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以往的教学中,提到学习评价,人们就联想到考试和分数,可见我们在学习评价时过于注意学生的学业成绩,过分强调终结性评价,而忽略形成性评价.受应试教育观念的长期影响,"分数第一"的思想在学生、家长、教师的心目中根深蒂固,分数成了学生和教师沉重的负担.用怎样的方式促进学生的自主、全面和可持续发展,如何让学生从"一张试卷论英雄"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使学习成为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过程,我们想到了将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通过<数学成长册>来反应.  相似文献   

2.
邢玲香 《考试周刊》2010,(47):60-61
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和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是语义课程实施中极为重要的环节。评价体系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观和学生的学习观。多年以来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都是以考试结果——分数论英雄,  相似文献   

3.
吴丽萍 《甘肃教育》2008,(17):38-38
一、中学化学研究性学习的现状 1.学生参与研宄性学习的主动性不够强。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但是,在它的实际实施过程中,却由于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是按照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的方法进行的,所以,大多数同学和部分教师都认为研究性学习不像会考那样有明确的分数指标,便对研究性学习敷衍了事,企图蒙混过关,从而导致广大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缺乏相应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4.
小班化教育的学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班化教育的学生评价就其特点来说,主要在于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集中地表现在对学生的认识上。在评价的方向上,变单一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为教师对学生、学生对学生、学生对教师乃至学生对自己的多向评价。在评价的内容上,变单一的一张卷子、一个分数来衡量学生学习水平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等各个侧面。在评价的方式上,变学生的被动地位为主动参与的过程性评价。在小班化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教育观念的转变带来了学生评价方法的改进,并进一步促  相似文献   

5.
在目前的高中英语教学中,许多教师更多地是按计划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采取只看最后考试成绩的终结性评价,而忽视学生的课堂表现、课下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致使学生认为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参加考试。由于考试只能给学生一个分数,不能反映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策略,也不能反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取得的进步,耗时多,效率低,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本文认为,终结性评价的不足在高中英语教学评估中越来越突出,因而应推广形成性评价。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中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多是以教师为主体,以书面考试为载体,用分数量化等终结性评价来榆测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脱离了学生的心智发展,脱离了语文本身的文化属性和审美属性,使学生丧失同常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中职校《语文教学大纲》在“考核和评价”部分指出:  相似文献   

7.
一提到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人们很容易联想到考试和分数,是啊,以往教师常常通过它来检验自己的教学效果.以学生的分数来评价优差生。家长只看自己孩子的分数.用分数来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无疑分数给学生和教师带来了精神负担和心理压力。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  相似文献   

8.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是新课改倡导的具体目标.新课改评价方式应在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和改进教师教学实践等方面发挥评价功能.然而,以终结性考试和分数为主要内容的传统评价方式,在部分学校仍占主要地位.结果是,教师教得累,而学生越来越不会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  相似文献   

9.
黄婷 《考试周刊》2014,(32):123-123
正新课程标准的制定,预示着一个新的英语理念的来临,同时意味着英语教师需要改变自己的思想与观念,与时俱进。1.注重评价的作用与意义评价的最主要的目的不是对学生的近期表现给予等级上的评定,而是从前一段学生的表现中发现问题,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案,激励学生学习。但在应试教育下,评价大多都是依据笔试性的考试,以分数的高低判定学生的好坏。分数高,说明你是一个好学生,分数低,则说明你是一个后进生,虽然分数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但并不是唯一标准。英语学科的学习,是为了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包括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文化意识、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一提到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人们很容易联想到考试和分数。是啊,以往教师常常通过它来检验自己的教学效果,以学生的分数来评价优差生。家长只看自己孩子的分数,用分数来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无疑分数给学生和教师带来了精神负  相似文献   

11.
在考试分数还是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学校的主要方式,甚至有的还是唯一方式的今天,学生为自己的分数犯难,考不好的垂头丧气,无心学习;教师为学生的分数犯愁,总希望每个学生都考得高分。分数高了,大家脸上有光;分数低了,学生受气。有不少学生害怕考试,特别是害怕分数的公布。能考高分固然好,说明教师教得好,学生学得扎实。目前,虽然还没有找到比用分数衡量学习成绩更好的方法,但是试题的量和深浅不同,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力和方法不同,出现有时有的科考了高分,有时有的科考了低分。为什么我们的家长、教师总要孩子考90分、100分才高兴呢?难道考得90分的孩子  相似文献   

12.
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高中英语作文教学评价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学生英语作文的评价往往以考试作文的分数为标准,以教师的个人评价为参照,导致学生对英语写作缺乏兴趣,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纠错的能力。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这种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模式,不适合高中英语作文的教学模式,因此,我们提出重视"形成性评价"的教学策略,英语评价教学要以学生为主,教师评价为辅,帮助学生提升英语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3.
史立英  张润 《考试周刊》2008,10(21):177-178
现行的测试方式多以终结性测试为主.以一个最终的分数来核定学生的学习成绩.这种单一的测试方式不利于考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策略等多方面因素.而形成性测试方式关注教与学的整个过程.为学生提供及时的诊断信息,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间互评等多种形式促进学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理念下的发展性评价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而评价的动态化形式对学生成长起着很大的作用。动态化评价是作业评价的一种形式。我们都知道,数学作业是检验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发现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学习并为教师提供信息反馈的不可或缺的重要过程。传统的数学作业评价仅仅限于批改.只是打打对错,在作业的末尾打一个分数,  相似文献   

15.
<正>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重终结性评价,轻过程性评价,都以考试成绩来评定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学质量,忽略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他们日常的学习行为表现,强化分数的作用,扭曲了学习动机。教育部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其中明确指出:"评价方法要多样,除考试或测验外,还要研究制定便于评价者普遍使用的科学、简便易行的评价办法,探索有利于引导学生、教师和学校进行积极的自评与他评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6.
基于电子学档的计算机技能教学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计算机技能教学评价过程中存在几个问题.首先.教师收集电子作品进行评价常常只给作品一个分数.缺少个性化评价;其次,阶段教学后.教师通过这些记录的分数,很难了解和评估学生真正的学习情况.包括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所取得的进步:再者.学生了解不到自己的成长及进步.最终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降低学习的积极性:最后是在课堂教学当中.缺乏有效学习成果共享、学习交流及促进学生学习反思机制.仅仅通过教师点评少数学生的作品.而忽略了多数学生的努力.容易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7.
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教师的学生观直接影响着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进而影响着学生的发展。虽然新课程倡导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并在学生评价中提倡发展性评价,反对过分追求分数、过于关注结果,强调过程性评价、激励性评价。但是当这些新的评价理念落实到教师的教学行为中时,很多受到中考升学压力影响的教师,却始终难摆脱分数的束缚,难改变原有的评价观。  相似文献   

18.
对高职英语教学中形成性评价的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学生英语学习形成性评价体系由教师评价、学生相互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等部分构成,学生学习档案是形成性评价的有效工具。实践证明,实施形成性评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19.
高中新课程实施中对于学生质量的评价,学校和教师要从过去单一的唯分数评价转向内容多元化、方式多样化、注重过程性以达到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要充分发挥学生成长记录袋的评价功能。  相似文献   

20.
正又到一年期末,又听到一些学校按各班的平均分给各科任教师排名的声音。给各科任教师排名,其实质是评价教师。评价教师不应当简单化、机械化,而应当综合考察教师的教育思想、道德素养、知识结构、专业能力等,然后做出判断。仅仅根据学生的分数就给教师排名,无疑是在说:学生的分数=教师的水平。实际上,对于学生考试的分数,教师水平并非唯一影响因素,学生学习方法、复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