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讲谈社重印日本汉学家石田干之助的《长安之春》时,井上靖作序称:"我的《天平之甍》、《杨贵妃传》以及其他以唐代长安为背景的小说,曾多次蒙受《长安之春》的恩惠。对我而言,这本书是辞典、参考书,是在书写长安的场合不可或缺的座右之书。"如果井上靖的这番热烈表述与其对长安的书写呈必然的正逻辑,那么其作品中长安形象的模糊、空洞与粗糙难免令人疑窦丛  相似文献   

2.
在2005年度山东新闻奖评选中,山东《烟台日报》刊登我采写的《逃离“采石场”》通讯喜获通讯类一等奖。这篇通讯缘何能够博得评委们的一致好评?我的体会是这篇报道是舆论监督稿件中曝光事件、关注问题解决较为成功的一例。  相似文献   

3.
2010年新年伊始,我的一个学生给我发了一个邮件,询问卡夫卡一篇名为《掉到井里的人》的小说。我一时茫然,在我的印象里《卡夫卡全集》中似乎没有这篇小说。于是,我找出《卡夫卡全集》小说目录重新翻检一遍,果然没有见到这样一篇小说。难道是《卡夫卡全集》有所遗漏,而所遗漏的恰恰就包含这篇小说吗?记得数年前我曾就此问题请教过叶廷芳先生:他主编的《卡夫卡全集》是否收录了卡夫卡所有的作品?  相似文献   

4.
今年春暖花开季节,我去日本探亲,随身带的一本书是《中国青年报》原驻日记者苏海河送我的《回眸东京》,苏海河也是这本书的编者之一。在日本读这本书,有一种亲切感。为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20周年、中日两国互派常驻记者35周年而编辑的这本书,由中国青年出版社于1998年8月出版。全书分《追昔篇》、《渊源篇》、《专访篇》、《经济篇》、《社会篇》、《人情篇》、《揽胜篇》、《史览篇》,55篇文章出自48位记者之手,共26万字。第一批中国记者7人,是根据中日双方在北京和东京两地互设廖承志、高碕贸易办事处和互换…  相似文献   

5.
2000年我在《新闻三昧》刊登了11篇稿件,这无疑都是得益于《新闻三味》对我的帮助,因为在这些被刊用的稿件中,倾注了编辑老师的大量心血和汙水。别的方面暂且不说,单就从修改和制作标题这一方面来说,我就感角颇深。在我被刊发的11篇稿件中,就有4篇的  相似文献   

6.
发表在1995年5月5日《陕西日报》一版头条消息:《长安兴起”股份田”》(原文附后).可谓近几年来.省级党报关于农业报道的一篇不可多得的新闻佳作。这篇不到8O0字的消息荣获1996年11月上旬在福州召开的第四届全国省(自治区)党报新闻奖一等奖。如果我们回顾和分析一下中国农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之后.我们再来看看《长安兴起“股份田”》这篇报道,更可以看出它的价值取向。随着全国农业投资热的兴起,陕西省长安县悄然出现的有农民、科技人员和企业投资者优化组合的高产优质农业生产新形式——”‘股份田”,不仅是历史发展的~种必然…  相似文献   

7.
《娃娃歌谣》,分《动物篇》、《植物篇》、《物品篇》、《自然篇》,共四册。当我把这四本印制精美的书带到家里的时候,我读小学二年级的孙女就立即念起来,念得喜上眉梢,有时还手舞足蹈,并连连喊我:“爷爷,爷爷!我该给您听!”显然,她是喜爱这《娃娃歌谣》的。 晚上,  相似文献   

8.
聊天的学问     
1988年10月8日的《前卫报》上,刊登了我的第一篇稿子:《让训练尖子走上领奖台》。此文在官兵中引起很大反响,报社的领导也表扬我问题抓得准、抓得好。其实,这是我在闲聊中抓来的“活鱼”。那是在一天的晚饭后,我在同一个战士闲聊时,无意中听到这样一件事:今年团里立功受奖的大都是“八大员”。我当即意识到:部队的中心工作就是军事训练,那些整日摸爬滚打的计际尖子应该得到褒奖,这是一个需要各级引起重视的问题。核实情况后,我连夜进行采访,赶写了一篇《让训练尖子走上领奖台》的稿子,寄往报社,没想到不到一个月竟上了《前卫…  相似文献   

9.
去年《首都经济信息报》发表的《关于北京市住房制度改革扩大试点的连续报道》,在今年北京市第八届好新闻评选和全国经济信息报刊第四届好稿评选中均获得了一等奖,并博得了最高选票。我是这一报道的组织者,为了提倡记者和通讯员敢于触及“热点”同题报道,我把粗浅体会概述如下。这组连续报道共五篇。第一篇是《不可阻挡的浪潮》,主要介绍了北京房改的概貌;第二篇是《破旧立新的使命》,介绍房改的意义和面临的艰巨任务;第三篇是《独具特色的模式》,介绍了北京在房改中采取了不同于外地的独特做法;第四篇是《冲击开拓的旋律》,介绍了北京市干部群众在房  相似文献   

10.
《今传媒》1996,(6)
问长安:谁护兵书惊天下《孙武兵法》八十二篇发现记耿翔树林耀晗明善彦博贺煜在问长安:耿翔树林耀晗明善彦博贺煜《孙武兵法》八十二篇发现记谁护兵书惊天下地理观念上,陕西这块狭长的黄土地,很容易走出去,但它蕴藏得很深的人类文明,却又是脚步难以穿越的。近日,在...  相似文献   

11.
祁谨 《今传媒》2004,(1):51-51
《××晚报》2004年1月6日刊载了一篇题为《长安引进200余只野狼打造“西北狼滩”》的文章,这篇文章共2700多字,其中竟有1300多字和哈尔滨新晚报2003年2月19日一篇《与狼共舞》的文章只字不差。这里有叙述记者心理活动的:“记者吓得差点儿把相机扔在地上……”、“记者心头微微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四大期间,我作为正式代表,除了开会,还每天赶写一篇《十四大手记》,在《经济日报》上发表,前后连续写了九篇。这些手记见报后,在读者中引起了一点反响。我心里很清楚,这九篇《手记》都属于“急就章”,读者之所以产生一点兴趣,无非是看在“一边开会,一边写稿”的份上。其实,这对新闻工作者来说,本是天经地义的事。怎么会想起写《手记》?许多朋友这样问我。我的回答是:“逼”出来的。我这次是第二次写党代会手记。1987年,党的十三大期间,我也写了九篇手记。当时的情况是,分配给《经济日报》采访十三大的记者名额只有两个(其  相似文献   

13.
送上门的线索儿童是人类的未来,春天的花朵,使我终生难忘的一次采访,这就是报道拐卖儿童的问题。这次采访的最后成果是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了《失落的小太阳——拐卖儿童纪实》一书。这次采访的起因还是早在1989年间,我采写了一篇拐卖妇女的报道发表在《中国妇女报》上,这篇报道发表后,却引一些被拐卖儿  相似文献   

14.
回想起我在长安报当记者时采写的一些获奖稿件,通讯《青山隐隐作痛》(原载1998年7月14日西安日报二版)一稿的采写体会最深刻,也最难忘。这篇通讯稿件分别荣获’98陕西新闻奖二等奖、西安新闻奖一等奖和全国环保好新闻奖。我觉得这篇稿子之所以能够多次获奖,得益于深入调查采访,得益于对热点问题进行冷思考,得益于敢于采写批评稿件的大无畏精神。挖掘重要的独家新闻和质量上乘的新闻稿件,记者们可以说是各有高招。我的体会是,对事物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有助于抓到更多的好新闻。我的家乡就在西安市长安区秦岭深山,近年来在…  相似文献   

15.
1997年。是我们松藻矿务局的对外新闻报道工作“高产优质”的一年。全局147人在中央省市主要的“九报一刊”上发表各类新闻稿1200篇,夺得了重庆市煤炭系统的”重煤杯”新闻意赛(甲组)第一名。实现了(1995──1997年)的第二个“三连冠”。其中;各版头条115篇,在《人民日报》上搞5篇,《经济日报》上稿7篇、《工人日报》上稿72篇(各版头条25篇)、《中国青年报》上稿3篇,这在我局新闻报道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新闻业务研究成果有较大的突破。去年,在重庆煤炭系统首届新闻论文评选中.我局有8篇论文获奖。这标志着我局新闻报道工作已…  相似文献   

16.
一1980年,我借调到人民文学出版社,担任《鲁迅全集》第六卷的责任编辑。第六卷包括《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和《且介亭杂文末编》三个集子。《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这篇,就在《末编》里面。这一篇的注[1],在发稿时有过一些曲折。这篇涉及当年左翼文艺运动内部许多人事纠纷的文章,其注[1]即题注本来是容易引起是非的。五十年代出版的十卷本《鲁迅全集》的这一条注释,说:  相似文献   

17.
说实在的,我平素不大精读政治评论类文章,对薛亚利的《实践“三个代表”加快长安发展系列评论》一至九论,以下简称《九论》亦然。日前,欣闻该文荣获中国世纪大采风作品金奖,这才赶忙找来《长安报》,认真一读,果真是一组好文,是供欣赏。 党报社论和评论是党的舆论代表和尖锐思想武器。所以,早在1954年《中共中央关于改进报纸工作的决议》中就规定“全国性的报纸应该根据党的总路线和各项政策决议逐级做到对于国内和国际发生的重大问题发表有高度思想政治水平的评论”各级地方报纸“也应该逐级做到对于当地实际生活和地方工作的各…  相似文献   

18.
去年,是《长安报》的“丰收年”。我报10篇新闻作品和新闻论文在全国、省、市好新闻和好论文评选中获奖。说起获奖作品,编辑记者议论纷纷:荣誉,有《新闻知识》的一半。我报创刊于50年代,三年困难时期停刊,1987年复刊。10多位编辑、记者基本上是半路出家,尽管大家办报热情很高,但是缺乏新闻专业知识和新闻实践经验,因此,形势逼着我们走在职学习的路子。我们把全国多种新闻理论刊物作以比较,认为《新闻知识》雅俗共赏,既有专家们研究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19.
刘辉:王老师,我最近读了您的两篇论文,感到受益匪浅。一篇是发表在《中国图书评论》2007年第11期上的导读性文章《重划文学研究的疆界》,另一篇是由此扩展撰写的长篇论文《文学研究疆界的扩展和经典的重构》(《外国文学》2007年6期)。在这两篇论文中,您都谈到了当今文学研究中的一个越来越突出的现象:文学研究疆界的扩展以及与文化研究的关系。显然,这反映了您最近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和研究。另外,您刚从美国华盛顿大学研究讲学归来,相信您对当前西方文学及文化理论的最新进展和动态又有了新的把握,能否请您就这个问题充分展开谈一下?  相似文献   

20.
1994年10月5日,我在陕西日报《学习版》发表了一篇题为《行政“三陪”也堪忧》的评论稿。但没想到这篇稿子,不仅荣获94年度“陕西新闻奖”新闻言论一等奖、全国报纸理论宣传优秀短论二等奖、全国党报新闻奖三等奖,而且还被中宣部新闻局办的供领导同志参阅的《新闻舆论动向》摘要转载。这篇千把字的小稿子,为什么能获如此殊荣呢?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此稿抓住了当前在各级干部队伍中普遍存在的下级对前来检查工作的上级陪会、陪吃、陪玩这个焦点问题。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其一,我为什么会想起写这篇稿子。这是由于在《机电日报》和《半月谈》杂志上看到的两则消息触动了我。一则是安徽省人大代表、朱庄矿矿长苏德鑫,成年累月不断有人前往他们单位检查参观,他既要接待、汇报,又得陪吃陪喝,有时一天就有七八次,这使他见酒就发抖。万般无奈,只好在酒杯上做文章,出钱请人将酒杯钻了一个小洞。一则是安徽某乡政府为了从应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