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中学文科》2006,(7):10-15
【精讲精练】 考点1.判断在等值线图上等值线递变的规律,并分析其成因 【精讲】下图表示某研究小组实测的上海市某日14时气温分布状况,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在图中补绘35.0℃、35.5℃两条等温线。 2.简述上海市此时的气温分布规律。并解析上海此时气温分布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中学文科》2006,(7):2-5
【精讲精练】考点1.在经纬网地图上判断地球自转的方向或南北半球 【精讲】观察下图,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解题分析】解题关键是正确掌握“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含义。可以借助右手法则判断。如右图:右手握拳,拇指指向与地轴北极指向一致,其他四个手指的指向就是地球自转的方向,即顺地球自转方向为东,称为自西向东转。  相似文献   

3.
【精讲精练】考点1.地方时计算,任意地方的地方时间、任意两个地方的时差是如何确定的?【精讲】判断下面各图中哪条经线地方时为正午12点?0°经线与黑点的时差是多少?【解题分析】解题的关键是弄清地方时“正午12点”的含义。地方时就是因经线不同的时刻。在古代,太阳是最显著的周期性变化的事物。各地不同经线的人们是自然地参考太阳的出没来定义一天的时间。如上面太阳视运动轨迹示意图,它是以北回归线以北的,站在O点(对应的经线是ac),①②③轨迹线分别是在夏至日、春秋分、冬至日时,在白昼看到太阳的视运动轨迹。所谓“正午12点”,就是…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气温分布和温度带》第一课时《气温分布》【教学目的】1 使学生了解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记清 1月 0℃等温线通过的地区及位置。2 培养学生阅读等温线图以及运用各种地图、图表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教学难点】阅读我国一月、七月气温分布图 ,分析概括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 ;阅读我国冬至日与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时间的图、表以及影响我国的冬季风图 ,分析概括出我国冬、夏季气温的特点和成因。【教学方法】读图法、比较法、分析归纳法【教具准备…  相似文献   

5.
《中学文科》2006,(7):6-9
【精讲精练】 考点1.地方时计算,任意地方的地方时间、任意两个地方的时差是如何确定的? 【精讲】 判断下面各图中哪条经线地方时为正午12点?0&;#176;经线与黑点的时差是多少? 【解题分析】 解题的关键是弄清地方时“正午12点”的含义。地方时就是因经线不同的时刻。在古代,太阳是最显著的周期性变化的事物。各地不同经线的人们是自然地参考太阳的出没来定义一天的时间。  相似文献   

6.
【常考考点】●人口问题●工农业区位特征●资源的利用及调配【知识梳理】中国人文地理人口和民族人口特征聚落的分布及其特征生产活动农业结构和主要农作物分布工业发展与工业基地区位工业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交通方式主要铁路干线及交通枢纽重要河港海港的区位交通与工农业生产的关系资源及其利用主要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及利用非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及利用资源调配方式及意义【精讲精练】例1.(2002年上海)下列关于我国农产品生产基地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糖料作物基地集中在华南地区B.全国性商品棉基地集中在西北内陆C.全国性商品粮基…  相似文献   

7.
【精讲精练】考点1.大气的保温作用【精讲】例1.读图,回答(1)~(3)题:(1)在图示各项内容中,由于的存在,使大气具有“温室效应”(保温效应)。(2)请阐述地质历史上大气“温室效应”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3)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角度,指出降低“温室效应”的措施是和。【解题分析】大气的“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的CO2等气体成分,对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没有吸收作用,而对地面长波辐射有着较强的吸收作用,使得近地面的大气增温,并将吸收的大部分能量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返回给地面,从而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主要是生物呼吸…  相似文献   

8.
【精讲精练】考点1.大气的主要组成及垂直分层【精讲】例1.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1)该图反映的是纬度大气的垂直分层,理由是。(2)A层大气热量主要来自,该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原因:①;②。(3)补绘B层气温变化曲线。该层22~27千米高度,含量达到最大值,形成层,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4)C层中有若干层,爆发时,会引时该层的扰动,此时传播的信号会被部分或全部吸收。【答案】(1)中该地对流层为12km(2)地面辐射该层集中了大气中几乎全部的水汽和固体杂质空气对流运动显著(3)补绘曲线略O(3臭氧)臭氧(4)电离层太阳活动(耀斑)无线电短波考…  相似文献   

9.
谢念先 《地理教育》2013,(Z2):94-95
【学习目标】1.掌握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及其原因。2.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3.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4.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重点】1.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2.季风与降水。3.我国的气候特征。【难点】分析地形对其它地理事物的影响。【学法指导】1.有关气候图的分析判读。2.温度带、干湿地区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关系。3.季风气候的成因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知识精讲】概率是高考的重点内容之一,它以实际应用问题为载体,以排列组合和概率统计等知识为解题工具,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概率问题的基本类型大致  相似文献   

11.
【知识精讲】圆锥曲线一章是高中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圆锥曲线的定义是研究问题的根本,是相应标准方程与几何性质的“源”.圆锥曲线相关知识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很高,我们在解题时要有运用圆锥曲线定义解题的意识,特别是解问答题时,利用圆锥曲线的定义解题会比较简捷.运用圆锥曲线的定义解题常见的是:①求轨迹问题;②求曲线上某些特殊的点的坐标问题;③过焦点的弦长以及与焦半径相关的问题.【方法点拨】1.在利用圆锥曲线定义求轨迹时,若所求的轨迹符合某种圆锥曲线的定义,则根据圆锥曲线的定义写出所求的轨迹方程;若所求轨迹是某种圆锥曲线上…  相似文献   

12.
【考点归纳】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的组成。大气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对流层大气的热状况和大气的运动。大气的受热过程。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中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  相似文献   

13.
【常考考点】●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和特点●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条件●运用区位知识分析某地农业(或农业区)发展前景(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知识梳理】【精讲精练】例1.(2005年高考江苏地理卷)经过地心的直线与地球表面相交于甲、乙两点。且甲点的地理坐标为(37  相似文献   

14.
【精讲精练】考点1.锋面气旋的形成特点【精讲】读下图,分析回答:图中P1、P2、P3表示三条不同数值的等压线,甲点处的箭头表示风向。(1)该天气系统位于南北半球中的半球,反映的是(高空或近地面)的情况。(2)该系统属于压中心,从气流运动状况来说属于。(3)甲地目前在气团的控制下,  相似文献   

15.
一、地形【知识梳理】1.地形与气候(1)地形对气温的影响: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2)地形对降水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背风坡降水稀少。(3)地形对气候类型分布的影响:如南北走向的山地,对海陆之间的气流交换有阻碍作用,使沿海地区气候类型的分布呈狭长带状特征。  相似文献   

16.
【精讲精练】考点1.光照图判读 【精讲】例1.读图回答问题:(1)当AB为晨线时,是___前后,判断理由是____。(2)当DF为昏线,此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是。  相似文献   

17.
[常考考点]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自然界的水体循环及其意义[知识梳理]地球上的水水循环环节——类型——{意义——温度:决定因素——、分布规律——盐度:影响因素——、极值出现的海区及原因——、分布规律—运动:类型——,各种洋流——成因、分布规律,对环境影响—海洋水{陆地水地表水固态水:分布——液态水:江河水、湖泊水—补给类型、径流变化及原因地下水潜水:结构——、特点——{承压水:结构——、特点——{{{【精讲精练】例1.分析下图,回答(1)~(2)题:(1)能表示海水表面温度变化和水温垂直变化的曲线分别是()A.③①B.②④…  相似文献   

18.
【精讲精练】考点1.太阳直射点移动及其影响【精讲】例1,读"太阳直射点周年变化示意图"回答问题:(1)太阳直射点位于A点的这一天,地球上正午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小值的纬度范围是,太阳直射点从A点移至B点期间,长江流域径流季节变化正值期,亚平宁半岛南部气候特点为。(2)太阳直射点位于B点这一天,北极圈和南极圈上正午太阳高度角数值相差度。(3)太阳直射点位于C点,昼长时间北极圈比赤道(多或少几小时),太阳直射点从C点移至D点,期间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呈方向流动。【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公转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移动的规律,以及季节变…  相似文献   

19.
王燕 《学语文》2014,(6):20-21
【教学目标】1.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识。2.了解庖丁高超技艺形成的原因。3.理解"养生之道"的内涵及其普遍意义,培养运用规律,反复实践的精神。【教学重点】1.归纳文言要点,分析人物形象。2.对庄子之道及其所启示的意义的理解。【教学难点】领会文中蕴含的处世之道,并培养学生敢于实践、运用规律的精神。【教学方法】诵读法、师生合作探究法。  相似文献   

20.
【精讲精练】 考点1.大气的主要组成及垂直分层 【精讲】 例1.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1)该图反映的是___纬度大气的垂直分层,理由是。(2)A层大气热量主要来自___,该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原因:①___;②___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