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维维 《考试周刊》2009,(29):69-69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既要遵循语文发展性原理、注重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又要引导学生识字、写字,理解字、词、句、段的意思。进行阅读、写作等综合性学习。即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活动中,提高感悟、理解、欣赏、评价、运用能力,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性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同中求异,上出自己的特色。在阅读教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怎样上好阅读课,是语文教师长期探讨的一个问题。教师要积极探索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提高中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与积极性,引导学生爱阅读,会阅读。  相似文献   

3.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衡量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是否科学、是否合理的标准,我认为阅读教学应注意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活动中,掌握语文工具的知识和学会运用这种工具的能力,并重点培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运用能力,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性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因此我觉得现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4.
语文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但是,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泛化了个性阅读,无视教学中存在的价值偏离,课堂"精彩"纷呈,却在"偏轨"上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应着力强化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格教育,倡导个性化教学,可以避免抽象说理这一不利因素,增强语文教学的生命力.在传授语文知识的过程中,结合课文的具体语言环境、具体文章的内容,运用阅读教学,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的个性特长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逐步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应着力强化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课标中可以看出,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举足轻重的,它关系到学生语文学习的成败优劣。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说明了阅读的重要性。而今,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  相似文献   

7.
朱雪梅 《教师》2011,(36):76-7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又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发展语感,已成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那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呢?下面谈谈我个人的做法。  相似文献   

8.
刘红利 《陕西教育》2009,(11):58-59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时间。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然而阅读教学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个支点,  相似文献   

9.
鲁加旺 《云南教育》2002,(34):26-26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阅读能力要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尽可能用生动的、具体的、形象的材料进行教学,多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鼓励他们动脑、动口、动手,让学生在实践…  相似文献   

10.
学习语文最重要的是提高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悟、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应着力强化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在主动积极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说明阅读在整个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我们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怎样阅读,阅读什么书籍,怎样汲取书中有用的信息,是我们语文教师共同的责  相似文献   

11.
人们常把学生上学称之为“读书”或“念书”.可见阅读在教学中、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更为重要。在新课标中也十分强调阅读教学的重要性。通过阅读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小学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在课堂教学中巧妙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快乐读课文,读中寻乐趣,读中获感悟。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可见,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善于挖掘创新素材,重视和加强对小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叶雨雅 《学苑教育》2023,(11):69-71
群文阅读开辟了语文教育教学的新形式。优化设计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理解把握其教学价值,探索运用有效的实践策略,有助于促进学生增加阅读量,扩展阅读认知,提升语文综合能力和素养。本文联系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实际,通过探讨群文阅读教学的积极价值,结合具体阅读课例,探索运用有效的教学实践策略,为学生搭建更为有效、更富情趣、更加真实的群文阅读新园地。  相似文献   

15.
朴露 《教师》2011,(10):67-67
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最直接方式,也是培养学生领会文章思想、感悟文中语言的有效途径,其具有人文性、基础性和工具性三个主要特征。提高阅读课的教学效率是进行有效阅读教学的关键,此外,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对学生阅读、欣赏、感受和评价语文作品能力的培养,以培养出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兼备的人才,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6.
对于在小学教育中开展语文教学,除了字、词、句、段等的教学以外,更要开展篇的教学,特别是要在课堂中开展阅读教学,从而不断提高学生课本阅读能力,提高语文综合能力。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重点是要让学生掌握汉字的音、形、义,让学生多朗读,多背诵,让学生更好地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阅读教学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感悟文章思想情感,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它是学生学习、理解、掌握、运用、发扬祖国文化的方舟。  相似文献   

17.
吴莉 《陕西教育》2008,(5):27-27
传统的语文教学只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不重视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性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主体,往往是教师”一讲到底”、“一问到底”。新课标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应注意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活动中,掌握语文学习的工具和学会运用这种工具的能力,并重点培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通过阅读获得深刻的感悟,积累丰富的知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坚持阅读、感悟、交流的"三部曲",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积极阅读,通过课外阅读拓展知识面,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加深阅读感悟,在相互交流中促进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实现高效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19.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相似文献   

20.
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最直接方式,也是培养学生领会文章思想、感悟文中语言的有效途径,其具有人文性、基础性和工具性三个主要特征。提高阅读课的教学效率是进行有效阅读教学的关键,此外,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对学生阅读、欣赏、感受和评价语文作品能力的培养,以培养出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兼备的人才,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