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13年12月,直系军阀、袁世凯麾下的大将冯国璋,被袁世凯任命为江苏都督。从此,冯国璋坐镇东南富庶地区,大力扩充了军事实力,财源亦滚滚而来。袁世凯恐他‘尾大不掉”,遂进一步对他进行拉拢,把自己的家庭教师周砥介绍给冯国璋为续弦,并任命冯为宣武上将军。此时冯国璋55岁。北洋政府省一级的军事行政长官由都督改称将军,冯国璋也将都督府改称将军府。  相似文献   

2.
葛美荣 《档案天地》2011,(10):17-18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起义军占领了武昌。清廷极度恐慌,忙派冯国璋率军前去镇压。但冯国璋接到袁世凯的密令:按兵不动,坐等事态的发展。此时,袁世凯已被清廷罢官,在原籍河南彰德养病。由于形势危急,清廷不得不起用袁世凯,任命他为湖广总督,督办镇压起义军事宜。袁世凯以"足疾"为名,还是不愿立即出山,因为他嫌清廷给他的权...  相似文献   

3.
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篡夺革命成果,把政府迁到北京,受到全国人民的反对。当时的新闻界也都发表文章,反对袁世凯的种种倒行逆施。同盟会志士田桐在北京办的《国光新闻》报,是抨击袁世凯政府最激烈的报纸之一。这家报纸每天著文,批评袁世凯政府的过失,揭露它的专制独裁统治。袁世凯对于新闻界的批评和揭露非常恼火,就采用收买和镇压两种手法,对付新闻界的人士。对于收受过他小恩小惠的报纸,就千方百计的拉拢。有一次,他命军法  相似文献   

4.
1915年12月25日下午6时,我国报界奇才黄远生(字远庸)在美国旧金山被刺身亡。他是应友人邀请去广州楼酒家赴宴,宴毕下楼时被人开枪击毙的。因凶手逃脱,致死因不明,当时在美华侨误以为是袁世凯派人暗杀的;直到本世纪四十年代,才有人透露是国民党在旧金山的人干的。为了解他的死因,有必要回顾一下他赴美前的一段政治经历。1915年,窃国大盗袁世凯阴谋称帝。为了制造舆论,先是由他的洋顾问古德诺、贺长雄等人发出了中国不宜共和立国的谬论,随后又由“筹安会”六君子  相似文献   

5.
李友唐 《北京档案》2011,(10):50-51
辛亥革命发生后,废除清朝、建立共和政体、清帝退位、由袁世凯担任中华民国大总统,为袁世凯的心愿。由南方革命临时政府和北方的袁世凯代表团达成共识。南京临时政府参议员制定了《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  相似文献   

6.
《出版经济》2006,(9):25
1916年6月6日,窃国大盗袁世凯在举国上下的声讨中魂归西天. 关于袁世凯的猝死,有人说他是病死的,有的说他是被气死的,从而衍生出种种猜测.  相似文献   

7.
人们一直认为袁世凯是1898年戊成维新的“叛徒”,但可能并不知道戊戌维新没能实现的大多数改革内容,后来是在袁世凯的手中实现的。袁世凯并不止于此,他还和其他力量一起推动改革升级。  相似文献   

8.
袁世凯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但他在许多人眼里是个离生活遥远的脸谱式人物。他担任中华民国总统后,在中南海官邸深居简出,其生活细节鲜为人知。 刻板的饮食习惯 袁世凯有着刻板而保守的起居饮食习惯,一年四季都是一套固定规矩。据他的三女儿回忆,在担任总统期间,袁世凯每天早上6点钟起床洗漱,6点半吃早饭。  相似文献   

9.
百年前,袁世凯复辟帝制,建立中华帝国,自名洪宪皇帝,遭到全国各种政治势力的一致反对,仅当了83天皇帝,不久就一命呜呼了.在反专制、反复辟的历史潮流中,张謇扮演了什么样的政治角色?曾有人认为他是袁世凯的帮凶,笔者觉得这种认识太偏颇了,仅表面看到张謇一度支持袁世凯,并在民国北京政府中担任农商总长兼水利局总裁.如果从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对张謇加以历史的具体分析,就不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张謇对袁世凯有一个由支持到反对的再认识过程.  相似文献   

10.
窃居总统职位的野心家袁世凯,在导演了一场复辟帝制的闹剧之后,终于在1916年元旦,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正当他踌躇满志接受群臣朝贺之际。蔡锷率领南方各省的讨袁护国军,已经攻入四川。 一天,“洪宪皇帝”袁世凯正在居仁殿看报,他的大臣赵尔巽前来谒见。还没有谈几句话,袁世凯便有急事暂时离开一下。赵尔  相似文献   

11.
正民国年间铸造的袁世凯头像银币,俗称"袁大头",在货币收藏界被称为银元之宝,可我们河南帅哥袁世凯本人呢?由于诸多原因,普遍的中国民众并未读懂袁世凯,所谓的"袁大头",实质上是个"冤大头"!革命话语系统下,一般的学者喜欢把袁世凯的出身定位为"地主官僚军阀世家"。其实,袁家家风官风都挺好的。即使袁世凯本人也算不上军阀,他梦想国家大一统,军队国家化,可惜梦未圆人已逝。主流史家喜欢把袁世凯本人定位为  相似文献   

12.
华子 《档案时空》2003,(3):28-29
袁世凯:小丫环的一个谎言让他兴奋了一辈子袁世凯从25岁起就有一个怪毛病,每天都要吃一些人参鹿茸等补品。做了大总统后,这个毛病就更大了。每天午睡后,都要进补一杯参汤。这盛参汤的是一只玉杯,是西太后赏给他的。袁世凯十分喜爱。这天,袁世凯正在午睡,丫环端了参汤进来,谁知一不小心,玉杯滑落在地,“啪”地一声打得粉碎。响声惊动了袁世凯,他阴森森地问丫环是怎么回事?丫环当时吓坏了。摔坏了他的心爱宝物,弄不好自己的小命都没了。这个丫环很聪明,她灵机一动,扑通一下就跪了下来,口称总统爷,说:“我端参汤来,一进门…  相似文献   

13.
袁世凯复辟帝制,后世唾骂。《百年袁家袁世凯及杨氏夫人后裔百年家族史》(王碧蓉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书则重点讲述了"家庭中的袁世凯"和"袁世凯的家庭"。该书全面展示了袁世凯及其杨氏夫人后裔的百年家族史,1 79幅珍贵的影像图片,构筑了一道百年袁家人物群像的专题长廊。复辟帝制失败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在怀仁堂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贺,众人按文东武西的排列,向他行三鞠躬礼。袁世凯用河南口音发表如下演说:"大位在身,永无息肩之日。故皇帝实为忧勤惕厉之地位,决不可以安富尊荣视之。且历代皇帝子孙  相似文献   

14.
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有争议的人物,他死后葬在哪里也有争议,留给后人的争议真是太多了,曾引起不少的怀疑。袁世凯死后,按常理应当尸骨运回项城老家安葬,符合汉族人落叶归根的习惯,可项城老家没有他的坟墓,让人们百思不解了。而地处河南之北,与河北交界的安阳,却有袁世凯的坟墓,真让人们奇怪了:项城与安阳相隔一千多里,安阳是埋袁世凯的真坟吗?应当说,人们怀疑是有一定道理。何况,古代名人假坟之多,不得不引起人们怀疑。袁世凯当过清朝政府的总理大臣,又任过中华民国的大总统,还当过83天的短命皇帝,这些是人们推测坟墓该隐秘,或者应埋在项城的依据。持袁世凯的真坟不在安阳  相似文献   

15.
1912年1月26日,中国历史上不能被忽略的重要一天. 兵不血刃,国体巨变.袁世凯的政治智慧,一时无二. 革命党一诺千金,袁世凯成为中华民国第一任正式大总统.也许就是那个时候,袁世凯忽然发现,皇帝的龙椅,竟然离他如此之近.  相似文献   

16.
袁世凯究竟是怎样的人?本书以轻松诙谐的笔调讲述一个"沉重的袁世凯"。大量有关袁世凯的图片史料包括口述回忆,或者来自于100年前西人报刊,或者由其亲人、身边人提供。其中不少为首次公开发表。比之国人的脸谱化,当年西人的报刊杂志却对袁世凯有几乎全然不同的描述和评价。  相似文献   

17.
赵文清 《兰台世界》2007,(10S):63-63
袁世凯是20世纪初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他的肖像曾随着“袁大头”进入中国的干家万户。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正式的总统,袁世凯是最具争议的历史人物之一。有人说他是窃国大盗,专制独裁,也有人说他早年参加维新,支持变法改革,是一个具有新思想的人。无论评价如何,袁世凯在中国近代警察制度史上却是一个不能不提的重要人物。[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袁世凯在清末任直隶总督、军机大臣,民国建立后任大总统。在今天看来,袁世凯可谓是相当了得的成功人士。可是,就是这样的一位成功人士,在他人生的最后几年,竟然选择了皇帝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这是他一生当中少有的、也是最大的败笔。那么,像袁世凯这样谋略绝非寻常可比的人,为什么一定要冒天下之大不韪,逆历史之潮流,企图复辟帝制,穿龙袍,当皇帝呢?  相似文献   

19.
读过2003年第1期《中国编辑》中《寻找莫理循》的读者大概都知道莫理循是谁了,他是被历史湮没的大名鼎鼎的《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袁世凯的政治顾问。他的传记《北京的莫理循》也已由福建教育出版社  相似文献   

20.
袁世凯很尽孝道.他对嗣母牛太夫人、生母刘太夫人,只要条件允许,必定晨昏定省,很能讨老太太的欢心.袁世凯非但事母极孝,对其姐也是极为敬畏.袁世凯的姐姐在年轻的时候,定情之人病死,遂终身不嫁,平日则凛若冰霜,永无笑容,袁世凯尊敬而畏惮之,就算当了大总统后,每次向姐姐请安也不敢坐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