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举手效应”。有这么一件事:学生甲学习成绩较差,学生乙学习成绩较好,他俩聘请的是同一位家庭教师。这位家庭教师知道学生甲成绩差,就在每次辅导结束时叮嘱他:“在课堂上要积极一点,要多举手。”学生甲遵从了教师的叮嘱。过去,学生甲学习成绩较差,所以他根本不敢举手,任课教师也就很少提问他。后来,教师发现他举手的次数多了,也就格外关注起他来,并渐渐喜欢上了他。学生乙则认为自己学习成绩好,过去常常举手回答问题,当他看到学生甲也经常举手时,心里既不屑又有些嫉妒,于是倒不举手了。一段时间后,学生甲的学习成绩迅速提高,学生乙的学习成…  相似文献   

2.
<正>不管愿意还是不愿意,大多数作家是要过时的,如果过了10年,读者已经记不起他写过些什么,是很正常的;如果过了50年,人们甚至记不起来这位作家的名字,也不必奇怪。这样的文坛过客,多如过江之鲫,有的在文学史的夹缝里,偶尔留下一个名字,也不是没有可能。正如演员表上饰演匪兵甲、匪兵乙、老乡甲、老乡乙的小角色,记住名字又如何,还不是舞台上一个过客而已。我一直想,做一个群众演员,陪着北京话叫做"大腕"的"名角儿","得儿令枪"地跑一回龙套,也没有什么不好。契诃夫  相似文献   

3.
2.甲用1000元人民币购买了一手股票,随即他将这手股票转卖给乙,获利10%。而后乙又将这手股票返卖给甲,但乙损失了10%。最后,甲按乙卖给甲的价格的九折将这手股票卖给了乙。甲在上述股票  相似文献   

4.
那不一定     
甲:有这么一种人你听说过吗?乙:什么人?甲:杠头。乙:杠头?甲:就是爱和别人抬杠.这么跟你说吧,就是人家说一他说七,人家往东他往西,人家骑马他骑驴, 人家打狗他撵鸡。乙:专门和人对着干。甲:对!这种人一般都有一个口头话儿——  相似文献   

5.
数学黑板报     
(一)数学魔术甲学生背对黑板,他要乙学生在黑板上任意写一个数(甲看不见乙写的数字),然后乙把自己写下的数字打乱排成另一个数,再由乙计算该数与原来写的那个数字之差(用大数减小数).最后乙把差数中任一个非零的数字划掉,甲让乙把余下的数字按任意次序高声读出,甲虽然始终看不到  相似文献   

6.
甲:星期天忙什么?怎么找不到你。乙:这个嘛……最近交了些有趣的朋友。甲:你呀,不能交了新朋友,就忘了老朋友。乙:我是这样的人吗?正想和你交流交流哩。甲:说说你那些新朋友吧,你们一起玩什么?乙:玩的东西可多了。你玩过“魁地奇”吗?甲:这是什么游戏?乙:一种空中球赛,队员要骑在一种叫做“光轮2000”的飞天扫帚上,可好玩了。甲:哟,你骑了?乙:差不多吧。甲:啧啧,什么时候也带我去玩一玩。乙:那可容易了,如果你愿意。甲:我最喜欢玩,你知道的。你和谁一起玩的?乙:玩“魁地奇”的这个男孩奇特得很。他刚生下来,有一个巫师要害他,在他的额头上留…  相似文献   

7.
一、甲有水蜜桃树三棵,果实成熟时,他生病住院。某天,气象预报将有暴风雨来临,邻居乙代为抢收。乙的行为,在法律上称作什么?为什么? (10分) 二、甲骑自行车超抢汽车,猛向左拐弯,被车撞死,汽车司机负法律责任吗?为什么? (10分) 三、甲想杀害站在悬崖上的乙,用枪射击的结果没有命中,但枪声吓了乙一跳,因而失足堕崖死亡。甲应负什么法律负任?为什么? (10分) 四、某甲保有人寿险,他指定某乙为受益人,后来乙先于甲死亡,甲没有再指定受益人,则甲死后,受益人是谁?为什么? (10分)  相似文献   

8.
试用     
甲:听说你们局长不管什么新产品都要先试用试用。我们单位今天开张了,他就不敢来试用! 乙:哪里,他什么都敢试用! 甲:就这一样他不敢试! 乙:你们产的是什么产品? 甲:骨灰盒!试用  相似文献   

9.
南北朝有个数学家叫张丘建,曾留下数学名著《张丘建算经》。小时候他就才思敏捷,计算能力超群,许多有学问的人一时难以解答的问题也难不倒他,因此他成了远近闻名的“神童”。朝中出了“神童”的消息很快传到了著名数学家夏侯阳的耳朵里,夏侯阳有意收张丘建为徒,但不知他是否真有数学天赋,便出了道考题:有甲、乙两个和尚为修寺庙分头去化缘,半个月后他俩化到些银两回到寺庙。此时若乙给甲10两银子,甲比乙所多的是乙余下的5倍;如果甲给乙10两银子,那么二人的银两相等,问甲、乙各化到多少银两?小丘建略加思索便有了主意,他说:“根据‘若甲给乙1…  相似文献   

10.
弯腰     
甲带着他的门徒乙远行,途中发现一块破烂的马蹄铁,甲就让乙把它捡起来。不料乙懒得弯腰假装没听见,甲没说什么,自己弯腰捡起马蹄铁,用它从铁匠那儿换来3文钱,并用这钱买了18颗樱桃。出了城,二人继续前进,经过的全是茫茫的荒野,甲猜到乙  相似文献   

11.
甲:你有家、我有家,乙:欢欢乐乐都有家。甲:你洗洗、他涮涮,乙:家家户户甜酸辣。甲:理理床、刷刷牙,乙:吃了早餐去画画。甲:修修鞋、补补袜,乙:针线活儿也不差。甲:爸爸妈妈放了假,乙:因为今天我当家。(请队员们交流当好家庭小帮手的体会)  相似文献   

12.
陈陈 《早期教育》2001,(14):4-5
儿童乐园里只有两个孩子,男孩甲在玩滑梯,身边站着奶奶,男孩乙正从一边的扶手走上滑梯,母亲站在外面盯着孩子。甲的动作迟缓些,乙的动作较快,甲走向滑梯时,总见乙追上并试图超过他;乙为了滑滑梯,每每用手推开甲。  相似文献   

13.
布汝奎 《班主任》2012,(4):60-61
和尚甲和乙分别住在相邻两座山上的庙里,他们每天都去两山之间的溪边挑水,久而久之便熟了。不知不觉过了五年。突然有一天,甲没有下山挑水,乙认为他大概睡过头了。便不以为意。哪知过了一个月,甲还是没有下来挑水,乙心想:“难道他生病了?  相似文献   

14.
甲:我有个同学叫马小哈。他的爸爸叫马大哈。乙:你瞅瞅,这父子俩取的名字! 甲:马大哈在百货商店上班,他的工作很忙。有一回,他的舅舅生病了,他没时间去看望,只好写封信去慰问一下。乙:以信传情,这倒是个办法。甲:马大哈的文化水平不高,总是提笔忘字。不会写的字,他就  相似文献   

15.
有一天,甲买了一包五香豆,一边走,一边吃。乙看见了,就向他要豆子吃。甲知道乙一向对古人古事很有研究,就对他说:“要吃可以,但是有一个条件:你的每一句话,必须和古人打交道,你说一个古人,我给你一颗豆子。”乙认为甲的主意不错,就点头答应,随即对甲说:“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甲只好给他三颗豆子吃。乙接着说:“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甲又给他八颗豆子。乙又说:“梁山泊(pō)一百零八条好汉。”甲只得把剩下的豆子全数给了乙。事后,乙对甲说:“要是你还有豆子,我还要说‘曹操八十万大军下江南’呢!”这是一则诙(huī)谐(xié)的语言笑…  相似文献   

16.
咬鼻子甲与乙斗争,甲啮下乙鼻。官吏欲断之,甲称乙自啮落。吏曰:“夫人鼻高耳,口低岂能啮之乎?”甲日:“他踏床子就啮之。”(选自《笑林》) [注释]①啮(niè)t咬。②夫:语首助词。不译。耳:句末语气助词。 [译文]甲乙两人打架。甲把乙的鼻子咬下来了。(两人到衙门打官司。)官吏准奋断案。甲说乙的鼻子是他自己咬下来的。官吏说:“人的鼻子比嘴高,嘴怎么能咬下自己的鼻子呢?”甲说:“他是站在床上咬的。”  相似文献   

17.
古代小说中有这样一则饶有趣味的故事:甲乙两人因故斗殴,甲咬掉了乙的鼻子,被人绑到衙门,甲百般抵赖,并说是乙自己把鼻子咬掉的。知县敲着醒木厉声呵斥道:“口在下,鼻在上,他能咬掉自己的鼻子吗?”甲狡辩说:“他是站在床上咬的!”知县闻之竟半天转不过弯来。其实,这里甲的判断“乙之所以会咬掉自己的鼻子,是因为他站在床上”,这是违反思维的四大规律“充足理由律”的。  相似文献   

18.
黄小平 《成长》2007,(3):59-60
也许大家早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甲、乙两人,相互打赌。甲说,如果他送给乙一只精致的鸟笼,乙一定会买来一只鸟与之相配。乙不信,便把甲送给他的鸟笼挂在客厅。后来,每当客人来访,见了那只空空的鸟笼,都不由好奇地问,鸟笼里的鸟到哪里去了?问的人多了,乙果然不由自主地从市场上买来一只鸟放进了鸟笼。  相似文献   

19.
植树节快到了,甲、乙两人分配到一条大道的南北侧去植树.为了整齐美观,两侧种的树要对称,树的棵数应相同.相约甲负责北边,乙负责南边.植树节一大早,甲先到,就在路的南边种起来.当他种完第三棵树时,乙来了,说:“不是说好你种北边的,到南边来干嘛?”甲无奈,只得去北边去种了.乙的动作快,当他种完南边的树时,发现甲尚未种完,想起刚才甲曾帮他种了三棵树,就去北边帮甲一起种.当乙种完第6棵树时,北边的任务也完成了.请你在三分钟内回答乙比甲多种了几棵树?2.他今年几岁?上海有一位中学生说到上海世博会开幕那一年他的岁数恰好是…  相似文献   

20.
忘记的美丽     
题目二:甲、乙两个好朋友吵架,乙打了甲一拳,甲在沙地上写下"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拳"。一次外出时,甲不小心掉进河里,乙把他救了上来,甲在石头上刻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乙问甲为什么要这样记录,甲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