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小学语文课堂出现了许多非语文化倾向,即“语文味”的却失。因此我们要净化语文课堂教学的环境,把不是语文的东西清除出语文课堂;用语文独有的人性美和人情魅力,去丰富语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师要不断学习,海纳百川,长于反思,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才有可能上出洋溢着浓浓文学味的语文课,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小学语文课堂出现了许多非语文化倾向,即“语文味”的却失.因此我们要净化语文课堂教学的环境,把不是语文的东西清除出语文课堂;用语文独有的人性美和人情魅力,去丰富语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师要不断学习,海纳百川,长于反思,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才有可能上出洋溢着浓浓文学味的语文课,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3.
随着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育教学取得了巨大成就。可是.与此同时我们语文课堂承栽的非语文的东西太多了.使得语文课失去了原来的“语文味”。如何使我们语文教学重拾“语文味”成为摆在我们广大初中语文教师面前的重大研究课题。本文就这一课题展开了有效探究.以供广大同仁参考与指正。  相似文献   

4.
课程改革的春风给如今的语文课堂带来了不少的生机,原先课堂上的沉闷气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变,语文课开始变得热闹起来。可是,渐渐地,人们发现许多“非语文”“泛语文”的东西也开始充斥语文课堂,人们不禁感叹:如今的语文课不像语文课了,  相似文献   

5.
针对中职学校学生的现状,提出传统的语文课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的学生。要切实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必须设法让我们的语文教学“活”起来——激活“流动”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6.
张复兵 《考试周刊》2011,(90):36-36
语文课的本色是什么呢?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现如今,为了丰富语文课堂内容,大量的非语文的东西源源不断地涌进语文课堂,语文课仿佛成了综合课,承载了太多的非语文的东西。与之相反,有的课堂又似乎太过贫乏.教学教师没有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以至于学生感觉枯燥无味.课堂成了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这样两个极端走向。都与语文的本色格格不入。要把语文课真正上得出色,  相似文献   

7.
说到语文课的本色,不禁让我想起“返璞归真”“超凡脱俗”“出水芙蓉”这些美好的词语。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现如今,为了丰富语文课堂内容,大量的非语文的东西源源不断地涌进语文课堂,语文课仿佛成了综合课,似乎承载了太多的非语文的东西。要把语文课真正上出原汁原味的语文味来,我想我们应该静下心来,抛弃浮华,在恰当运用多媒体的同时,要让学生充分朗读,领悟语言文字的美,感受情感的激荡,唤醒童心童真。一、语文课要有琅琅书声古人把学习称为“读书”“念书”,实在是抓住了学习语文…  相似文献   

8.
随着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育教学取得了巨大成就。可是,与此同时我们语文课堂承载的非语文的东西太多了,使得语文课失去了原来的"语文味"。如何使我们语文教学重拾"语文味"成为摆在我们广大初中语文教师面前的重大研究课题。本文就这一课题展开了有效探究,以供广大同仁参考与指正。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教什么?许多人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是教语文。但是,综观当前的语文教学内容,许多已经大大超出了"语文"的范畴。现如今,为了丰富语文课堂内容,大量的非语文的东西源源不断地涌进语文课堂。语文课仿佛成了综合课,似乎承载了太多的非语文的东西:科学的、政治的、思想道德的,甚至天文地理、人文历史、社会自然等都在语文课堂演绎着。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应该怎么上,还孩子们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一直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探讨和努力的话题。一位名师说过:“语文教学要回归本色.即追求平实、平常、真实的语文课堂,以实现课堂的有效性教学”。也就是说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来。著名教师王菘舟老师曾说过:“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是一门基础课、工具课.语文教学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不能忽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如何让人文思想在语文教学中绽放光彩.如何让语文课堂“浸润”德育“甘露”呢?我尝试着这样做。  相似文献   

12.
简约是种美,语文课堂也是如此。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语文教学出现各种各样的误区,语文课堂的“语文味”逐渐丧失,语文教学的有效性降低。笔者从教学重难点、教学框架的建构、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的开掘四个方面阐述,认为应该让语文教学“返璞归真”,自然朴素的语文课才是真正有效的语文课。  相似文献   

13.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如今有被边缘化的危险,语文课堂存在许多非语文的东西。这些非语文的东西掩盖了语文课的本性,淡化了语文教学的目标。因此,语文课应走出误区,保持"自我"。  相似文献   

14.
中学语文教学的消极媚俗的现象相当普遍,必须让语文教学高雅起来.让语文课堂多一点语文味道,就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以为语文课堂带来更多的活力与生活气息,使语文课更接“地气”.  相似文献   

15.
史峰 《辽宁教育》2013,(12):95-96
语文本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学科,语文教学本应该是“满堂精彩”的课堂。但事实上,语文及语文课在很多情况下已经成为“枯燥无味”的代名词。课堂教学方式呆板僵化,让学生失去学的兴趣,让教师失去教的激情。如何让语文课堂教学“满堂精彩”?特级教师王君是一位有教学“谋略”、思维活跃的老师,她在语文课上常有“满堂精彩”的高招——  相似文献   

16.
课改以来,语文课堂借着改革的春风,异彩纷呈,着实让人兴奋。当我们沉浸在这些美景,欣喜振奋时,有些现象也应引起我们的深思:语言文字的训练少了,一些花哨的、非语文的东西大量涌入了课堂,使语文课堂失去了本真。笔者认为:让语文教学回归本位,应先为语文课堂“瘦身”。  相似文献   

17.
我们现在有许多语文教学,“生成”神速,再加上形式主义泛滥,使得许多语文课变了味。“预设”遭到无情地抛弃。我们追求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动活泼和富于变化,这没有错,但“生成”应该基于“预设”。  相似文献   

18.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作为我们的母语教学正呈现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教师摈弃了繁琐分析,学生“动”起来了,“自主、合作、探究”正在逐步成为学生的学习方式。但是,我们在为正在形成的生动活泼、师生融融的课堂气氛而欣喜的同时,不免为语文课堂中的缺憾——语文课上的“语文味”正离我们越来越远而担忧。请看如下案例:  相似文献   

19.
目前,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仍是老师讲得多,学生听得多,老师太辛苦.经常听到语文老师抱怨:语文课难上,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作文难批,批得头昏眼花,学生对批语懒得看一眼;一学期语文课数量可观,学生能力却长进不大……笔者认为这是老师太“勤快”而使学生太“懒惰”造成的.因此,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学会“偷懒”,要给学生“勤快”的机会,做个“偷懒”的语文老师.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最本质的东西是什么呢?是学生与语文的内在交流.哲学家称之为“对话”。语言学家称之为“言语主体与言语作品之间的信息交换”,心理学家称之为“同化”和“顺应”,说的都是一个意思,那就是学生与语文的内在交流。一堂语文课是否成功。主要就在于学生与语文之间是否发生了这种内在的交流.以及这种内在的交流是否流畅,是否完整,是否深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与“语文”都是个性化的、不确定的。事实上,各不相同的学习个性和千差万别的文本个性,也决定了我们实施阅读教学必须灵活多变,追求个性教学。在实践中,也只有个性化的语文教学才能打动学生的心灵,才能启发学生的智慧,才能真正完成语文教学的任务。构建富有“个性”的语文课堂。教师的教应从何入手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