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铨以一种自觉的民族主义意识,建构起自己的民族主义学思想。由于对学救亡功能的过分强调,导致他的学创作表现出了模式化和概念化的倾向。它的民族主义学思想是中国现代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中国现代学思想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20世纪40年代中国抗战的特殊背景下,基于共同的“民族精神”,以《战国策》等刊物为阵地,在陈铨的周围逐渐形成了一个激进的民族主义文化团体——“战国策”派。他们从学术和文化上提出了“民族至上、国家至上”的理论,呼吁民族文化的重构与民族精神的重造,其主要观点是:引进、宣扬、阐释西方社会中崇尚武力的文化思想;批判中国柔弱文化传统,重新发掘中国文化中的“武道传统”;批判五四以后中国文化存在的误区,提倡“民族文学”运动。“战国策”派激进的“民族主义”思想,与抗战的时代环境密不可分,因此把“战国策”派等同于法西斯,或者视作国民党的政治帮凶,是有失公允的。另外,虽然陈铨的“民族文学”理论纲领与左翼理论界的一些文艺政策不谋而合,但是在后者看来,陈铨的文学理论抹杀了人民群众在民族文学运动中的作用,否定了阶级在民族文学中的价值,因此对他的文学理论和创作都进行了不遗余力的批判。陈铨提出的要建构一个让全民族同胞“利害相同,精神相通”的民族文学,只能是一个永远无法实现的鸟托邦式的文学梦想。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及西南联在老一辈的作家沈从文、冯至、陈铨和年轻一代的林元、汪曾祺、卢静、刘兆吉等。他们组成云南小说园地的一支重要力量。陈铨在“七·七”后曾为抗战而呐喊;《木乃伊》令我们想到《华威先生》;《复仇》在主题上比《复仇的话》更为深广。  相似文献   

4.
从民族主义的内容出发 ,结合邹容的《革命军》 ,探讨了邹容的民族主义思想的形成过程、内容及其特色 ,并评价了他的民族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5.
从民族主义的内容出发,结合邹容的《革命军》,探讨了邹容的民族主义思想的形成过程、内容及其特色,并评价了他的民族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6.
陈铨在诗集《哀梦影》中呈现出三种不同的叙事空间,分别是充满诗意的地理空间、孤独感伤的心理空间、色彩鲜明的图像空间。三种不同空间的互嵌,委婉含蓄地表达了陈铨对战争的控诉和对和平的祈盼。陈铨在《哀梦影》中运用丰富的想象和飞扬的灵感,也为诗歌涂上浓郁的个人的情感色彩和理想色彩,呈现出另一种抗战新诗。  相似文献   

7.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对民族主义的研究成为一个热点问题,无论是海外还是大陆,无论是学者、政界领袖还是下层民众,对此都予以了广泛的关注。数量可观的研究民族主义的论著得以出版,如罗志田的《乱世潜流:民族主义与民国政治》、李世涛的《知识分子立场——民族主义与转型期中国的命运》、罗福惠主编的《中国民族主义思想论稿》、陶绪的《晚清民族主义思潮》、唐文权的《觉醒与迷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王春霞的《“排满”与民族主义》。反映民间、民众民族情绪的成果有宋强、张藏臧、乔边等著的《中国可以说“不”》、李希光的《妖魔化的中国背后》、房宁、王小东、宋强的《全球化阴影下的中国之路》等。这种海内外、上下均对民族主义形成广泛关注、民族主义问题持续高热的氛围,引发了学术界对中国近代史上民族主义的检视与探讨。2006年,围绕“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这一主题,先后召开了两次学术研讨会,两次会议的成果,既是对前十多年有关这一问题研究的回顾与总结,我们相信也将对今后深化与拓展这一问题的研究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北大新文化派的激烈反传统主张激起了南高—东大师生的热烈回应,催生了以学衡派为主体的南高学派。其后,南高学派以南京高师—东南大学—中央大学为中心,并扩展到南北多校,形成一个广泛而延绵的学术文化网络,造就了现代中国的一个学术社会。从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南高学派在柳诒徵、吴宓、郭斌龢、张其昀等倡导下,以《学衡》、《国风半月刊》、《大公报文学副刊》和《思想与时代》为阵地,重塑孔子形象,发起新孔学运动,倡导科学时代的人文主义,并在60年代台湾复兴孔学,成为现代中国文化民族主义的一支重要派别。20世纪南高学派的演变历程,不仅表明后五四时代文化民族主义与政治民族主义自始至终交织在一起,而且也显示出南高学派的文化民族主义与北大新文化派的激进主义如影随形,成见与心结俱深。作为一种文化思潮,南高学派的民族主义与政治上权威主义经历一个由分到合的复杂过程,显示出现代中国文化民族主义与政治保守主义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民族主义是贯穿孙文革命活动的一个重要思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这一极富民族主义色彩的口号,是中国近代最有号召力和凝聚力的革命口号。它最早完整提出是在1905年创刊的《民报》发刊词上,因此,考察《民报》发刊词对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孙文的民族主义思想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文章探讨孙中山前期民族主义思想,时间界定上指1909年以前。其内涵为:模糊的反帝、1905年之前的排满、1905年之后理性为主的反清又间带非理性的排满。同盟会各级言论机关的宣传使得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转变为实际的社会效果。1907年河南籍留日学生创办于东京的《河南》杂志是孙中山要求各省留学生自筹言论机关的产物,《河南》作为同盟会河南分会的机关刊物担负着宣传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重任。在《河南》的舆论宣传中,一方面贯彻了孙中山民族思想,另一方面,在宣传中孙中山思想已有所异化。其贯彻和异化有多方面原因,也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