演进的轨迹。而且,古文二十五篇所呈现的思想与孟子的思想观点及孟子的历史观极为吻合。作者通过孟子与孔子在诸多方面的对比,并仔细考察了有关孟子的文献记载,以及古文《尚书》流传的历史,指出古文《尚书》二十五篇出自于战国时期孟子之手的润色与加工。  相似文献   

7.
通检《礼记正义》,孔颖达“郑玄未见《古文尚书》”之言凡有七处.此论有违事实,据文献可知,郑君少习《古文尚书》,且后来有《古文尚书注》传世.孔《疏》之误,缘于不识东晋枚赜伪孔《古文尚书》之伪所致.故郑《注》云“在《尚书》,今亡”者,或指原先秦时完整之《尚书》,孔《疏》云“具《尚书》篇,见在”者,实指伪孔《古文尚书》.  相似文献   

8.
《尚书》是"六经"或"五经"中最重要的一经,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先秦文献中,《尚书》多被称为"书",如《论语》、《左传》、《孟子》、《荀子》等皆以"书曰"称引今《尚书》文。然《尚书》之称始于何时?迄今尚有争议。《墨子·明鬼下》云:"故尚书夏书,其次商周之书,语数鬼神之有也,重有重之,此其何故也?"有人以为此"尚书"即指《尚书》,实误。王念孙《读书杂志·墨子第三》云:"案‘尚书夏书’,文不成义。尚,与上同;书,当为者。言上者则夏书,其次则商、周之书也。此涉上下文‘书’字而误。"可见所谓"尚书"是"尚(上)者"的误写,《墨子》中并无《尚书》  相似文献   

9.
明代"前七子"复古派领袖何景明任官陕西提学副使期间所作《学约》,是研究何景明教育实践、文学理论、学术思想,考察明代提学官学政管理、士子科举教育等问题的重要材料。《学约》今已不存,然岳伦在《学约》基础上编成的古文选本《学约古文》尚存。本文通过明嘉靖十年(1531)杨抚刻本《学约古文》还原何景明《学约》内容,又校勘《学约古文》现存主要版本异同,考察《学约古文》与何景明《古文集》之间的关系。学界多以《学约古文》《古文集》为不同作品,然二者实为同书异名。  相似文献   

10.
旅顺博物馆藏吐鲁番所出《古文尚书》共三片,都为经注合抄唐写本。LM20-1461-27-15《尚书·毕命》和LM20-1458-13-05《尚书·汤誓》均为隶古定字本,其篇目在敦煌吐鲁番出土《古文尚书》中均系首次发现,前者与日本岩崎本《尚书·毕命》或许源自同一个底本,后者与日本内野本《尚书·汤誓》或许源自同一个底本。LM20-1468-06-08《尚书·盘庚》为今字本,其篇目在以往的吐鲁番写本《古文尚书》中未见,从抄写形制来看,疑为当地学生所抄,为攻习课业之用。这三片吐鲁番写本《古文尚书》的发现,是唐代吐鲁番地区流传《古文尚书》的又一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11.
在简要介绍了QQ群和辽宁古籍保护中心的基础上,从资源上、技术上、内容上分析了QQ群在辽宁古籍保护中心应用的可行性及优势,总结了QQ群应用于古籍保护中心的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12.
《山东大学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是一部质量上乘的善本书目。它著录完备,使读者读提要如见书之全貌;编有多种索引,极便读者,且富有开创意义;考订精严,行文简明,具有较高的学术性和可读性。  相似文献   

13.
将山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入藏的300余种丛书与《中国丛书综录》、《中国丛书综录补正》、《中国丛书综录续编》、《中国丛书知见录》四部目录书核对后,就四书中未收录的丛书及版本、子目有差异的情况做了校补。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是文史学界和图书馆界权威的工具书,由于其规模庞大,书出众手,难免有讹误存在,如部分作者姓名、题跋者姓名等信息著录错误,辑录者所在年代著录不当,部分图书被重复著录、分类不当,馆藏著录错误等。为此,《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应注重对这些错误的修订。  相似文献   

15.
介绍瞿冕良先生生平事迹及其所撰《中国古籍版刻辞典》。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与《中国丛书综录》的比较,本文认为《中国古籍总目.丛书部》至少具有如下优点:一、在著录方面更为规范科学;二、调整了部分丛书的分类,显得更为妥当;三、收罗品种齐全,版本资料丰富;四、以人为本,方便读者使用。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古代目录中,"诏令"之书曾长期被作为"文集"而著录于集部。然而,从《旧唐书·经籍志》开始,"诏令"开始由集部向史部移动,至《新唐书·艺文志》在史部起居注类附设"诏令一家","诏令"最终成为史部的组成部分。"两唐志"诏令文献类目的调整变动,是唐中期以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在目录编撰上的体现,是宋代档案文献思想进步的产物,对于后世目录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分析《中国古籍编撰史》的内容,并进行详尽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论古籍书目数据库规范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论古籍书目数据库规范化●秦淑贞ABSTRACTTobuildabibliographicdatabaseforChineseancientbooksshouldinthefirstplacestandardizethebibliographicdat...  相似文献   

20.
综合评述了近年来出版的《中国藏书楼》、《中国藏书通史》和《藏书中国丛书》的各自特点及共同之处,肯定了这三部书对中国藏书史、古籍整理和版本学研究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