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地方性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应注重课程建设,立足本土文化,彰显地方特色,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服务.文学批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系列提高课之一,是对正在发生的文学、文化现象进行批评性的介绍和解释,突出文学批评课程的实践性特点,让学生通过实践训练,运用文学理论、文学史观念对变化中的文学、文化现象迅速作出反应,增强学生参与文学评论活动的实践能力,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培养有较强实践能力和较高业务素质的应用型评论人才.  相似文献   

2.
刘鹏  贺露 《文教资料》2021,(2):181-182
本文以陕西理工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历史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改革探索为例,提出地方高校历史学专业在日常教育教学中从融合地方历史需求、推进素质教育建设、加强实践能力锻炼三个方面入手,将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技能培养充分融合,既强调传统的师范生技能的培养,又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与所处地方的历史环境紧密融合,最终实现地方高校历史学人才培养与区域历史文化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与“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3.
以陕西理工学院历史文化系历史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为例,探索地方高校历史专业如何从教学、科研、实践这三个主要方面入手,教学联系区域环境、科研着重区域历史、实践服务区域发展,主动联系地方特色,积极发挥学科魅力,培养出众多具有丰富知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服务社会发展,达到学校教育教学、学科专业开发与区域经济文化建设协调发展的良好状态。  相似文献   

4.
创办地方高校特色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须紧扣地方农产品生产特色,立足地方,服务地方。本校在推进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特色建设过程中,坚持创新发展、优先发展的原则,探索大类培养、分类发展的培养模式,强调通过校企合作、协同发展,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深化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加强科研团队及"双师型"教师建设,立足应用型科研提升专业的社会声誉。  相似文献   

5.
面对新世纪的新形势,从实际出发,地方院校历史学专业应根据人才需求状况尽快提高办学层次;拓宽人才培养目标,为学生多渠道就业创造良好条件;构建科学的专业课程体系,课程设置突出地域性、民族性、实用性等特点;从建立新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地方文化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历史学本科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6.
根据新时代高校的育人要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密围绕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目标,深化思政育人、文化育人、通识育人、专业育人、实践育人、双创育人"六位一体"的德育体系。根据新文科发展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突出建设金课体系和特色课程建设。广西地域特色中国画专业实践教学课程在探索过程中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广西地域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和风土人文景观,通过实际探索中国画专业实践教学课程系统的规范化和体系化,强化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嘉应学院学报》2015,(6):85-88
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应对竞争,特色建设是地方院校运动训练专业的必然选择。以嘉应学院运动训练专业(足球方向)的个案分析,探讨了地方院校运动训练专业特色建设的策略:迎合地方社会需求,以足球为专业特色建设方向;开展地方特色足球研究,夯实特色学科基础;建立南方足球创新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打造协同创新平台;多方着手,建设足球教学团队;人才培养突出服务"足球之乡",实践教学突出足球特色。  相似文献   

8.
培养适应新时代的新文科师范类人才,是地方高校历史学师范类专业建设的内在要求。《中国近代史(下)》课程立足这一要求,坚持新文科“基础+”课程建设理念,探索新文科与新师范专业课程建设的可能性与可行性。课程以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学科创新创业能力与师范生从教能力双重培养为导向,突出对学生的历史学基本素养、初步创新研究能力、近代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与开发利用能力、师范生从教能力的培养;提倡跨学科课程理念、多学科深度学习方式;强调对近代历史文化、红色文化、革命精神的挖掘,将课程思政融于教学全程,赓续红色血脉,涵养高尚师德。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办学与学科建设的现状入手,客观地分析了区域性传统音乐文化资源给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学科建设所带来的"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并以作者所在区域高校探索与实践的初步成效为举证,提出了开发和利用区域性传统音乐文化资源,并在当代新的背景下充分彰显其特色,使之成为学校专业建设、学科建设以至办学特色的重要元素,是当下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加强内涵建设、打造特色品牌、形成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教育部提出的"质量工程"重点内容之一"特色专业"建设,分析了特色专业建设的重要性,研究和探索了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人才培养目标,指出本校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未来人才培养模式应该立足矿业及海洋业,加强本学科教学及科学研究,突出优势,建设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培养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面临着学科分化严重的现象,使得我国高水平大学建设中人才培养模式问题凸显出来。高水平大学建设要求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要加强学与思的结合、知与行的统一,加强学生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文理渗透是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相结合的综合素质教育,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因此,我国高水平大学建设应该在转换教育观念、优化课程结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丰富校园文化方面建设一个文理渗透的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12.
重庆市建设国家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着力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取得了空间形态城乡共融、社会形态城乡同等、物质形态城乡共享、文化形态城乡共进的重大进展,也明显存在着空间形态“盈亏”、物质形态“梯度”、社会形态“失衡”、文化形态“错位”等现象。针对存在问题和新的区域功能定位,提出从规划调整、经费投入、提升信息化水平、以工程项目为抓手、构建地方性法规体系,完善机制等方面多措并举,持续、深入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对策。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高职教育迅速发展并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就业率不高等。为解决这些问题,沈阳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技术专业对该专业课程体系、实践技能培养、实训基地建设、教学模式、"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学生就业指导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4.
为满足企业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北京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创新性的在国内高职院校中提出实施"四证书"人才培养标准,即每个学生要取得"现代职业道德证书、现代职业技能证书、现代职业体能证书和现代职业毕业证书",并制订了与专业相适应的职业道德标准和职业体能标准。"四证书"人才培养标准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各方面的肯定和赞誉,促进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按照"三对接、三层次、三促进"建设思路,打造信息处理与自动控制技术一体化的"理实一体、产训合一、虚实互补、开放共享"综合实训中心。从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管理规范、服务地方和专业文化展示等方面探讨了实训中心的平台建设,为应用型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形成示范和辐射效应。  相似文献   

16.
当前,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发展思路和目标非常明确,即深入实施北部湾经济区和西江经济带"双核"驱动战略,加快西部经济强区、民族文化强区、社会和谐稳定模范区、生态文明示范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五区"建设,努力实现"两个建成"。而广西要实现宏伟发展蓝图,必须具备软、硬两方面实力。其中,软实力的实质性提升尤为关键。"文化立区"应作为广西深化改革和建设的着力点之一,从文化水平、人文环境、体制机制等方面不断提升区域软实力,打造广西文化品牌。以中国—东盟博览会、国际民歌节、区域性国际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建设等为抓手,持续做好"美丽广西"文章,提升广西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7.
为了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建设并为区域物流发展提供充足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职物流教育应当建立基于区域物流发展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应当从培养模式创新、产学研结合、实训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8.
高职校园文化兼具高等性和职业性特征。建设中,要立足“高等性”,提升其层次和品位;凸显“职业性”,突出其角色和面向,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营造良好氛围。这方面,顺德职院开展了可贵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9.
辽宁轻工职业学院围绕专业职业技能竞赛的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人才培养体系优化,教学模式改革,校企多方位对接,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和"双师"型教师队伍。经过几年的实践,学院办学实力增强,教学成果不断涌现,实现了技能竞赛成绩提升和学院外强辐射效应增强的"双赢"效应。  相似文献   

20.
"订单班"是目前高职教育中一种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学校按照"订单"企业对人才需求规格,有目标、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人才。为了让"订单班"学生尽快完成从"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变,把企业文化与"订单"班文化相融合,建设"订单"班特色文化是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