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自己的叙事传统和叙事理论,但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当代叙事学首先产生于西方,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叙事学研究逐渐发展成国内的一门显学,中国学者亦尝试以西方叙事学理论来展开对中国小说的研究批评。刘绍信教授撰写的《聊斋志异叙事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5月出版)就是以西例律中国古代小说的一个典范。下面从此书的选题、理论应用和文化内涵三个方面略作推介。  相似文献   

2.
与传统小说理论相比,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法国的西方经典叙事学从文本外部转向内部,致力于叙事作品的结构形式研究。鉴于这种片面关注叙事作品形式而忽视作品与社会、历史、文化语境的关联的倾向,80年代以来不少西方学者将注意力转向了意识形态研究。但自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认识到轻视作品艺术规律和特征的做法也会使文学研究受到极大伤害,于是,人们开始再度重视叙事结构和形式的研究,并认为叙事作品的形式审美研究与历史语境的研究不应当互相排斥,而应当互相补充。这就是后经典叙事学。后经典叙事学的发展促成了叙事学在西方的复兴。在后经典叙事学研究中,有的学者关注一般结构形式,有的学者关注具体作品分析,但构成后经典叙事学主体的则是“理论十批评”,即借鉴、改造和新建叙事结构模式.将之用于叙事批评,而在这种批评中人们也有意识地将结构形式研究与意识形态研究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3.
试论新闻报道的叙事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虹 《新闻记者》2005,(5):24-27
本文引进西方叙事学研究方法,把新闻报道作为叙事文本,从叙事学角度研究新闻报道的内部机制和运作规律,试图从理论上探讨新闻报道如何借用文学叙事的手法来达到传播的客观公正和生动感性,从而使新闻兼具真实与美感。  相似文献   

4.
张帆 《大观周刊》2011,(43):15-15,17
近些年,随着西方叙事学蹯入中国,学界掀起了一股以叙事理论解读中国传统文学的热潮。《国语》也首警其冲,成为焦点。笔者将从倒叙、预叙这两个方面来解读这部史书的叙事时序。  相似文献   

5.
杨兴荣 《东南传播》2010,(5):105-107
《蜗居》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评论和解读。本文主要从叙事学角度进行解读。首先对该电视剧的叙事主题进行提炼,分为欲望叙事和身体叙事;然后对该电视剧的叙事过程建构进行分析,从人物呈现、情节设置和开放式结局三个方面进行分解;最后对该电视剧的叙事进行思考,将其与现实对照,挖掘该剧的叙事深意。  相似文献   

6.
叙事媒体转换是将一种媒体的叙事艺术作品转换为另一种媒体的叙事艺术作品.过去的叙事学理论没有把叙事媒体转换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是其重大缺憾.在当前电视成为最重要的叙事媒体,小说成为电视剧素材的重要来源的情况下,叙事媒体转换的研究应该成为当前叙事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主要研究小说和电视剧在叙事语言、叙事思维、故事情节、叙事时空、视听造型等方面的媒体转换,认为在叙事媒体转换中应充分发挥电视声画叙事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7.
从经典叙事学到新叙事学,叙事学经历了一个从单数到复数的转变。叙事学研究,也从寻找普适的叙事模式转移为探究叙事与社会、文化、历史、读者及其他学科间的相互关系,形成了诸如认知叙事、社会叙事、媒介叙事等研究领域。本文试图通过对叙事学阶段性发展的梳理.探寻叙事理论对媒介研究可供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8.
赵红香 《新闻世界》2012,(11):129-130
本文以“叙事学”、“电视剧”作为关键词,在CNKI上搜索到相关文章共计38篇,按时间顺序,对我国自1992年以来有关电视剧叙事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回顾与总结。近二十年来电视剧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电视剧叙事技巧分析、电视剧叙事文化特征与意识形态分析、女性主义立场分析以及对当红电视剧的叙事研究。  相似文献   

9.
周春雨  李杨 《东南传播》2021,(11):133-135
与国内对女性主义与女性主义叙事学引介上的滞后不同,中国电视剧女性主义叙事研究紧跟西方脚步,实现了自身的发展与完善.在研究者的探索与努力下,逐渐形成了采用性别二元项的解读策略,以性别视角作为讨论作品的常规手段,并将人物形象置身于社会历史语境之下,分析文本内外的意识形态的操作路径.不过,随着研究方法的固化与模式化思维的确立,不免沾染明显的本质主义倾向,逐渐丧失批判力度.中国电视剧女性主义叙事批评的良性发展,有赖于保留作品的复杂面貌与加强自身的理论建设.  相似文献   

10.
叙事母题对新闻叙事而言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在众多叙事母题中,灾变母题亦如此。本文从叙事学的角度分析灾难新闻的叙事特点及叙事原则,从叙事视角、叙事应该把握的度等方面探讨和研究灾变母题的叙事。  相似文献   

11.
2008年5月,我曾对电视剧剧叙事的研究方法发表过一些看法,在《中国广播电视学刊》上发表了题为《中国电视剧叙事的方法研究》一文。在这篇文章里,强调了影视剧叙事研究方法的民族性,强调了中国叙事学在影视剧叙事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学界一些学者看了这篇文章后,认为只重视了国学,  相似文献   

12.
王甫 《今传媒》2014,(5):8-10
乡土叙事和都市叙事,是文学艺术中相互关联的创作体系。在影视传媒迅速兴起,人类进入"读图时代"之后,这一相辅相成的创作体系,仍然是此消彼长、相得益彰。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赵本山电视小品和《乡村爱情》三百多集电视剧持续热播引发了学界与业界对影视乡土叙事的关注和探讨。本文以CCTV-7优秀农业电视节目为样本,分析了乡土叙事的人文精神、草根形态和民生本色,为以叙事学理论基本观点研究电视节目创新开拓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宋煜 《东南传播》2012,(12):99-100
作为一种探讨叙事作品内部结构规律以及各要素相互关联的叙事类型,电视新闻解释性报道也可以从叙事学角度进行审视。本文借鉴叙事学故事、话语和意义建构等理论,对电视新闻解释性报道"讲什么"、"怎么讲"和"为什么"进行剖析,从而梳理出电视新闻解释性报道的叙事特征。  相似文献   

14.
《北方的纳努克》是世界公认的第一部纪录片,他的导演罗伯特·弗拉哈迪在制作这部影片的过程中,不仅克服了极其恶劣的环境,还开创了很多在叙事和拍摄等方面的技巧,并将之延用到以后的纪录片制作中,给予了后人诸多启发。叙事学理论发端于西方,在20世纪80年代被渐渐引入中国,国内学者开始纷纷运用该理论来研究纪录片的叙事元素或叙事策略,本文试从叙事主题与风格方面对《北方纳努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孟超 《新闻世界》2010,(6):64-65
电视节目叙事化是当今中国电视业务的一大趋势。本文借助叙事学的有关理论分析《今日说法》的文本,探讨了叙述者、叙事时间、叙事角度、叙事结构等叙事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金莹洁 《新闻界》2003,(5):19-20,46
我国学界对于深度报道的研究已经非常充分,而从叙事学的角度来关照深度报道的研究目前还非常少。叙事与人类历史一起产生,遍及于任何时代、任何社会、任何地方。新闻报道作为对社会现实的客观记录,作为人类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无疑也是一种叙事的作品。本文将以叙事学研究的几个重要内容来作为分析深度报道文本的切入点,以期发现深度报道独特的叙事手法和叙事技巧。一、叙事学分析深度报道的可行性非虚构非文学的纪实作品同样也要讲究叙事技巧,这似乎不必有太多说明。都说“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而流传千古的伟大史学著作《史记》除…  相似文献   

17.
叙事学视野下典型人物报道的危机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以来,典型人物报道式微已经是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本文从叙事学角度出发,探讨叙事模式、刻板印象、叙事角度、大众文化和后现代主义对典型人物报道所造成的叙事危机,并尝试从叙事学角度寻求困局的突破。  相似文献   

18.
周霞 《新闻爱好者》2010,(10):158-159
香港电视剧从1983年打入内地市场以来,一直默默地浸润于内地观众的生活中,虽没有风靡一时的热烈势头,却有着经久不衰的细水长流。本文从叙事学的角度,举例分析了港剧的叙事特点。包括港剧明快跳跃的叙事节奏;取百家之长又自成特色的港剧经典叙事模式;叙事习惯让经典叙事模式形成受众的期待视野;坚持友爱、忠诚、信义、纯孝等单纯善良的观念。  相似文献   

19.
杨青 《新闻爱好者》2010,(9):142-143
中国电视剧的现状、创作与运作并非一片繁荣,认清电视剧的本体无疑对电视剧的理论研究与现实创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电视剧的传播角度、艺术角度和商业角度来探寻当代中国电视剧的本体,试图为探寻具有中国特色的电视剧本体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0.
王斯慧 《东南传播》2014,(9):157-158
自叙事学理论诞生起,叙事一直广泛应用于小说分析中,虽然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新叙事学开始注重叙事学的跨学科研究,但叙事理论依然很少运用在图片尤其是专题摄影的分析之中。另一方面,学界对专题摄影的分析主要集中在技术和伦理的层面上,照片的叙事功能似乎被人忘记。本文从叙事学的视角出发,探究专题摄影的叙事逻辑、叙事时间、叙事者及聚焦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