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江晓宇 《考试周刊》2009,(23):74-75
本文以等效原则为理论基础,探讨了国际车名汉译的几种方法,并提出了翻译必须遵循译入语国家的文化与消费习惯,以帮助产品最大限度地占领译入语国家市场为目的。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语篇翻译在跨文化交流中所起的作用、所承载的意义,以及在跨文化交流的语篇翻译中对译者的更高层次的要求,并对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这两种翻译方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通过考察译者在中国大学校名的英译过程中所关照的翻译目的以及所采用的翻译策略和方法,简要分析了目的翻译论的准则,发现翻译策略和方法事实上是由靶语语篇的目的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4.
翻译是两种语言的转换,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翻译就是翻文化。只有了解和掌握两种文化,才能做好翻译。本文探讨了文化与翻译之间的关系,论述文化在翻译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以及翻译对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翻译理论注重标准的厘定及其时标准的遵守,但翻译中所体现的政治和意识形态以及翻译实践中的暴力操纵对翻译的“忠实”原则给予了无情的解构。因此,探讨翻译背后的暴力问题、译者在其间的特殊身份以及减轻暴力操纵的方法是译介研究的一个重要论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大连大学130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和分析,旨在了解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在面对新翻译试题的态度与看法及其在翻译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而想了解他们对翻译策略的了解以及应用、对翻译策略作用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翻译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作用匪浅,然而英汉两种语言中所蕴含的文化差异却常常成为学生做出正确理解与进行翻译的障碍。本文通过分析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学生的文化意识以及学习中所存在的文化"瓶颈",旨在探讨培养学生文化思辨能力的重要性及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李子君 《海外英语》2012,(5):147-148,162
该文围绕解构主义思潮下产生的互文翻译理论,在译者地位得到提升的近现代,对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行重新审视,包括译者的地位、权利、以及任务。  相似文献   

9.
目的论是功能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本文介绍了翻译目的论的基本内容,指出目的法则是指导整个翻译行为的最高法则.并进一步在翻译目的论的框架下,分析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担当的重要角色,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选择不同的翻译策略的问题,突出了译者在翻译行为中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10.
严复先生的翻译作品对近代启蒙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他在《天演论》“译例言”中所倡导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至今仍为人们所信奉。然而他在翻译过程中所使用的“实非正法”的翻译策略也不时为人们所诟病。本文拟通过勒弗非尔的理论,考察文本与文本之外的意识形态、历史环境和严复自身教育背景与政治诉求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它们对严复翻译文本的选择和翻译策略的影响,以及严复的文本选择与翻译策略对中国社会乃至翻译研究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从翻译方式的角度,举例说明了归化所造成文化意象的缺失和误传及其给交流所带来的障碍。文章强调了异化在翻译中保持文化意象的作用,以及异化在翻译进程中所起作用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将借助Halliday及物性理论,对网络上流行的两篇My Heart Will Go On歌词的翻译进行了意义分析和比较,以探讨了不同翻译文本在翻译过程中所采取的不同方式以及所产生的不同效果.  相似文献   

13.
翻译理论在翻译教学中所起的主要作用包括:阐明翻译活动的本质;总结出具有可操作性、适用于各类文本的翻译原则,用于指导学生的翻译实践,分析翻译中的问题,以及品评译文的质量.由于翻译具有多重功能,人类的审美趣味具有多样性,而这一切最终导致具体翻译标准的多元化.本文重点阐述了翻译理论对于翻译教学的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认为,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首先要考虑的是翻译的目的,同时要考虑翻译在目的语中所要达到的效果以及读者的需要和接受性。如果翻译目的需要,译者甚至可以不忠实于原文。儿童文学要求译者在翻译时要译出"童趣",而"目的论"恰恰能够解释儿童文学翻译中的许多现象,因此本文就从目的论的角度对李永毅翻译的儿童文学作品《杨柳风》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15.
从图式理论的视角探讨译者的翻译图式对解决翻译过程中所遇问题的决定作用。笔者在前,对图式理解的基础上提出自己对图式的定义和分类,结合自己的翻译过程模式首次提出翻译图式的概念,进而探讨译者的翻译图式对解决翻译过程中所遇问题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从翻译与文化之间的关系的角度,在《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中选取部分译例进行对比分析,分析了在亲属称谓方面、历史人物和历史典故方面、社会历史习俗方面以及在宗教信仰方面所折射出的文化差异以及传递出不同的文化信息,并且指出文化差异对翻译造成的影响,以及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采取的不同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7.
车是现代社会和生活不可或缺的东西.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车的花样也层出不穷,车名也日新月异.随着对外商务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对各种车的翻译成了涉外活动中尤其是英语应用者经常接触的内容.本文从剑桥商务英语中出现的shuttle bus英译开始,对车进行粗略的分门别类后并对各种车的翻译作简单的归纳,便于学习者日常记忆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张爱玲是一位可以自由纯熟地运用双语写作与翻译的女作家,但对其翻译行为的研究仍然缺乏系统性、整体性。文章从生态翻译学角度解读张爱玲的翻译行为,从而发现:张爱玲的翻译活动体现了生态翻译学中的翻译行为的“适应”、“选择”以及翻译过程中所体现的“译有所为”。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来探讨客家山歌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以及翻译中存在的问题。目的在于指出文化翻译观对于文化负载词翻译的指导作用及解释性,为客家山歌的传播做贡献。因为文化负载词种类的特殊性、复杂性,翻译过程中所采用的策略也应该是灵活多变的。  相似文献   

20.
"伪译"是翻译研究的对象之一,它是在特定的文化历史情境中所进行的话语实践活动,通过案例分析弄清"伪译"现象的产生及影响,说明对"伪译"的思考,有助于加深对翻译的本质以及翻译活动所涉及各类因素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