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广播电视内容资产产业化问题曾多次被业内版权专业人士讨论。广电内容资产的产业化并不仅仅针对节目库中库存的有形的节目载体,更是针对节目中无形的版权价值。将广播电台、电视台拥有的内容资源放在市场上进行交易,交易的实质是交易节目的版权权利,如节目的广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音像制品发行权等等。广播、电视行业作为传统的传媒行业,拥有丰富多样的内容资源,但目前的广电内容资产产业化却仍  相似文献   

2.
正版权是广电行业的核心资产,也是广电行业最重要的竞争资源,这个如今已经成为业界共识的观点,在十年前却鲜有听闻。但世界市场的形成和经济的全球化、我国1990年颁布的首部《著作权法》、互联网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逐渐唤醒了广电行业对版权的认识与重视。中央电视台于2004年成立了版权管理部,是广电行业中最早成立版权专职管理部门的电视台。版权管理工作涉及电视台节目生产、制作、销售等诸多环节,千头万绪、非常复杂,但央视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尽管面临无数困难,仍然一路奋力前行。  相似文献   

3.
版权是广播电视的战略资产,是广电行业发展壮大、基业常青的基础与核心。在美国,文化产业被称为版权产业,版权对于广电媒体的基本配置作用可见一斑。与发达国家媒体相比,我国的版权管理仍处于起步阶段,水平亟待提高。从本期开始,我刊将刊载由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电视版权委员会及中央电视台版权管理部同仁们撰写的系列文章,这些文章以版权管理与电视事业产业发展的关系为切入点,在文化产业定位为支柱产业、促进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尝试对我国电视行业版权管理中的一系列问题,如电视版权技术化管理的现状、电视台音乐使用付酬、电视版权管理信息化建设、电视版权合同管理体系建设、电视节目版式的版权保护等问题进行探索,在推动我国电视行业版权管理工作的现代化、规范化的过程中,提供一些方法和思路,以供广电行业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4.
金妍 《传媒》2014,(22)
正2014年,中国原创电视娱乐节目《中国好歌曲》在法国戛纳春季电视片交易会上被英国国际传媒集团看中,订购其国际发行权和英国播出权。这是继2013年8月26日江苏卫视的原创大型音乐对战节目《全能星战》节目版权卖给以色列(全球四大版权输出国之一)后,又一个"走出去"的音乐节目模式。原创节目的成功"逆袭"对习惯了拿来主义、一味模仿的中国电视无疑是具有开创性的,对苦于提升原创节目质量而无门  相似文献   

5.
正4月27日是第14个世界版权日,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版权)局(以下简称版权局)和首都版权产业联盟,共同主办了第四届北京音乐版权保护与产业发展论坛。会上公布了去年北京"十大版权事件",以及"中国正版曲库交易平台"中,KTV点播量最高的十首歌曲。市版权局版权管理处处长卢志鹏在会议上介绍,"目前中国音乐版权主要应用于互联网、无线客户端、公播和背景音乐等。"这些音乐应用均需曲库,但目前市场上很难确认曲库是否为正版。  相似文献   

6.
从2011年到2014年,中国大陆音乐真人秀节目引进海外版权造就了电视歌唱的巅峰态势。在这个时代,引进后的版本与原版节目的对比成为常有常新的话题,本土化因为音乐的交织,成为了一面旗帜。深入地认识音乐真人秀节目本土化的方向,这是时代对原创能力的呼唤。  相似文献   

7.
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背景下,传统广电媒体依靠广告收入的盈利模式面临巨大挑战。与日增长的观看需求让电视综艺节目的商业价值和经济效益逐渐突显,电视综艺节目创造了新的增长点。为积极寻求出路,广电媒体应以自制内容节目与衍生文化节目产品为核心,创新人才高地,开发爆款IP;通过技术赋能版权,创新IP体验价值;最后形成IP跨界运营,实现全产业链开发,分别在上、中、下游孵化、培养及形成产业链,以此实现版权价值的充分开发,促进多元化电视综艺节目IP经营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从《中国好声音》到《我是歌手》,音乐类选秀节目瞬间点爆大众的音乐热情,各大卫视随后也纷纷推出类似音乐选秀节目。湖南广电旗下的金鹰卡通卫视凭借其平台优势强势推出大型儿童歌唱类节目《中国新声代》火热一时。本文通过对《中国新声代》节目特色的梳理以及播出时段的收视情况对比,分析节目的影响力,探究节目播出对同类少儿频道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媒科技》2014,(23):51-52
长久以来,广电系把重心放在生产内容的电视台上,毕竟电视台自诞生以来的商业模式便是:以内容带来收视率,以收视率带来广告营收。有了视频网站之后,电视台看上去多了一条营收的路径:将内容售卖给视频网站。随着视频网站竞争激烈,不乏有几档节目的版权费被哄抬到上亿天价。  相似文献   

10.
《中国好声音》是由浙江卫视与星空传媒旗下的灿星制作团队共同打造的大型励志类专业音乐评论节目,原版引进自荷兰著名的电视节目——《荷兰好声音》.自2012年7月13日节目开播至今,已经播出三季,屡屡创下综艺节目收视率新高.节目成功的背后,与制作团队独到的眼光与准确的节目定位、高度专业化分工操作的内容制作过程、微博化宣传取得的巨大影响力以及“制播分离”模式的成功采用密切相关.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节目还赢在了其对版权的尊重与保护.节目组在尊重知识版权方面做出示范效应,并在音乐版权的经营方面显示出了非凡的智慧.此外,节目组与出版界的成功跨媒合作,值得出版同仁借鉴学习,节目组站在全产业链高度进行版权经营的大视野和大局观也带给传统出版业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1.
视听新媒体与广电节目形态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广播电视作为大众媒体普及以来,广电节目的形态就一直在不断变化之中。上世纪90年代以前,新闻类、社教类、文艺类和服务类几乎是节目制作与节目奖项评选的惟一标准,后来这四类节目形态被更为细致的区分为新闻报道类、新闻评论类.综合晚会类.游戏娱乐类、生活类、青少类等,而且经济类.体育类、音乐类、益智类、法制类等节目形态日渐成为受众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好声音》是由浙江卫视联合星空传媒旗下灿星制作打造的大型音乐选秀类节目。浙江卫视从国外引进节目版权进行了最大程度上的借鉴与本土化的创新,并于2012年7月13日正式播出第一季实现了中国电视历史上首次真正意义上的制播分离。2014年7月,《中国好声音》第三季开播,该节目为怀揣音乐梦想、具有音乐禀赋的学生提供了一次步入音乐殿堂的机会,同时也为中国音乐类选秀节目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2012年1月12日,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电视版权委员会(以下称"电视版权委员会")的成员单位与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以下称"音著协")在北京举行了音乐付酬集体签约仪式。签约仪式的举行,标志着电视版权委员会代表成员台与音著协就电视媒体使用音乐支付报酬问题的集体谈判开花结果,告一段落。笔者有幸受邀作为电视版权委员会谈判小组成员参加了音乐付酬集体谈判的全过程,现就其中几个大家关心的具体问题谈一些认识,以期对这项工作的深入推进有所助益。一、外购版权的视听节目(包括影视剧)在播出时是否还要就其中的音乐另行付酬?  相似文献   

14.
《声屏世界》2015,(3):88
近年来,真人秀已成为观众们最热爱的主流节目。2012年浙江卫视引进荷兰节目《the voice》版权打造《中国好声音》,定位为励志专业音乐评论节目,不拼偶像拼实力,带给观众高品质的音乐享受,打开了选秀类节目的新局面。在《中国好声音》成功效应和制播分离的带动下,各大卫视在综艺节目版  相似文献   

15.
石村 《中国广播》2010,(2):19-21
广播电台作为信息的传播者,所传播的内容除自采的新闻外,其他的节目内容几乎都包含着他人的权利,需要依法解决与各类权利人的版权关系。版权管理是处理好版权关系的重要方面,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专门的机构和一定数量的人员。版权管理的基本内容是通过版权合同处理与各种权利人的版权关系,详细记录版权信息,妥善保存节目资料和合同,合理有序地开发节目版权。  相似文献   

16.
施冬 《视听界》2011,(6):46-47
2011年5月,江苏城市频道《万家灯火》节目被国家广电总局评为“全国十大创优创新节目”,成为江苏广电总台以及全国地面频道惟一获此殊荣的节目。这是《万家灯火》近年来持续不断塑造节目品牌、提升节目品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广电传媒为争夺有效听(观)众,同类型节目中同质化竞争异常激烈。仅北京地区就有4家瞄准流行音乐的节目形态、目标听众相同的音乐频率。为了生存,各频率在同质化节目形态中如何寻求不同的节目定位与经营以获取细分市场上的听众份额呢?  相似文献   

18.
张明华 《声屏世界》2007,(10):62-63
版权整理:探寻早期栏目的历史价值版权节目以其自身独立制作并可无限复制再生的特点,成为早期电视栏目关注的重点。打造节目资料中的版权资源,形成龙头效应,是节目资料管理的要素。  相似文献   

19.
《视听界》2005,(6):I0001-I0001
常熟是国内较早创办广播电视的县市之一,常熟人民广播创办已49个春秋,常熟电视台建台已21周年。上世纪九十年代常熟曾先后被评为全国广电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广播电视先进县(市),2005年常熟广播电视局被评为全省广电系统先进集体。常熟广电狠抓自办节目质量,目前已有300多部电视  相似文献   

20.
从歌台到跳台,电视建构的不仅是秀场更似竞技场。在音乐类节目风起云涌之际,看似独具匠心的明星跳水类节目也并没能满足大众的审美期待。江苏卫视、浙江卫视分别推出名为《星跳水立方》与《中国星跳跃》的两档电视娱乐真人秀节目,让一直以来苏浙两台看似兄弟近邻般的和睦局面被打破,生发出了从栏目招商阶段“版权、第一之争”,到节目期间的谩骂、攻击,再到借助新媒体的诋毁大战。人们对于节目周边的关注度似乎已经超过了节目内容层面本身。这两档终于跳出选秀窠臼的“新节目”,终究却走进了另一个泥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