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亚鹏 《大观周刊》2013,(3):112-112
在我们的生活中,跟语文知识息息相连,怎样才能体现语文教学的社会性特点,从而实现初中语文的有效教学呢?陶行知说:“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初中的语文教学也要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说开来就是两点:  相似文献   

2.
杨德颂 《大观周刊》2012,(51):245-246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们知道在人类的学习活动中.历来包括两种不同类型的学习方式——“接受性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教学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那就必须倡导探究式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那么怎样才能使探究学习落到实处呢?在新课程教学的实践和探索中.我体会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研究.  相似文献   

3.
殷晓蓓 《大观周刊》2012,(11):203-203
语文课上怎样才能让学生绽放出智慧的光彩,迸发出生命的火花,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乐园呢?我认为,语文教学应学会“煽情”这样,语文课堂才会独具魅力,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4.
新课标指出,小学语文第一学段识字、写字的目标是“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然而.识字教学总是显得有些枯燥,并且,小学一年级上册要求认300个字,写100个字,识字量大,学生学起来很闲难。怎样才能做到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呢?下面我根据自己平时的教学工作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5.
王谦 《大观周刊》2012,(18):223-223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农村学校的孩子一方面生活经验贫乏,见识相对较少;另一方面,他们逻辑思维远远不如形象思维那么发达。所以如果只教给写作理论.结果一定会是事倍功半的。怎样才能抓好作文教学,使他们变“怕作文”为“想作文”,下面就多年的教学体会,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6.
李海波 《大观周刊》2011,(46):93-93
新课标在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中指出.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是啊,有乐趣才会喜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使阅读成为一次快乐的经历,真正地使学生爱学、乐学。怎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喜欢阅读呢?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7.
王飞 《大观周刊》2012,(37):353-353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魔力,可以创造出人间奇迹”。兴趣是行动的不竭之源。利用好学生的好奇心是关键,因此,教师在地理教学中首先应让学生产生兴趣。怎样才能做到呢?多媒体课件就是最好的道具!现在学校教室都配上了“班班通”.这样就为我们提供了更好的教学平台。  相似文献   

8.
吴艳芳 《大观周刊》2011,(25):115-115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新课程实施以来普遍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什么是有效教学?如何实现有效教学?在实现有效教学的过程中应关注哪些问题?是我们每一位教学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结合我们郑州市进行的课程标准解读工作及自己在工作中的实践经验。针对有效教学的实施提出自己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9.
怎样才能写好新闻照片的“文学说明”呢?联系自己近年来的办报实践,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四要”:  相似文献   

10.
一份成功的地市报副刊,必然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怎样才能做到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呢?弘扬地域文化是使地市报副刊具有特色的重要途径。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方水土就决定了这方人与那方人的不同,正是这一方的“特殊性”汇合而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普遍性”。没...  相似文献   

11.
张淑宇 《大观周刊》2012,(43):288-288
新课程呼唤和谐课堂。那么,什么是和谐课堂?和谐课堂就是 “坚持以人为本,使教育的各因素(指师生关系、教学环境、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活动等)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协调合作,形成完美的教学课堂,因此在和谐的语文教学课堂上进行有效的教与学,能够促进学生自我激励、自我成长、自我完善。 什么是“有效”、如何衡量“有效”、“有效教学”有些什么策略和方法,等等,恐怕是大家关注的问题。“有效”,《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说“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说明首先要有一个“预期目的”且这个“预期目的”是正确、明确、适切的,否则就会“缘木求鱼”,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12.
郭斌 《大观周刊》2013,(3):116-116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语文教师要想更好地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任务.必不可少的作法便是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理念是指导教学顺利进行的方向标。现在的语文教学提倡科学与人文并举,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在小说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更加关注的是学生自己的想法.他们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再加以教师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从而使学生在情感价值观上得到良好的熏陶.  相似文献   

13.
曹珂 《新闻世界》2013,(7):111-112
【摘要】2011年以来,全国新闻系统开展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作为一名编辑,怎样才能将自己的工作与“走转改”活动有机结合?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编辑实践“走转改”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董菲 《大观周刊》2012,(7):169-169
怎样才能形成真正的智慧课堂?笔者认为,最有效的途径是教师能超越预先设定的教学规程,智慧地把握真实丰富的现场生成,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在生成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相似文献   

15.
白志田 《大观周刊》2011,(36):97-97
《新课标》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愈发地感到,创设适当的情境可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那么,如何改变学生的“厌学”为“乐学”,使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呢?为此,笔者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6.
黄元忠 《大观周刊》2012,(18):246-246
作为前线教育工作者,都意识到课堂教学的主要渠道是实施素质教育。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去认真想一想如何激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我想创建快乐数学课堂,是使数学课堂不再枯燥下去的一条捷径。那么怎样才能使课堂气氛热烈,使学生有浓厚兴趣去学习它?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崔希全 《大观周刊》2013,(6):179-179
课堂的中心目标是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因此而言,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成为学生发展的天地。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先决条件是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活起来”。即不呆板,不被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那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呢?  相似文献   

18.
张桂斌 《大观周刊》2012,(44):321-321
识字是学生进行各种学习生活的前提和基础。然而识字过程又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孩子们的识字质量呢?怎样才能做到使孩子对枯燥的汉字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增强自我识字的能力呢?近几年来,在提高识字教学效率方面作了一些探索,注重于在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身心也得以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9.
张文启 《大观周刊》2013,(3):119-119
好多学生对语文成绩的提高是无从下手,用功不小。效果不大,所以常有学生问我,语文学习怎样才能学好?回顾我自己多年的学生生涯和从事语文教学以来的经验,我想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20.
李素青 《大观周刊》2013,(11):262-262
怎样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呢?我经过很久的研究不断的总结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各种有效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优化课堂教学形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初中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