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7 毫秒
1.
旅游纪念品是游客在旅游地购买的有地域文化特色并具有纪念价值的产品,是旅游地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旅游地形象的提升和传播以及增加的旅游收入都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阐述了旅游纪念品的概念、市场现状、开发设计原则等相关理论,并以安阳殷墟为例,对旅游纪念品的开发设计进行了简单的设想。  相似文献   

2.
方言与旅游地文化形象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运用多元化渠道对地方方言资源进行运用,可以有效改善旅游地文化形象。本课题研究者将烟台地方方言文化融入到旅游地形象文化中,以期能够突显出烟台地域特色以及民俗文化,并从全新的层面提升烟台作为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形象。  相似文献   

3.
随着海洋休闲体育旅游的发展,浙江舟山群岛将会成为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然而目前舟山群岛海洋体育旅游资源空间分布格局极不平衡,限制了区域联动发展.从旅游资源、旅游地客源市场、交通网络等方面分析舟山群岛海洋体育旅游地旅游空间结构,并从区内空间结构、区际空间结构和区域集群结构三个方面探索海洋体育旅游地空间结构优化问题.  相似文献   

4.
皖北地区蕴含丰富的民俗体育旅游资源,且具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特色。由于起步较晚,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如何发挥皖北地区在民俗体育旅游方面的优势,深度挖掘本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并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皖北地区旅游经济整体实力,成为皖北地区旅游业现今面临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施甸县地域广袤、气候温和,它有着其它地方无法比拟的民俗文化特色和旅游资源,只要我们善于开发和利用这些民俗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打造具有施甸民俗文化特色与旅游资源互动发展模式,便能开创一种崭新的旅游新视野,这样不但彰显了施甸县独特的民俗文化和这块黑土地上丰富的旅游资源,而且将为施甸县的经济发展带来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6.
基于王瑛、王铮(2000)提出的旅游区位模型,针对广东省国家级高级别A级旅游景区的实际分布,进行实证研究,重新确认广东省的旅游区住带:都市风貌带、特色资源带、旅游滞后带、特色文化与自然风光带,并揭示了经济发达地区迥异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旅游区位特点与原因.文章围绕重构广东省旅游区位,提出两条建议:引进特色主题开发模式,实现旅游资源的组织整合;突破行政区域的界线,打造近距离核心客源市场.  相似文献   

7.
如何通过对现有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已成为资源开发、地区发展的关键。本研究以陕北地区的特色旅游资源为出发点,对陕北地区特色体育旅游的发展优劣势进行了深入分析,进而提出切实有效的发展建议,以期为陕北地区体育旅游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计算安徽省旅游地的旅游首位指数及旅游地规模分形分布的分维数,讨论了安徽省旅游地的等级规模结构的特点,指出目前旅游地规模结构特征:旅游首位度不显著,规模分布较为集中,旅游人数分布差异不大。由于受资源、经济、交通等因素的影响,旅游地规模结构发育尚不成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安徽省旅游地发展的相应对策:坚持分类指导,完善规模等级;积极发展皖江城市带,迎合国家区域战略布局;促进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9.
全面分析了广西融安龙舟节的旅游开发对当地民族地区社会文化积极的与负面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旅游产品开发应遵循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文化本真与商品化均衡发展的原则,应加强对旅游业的宏观管理,尊重旅游地居民的地位,强化宣传教育工作,以期为少数民族地区传统体育赛事节庆旅游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民俗旅游已成为世界和我国旅游业的一个亮点,民俗文化作为透视社会的"广角镜",以鲜明的地域特征而成为最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开发创新我国丰富独特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可以进一步提升我国旅游产业的竞争力。因此,我们应采取举措充分开发利用和创新旅游民俗文化资源,使其成为现代旅游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1.
滨海型城区旅游地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对滨海型城区旅游地竞争力进行评价,在分析滨海旅游发展现状和前景的基础上,界定滨海型城区的概念并提出影响旅游发展的因素,引入层次分析法,将定性和定量方法结合,构建适合滨海型城区旅游地竞争力的评价体系.运用该体系,对上海、大连和三亚等3地的竞争力进行评价.该方法在评价比较旅游地竞争力的同时,能够把握其在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和制约因素,为进一步开发和规划滨海城区旅游地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京杭运河体育旅游产业进行研究,京杭运河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成功,为相关地区体育旅游带来机遇,同时对运河生态资源保护,以及生态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出新的挑战,生态体育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一条新途径。在探讨运河生态体育旅游概念、内涵、和谐文化价值的基础上,分析运河生态体育旅游资源的类型,进而提出建立京杭运河生态体育旅游目的地促销策略,生态体育旅游运动休闲城市创意双轮驱动保障机制,生态体育旅游评估体系、生态体育旅游资源补偿机制,生态体育旅游资源遗产开发保护体系及生态体育旅游景区竞争力指标体系,为相关政府部门对京杭运河地区生态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规划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以保证京杭运河生态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滨州旅游资源比较丰富 ,类型多种多样 ;自然旅游资源生态环境独特 ,开发潜力巨大 ;人文旅游资源文化品位高 ,开发前景广阔。目前开发存在着缺乏总体规划 ,旅游设施不配套 ,营销力度不够等问题。开发滨州旅游资源应着眼于全面规划 ,设计特色鲜明的旅游线路 ,突出重点 ,创建龙头旅游产品 ,完善旅游辅助设施建设 ,优化旅游软环境等。  相似文献   

14.
承德拥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美食旅游资源。但是在美食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存在着规划不合理、缺乏品牌效应、饮食文化内涵发掘不够等状况。基于这种现状,我们提出打造承德特色旅游格局、树立品牌效应、深人发掘并宣传承德特色饮食文化等建议。希望助推承德美食旅游与原有旅游相结合,为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促使经济更加发展,文化更加繁荣。  相似文献   

15.
贵阳历史文化悠久,民族文化丰富,人文旅游资源珍贵独特。贵阳旅游资源的最大特色在于它具有“自然与人文”景观的有机整体性。根据贵阳旅游资源的特点,开发的思路是:走生态与人文旅游相结合的道路;发挥特色优势,推出高档次旅游产品;开发与保护并举,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旅游业迅速发展和激烈竞争态势使区域旅游空间整合关系研究成为国内外的旅游资源开发研究重点.皖西大别山区域具有丰富的"红、绿、古"色旅游资源,但在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方式单一、缺少多类型空间整合、主题特色定位不明确、深度挖掘不够等问题.皖西大别山应该立足于区域"三色"旅游资源的主题特色,坚持以组建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网络体系、优化组合周边地区备类型旅游资源、挖掘文化内涵、研究创意性旅游项目等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策略,以促进区域旅游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购物在旅游消费中的比重的逐步增大,旅游商品对于地方经济的发展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我国西部地区旅游商品的开发设计时存在着设计陈旧、实用性不强、缺少现代设计理念、产品单一等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西部地区旅游商品开发的特点,然后以贵州六盘水市为例,探求西部地区旅游商品开发设计的对策,提出了政府主导开发,在开发时要突出特色、加强包装设计和产品设计的多样性和层次性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城市滨水区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规划已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仁怀市是一个典型的山地滨水型城市.滨水区旅游资源丰富,市场前景广阔,滨水文化、红色文化、盐运文化突出,但却未得到充分开发利用。文章在分析仁怀市滨水区旅游资源的基础上,探讨了滨水旅游的主题和形象,并制定滨水区景观功能分区与开发的原则。从滨水区旅游资源的特色和空间分布实际出发,提出“一心两翼三线”的空间布局构想,将其分为6个景观功能区。并对各个景观功能区从内容到开发思路进行了阐述,以期促进赤水市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吉林省冰雪旅游资源开发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历经10多年的发展,已经培养了长白山冬景、吉林雾淞、滑雪戏雪、查干湖冬捕和温泉度假等五大特色品牌。吉林省的冰雪旅游资源开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而与邻省的黑龙江和辽宁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吉林省在享有开发优势的同时还面临着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全民健身活动在我国如火如荼的进程中,体育旅游扮演着丰富广大人民群众休闲娱乐健身方式的重要角色,且在体育产业加快推进体育其他产业相融合的背景下,体育旅游发展迅速,并作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杠杆日渐发挥出不可忽视的作用。目前,体育旅游资源已成为现代旅游的一个重要发展支撑点,民族体育旅游则是体育旅游的一大特色,因此,如何克服民族体育旅游的发展劣势和局限,发挥出民族体育旅游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已经成为业界亟待解决的新课题。四川民族地区的体育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在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对四川民族地区的民族体育旅游现状进行实地调研和分析,找出当前的发展特点、存在问题及发展模式,以促进四川地区民族体育旅游资源更有效的开发和利用,最终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特色体育旅游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