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04年12月26日,是一个让人难以忘记的日子。那一天,当人们还沉浸在圣诞节的欢乐气氛中,印度洋深海发生了8.9级强烈地震,百年不遇的海啸突袭东南亚沿海国家,到目前为止,已经有17.5万人遇难身亡,许多难民无家可归。 从电视中看到海啸过后,转瞬间美丽的家园变成一片狼籍,风景如画的海滩满目疮痍,到处是流离失所的儿童和掩面痛哭的妇女。我们的心被深深震撼了。 温家宝总理在出席"东盟地震和海啸灾后问题领导人特别峰会"时发表了题为《同舟共济,共建人类美好家园》的讲话,他说:"这不仅是东南亚地区人民的灾难,也是全人类共同的灾难,我们要共同面对。"是的,灾难面前我们要一起面对。因为--  相似文献   

2.
在"5·12""泰山崩于前"的大地震灾难中,巴蜀大地的莘莘学子坚韧坚持、自救救人,为中华民族填写了一份"面色不变"的、令全世界钦敬的优秀答卷,同时,对我们青少年积极应对突发灾难或困境提供了诸多启迪。大灾中,一些很普通的中学生擦干眼泪、直面现实、迎接曙光的壮举,使你无法不生出源自肺腑的感动。  相似文献   

3.
在"5·12""泰山崩于前"的大地震灾难中,巴蜀大地的莘莘学子坚韧坚持、自救救人,为中华民族填写了一份"面色不变"的、令全世界钦敬的优秀答卷,同时,对我们青少年积极应对突发灾难或困境提供了诸多启迪。大灾中,一些很普通的中学生擦干眼泪、直面现实、迎接曙光的壮举,使你无法不生出源自肺腑的感动。  相似文献   

4.
当下,全国人民同心同德支援四川抗震救灾。大量的相关信息冲击着学生的心扉,学生们也积极行动起来,踊跃捐款、写信慰问,抗震救灾成为当前师生的关注焦点。他们在这种时刻,感受生命的脆弱与坚强,特别想了解各种灾难,也在思索着人类该如何面对灾难,走出困境。顺应学生的这种心理吁求,结合学生的真实生活,语文教师应该不失时机地对教材进行灵活的编辑,生成“直面灾难”的主题教学,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5.
对于两个月前还庆幸自己远离伊拉克战争的我们,如今就不得不直面突如其来而且近在咫尺的“非典”习惯了和平,习惯了安定,习惯了平静生活的我们甚至在疫情初期还没有意识到危险己经迫在眉睫而且无法躲避。不断加强的防治措施,不断增长的染病人数甚至死亡),不断衍生传播的小道消息,终于使我们真正地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不安、担忧乃至恐惧。对生的渴望,对死的恐惧;对染病的侥幸,对疫情的担忧;对健康的珍惜,对疾病的拒绝……诸多对立的心理霎时间汇集在侮个人的心中。从来没有这样面对危险、面对生死、面对人生,从来没有这样深切地感受生与死、平安与病痛的巨大反差,从来没有这样近距离地面对死亡。灾难是人类的敌人,灾难也是人类的导师,在对人类的侵扰中,灾难总是促使我们更加深刻  相似文献   

6.
在SARS病毒汹汹而来的时候,医学专家在号召、指导民众积极防病的同时,也对另一种可能的衍生疾病表示了关注。那就是心理疾病。生长在一个平和的时代,几乎没有受到过任何巨大的灾难冲击的我们,在面对这场全球性的劫难时,是否可以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正确、平稳的心态直面这一切?在此,我们开设了“非常心理问答”,通过列举一些比较典型的事例,并对它们进行解读、分析,给大家一个参照的方案,让大家都能以健康的心理去迎击“非典”。  相似文献   

7.
理性面对,探索策略 当我们直面钱老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时,我们深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然而,有批判才有创新,“实践出真知”,于是,要培养创新人才,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终于成了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敬畏生命     
生命对于一个人犹如一张无需自己付费的单程旅行票,有长途的,也有短程的。人生如旅途,充满希望和神奇,也充满艰难与险阻。灾难犹如突如其来的驿站,无法逃避,冲破灾难的考验,才能让我们的生命之花熠熠生辉。鲁迅先生说过:“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要做生活的强者,在灾难面前,需要直面不幸的勇气,不做人生战场上的逃兵。这灾难的暴风尽管刮得那么猛,那么狂,强者的脸上始终留着轻蔑的微笑,他会在心里坚定地呐喊:尽管你吹得动我的躯体,却吹不动我心头的不屈。怀着对生命的敬畏,我们有足够的信心把灾难的嚣张气焰重重地踩在脚下。在精神…  相似文献   

9.
李小勇 《教师》2015,(3):121
学校要发挥好灾难教育的作用,提高学生面对灾难时的应变能力,使其在灾难来临时保持镇定,从而有效避难。文章就农村学校灾难教育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简单分析,并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李红 《思想教育研究》2003,(7):10-12,21
2003年春天 ,人类遭遇了非典型肺炎这一突如其来的灾难。直面灾难 ,全国人民众志成城 ,锻造了伟大的抗击非典精神。虽然人类还未最终战胜非典 ,但在这场灾难和斗争中 ,我们不仅经历了一次空前的挑战和考验 ,而且从中也得到了许多警示和启迪。恩格斯曾深刻指出 :一个聪明的民族 ,从灾难和错误中尝到的东西会比平时多得多。非典考验的不仅仅是政府处理危机能力 ,也考验着我们整个国家的民族素质 ,考验着每一个公民的文明素质和道德水准。可喜的是 ,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 ,绝大多数大学生遵守校规校纪 ,发奋学习 ,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  相似文献   

11.
品读在面对巨大的自然灾难时,那些能够死里逃生的人往往被我们称为幸运儿,其实只要我们留意一下,就会发现在无数幸存者的故事里,不仅有幸运的色彩,也闪烁着智慧、勇气和毅力之光,闪烁着在生死一线间迸发出来的理性光辉。面对灾难,仅仅有运气是不够的,只智慧才是可以让我们化险为夷的逃生门。  相似文献   

12.
丹枫:我们又在“读者俱乐部”见面了!相信大部分同学都读过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吧,当时你们的感觉怎样?哦,我已经听见有同学说了——好震撼!是啊,好文章的文字都是有震撼力的,《我与地坛》给我们带来的最大的震撼,是史铁生的人生经历。生活中你是否想过:如果有一天,我们的生活和灾难相遇,我们该怎样坚强地面对生活?我们该怎样地直面不幸?  相似文献   

13.
正农村教育面对的是我国绝大多数的孩子,提高人口素质要落在实处,就要重视农村孩子的教育,教育就该直面农村。提高农村教育水平的最佳捷径莫过于提高课堂质量,这一点已令有智者达成共识。走在教育前沿的教师在思索:如何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机,使我们的三尺讲台变成演绎希望的大舞台?一切要从改变着手。一、改变看学生的眼光我们面对的孩子已不是我们孩提时见识的孩子,他们与外界接触的途径与领域非我们小时候所能比,要去与他  相似文献   

14.
事件     
汶川大地震内容写进上海新教材 刚刚过去的汶川大地震内容被收入语文新教材中,修订后的初三语文新教材将教会学生如何直面灾难。新学期开学,迈人初中毕业年级的九年级新生将全面使用二期课改新教材。记者注意到,在最近刚印刷完毕的第一学期语文新教材中,第三单元的主题定为“面对灾难”,其中收录的4篇文章内容都是关于地震、战争、沉船等各种灾难。  相似文献   

15.
据《新华报业网》消息,新学期开学后,上海九年级新生将全面使用二期课改新教材,新教材将教会学生如何直面灾难。报道称,这一调整集中体现在该教材的第三单元“面对灾难”上,其中收录的4篇文章的内容都是关于地震、战争、沉船等各种灾难。在这一单元的”综合学习”部分,引入了汶川大地震的有关材料,同时要求学生收集关于“汶川大地震”的公益广告、表明自己的决心,为经历灾难的人们送去一份关爱与信心。  相似文献   

16.
纳粹大屠杀是犹太民族历史上最为深痛的灾难之一,在二战尚未结束时就已经开始有犹太人要求战争赔偿。战后,犹太人对德索赔的诉求更为迫切,代表流散犹太人利益的"索赔联合会"与以色列国家一起直面联邦德国进行了赔偿谈判,《卢森堡条约》的达成标志着犹太人集体赔偿诉求得以实现。此外,索赔联合会通过督促德国修改、完善赔偿法为大屠杀受害者争取个人赔偿,并利用集体赔偿资金为犹太受害者提供救济、康复治疗和安置,重建犹太社区以及促进战后犹太文化的复兴。对德索赔工作不仅起到确定罪责和惩罚战犯的作用,它将赔偿与犹太社会战后重建紧密结合起来,显示了犹太人战后应对灾难的积极精神。  相似文献   

17.
理性让我们面对不幸时,有直面不幸的勇敢;面对痛苦时,有超脱痛苦的智慧;面对欢喜与悲伤交加的人生时,有包容一切的大度。《写给孩子的哲学启蒙书》将理性的哲学思考融化在一个个小故事里, 给予我们俯瞰大地、笑对人生的勇敢、智慧和大度。 (编者)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典诗歌历来注重"美刺"的教化功能,但对于重大的自然灾难却鲜有表现。汶川大地震和玉树地震在两年内相继发生,诗歌的抒情主体倏忽回归到时代的"大我",改变了长期以来陷于"小我"圈子里自娱自乐的状况,不少诗人还借用旧体诗词寄情抒怀。今天,当我们诀别灾难,静下心来沉淀这场由灾难诉说引起的古典诗潮,会发现诗人们对传统美刺精神的把握、继承与超越,集中体现在当代人珍视生命的人文关怀、直面现实的诗人良知和由此引发的悲悯情怀及含蓄深沉的理性洞彻。  相似文献   

19.
在我们初中和高中人教版的语文教材中,都按照一定比例收录了一些节选文,他们是节选一些作品的一部分放入教材作为课文,这些节选文有的是因为篇幅的限制,还有的是因为教材或学情的需要。不论是哪种原因,教师面对的这些节选文本,是应该直面的问题。我们在进行节选文的教学时,在教学目标中就隐含着从"节选文"走向"整本书"的内在要求,当代著名阅读家曾祥芹的观点是:从阅读教学的角度出发,"文本"有"课文本、原文本、互文本、超文本"之分别,强调要"课文本"走出来,进入到"原文本",甚至延伸到"互文本""超文本"。  相似文献   

20.
神秘的海啸     
[路子对你说]2004年12月下旬发生的震惊世界的印度洋海啸灾难,已过去两个多月了,那时的新闻,如今已成"旧闻"。这"旧闻"成为让人无法忘记的历史。这里选了几篇有关这次海啸灾难的文章,是在收藏关于这场灾难的历史碎片。这样的灾难真是一种提醒,提醒人类面对自然要心存敬畏;提醒人类拥有生命是一种幸福,要懂得珍惜。学习语文的人,对这样让整个人类伤心的灾难,不能漠视,不能不认真"阅读"。读关于自然灾害的文章,是在读自然和人类了。迈入中学的门槛,便迈进了青春的门槛,开始张开感觉感受生命了。青春有哪些特别的滋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吧。这里给大家选了祝勇的两篇散文,写作者对青春、对生命的一些独特印象和体验。在青春岁月里,拥有"心动的感觉",拥有"在别人的故事里旅行"的浪漫幻想,是一种可爱又可贵的诗意--一种青春的诗意、生命的诗意。读这两篇文章,是读青春,也是读生命。我们要读书,更要内读心灵,外读世界,这才算是完整的阅读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