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改变了我省农村传统的单一产业结构,乡镇企业应运而生,方兴未艾。如何开展乡镇企业职工培训,保证乡镇企业顺利健康发展,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这是当前农村成人教育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对密山县、牡丹江市郊区和肇东市的六个乡(镇)、村办企业职工队伍素质及培训现状进行了调查。一、加强乡镇企业职工培训是我省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开展乡镇企业职工培训,具有普遍意义。1987年,在全省2.7万个乡(镇)、村办企业和40.6万个个体企业中,从业人员达到147.2万。这些人的文化、技术素质很低。具有大、中专学历的仅占从业人员总数的0.5%.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乡企系统自行评定)仅占3%。因此,对乡镇企业职工加强培训,迅速提高他们的文化技术素质和企业管理素质,对于改变我省乡镇企业缺人才、少技术的局面,增强企业竞争能力,振兴农村经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乡镇企业从业人员的文化技术素质和企业管理素质的高低,在现时决定着企业的存亡;在将来,决定着企业发展后劲的大小。以密山县为例:  相似文献   

2.
<正> 乡企职工岗位培训工作,是摆在广大农村成人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如何实施乡企职工的岗位培训,我认为,首先应确定工作重点。只有抓住重点,选准突破口,才能加快乡企职工岗位培训工作的步伐。一、乡企发展形势与确立岗位培训重点的关系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众多的国家,农村人口约占总人口的83%,3.4亿农村劳动力中,有近3亿人从事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的提高,耕地面积的减少,农村劳力的增多,迫使农村一亿多剩余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促使农村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刺激了农村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过渡。发展乡镇企业成为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深化农村改革的必要途径。几年来,我国乡镇企业发展迅速,成  相似文献   

3.
<正> 我们福利镇企业公司有24家企业,职工1600名,其中95%是来自农村、街道和城镇闲散人员。1985年以来,我们把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当做大事来抓,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几年来共举办各种学习班71期、短训班35期,技术讲座200次,岗前培训16期,送到大、中专院校深造的有25人,全公司受教育的职工干部达2400多人次。目前全镇职工的文化基本达到初中以上水平,平均技术水平达四级。由于我们抓住了企业发展的关键,使产品质量提高了。红砖普遍由原来的75号提高到150号。镇联营建筑材料厂的红砖质量现已达到200号,连续六年被省局评为质量优胜单位。镇三建公司连续三年创市全优工号,填补了我县建筑史上的空白。建材产品产量1987年比1983年提高了1.5倍,1987年镇办企业实现产值4331万元,是1984年的3.57倍。在开展职工教育上,我们公司十分重视,成立了职工教育管理委员会。委员会的主任由公司经理担任,教师除本公司的专业人员担任外,特殊专业的教师都外聘。各基层企业也建立了职工教育领导小组,公司职工教委负责职工教育的培训制度、规划的制定,检查和考核全员培训的情况;监督职工教育经费合理使用;协助、监督各企业教育领导小  相似文献   

4.
<正> 我们蜚克图镇是一个农工商并茂的农村小集镇。全镇有固定产品的企业16家,固定工人955人,年产值达1800万元,占全镇工农业总产值的68%,年上缴利税35.5万元,在振兴农村经济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我们镇办企业之所以发展速度快,经济效益高,主要是我们在兴办企业中能够大力开展职工岗位技术培训,全面提高职工的素质,使企业在竞争中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5.
<正>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党在农村各项经济政策的落实,农村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农村的经济改革,使乡镇企业得到蓬勃发展,并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据了重要位置。如青岛,一九八六年全市乡镇企业已发展到7.6万多个,职工发展到77.6万多人,占农村劳动力的34.75%,总产值达到38亿2千多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达到27亿2千多万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2.1%.由此可见,乡镇企业的发展,不仅已成为活跃和振兴农村经济的关键,而且也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全面振兴的重要一环,是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治理整顿、深化改革中,全国拥有9000万职工的152万家乡镇企业如何开展教育培训工作?农业部乡镇企业司科技教育处的负责同志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7.
《教育与职业》1993,(9):28-29
北京市平谷县的乡镇企业中有137家创汇企业,68家三资企业,4家跨国集团,包括服装、毛织、机械制造加工、食品、化工、医药、建材、塑料、木器加工、工艺美术、畜禽生产加工等27个行业。从业人员6.8万,占全县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0%。我县乡镇企业近几年异军突起,发展迅猛,1992年创产值17.8亿元,占全县社会总产值的48%;实现利润1.9亿元,成为我县经济的一大支柱。 我县乡镇企业之所以发展快,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城乡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特别是1984年以来,我国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成为国营经济的重要补充。到1987年,我国乡镇企业已有1515万家,从业人员7600多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0%。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3300多亿元,比1985年增长21%,超额完成国家计划指标,并第一次超过农业总产值。党中央明确指出:发展乡镇企业是振兴我国农村经济的  相似文献   

9.
苏州市是全国乡镇企业较发达的地区之一。目前共有乡镇企业43000多家,拥有120多万职工,其中技术工人30万人。为适应乡镇企业增强技术素质,实现科技进步,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需要,他们从1991年开始,将市、县(市)职业技术培训中心的培训范围延伸到乡镇企业,对农村劳动力进行开发利用,为乡镇企业培训适用的技术工人,提高了乡镇企业职工队伍素质,促进了乡镇工业的发展。 进入九十年代,苏州市乡镇工业进入了实现科技进步,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新的发展阶  相似文献   

10.
一、加强和改进乡镇企业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改革与发展中一项引人注目的成就,就是乡镇企业在农村蓬勃发展起来了。邓小平同志曾经用“异军突起”这句话来肯定中国农民发展乡镇企业这一伟大创举,确是恰如其分。1993年全国乡镇企业发展到近2000万家,总产值达2.5万亿元,占当年全国社会总产值的四分之一和农村社会总产值的三分二。乡镇工业总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乡镇企业吸纳的农业剩余劳力总数,1992年达9900万人,1993年达1.1亿人。在1.l化乡镇企业职工中,青年职工占叩杨以上。他们既是…  相似文献   

11.
令人瞩目的汉山乡企培训冯万友,张海生,周吉荣汉山区原来是个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平川区。八十年代后期,全区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到90年发展到236个,就业人员达8284人,成为区财政收入的台柱子:1992年全区财政收入1056万元,乡镇企业上交利税占79.9...  相似文献   

12.
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赵如云乡镇企业是指在中国农村中镇、乡、村兴办的集体企业、各种类型的合作企业以及个体经营企业和私营企业的总称。目前我国乡镇企业已发展到2000—3000万家,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1.2亿人,产值已占全国工业产值的一半左右。16年间(19...  相似文献   

13.
适应农村改革的新形势,服务于农村经济建设主战场,农业成人高等教育招生制度的改革显得滞后,面临着重大的改革。 1.允许农村回乡青年与国家职工有平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发展,需要一大批人才,而我们的成人高等教育还限于招国家职工,显然不适应农村改革。全国每年有近200万高中生因考不上大学而回农村,他们是农村改革的  相似文献   

14.
我省的乡镇企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然对人才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乡镇企业一要不拘一格地培养和使用人才,二要借鉴南方及国外成功的经验,筑巢引凤。祝愿乡镇企业职工教育工作者勇于实践,开创出育人、用人的多种途径。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和步步深入,乡镇企业作为农村工业的主体迅速地发展起来,近两年内发展速度更快。据农业部乡镇企业司有关负责同志介绍,根据各省预计汇总,1992年全国乡镇企业总产值比1991年增长百分之三十九,其中工业总产值增长百分之四十,高达12500亿元,销售总收入及其它劳务收入15000亿元左右,增长百分之三十八;出口交货总额1100多亿元,增幅65%;职工人数达1亿多,净增400多万。乡镇企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农业经济单一的生产结构,它在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吸收和消化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等各个方面都发挥出了积极作用。但是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体制以后,乡镇企业所处的内外经营环境都将随之发生变化,这一方面为其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我市乡镇企业得到迅速发展。1995年全市拥有乡镇企业7万多家,出口产品50多种,销往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使乡镇企业成为农村致富奔小康的火车头和生力军。但是,由于不少乡镇企业职工文化素质较低,信息不灵,特别是依靠科技的意识不强,经营短期化行为,发展项目盲目性大,不作市场可行性论证,管理方法欠  相似文献   

17.
<正> 浙江省余姚市1991年涌现出9个产值超亿元的乡镇,其乡镇企业的产值占90%以上。乡镇企业已成为农村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许多有识之士也从乡镇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乡镇企业职工教育在十年发展过程中,同城市职工教育相比,已形成如下特点: (1)教育内容起点低,以实用性、应急性、适应性为主。乡镇企业职工出身于农民,他们又在企业从事工业生产,与城市工人具有一定的共性,但他们又未完全脱离农业,具有亦工亦农的双重身份。同时由于这支职  相似文献   

18.
乡镇企业的产生和发展积极地实践了农村剩余劳动力与农村各种资源的有机结合,改变了我国的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对于振兴农村经济,缩小城乡差别和工农差别,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应当看到,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乡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比较突出地存在着来源于农民意识的“短视”现象,诸如忽视企业生产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忽视职工主人翁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19.
一、乡镇企业继续教育是不是应该提到工作日程?我觉得现在这个问题很紧迫了,应该提到我们继续教育日程上了.理由何在?有四个理由.第一个理由,乡镇企业的发展向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我最近看了个消息,乡镇企业被称为草根工业,已经成了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农村社会总产值的3/4,全国社会总产值的1/3,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2,国家税收的1/4,外贸出口交货值的1/2来自乡镇企业.1994年,乡镇企业拥有职工1.2亿,吸收农村剩余劳力就业已1亿人、农业部有关人士指出:人才是发展乡镇企业的关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十年来,我国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为农村商品化和工业化闯出一条独具一格的新路。处于闽南“金三角”的泉州市以其得天独厚的优势,促使乡镇企业迅猛发展。据统计,1987年乡镇企业总数达6万多家,比1978年增长11倍,从业人员达53万余人,占全市农村总劳动力的27%;乡镇企业的总收入达25.4亿元,比1978年增长15倍,约占全市工农业总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