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之所以说正手直线击球具有很高的风险,是因为有下面三个问题:你要改变来球的角度;在同一击球位置,直线球比斜线球的距离要短;距离网柱越近,球网越高。想要处理好正手直线击球,我们首先要知道应该在什么情况下才能使用这一击球:确保你的击球位置处于底线之内,来球的弹跳要足够高,让你可以轻松用上旋抽击的方式将它打过球网。  相似文献   

2.
1.垫球的技术原理 入射角是球入射方向与击球手臂形成的垫击面垂线的夹角,反射角是球反射方向与击球手臂形成垫击面垂线的夹角。手臂垫击面与球入射方向越近于垂直,即入射角越小,则反射角也越小,即球的反射方向与球的入射方向越接近,反之,球的反射方向与球的入射方向偏差越大。  相似文献   

3.
直板选手侧身暴冲斜线的威胁最大,因为斜线的距离较长,选手在进攻时可以放开力量,将弧线拉低、拉长。在上一组图中,我们可以看到马琳拉球时身体重心交换的过程,在马琳击球过程中,他的手臂伸得很直,前臂收缩的幅度很小,但是他能在瞬间将身体和手臂的力量合二为一,释放最大的爆发力。马琳暴冲斜线的时候,他的手臂更多地起到了控制回球线路的作用。这是我们业余爱好者需要学习的重点。马琳的另一个特点体现在:他能够通过余光观察对方,能够在击球的瞬间根据对方的动态改变击球方式,通过身体重心的交换,配合手臂的发力方向以及手腕的调整,通过力量结合落点的变化,提高回球的威胁。  相似文献   

4.
金路 《网球》2014,(4):83-83
它是有运动天分的网球选手最喜欢在舞台上表演的节目。无论是一次斜线穿越球还是一记高球挑过了对手的头顶,击球大师每次都能向观众完美诠释如何进行胯下击球,换来的则是观众们经久不衰的掌声和欢呼声。球的飞行轨迹想要打出有效的胯下击球,你需要向底线方向移动,让来球从持拍手的对侧肩(右手持拍即左肩)上方落下。移动判断出来球下落的时机和你的移动时机是成功完成胯下击球的关键因素。如果跑得慢了,球将落在你身前较远的位置,无法将球从两腿之间向后打过球网;如果跑得太快了,你将不得不停住脚步然后重新调整身体和球的位置关系,导致可能错过最佳击球时机或击出的球没有质量。  相似文献   

5.
深泽  冰沙图 《网球天地》2012,(10):135-135
大家都知道,无论是正反手击球,斜线都比直线的安全系数高。实际比赛中,你会发现,仅仅使用反手斜线球,很难一击制胜或取得较大的优势。此时,出其不意地使用反手斜线球,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斜线的妙用     
深泽  远峰图 《网球天地》2012,(7):134-134
不少球友都知道,斜线球从球网中部最低的地方通过,对角线击球的飞行距离最长,即使控制稍有失手,球也不容易出界。但在实际比赛中,他们却很少有意识地使用斜线。  相似文献   

7.
内容:戈西奇给A的正手送球(①),A打直线(②),B以斜线返回(◇)。A再打直线,B仍然回以斜线(继续)。要点:提早准备,击打球的上升期。如果来球落点浅,向前上步击球;如果落点深,注意击球时机。  相似文献   

8.
这里汇集了世界超级球星各种击球瞬间照片,从中可以发现网坛大师们击球位置、击球时拍面角度、球与拍接触点都与书本上击球动作的技术要求有不同,有的甚至与技术要点相差很远。然而,他们所击出球的线路、落点却异常准确,有的球看上去像要出界,却神奇地落在界内。 击球虽然是瞬间的事,却是极重要和关键的。如果你想掌握好这一瞬间技术,请别着急,先了解击球的科学原理,再来一一解密。  相似文献   

9.
汪俊 《网球天地》2012,(12):128-128
2)反手接发球 ●教练或同伴在1区发球线上,中慢速发向练习者反手位,要求用基本双反击球回击10个有效斜线球后,再回击10个有效直线球,然后再依次回击直线和斜线球,连续完成4次有效回击后,换项。  相似文献   

10.
运用击球的弧线,增加球的威胁性,具体方法有三: (一)压低回球弧线高度,增加对方击球的困难。在运用削球、搓球、摆短、撇一板或拉球等技术时,都非常强调回球弧线要低。一般来说,回球越低,对方发力进攻的技术难度越大。 由于击球的拍形、击球时间、用力方向和用力方法的不同,击球弧线可分为四种:1.动作以向上为主,略带向前,拍形基本与台面垂直,击球的弧线高,弯  相似文献   

11.
短网教室     
2.发球的练习(1)位于前场发球的练习让儿童站在发球线做发球的准备姿势,然后,把球拍放置于背部(肘关节向上、拍头下垂)。抛球前,先用球拍框沿轻轻碰自己后背两下,随即将抛起的球击出。如果能够用球拍熟练地把球击出就要求把球发到对面发球区内。这时,每次击球过程中尽量运用手腕的活动,带动球拍由下向上、再向右的急速挥动,利用球拍侧面对球的急剧磨擦,使球在强烈旋转中越网坠落至发球区内。假如每次发球都具备正旋的性能,并熟练腔制命中的话,即可用同样手法进行直线和斜线的击球。如果达到正确熟练控制击球线路的要求,再  相似文献   

12.
汪俊 《网球天地》2012,(11):130-130
B回到1区和2区 1)正手接发球 ●教练或同伴在1区发球线上,中慢速发向练习者正手位,要求用基本正手击球回击10个有效斜线球后,再回击10个有效直线球,然后再依次回击直线和斜线球,连续完成4次有效回击后,换项;  相似文献   

13.
一、技术方面: 1.在双打中(业余多双打),还击斜线球时,常有将球击出对角线外而失分的现象。究其原因有三: A.缺乏预测力。失之预测就来不及侧身转体,只好仓促地一挥而击之,这就很容易将球击出对角线。 B.惧怕对方网前强行拦击,匆忙之际,加大击球角度,造成击出对角线。 C.或在击球前两脚跟着地太死,未能微弹,做好助跑姿势。  相似文献   

14.
金路编译 《网球》2010,(3):88-89
改变击球方向 目标:通过限制线路的改变,来体会打直线球的最佳时机,为自己制造简单的机会来打直线,以及改变线路后自己应该在场上所处的位置。  相似文献   

15.
十二、力量 (一)问:何谓击球力量? 答:在力学中,一物体对另一物 体的作用叫做力。用公式来表示:力 =质量×加速度(F=Ma)。 击球力量就是指球拍对球的作 用力。 在乒乓球运动中,由于球的重 量是固定不变的,所以击球力量的 大小主要是由击球瞬间的挥拍速度 决定的。挥拍的加速度越大,击球的 力量也越大。  相似文献   

16.
《乒乓世界》2008,(3):120-121
“打什么样的球就选择什么样的距离” 第四个环节是击球距离。 击球距离主要是球与球板之间的距离。这个距离越大,发力越容易,力量也越大;但失误也多,不容易稳定。反之,距离越小,发力越难:但是容易借力,也容易调节和控制。根据这个理论,应该是打什么样的球就相应选择什么样的距离。  相似文献   

17.
上篇中,马琳偷袭直线急长球直接得分。本篇中,许昕对直线急球已有所准备,再加上马琳这板球发的落点并不是很刁钻,所以许昕在接发球时果断抢拉了一板斜线大角度。但马琳在发球后也并非没有准备,他判断好来球线路后,采用交叉步,通过一板漂亮的斜线反拉拿下这分,出色完成了偷袭后的发球抢攻战术。  相似文献   

18.
随球上网技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的职业网坛中开始逐渐销声匿迹,因为球拍制造科技的发展让拉夫特、埃德博格、纳芙拉蒂诺娃这些伟大上网型打法的选手不再占有明显优势。今天,随球上网技术以与以往略微不同的模式卷土重来。与那个年代使用低弹跳的切削或将球打深来获得向前移动的时机不同,现在的随球上网技术已经是网球运动中最具进攻性的击球。它的模式很简单:当对方打出中场浅球,你打一记具有进攻性的落地球,紧接着跟随击球飞行的方向移动到网前进行截击。以现在的击球速度——即便是在业余赛事中球速也有所提高——当你随球上网时打直线是很安全的线路选择。下面,我们将逐步来分析现代正手随球上网截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双上网攻略     
《网球》2013,(5):96-103
1双上网的利与弊先来说说双上网的好处。在双打比赛中,网球场地有限的宽度,会让处于底线的选手在面对对手双上网时感到"无处可打",几乎没有什么让对手无法碰到球的线路。因此,只能使用一些高风险和高难度的击球技术(例如过网急坠、小斜线、挑过顶高球、大力平击、瞄着边线打直线球等等)来尝试突破对手在网前的封锁。这无疑会增  相似文献   

20.
本组图中同样展现了杨艳梅两个技术动作第一板正手挑打,第二板正手快带。她用正胶挑打直线球时,由于受角度的限制,手腕很难加上力,所以她通过增加击球距离,运用身体其他部位辅助了手腕发力,这样能够保证足够的击球弧线。第二板正手快带,杨艳梅主要通过前臂和手腕的快速收缩完成击球,在球拍接触球的瞬间,腰腹发力,固定身体四肢的动作,在出球后通过身体的微调保护了击球的线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