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论新闻采访权的法律解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在一定意义上,我国当前的新闻采访权问题主要是解决如何将新闻采访权具体化为一项法律权利并赋予其司法请求权的问题。本文力图对新闻采访权的权利特性、基本内容及其法律限制进行探讨,以期对新闻采访权理论的发展和我国未来新闻法立法活动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公民法律意识的增强及新闻监督的深化,近几年来,出现了很多打新闻官司的问题,这就提出了法律如何保障新闻工作者的合法权益,新闻如何依法宣传报道搞好舆论监督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新闻传播基本法不是限制和剥夺新闻媒体及其从业人员新闻报道权的法律,而是规范新闻传播行业发展,维护新闻媒体及其从业人员基本权利的法律。谈到为新闻传播立法,当前我国新闻市场和新闻监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需引起我们重视。首先,新闻报道权如何实现?新闻行业主管部门与新闻媒体投资者如何处理与新闻媒体之间的关系?在尊重新闻媒体独立人格基础上,如何构建健康科学的新闻审查规范?正如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所指出的,审查无处不在。世界上没有不受审查的新闻,当然,世界上也没有不受审查的新闻媒体。  相似文献   

4.
栾志红 《现代传播》2007,(6):155-157
新闻舆论监督是一种将意见、建议和批评公诸外部的活动,存在着与他人的自由、权利或社会公共利益发生冲突的可能性,为此在现实中,新闻舆论监督的内容、场所、方法以及状态等方面都不可避免地受到法律规制.新闻舆论监督的法律规制在其他国家和地区早已就是一个重要的法律理论与实践问题,而在我国这一问题却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实际上,保障和限制是相伴而生的,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如何在保障新闻舆论监督的前提下规制新闻舆论监督权的合法、正当行使应是我国新闻法制建设中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公共事件报道中媒体频繁引用发布在社交平台上的个人信息,没有权衡好公共利益与个人权益之间的边界,引发诸多法律和新闻伦理问题,遭到来自媒体行业和社会的普遍谴责。文章分析了媒体的社交信源使用所引发的争议性问题,从法律保护和新闻伦理两方面梳理成因,探讨媒体在社交平台个人信息使用中如何更好地遵循新闻规范。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如何使新闻舆论监督在法律范围内有效地进行?同时,法律如何依法支持正当舆论监督,保护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的合法权益? 在中国新闻法制研究中心日前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新闻纠纷与法律责任学术研讨会上,新闻和法律界专家对此进行了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似乎新闻与法律不沾边,由新闻工作引起的矛盾、冲突和纠纷,都经行政主管部门调解、定调、拍板而平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法律知识的普及,特别是《民法通则》的施行,新闻工作开始出现了进入法制轨道的趋势,这是一个历史的进步。全面探讨和论述新闻与法律,它将涉及新闻单位的法人地位、管理体制、新闻工作者的权利和义务等一系列问题,而今迫切需要研究的是,如何正确解决由舆论监督引起的诉讼问题。  相似文献   

8.
王光辉 《新闻窗》2005,(5):59-60
近年来,随着媒体新闻侵权案件的不断增多,媒体记者如何应对因采访活动而产生的法律风险,成了新闻界、法律界不断探讨的话题。由于目前我国新闻立法滞后,而法院审理新闻侵权案件往往采用民事审判规则,使得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在目前的新闻侵权案件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在日常新闻采访活动中,如何避免法律风险往往又是新闻媒体和记者难以把握的业务难点。本文就新闻采访如何防范和规避法律风险谈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9.
传媒观察     
《军事记者》2013,(3):42-42
首届中国新闻法治建设学术峰会召开 首届中国新闻法治建设学术峰会目前在北京召开。众多来自法律界、新闻界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就如何促进新闻和法律学科的沟通与融合.如何促进新闻监督在法治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展开研讨。与会专家指出.新闻监督是推动法治建设和法律实施的重要力量。加强新闻与法律学界的密切沟通与融合。能够使新闻监督在法治建设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此外,“中国新闻法治建设”学术论文颁奖也同期举行。主办方希望以评奖的方式鼓励和促进新闻法治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0.
记者在进行新闻采写时,有必要了解何为新闻真实,何为法律真实。当二者发生碰撞时,如何尽量避免侵权事件发生。每个新闻工作者所学的第一课都是新闻必须真实,新闻真实首先要求事实真实,采访中要得到真实的信息,从而产生新闻的真实,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而法律真实是在法庭调查时,法官根据双方或多方当事人出具的证据查明本案事实,这种查明的事实即法律真实。但在很多情况下,由于证据方面存在的问题,法律真实与事实真相是相悖的,分裂的。因此在新闻侵权官司中,在法庭上通常会出现新闻真实与法律真实的激烈碰撞,被告可能面临着证据不足甚至拿不出  相似文献   

11.
隐性采访中的权利冲突与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益滥用的暗访手段正在严峻地挑战我们的新闻道德水准和法律存在的空白点,我们应该如何认识这个问题?综观我国的现行法律和多数外国的法律(新闻法及新闻自律规则),都没有明确赋予记者可以假冒“有犯罪嫌疑”的当事人搞暗访活动的权利。因此,我们有必要反思现在新闻界的暗访活动与被采访对象的哪些权益发生了冲突?如何来平衡这些冲突?  相似文献   

12.
上市公司报道侵权是新闻侵权的一种类型,是指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媒体在报道上市公司过程中侵害上市公司及其投资人合法权利的行为。近些年来,随着上市公司报道的大量增加,以及上市公司及其投资人法律意识的增强,人们对于上市公司报道的要求越来越高,与新闻侵权有关的纠纷甚至诉讼不断出现,因此,如何在法律理论和新闻实践中界定正当的上市公司信息报道及舆论监督与新闻侵权的区别,如何采取措施防范、免受新闻侵权诉讼的困扰等问题,摆在了新闻机构和新闻工作者的面前。  相似文献   

13.
论法制新闻传播中的法律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闻法律关系的正确运用和实现,是新闻传播制度化和法律化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在梳理法制新闻与新闻法制的关系、新闻法制中法律关系的概念及构成要素等知识的基础上,主要探讨当前法制新闻传播中存在的法律关系问题,并提出正确处理这些法律关系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彭高琴 《新闻窗》2008,(4):55-56
随着我国依法治国进程的不断推进,作为塑造法治精神、增强公民法治观念的重要渠道之一,法制报道已成为各类媒体新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做到新闻价值与法律价值的统一,使法制报道在推进司法公正、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公民法律意识等方面具有推动作用,是新闻工作者应该重视和思考的问题。作为地市报应该如何做好法制报道呢?笔者认为关键是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5.
新闻作为信息传播最主要的内容之一,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广泛的影响.然而,在新闻传播中,因为诸种原因,新闻侵犯隐私权的案件却时有发生.如何在新闻传播中保护公民的隐私权,不但是新闻体制改革中应考虑的问题,也是法律建设中应解决的难题.本文从隐私权的概念、性质和内容入手,针对新闻传播中侵犯隐私权的主要表现,分析了我国现有立法时隐私权的保护的不足,提出在新闻传播中如何保护公民隐私权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吴淑霞 《青年记者》2016,(26):56-57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热点事件多样化,要求新闻人必须具备良好的法律素养.新闻人的法律素养已经成为其职业能力中的基本要素.本文对几类社会热点事件分类讨论,探讨新闻人在描述事件和评论事实中所需的法律素养如何炼成.  相似文献   

17.
由于暗访目的的隐蔽性,记者主观上的欺骗性,使得暗访过程,面临一些职业道德的拷问。暗访活动还因为可能会与相关法律相冲突,从而带来法律问题。因此,暗访的手段与记者职业道德如何平衡,如何认识暗访的法律界线,作为暗访的直接参与者和组织者,新闻从业者应当从法律和道德层面上进行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来,新闻侵权纠纷成为—个引起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它深刻地反映了我国新闻体制改革工作过程中新闻自由、舆论监督与公民个人权利的冲突与矛盾。如何妥善解决这一问题,实则关系到我国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和新闻法制的完善。由河北经贸大学田韶华副教授等撰写的《新闻侵权法律制度研究》(已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书,作为系统研究新闻侵权法律制度的学术性著作,在许多方面都有新的进展,是新闻侵权领域的一部有较高质量的新作。通览全书,其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9.
肖燕雄 《现代传播》2006,4(6):35-38
传播科技的日益发展是新闻传媒及其法律、政策变迁的最终根由。考察传播科技对新闻传媒的管理施加什么影响,新闻政策、法律如何响应科技的新变因时而动、因势而变十分重要。本文研究美国用于监管传统的广播电视、有线电视、因特网的法律政策是如何应变科学技术的发展,其目的是为我国的新闻法制建设提供一种思路和一个参照物。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来,新闻侵权纠纷成为一个引起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它深刻地反映了我国新闻体制改革工作过程中新闻自由、舆论监督与公民个人权利的冲突与矛盾.如何妥善解决这一问题,实则关系到我国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和新闻法制的完善.由河北经贸大学田韶华副教授等撰写的<新闻侵权法律制度研究>(已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书,作为系统研究新闻侵权法律制度的学术性著作,在许多方面都有新的进展,是新闻侵权领域的一部有较高质量的新作.通览全书,其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