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肖发标 《收藏》2009,(3):80-83
由于考古出土清代青花瓷数量不多,有绝对纪年的民窑青花瓷更属少见,人们对这一时期民窑青花瓷的断代和时代特征的认识,主要依据传世瓷器尤其是官窑青花瓷的一些特征进行推断。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一时期民窑青花瓷的时代特征,特刊发此文,选取一批有绝对纪年的清早中期民窑青花瓷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2.
2010年12月18日至26日,迄今国内规模最大、品类最为丰富、规格最高的元青花瓷标本展——辉煌印记·中国元青花瓷标本展在北京荣会艺术中心举行。展览共展出珍贵元青花瓷标本446余件,其中包括修复件38件,许多元青花瓷标本珍品尚属首次对外公开展示。元青花瓷是汉、蒙文化与伊斯兰文化融合的典范,是中国绘画艺术与制瓷  相似文献   

3.
李理 《收藏》2010,(5):14-19
本刊上期推出的青花瓷专题“青花妙彩”上篇受到了读者的热情欢迎.本期刊发下篇.继续阐述不同的学术观点,并将青花瓷的范围延伸到云南明代地方青花、民国龙泉窑青花、越南古代青花瓷等青花瓷周边领域,同时介绍一批民间收藏的元青花瓷画。  相似文献   

4.
雅馨 《收藏》2012,(8):11-11
大美青花瓷中之王 700多年以来,青花瓷一直在陶瓷领域居于霸主地位,是中国陶瓷的象征,被誉为“瓷中之王”。元明清三朝,青花瓷都是宫廷重要的御用物件,誉满全球。近年来,青花瓷拍卖价动辄上千万元,领跑收藏市场。2005年伦敦佳士得拍卖会上,一件元青花“鬼谷下山图罐”拍出了折合人民币2.3亿元天价,创造了中国艺术品拍卖的最高...  相似文献   

5.
沈云伟  刘爱东 《收藏》2010,(4):29-33
青花瓷自唐代创烧后,历经400余年的缓慢发展,在元代晚期达到成熟,随后便以旺盛的生命力迅速发展起来。明代永乐时期,青花瓷成为我国瓷器生产和外销的主流产品,一直延续至清代。青花瓷以其洁白细腻的胎釉、青幽靓丽的蓝彩和雅俗共赏的装饰图案得到国人和世界各国人民的青睐,特别是明永乐、宣德青花瓷,更是世界各大博物馆收藏的重点,也是拍场上藏家们追捧的对象。  相似文献   

6.
伍秋鹏 《收藏界》2011,(4):41-46
一、明代民窑青花瓷断代的研究现状 关于明清时期青花瓷的断代,在许多陶瓷著作中都有相应的叙述,但大多侧重于各朝的具体特征,而对于断代的依据却很少涉及。这些从理论上总结的各朝民窑青花瓷的特征,大体都是正确的,但对于具体器物的断代则需要更明确、更细化的标准。  相似文献   

7.
王蔚华 《收藏界》2013,(2):47-51
青花瓷器自烧制成功,就深受人们的喜爱。它釉色白中泛青,青花色青翠欲滴,幽静雅致,清新明亮,是艺术与实用的完美结合,被誉为瓷器中的明珠,不仅中国人喜爱它,在国外也同样受欢迎,并以使用中国瓷器作为身份、地位的象征。青花瓷是外销瓷中的畅销产品,现将鲁德集团季先生收藏的外销青花瓷器选介如下:  相似文献   

8.
《收藏》2016,(3)
正2015年夏秋之际举办的"芙蓉出水——清代康雍时期外销青花瓷展",是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自成体系的外销青花瓷馆藏品展,展品包含清代康雍时期的外销青花瓷106件。这批青花瓷不仅造型各异,且品相完整,甚为难得,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和欣赏价值。在此特将展览中的展品以器型、纹饰为别,分为七个部分,择精品供广大陶瓷研究及爱好者共赏。罐——素罐勾勒落梅花盖罐是外销瓷中最常见的器型,远赴重洋的它们被成排成列地装饰在欧洲王室宫殿  相似文献   

9.
一年一度的除夕夜,中央电视台为全球华夏儿女打造的羊年文化饕餮盛宴准时拉开帷幕。晚会中,由四川省遂宁市杂技团邓洪富、汤小燕、陈思洋表演的《青花瓷》以浓郁的民族特色、惊艳的技艺,给足观众视觉上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青花瓷》把堪称国之重宝的青花瓷元素注入到中国传统杂技《顶碗》中,使传统文化和现代杂技完美融合在一起,浑然天成。表演者穿越沧桑,承载传奇,展现无与伦比  相似文献   

10.
吕天月 《收藏》2008,(6):66-68
《清代外销青花瓷》由广西人民美术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了,相比时下出版的许多大部头图录,它并不起眼。这本32开的小册子辑录入100种清代康熙、雍正和乾隆时期青花瓷,都是从好玩堂主人多年的收藏中遴选出来的。  相似文献   

11.
陈建中 《收藏》2008,(8):78-82
泉州民窑青花包括德化、安溪、永春等窑口生产的青花瓷,尤以德化窑最具特色。从田野考古资料分析,泉州民窑青花瓷始烧于明代,其生产技术的传播有一个自安溪向永春、德化传播的走势,并凭借泉州及周边港口的自然优势,成为“海卜丝绸之路”的大宗商品,远销世界各地。其中德化采用独有的传统工艺和陶瓷原料烧造的独具特色的德化民窑青花瓷享誉世界。  相似文献   

12.
《收藏》2010,(4)
青花瓷是古代釉下彩绘瓷的巅峰,其清幽淡雅的呈色以及丰富多样的图文装饰对世界陶瓷的发展影响深远,青花瓷创烧、演进、传播的历史及鉴定辨伪历来是学界和藏界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宁志超 《收藏》2006,(2):62-63
近几年来,伴随着国内大量“元代青花瓷器”(指习惯所称的“至正型”精品元青花瓷)在民间的涌现,关于这类青花瓷器真伪的争论也与日俱增。本刊自2005年第2期发表了由5篇文章组成的“民藏‘元青花’论坛”后,又先后选登了一些有关这一内容正反两方面的文章。  相似文献   

14.
近日笔者获赠《青华苑藏元明青花瓷》一书,该书2005年由湖北美术出版社出版,耿宝昌先生题写书名,藏品点评则由新加坡饮流斋陶瓷鉴赏会会长、中国古陶瓷学会海外理事林亦秋先生执笔。编者黄俊贤先生十余年来潜心收集元明青花瓷器,已收集元明两代各种造型的青花瓷器300件,书中收录即为新加坡青华苑藏瓷的精品。在对青花瓷纹样进行交流研讨后,黄先生又惠赠了该书的全套出  相似文献   

15.
王德安 《收藏》2006,(8):110-112
20年前与青花瓷片一次偶然的邂逅,使我对青花纹饰画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然而收藏界对青花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然而收藏界对青花瓷的研究重在釉色、器形、胎质、窑口和断代,而对解读纹饰画意似乎重视不足,我就从文学创作的平台“趋虚而入”,迷上了“青花花”。  相似文献   

16.
小林仁 《收藏》2010,(5):34-37
中国西南毗邻的越南,以元青花瓷为范本,在陈朝(14世纪后半段),一边应用釉下彩绘的技术,一边在半瓷胎的胎土上施白色化妆土,生产出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青花瓷。此后,由于明代洪武帝的海禁政策,中国瓷器对海外出口量锐减,与此同时,特别在中东、近东和印度尼西亚等国,中国青花瓷依然广受欢迎,并有很大的需求。越南为了生产出中国青花瓷的替代品,不断提高窑业技术,至15世纪中期迎来了一个繁荣期。  相似文献   

17.
哈曼 《收藏》2012,(19):88-95
"受伊斯兰文化风格影响的青花瓷在元明盛行,明代永宣时期达到顶峰,随后明天顺、成化、正德历朝都有此类瓷器出现。"青花瓷在唐代创烧时,有些绘画构图已初露西亚文化的端倪。受伊斯兰文化风格影响的青花瓷在元明盛行,明代永宣时期达到顶峰,随后明天顺、成化、正德历朝都有此类瓷器出现。对于明代各个时期瓷器具有伊斯兰文化元素的讨论,国内外陶瓷学者都曾有所论述。早在20世纪40年代,英国学者格雷就曾撰文论述近东金属器对明  相似文献   

18.
紫玉 《收藏界》2011,(4):62-67
素肌玉骨、沉静典雅的青花瓷器是中国陶瓷史上一朵绚丽的奇葩,博得了中外人民的共同喜爱。中国的青花瓷器经过元代的发展,至明代进入全盛时期,它的制造技术也随着青花瓷的外销传到朝鲜、日本、越南等东方国家以及伊朗等地,最后传到欧洲,  相似文献   

19.
康熙青花瓷的艺术特征及其辨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向军 《收藏》2012,(19):82-87
康熙青花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以娇艳欲滴、青翠明快的青花色泽,精湛的绘画装饰,千姿百态的器物造型独步中国陶瓷史。因其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收藏价值,自晚清至民国的官、民窑,以及现代景德镇的大小窑口都竞相仿制。康熙在位长达61年,康熙瓷器的制作也分为早、中、晚三期,而真正可以代表康熙青花瓷最高水平的是康熙中期瓷器。在此以康熙中期的青花瓷为主线,试对康熙青花瓷的艺术特征和真伪辨别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周方清 《收藏》2008,(2):91-91
景德镇元代延祜期青花瓷与至正中、晚期青花瓷有所不同。至正期青花釉色白中泛青,釉质莹润细腻,延祜期青花瓷施青白透明釉,显山青褐色,胎釉莹润透亮,釉面不光滑显出哑光,手摸似懦米感。瓷胎质较疏松,往往器身胎中留有小颗粒石显青色,这是胎土淘洗不细所致。延祐期瓶罐内壁不施釉,腹下部修胎明显,器物内壁采用分段制作,瓶罐内壁颈部多有接口,内壁腹中部有接胎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