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工业工程本科教学实验体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文章从工业工程的培养目标和现代工业工程特点出发,提出了工业工程专业本科教学实验环境的体系。该体系突出了以制造工程为背景,包容了基础工业工程和现代工业工程的主要特点,对全面培养和提升工业工程专业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介绍工程、工程教育、工程意识教育等几个基本概念,提出了工科院校加强工程意识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详细论述了工程意识教育的主要内容,同时,作者就主要方面进行了简要分析,提出了加强工程意识教育的若干举措。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防洪工程的日益完善,如何保持工程完整,提高工程内在质量,增强工程抗洪能力,成为摆在工程管理单位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东平县河务局结合自身实际,在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尝试,极大地调动了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了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工程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历史跨入新世纪之际,高等工程教育界的有识之士,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表示了极大的关注,从工程人才的培养目标、素质结构,以及培养模式和途径,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评价,对我国工程教育在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上提出了批评。特别是10几年来,产学研合作教育作为高等工程技术人才工程素质培养的重要手段,遭遇重重困难,让人感到失望。因此,正确地认识,及时地沟通包括产学合作教育在内的多种途径在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上的作用,对于我国工程技术人才工程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工程教育“回归工程”必须重视工程实践能力培…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记者老边)元月30日,一期“义教工程”总结表彰、二期“义教工程”和“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启动动员大会在呼和浩特市召开。自治区副主席宝音德力格尔出席了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会议全面总结全区实施一期“义教工程”的情况,交流经验,表彰奖励先进盟市旗县和115名先进个人,部署二期“义教工程”和“危改工程”的有关工作。我区一期“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已如期、圆满地完成了规划的各项任务。区列入一期“义教工程”的51个旗县,通过布局调整共撤并初中80所,小学1578所,教学点1961个,精简分流民…  相似文献   

6.
首先通过分析工科大学毕业生的从业特征,说明了工程素质和创新精神是工科大学生应具有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素质,指出了高等工程教育必须注重加强学生工程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文章阐述了工程素质和创新精神的现实内涵及其相互关系,认为工程素质与创新精神的有机结合是工程训练中心培养高素质工科大学生的努力方向。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工程训练中心的功能,文章介绍了在高校内进行工程训练的一些具体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7.
开设工程素质培养系列课程 服务创新能力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是教改的重要目标。创新是知识应用和再生产的基本要素。对于工科技术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之一,就是工程素质培养。为培养工科学生的工程素质,我们探索开设了工程素质培养系列课程,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理解工程素质内涵,开设工程素质培养系列课程 工程素质,是指工程实际对技术人员所提出的有关工程概念和实际技术的基本要求,包括必要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对相关工程技术的了解、对有关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术创造性的综合应用能力、从事工程工作所需要的技术创新意识、对工程技术实际工作内容的认…  相似文献   

8.
菲律宾的“谋生技能开发工程”吉林颜世伟近年来,菲律宾政府十分重视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相继推出了「岗位培训工程」、「学徒工程」、「学习工程」和一谋生技能开发工程」等一系列工程,培训了数百万企业员工、失业者和青年。其中,主要为失业者、半失业者提供非传统教育...  相似文献   

9.
《继续教育》2007,21(2):22-25
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653工程”)是列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一项重大人才培养工程,对于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创新型人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继续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工程实施以来,在各级人事和相关部门、协会的共同努力下,各领域和部分地区制定了实施办法,建立了工作机制,一些重点培训项目相继展开,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也出现了不同行业领域和不同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为加快实施“653工程”,切实提高专业技术人才自主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根据《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653工程”)实施方案》(国人部发[2005]73号)的总体要求,针对实施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提出以下意见。  相似文献   

10.
加强工程训练是提高大学生素质的有效措施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该文首先从分析工科大学毕业生的从业特征人手,说明了工程素质和创新精神是工科大学生应具有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素质,指出了工科院校必须注重加强学生工程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在阐述了工程素质和创新精神的现实内涵及其相互关系,结合电子实训基地的具体实践,介绍了提高大学生工程素质的一些具体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介绍了混凝土搅拌站废水和废渣回收再利用技术,通过利用分离机装置清洗设备后的混凝土余料及其它废弃混凝土拌合物进行分离,对分离后的废渣和废水水进行分析,重新做为原材料用于配制混凝土,对比研究了混凝土拌合物及硬化后混凝土的性能,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地表、地下水资源短缺,地区分布不均,且水资源浪费和水污染现象严重,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河北省经济的发展。为此,应加强领导,制定和实施水环境保护规划,科学利用水资源,以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和效率。  相似文献   

13.
运用负载指数法对内蒙古各盟市水资源的开发前景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人口数量、降水量、水资源分布以及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导致其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也不一样,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差异。但是整体来看,除了呼伦贝尔市,各个盟市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都比较高、开发利用潜力比较低,开发条件很不乐观。因此,应该从社会、经济、环境整体系统出发,合理利用水资源,努力改善水环境。  相似文献   

14.
王康 《鸡西大学学报》2014,(12):154-156
我国当前地表水国控断面总体为轻度污染,湖泊(水库)富营养化问题仍比较突出,海洋水质状况总体较好,近岸海域水质一般。我国水污染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盲目追求高速度;地方政府牺牲环境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工、农业生产、生活污水排放是我国水污染的主要来源;水资源保护意识淡薄。解决我国水污染问题的路径是: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道路;加强地方政府的水环境保护意识;加大工、农业生产、生活领域水污染防治力度;提高全社会水资源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5.
以往注聚区块转后续水驱技术政策并没有规范,也没有深入的研究,转后续水驱的时机和方法各不相同;部分区块转后续过早,导致停注聚后含水上升过快,转后续水驱过晚聚合物成本高、经济效益差。该文对以往转后续水驱区块停注聚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转后续水驱的最佳时机,又根据以往转后续水驱积累的经验,总结出了停注聚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随着极端气候频繁出现造成的一系列城市水管理问题,以及由此引起的安全隐患,已经摆在中原经济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日益突出的位置.通过转变水管理观念,在认真分析城市水管理存在问题、明确水管理系统性特征的基础上,必须构建水务一体化的水管理体系,才能确保中原经济区的水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河北省水资源危机及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是基础自然资源 ,是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的发展 ,河北省出现了严重的水资源危机 :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地下水超常开采、水污染严重 ,造成生态环境恶化 ,制约着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 ,必须采取措施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为河北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自然资源是社会物质财富的源泉,是生产过程不可缺少的物质要素,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基础.各地自然资源禀赋差异较大,自然资源的丰裕度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关中—天水经济区自2009年成立至今,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资源瓶颈的约束日益增强.为了提升自然资源对关天经济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和保障能力,关天经济区应着力强化对主要自然资源的战略规划.“十二五”期间,关、天经济区的发展应加强土地资源的科学规划,加大产业集聚程度,节约使用建设用地,提高土地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合理调整用水结构,加强水源保护,提高关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科技水平,提升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矿产资源开发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考虑资源开发的环境承载能力,统筹考虑,超前谋划,合理有序开发.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咸阳市市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和城市供水的现状,指出企业自备水源无序、过量开采的危害和原因,提出采取法律、行政和经济等手段,实现由市自来水公司统一供水的城市供水格局,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人水和谐: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是人类文明进步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人水和谐的现实困境越来越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瓶颈,我们应该把人水和谐作为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维度,积极发展水文化,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水的关系,加强生态教育,促进人水和谐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