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最新《国际田联手册》中规定"在1000m、2000m、3000m、5000m和10000m的比赛中,如果运动员超过12人时,可将他们分成二组同时起跑.大约65%的运动员为第一组位于常规起跑线上,其余运动员为第二组,位于另一条划在外侧一半跑道上的弧形起跑线上,第二组运动员在外侧一半跑道上应跑至第一弯道终端.这条分开的弧形起跑线应使该组所有运动员跑的距离相等.制定这一规定的目的,我认为主要有两点:  相似文献   

2.
最新《国际田联手册》对弯道上起跑的不分道跑项目的起跑线作了新的规定:“当运动员超过12人时,可将他们分为2组同时起跑,大约65%的运动员为第1组位于常规起跑线上,其余运动员为第2组,位于另一条划在外侧一半跑道上的弧形起跑线上,第2组运动员在外侧一半跑道上应跑至第一弯道终端。”〔注〕。有人问道:这个规定对运动员是否公允?另一条划在外侧一半跑道上的弧形起跑线该如何划?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应该说明:不分道跑的径赛项目,如果在弯道上起跑,其起跑线是圆的渐开线。根据渐开线原理可知,运动员不论在该线上的什么位置起跑,他们跑至里道切点的直线距离与里道运功员跑至该点的距离完全一样。过去习惯采用一条起跑线,即“常规起跑线”。它是以第1道实跑线为基圆的断开线。而“新规定”所说的另一条划在外侧一半跑  相似文献   

3.
<正> 一、过五关游戏目的:发展灵敏,速度素质,增强集体观念。游戏准备:在跑道上画两条相距30米的平行线,一条为起点,一条为终点。从起点向终点,摆两排栏架,每排各摆五个栏,栏间距为6米(栏架高度可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在起跑线后各排成一路纵队如图1。  相似文献   

4.
英语宝典     
4×100米接力跑道的前伸数与400米跑相似。第一棒运动员一般在跑道的右侧且位置尽量向外,这样他或她能首先在弯道的切线处跑直线。后面三个运动员在接力区前10米处开始起跑,这是众所周知的加速区。接棒运动员应该设立一个可以准确起跑的位置(能看到跑近的交棒运动员)并且采用容易产生爆发力的起跑姿势。  相似文献   

5.
田径规则规定:4×400米、4×200米接力及800米比赛,分道起跑后,必须通过规定的弯道数和抢道标志线后才能切入里道。为使运动员在均等的条件下进行比赛,规则又规定:4×400米、4×200米接力起点的前伸数为400米跑的前伸数加200米跑的前伸数,再加外道运动员切入里道所多跑的距离即切入差;同样,800米跑起点的前伸数应为200米起跑的前伸数加上切入差。直段长85.96米,半径为36米的半圆式标准田  相似文献   

6.
三千米以上赛跑都是从弯道起跑(不分跑道),为使每个运动员所跑的初段距离大致相等,起跑线是以弯道为基圆的渐开线。这条弧线就象绕在线轴上的丝线逐渐伸直拉开时,线头所描出的轨迹(图1)。直道交界线外侧 B 点,引切线至跑道曲段C 点,再从 C 点将钢尺紧贴跑道内缘拉到A 点,然后从 A 点开始将钢尺逐渐伸开向外画弧线,这样得到的渐开线 AD 就作为起跑线(图2)。  相似文献   

7.
50米跑如果尝试改为追逐跑效果会更佳,具体方法如下:学生二人一前一后,中间有一定的距离,后者追前者,被追上者做俯卧撑两个,追不上的,后者做俯卧撑一个。我一宣布,学生们跃跃欲试,兴趣盎然。开始追逐跑了,我在原起跑线前约两米处多画了一条起跑线,第一组我安排四对学生,哨子一响,在学生们的呐喊声和掌声中,八个学生尽最大努力跑完了50米,课堂气氛一下活跃起来,第二组很快站到起跑线上,等待我发令。哨子一响,八名学生象离弦的箭朝终点跑,待跑到二十五米左右,第一跑道两名学生稍领先,后者伸手摸到了前者,前者怕被捉住,…  相似文献   

8.
不分道跑项目的起跑线在弯道上(第一组起跑线和第二组起跑线),必须通过多步复杂的计算并采用科学合理的画线操作方法才能保证所有运动员到达终点所跑的距离相同。画线的方法有二种:一是渐开弧画线法;二是量点、连接画线法。  相似文献   

9.
在3000米障碍比赛中,速度分配是运动员最普遍的问题。由于田径场內没有水池,使每圈跑道的长度有所变化。在这种情况下,运动员怎样掌握每圈的平均速度才能达到他们预期的成绩呢?下面这个速度分配表为3000米障碍运动员合理准确地分配速度提供了便利条件(限于400米跑道)。比赛中要合理地分配速度,赛前必须首先预测出起跑前伸数的长度。由于每个田径  相似文献   

10.
第三章径赛一、起点和终点(一)不分道跑的径赛项目,起点线应呈弧形,不管起点线在跑道上的哪一个部分,务必使所有运动员在到达终点时所跑的距离相等。(二)各项径赛必须用发令枪或类似器材朝天鸣放起跑。在所有运动员就位尚未完全稳定之前不得鸣枪。  相似文献   

11.
一、跳远(助跑)教学标记运用(一)场地布置在25—30米的跑道上,间隔1.50——1.80米,标上标记点。距标志线后沿3—5米处划出起跑线。(二)运用目的提高助跑的节奏性和步幅的稳定性。(三)练习方法根据练习者人数和跑道的多少分组成纵队,排在起跑线后面。让练习者在起跑线与标志线之间用碎步调整步点,踩上标志线后,每一步前脚掌都必须踏在跑道的  相似文献   

12.
短跑运动员在跑道起点上各就各位,等着发令枪响。声速为3米/0.01秒,因而当一名距离发令员9米的运动员听到枪声时,已经  相似文献   

13.
英语宝典     
不看棒交接法在交接棒过程中有各种跑进的动作和向后伸手接棒的方法。内侧交接棒是交棒运动员从跑道的内侧(左侧)跑向接棒运动员。接力棒用右手交出,接棒运动员用左手(跑道内侧)接棒。每一个运动员,除第一棒外,在接棒后必须把接力棒从左手换到右手上。外侧交接棒是交棒运动员从跑道的外侧(右侧)跑向接棒运动员。接力棒是用左手交出,接棒运动员用右手接棒。  相似文献   

14.
尽管每个教练更枷米跑的训练方法都有所不同.但却有达到曩好成绩的共同规律。由于任何人都不可能以曩大速度从起点跑到终点.因而就有两种不同的跑法:短跑型和中跑型。短跑型在前300米占有很大的优势.而后300米中跑型刖有着更大的潜力。现在,高水平400米运动员短跑型很多。这说明.专项耐力、速度耐力及一般耐力素质的发展。要比中跑型运动更提高速度素质容易得多。 简单来讲.枷米跑运动员越须具有两个方面的优势:第一,途中跑的平均成绩相当于200米最好成绩的94%;第二。步长相当于运动员身高的O.3(女运动员为身高的0.2)。 芙固400米跑教练页在比赛中采用了两种战术。得克萨斯州伯乐大学(迈·约翰逊的母校)的方法是:运动员全程跑中,第一个200米和第二个200米分段之间相差1秒。而洛杉矾大学著名短跑教练施密特采用的是第二种方法。他要求每一个100米分段速度均等。  相似文献   

15.
1986年6月4日,南京五台山体育场人声鼎沸,掌声四起。下午四时许,全国田径锦标赛1500米决赛的起跑线上,出现了14个精神抖擞的小伙子。那在第一跑道上活动腰肢的不是1985年全国冠军赛第一名的张寿亭吗?那个低头活动脚腕的不是1985年全国冠军赛的夺魁者富庶吗?而站在第四跑道上那位肤色黝黑、浑身透着生气,身穿白背心、蓝短裤、别着62号编码的细高个正是我们要向大家介绍的主人么——高慕隆,他们在预赛中,过关斩将,顺利进入决赛圈,现在,他们个个信心十足,象即将出林的鸟儿,急待着亮出翅膀。一声枪响,运动员似离弦之箭,跃出起跑线,在滚动向前的人群里,高慕隆,象一条泥鳅,巧妙地甩掉对手,处于队伍的第二位。春风得意脚步清,高慕  相似文献   

16.
<正> 游戏目的: 发展小学生奔跑、跳跃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相互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提高动作的协调性。 游戏方法: 在长20米、宽12-16米的场地上划出四条跑道,每条跑道长20米,宽3—4米(如图)。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四队,游戏前各队分别站在本跑道起跑线后,成纵队站立。  相似文献   

17.
混合交接棒是内侧交接棒和外侧交接棒的 结合。第一个运动员用右手持棒,沿跑道内侧跑 向第一交接棒区(内侧交接棒)。第二个运动员用 左手接棒后并保持用左手持棒直到交给第三名  相似文献   

18.
在雅典举行的首届现代奥运会百米赛跑可说是“千姿百态”——运动员起跑姿势各行其事。 1896年4月6日,经过预赛的5名选手参加决赛。比赛是在长333.33米的直道上进行(当时没有弯道)。起跑线上插了五根木桩,每条跑道都用系在木桩上的0.5米高的绳子隔开。  相似文献   

19.
一、正、反50米跑教学实践中引发的问题(一)正50米跑:学生在各自的跑道上,从同一起点出发,跑相同的距离,到达终点时,按跑得快慢分出名次。如 5名学生跑完后能分出 l~5名,这样跑的结果是善跑的学生总得第一,总在体会着当“冠军”的感觉;而跑得慢的学生总赢不了跑得快的学生,始终在品尝着“失败”的滋味,所以跑几次后,练习的积极性就不高了,都不愿意跑了。(二)反50米跑:在正50米中,当第一名学生到达终点的那一时刻,把学生们跑到的位置记下,然后把那个位置作为各自的起点,向反方向跑。这样跑的结果是所有学生都有可能得第一了,于是乎人人争先,…  相似文献   

20.
1928年8月2日。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体育场,九名女运动员神情紧张地站在煤碴跑道上。十名身着黑衣白裤,头顶英式草帽的计时员,正在起跑线上准备计时——六名站在计时台上,其余四名在草坪上。女运动员互相紧紧拥抱,亲吻,然后各自走到起跑位置。她们知道,她们正在进行奥林匹克运动会有史以来第一次的女子800米赛跑,但不知道这一项比赛再回到奥林匹克运动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