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中锋 《出版科学》2001,(4):35-36,31
作为文化产业部门的出版社,文化建设是其首要任务,文化品位是其立足的基点,文化产品是其生存的条件。作为图书出版社,图书是维系出版社存在和发展的生命线,正如美国著名出版家贝利在他的《图书出版的艺术与科学》一书中所说:“杰出的出版社是杰出的书造就的”,“出版史是出版了杰出书的杰出出版社的历史,也是图书文化品位发展的历史。”然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某些出版社在文化价值取向上出现了自我迷失:对图书经济运作方式的强调远远超过了对图书文化内容的强调;对编辑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经营意识的强调远远超过了对文化意识的强调;对出版业市场的强调被简化为顺应市场,从而忽略或淡化了文化思想的含量。因此,出版社要发展,就必须坚持自己作为一个文化产业的独特性,必须坚持自己的文化本位。本文拟从价值论的角度,对图书选题策划中的文化因素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2.
图书宣传是出版工作的重要一环 从出版的全过程看,除编、印、发外,图书宣传也是重要的环节。出版社生产了图书,送到读者手中,获得社会的肯定,才算真正完成了出版任务。出版社不仅是图书的生产者,还是图书的宣传推广者,图书宣传是出版社为读者服务,加强出版者与读者联系的重要手段,它不仅与发行工作密不可分,而且贯穿编辑出版过程始终,典型的事例可举方鸣先生策划的《东方书林之旅丛书》,它包括  相似文献   

3.
浅谈作者队伍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出版社来讲,作者是其“衣食父母”,尤其是在当今出版竞争激烈的形势下,更要重视建立稳定的高水平的作者队伍,为出版社提供优质的稿源,这既是增强出版社竞争力的需要,也是满足读者读好书的需要。对于如何建设好作者队伍,笔者有以下粗浅的认识。  一、提高出版社声誉,吸引更多优秀作者出版社良好的形象,是靠较高的图书品位、较高的图书质量来树立的。多出书、出好书、出精品书,对于提高出版社的声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一个出版社如果出版了一大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好的图书,那么必然它的读者众多,社会影响大,认同度高,作者也…  相似文献   

4.
范军 《出版参考》2023,(2):18-20
出版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杰出书”或曰学术精品,是大学出版社的永恒主题,也是其吸引优秀作者、获取社会支持的魅力所在。耶鲁大学出版社一百多年来刊行了许多“杰出书”,也就是学术精品,其重要影响自不待言。从《文字的世界:耶鲁出版史》中看到,耶鲁大学出版社的主政者一直秉持着出杰出图书的学术追求与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5.
出版业承载的社会作用要求出版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要以文化追求为根本,创造具有文化内涵的品牌。这里所说的文化内涵,不仅仅是出版物内容上的文化内涵,还包括出版社自身的发展过程的综合文化特征,形成一种读者可以感受得到的文化氛围。这种文化内涵体现在出版社的方方面面,包括图书选题的品位、社标设计、形象定位等等。随着e时代的来临,网站也成为出版社品牌的一部分,它向读者提供有关出版社产品、个性和文化品位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前瞻意识和优化选题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优化结构,无论对于一个地区的出版业还是对整个国家的出版业而言,都是一项大的系统工程,优化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价格结构、投资结构、组织结构、所有制结构均在其中。对于一个出版社来说,优化结构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去做优化选题结构、图书结构、投资结构、组织结构等多方面的工作。出好书是出版工作的永恒主题。从这个角度来看,做好选题结构的优化工作,在出版社优化结构的系统工程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选题结构直接决定和制约着图书结构,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出版社的出书品位、行业地位及社会与读者的认可程度。读者和社会衡量一个出版社.是看其所出图书的风格品位,而不是别的什么。这似乎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7.
提高图书质量,关键在于提高选题质量,而提高选题质量的途径之一,即是在改善出版管理机制的基础上提高图书的品位。 品位,原是指矿石中有用元素或它的化合物含量的百分数,含量的百分数愈大,则品位愈高。将“品位”一词引用于图书出版业,应是指对图书的科学成分和学术水准的制定与区分。出书品位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出版社学术层次和管理能力的标尺,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编辑人员的学术功力,业务水平和历史责任感。 强调高品位,就其广义而言,就是要体现时代先进的思想和文化知识。一个有责任感的编辑人员,应具备敏锐的观察和辨识事物的能力,准确地把握社会文化趋势和读者的文化心态并找到切入点,组织策划既适应时代特点又符合读者需求的选题,用图书这种传播文化和知识信息的载体,去宣传群众,教育群众,为提高大众文化水准和社会的精神文明贡献自己的力量。一般情况下,这种书能够获得广大读者的认可,在得到社会效益的同时也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这应是图书出阪经营过程中的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8.
一个出版社要把书出好,要提高出版物文化品位和图书质量,为读者提供优秀的精神食粮,靠什么?靠发行吗?发行对于图书销售的数量,起相当重要的作用,有时甚至起关键的作用,但它不能决定图书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小赫伯特·S·贝利曾经说过"出版社并不因它经营管理的才能而出名,而是因它所出版的书出名."那么作为一个出版社,工作核心就应该是出版一本本具有独特文化品位和价值、深刻的思想性、严谨的科学性和完美的艺术性,具有高品位、高质量、高效益的好书.  相似文献   

10.
农技图书出版的错位●罗珏玲几年前,出版社为了满足农村读者需要,结合国家的中心任务,将一大批农业实用技术图书投放市场,使农业技术图书市场一派繁荣。然而,由农村读者反馈回来的信息还是:需要农业实用技术的书,需要通俗易懂的书。这就是说,出版社有些农技图书的...  相似文献   

11.
去年图书出版总数上升到13.8万种,印数达到73亿册。图书中内容质量平庸、重复出版和编校差错等问题,还比较普遍。然而一个可喜的现象是,去年重印书继续增长,它与新书出版的比率也在增大,大致重印率为46%。这说明图书出版的文化积累价值在提高。特别是近年来图书出版已经出现一大批精品,引人注目。应该说,出版精品图书已是相当多数出版社的出版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少出版社从实施精品图书出版战略中,团结与壮大了作者队伍,锻炼并造就了一批编辑、出版人才,从而取得两个效益的丰收。最终必然是出版社的社会形象与读者信誉得到提高。出版社的信誉与形象就是从自己出版的图书(尤其是精品图书)中逐步形成并树立起来的。  相似文献   

12.
美国著名出版家小赫伯特·S.贝利在《图书出版的艺术与科学》中说过:“出版社并不因它经营管理的才能出名,而是因它所出版的书出名”,这句话一语破的,道出了创造出版品牌对于出版社具有的重要意义。出版品牌的创造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图书策划工作是这个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编辑在做选题规划时,应将创造出版品牌作为图书策划的高级目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关于提高图书质量的建议广西科技出版社刘意榕近年来,由于我国图书品种增长过快,使图书质量出现严重的滑坡现象。图书质量下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格调低和品位不高:有些出版社为了刺激读者,热衷于“打擦边球”,出版了一些格调、品位低的图书,甚至出版了黄色...  相似文献   

14.
台湾出版社最早发行书讯的是远景出版社的《出版与读者》,1974年3月创刊,至1994年3月已出版至第46期,它是不定期的书讯。而目前存活最久而定期的出版社书讯,则属《九歌杂志》季刊,15年来已出版至57期,成为文学出版社发行书讯持续最久者。另外,联经出版公司的《联经书讯》、尔雅出版社的《尔雅人》、洪范书店的《洪范杂志》、前卫出版社的《前卫书讯》、天下文化出版公司的《书  相似文献   

15.
出版社如何才能塑造出自己的名牌形象呢本文将对此提出几点设想。一、有一个明确的图书出版主题,并在此主题下生产系列书和重点书是创造名牌出版社的根本图书出版发行包括编者、作者、图书、读者的四要素,塑造名牌出版社离不开这四要素,但其核心、根本是出版精品书。要出版精品书,平均使用力量不行,四面出击不行,盲目追热点赶浪潮不行,出版社必须有一个总体的出版战略,有一个图书出版的总主题,要根据自身优势逐渐形成自己的出版特色,要踏踏实实、坚忍不拔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奋进。出版社要在自己追求的总主题下经民主集中策划大的…  相似文献   

16.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完美结合,是出版社追求的重要目标。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生财有道,无疑是出版社走向成熟的标志。 出版社的优劣,主要在于所出图书生命力的强弱、知名度的高低。出版社出书的目的,除文化品位和精神导向外,还是为了销售,让读者认同并愿意购买。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和购书欲望,殊非易事。要使图书立足市场,进入寻常百姓家,有赖于强劲又富有艺术性的宣传。  相似文献   

17.
图书再也不能无控制地出下去了.无论从文化的角度,还是从经营的方面看,我们都无法在年出版新书10万种的基数上,再以每年递增10%的速度发展新书品种.这种品种的急速扩张,降低了图书的品位和质量,也使产业面临很多的危险.最近从全国图书出版管理会议透出的信息:2004年我国新出图书将达到12万种,而美国年出新书也不过四五万种.在美国,年出图书数百种已是大社的概念了,而我国出版社的平均出书2003年已达333种,有的甚至是上千种.很多出版人认为书出得越多就越赚钱,其实根本不是这么回事.这里想剖析一下上海出版社的赢利模式.  相似文献   

18.
全程策划形成有效规模 出版竞争不乏这样的现象:出书范围、职工数量、办公条件、固定资产、流动资金等要素基本相同的出版社,出书的规模和效益却大不相同.有的出版社每年出版的一两百种图书中,大多数都是有一定策划含量的双效书;有的出版社虽然每年也有数百种图书问世,但相当部分是作者的包销书等合作出版类图书,很少能吸引读者购买和媒体关注.究其原因,主要是出版社的策划能力不强,缺乏独到的选题策划思路,导致图书的策划含量不足,被同类产品所取代、淘汰.  相似文献   

19.
低俗出版物的流行是商业利益膨胀的结果,低俗出版物是文化病态的表现。已有三百多年历史的现代出版业始终面对出版的道德问题(ethics of publishing)。无论是图书、期刊还是报纸,含有色情、暴力、虚假信息、庸俗等内容的出版物始终是人们反对的。正是因为这些不良内容对人们,特  相似文献   

20.
一、改革图书出版宏观调控机制必须建立在正确的理论基础上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过分强调图书的商品性和出版社的企业性,对出版事业十分不利。从理论上搞清出版社及其产品——图书的性质。对改革图书出版宏观调控机制,以保证出版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图书出版工作是将精神产品,通过编辑部门的组稿、审稿和加工,赋予其一种广泛传播的物质形式,发行后在读者中传播的工作。它是以积累和传播文化为目的的。它的发展,也是以不断积累和传播文化,满足社会需要为原动力的。由此可见,图书出版工作的本质是积累文化和传播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