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文摘     
正中国"隐性饥饿"人口数量达3亿根据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公布的数据,全球约有20亿人在遭受"隐性饥饿",我国"隐性饥饿"的人口数量达到3亿。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把膳食中缺乏维生素、矿物质称为"隐性饥饿"。"隐性饥饿"可导致出生缺陷、免疫系统弱化以及慢性病患病率上升等健康问题,严重影响我国的人体素质和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沉重的社会代价。隐性饥饿不仅是贫困  相似文献   

2.
社科文摘     
《百科知识》2013,(24):48-49
世界1/8人口处于饥饿 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达席尔瓦指出,目前世界上有1/8的人口处于长期饥饿,有过半的人口备受营养不良等问题的困扰。今天仍有超过8.4亿人遭受饥饿威胁,却有1/3的粮食被浪费掉。  相似文献   

3.
全世界有10亿成年人超重,3亿人肥胖,肥胖已经成为世界流行病。而全球饥饿人数只有8亿多。因此,世界上因肥胖患病者的人数要比饥饿者的人数多。而且全球的肥胖人数正以每5年翻一倍的速度增长。中国肥胖人数己达7000万,城市人口中23.1%是肥胖者,城市儿童中51%是肥胖者。研究证明,有31种疾病的发生与肥胖直接有关。肥胖已经成为继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和艾滋病之后危及现代人健康的又一大杀手。因此美国已将肥胖列为和吸毒、枪支泛滥等同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约70亿人,这使得这个世界有时显得有点拥挤。但是,如果最新的估计可信的话,在不到一个世纪里,它将变得更拥挤——实际上拥挤程度将增加50%以上。这个世界供应的粮食能继续满足人类的需求吗?要想全面了解这一挑战的重要程度,应该从这五个重要数字开始:8.05亿:长期处于饥饿中的人数。尽管这一数字在过去10年下降了约11%,它在世界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仍然是不可接受的。109.5亿:到2100年,联合国认为这个世界将会达到的人口数。这个数字较以前的预测有了大幅提高,以前预测到2050年,人口将稳定在95亿左右。这一新增长的大部分都将出现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陆,该地区的家庭规模都相当大而且因艾滋病死亡的人数开始减少。  相似文献   

5.
2007年2月17日据美国媒体报道,如今全世界仍然有8.5亿人处于饥饿或营养不良的状态,其中半数以上是儿童。全球每天约有1.8万名儿童死于饥饿和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6.
肥胖的世界     
世界上的超重人口数量已经超过饥饿人口,超重人口总数达10亿。肥胖会带来很多问题,比如,多种疾病以及心理上的重负。如何对待肥胖已经成为人类的一个大难题。  相似文献   

7.
时间的力量     
《百科知识》2015,(4):2+65
<正>美国大峡谷(又称科罗拉多大峡谷)的"马蹄湾"。从大约600万年前开始,科罗拉多河在科罗拉多高原上冲刷切割出19条主要峡谷,造就世界上最大最壮观的侵蚀地貌。在美国犹他州和亚利桑那州交界的"狼丘"区域,红色的纳瓦霍砂岩呈波浪状,这是2亿年来沙丘受风蚀而形成的。在内蒙古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的海森楚鲁,风蚀作用的力量得以完整地呈现,其岩石已有1.5亿~1.8亿年历史。  相似文献   

8.
据开罗今年五月下旬世界粮食理事会农业部长级会议提供的信息,到1989年底,世界遭受饥饿的人数将达到5.6亿人。而在占世界7%的耕地养着占世界22%的人口的中国,究竟有多少人在挨饿,有多少人营养不良,笔者尚不得其详。不过,1988年又出生了2262万个孩子,粮食比1987年又减少了880多万吨,并且从1984年以来连续四年粮食产量未能上升,1988年比1984年减产133亿公斤,人口却净增6139万,人均占粮从393.5公斤降至359公斤;耕地以每年800多万亩的速度锐减,这是有案可稽的。实事上,由于人口爆炸,土地锐减和退化,农业“降温”使粮食徊徘而引起的“粮食安全”问题,即“人口、土地、粮食三联症”仍然是压在中国人民心头的忧患。对此,很有必要作一番沉思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社科文摘     
正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96亿2014年9月11日,即联合国宣布的世界人口日这一天,共有72亿人和我们一起生活在这颗星球上。根据联合国人口学家们的估算数据,到2050年,全球人口将达到96亿。到2050年,人口超过2亿的国家将增加到9个,人口总数第一的国家将是印度,达到将近16.6亿。中国人口将从2030年开始减少,到本世纪末减至11亿。尼日利亚人口预计将在2050年超过目前人口第三的美国,并在本世纪末开始与中国"争夺"世界人口第二大国的位置。  相似文献   

10.
<正>粮食短缺导致的饥荒一直是困扰非洲社会的严重问题。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IFPRI)2016年全球饥饿指数研究表明,许多非洲国家的饥饿指数位居全球前列。2017年2月,肯尼亚总统宣布境内干旱为"国家灾难"。该国37个郡中有23个旱情严重,4600多万人口中约270万人急需食品援助,约100万儿童受灾。2017年3月我国政府与肯尼亚签署了提供紧急人道主义粮食援助的换文,向肯尼亚提供2万余吨的紧急人道主义粮食援助,以应对旱灾危机,缓解灾区民众的饥饿之苦。为帮助肯尼亚现代农业发展、充实非洲粮仓、缓解饥饿、摆脱贫困,中科院中-非联合研究中心成立了现代农业分中心,2013年在肯雅塔大学建立了现代农业技术核心试验区,在Yata农场建  相似文献   

11.
尽管整个世界几乎因互联网而改变.但是在内容上,互联网并没有实质性突破。文字信息仍然扮演主角,即使涉及多媒体也是单向传输式,无法满足网民和商务应用日益增长的需求.数亿用户处于内容匮乏、服务单调、缺乏互动的饥饿状态  相似文献   

12.
尽管整个世界几乎因互联网而改变,但是在内容上,互联网并没有实质性突破.文字信息仍然扮演主角,即使涉及多媒体,也是单向传输式,无法满足网民和商务应用日益增长的需求,数亿用户处于内容匮乏、服务单调、缺乏互动的饥饿状态.……  相似文献   

13.
《华夏星火》2008,(7):67-67
未来10年粮价将远超过去10年平均水准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7月3日称,全球粮食年产量在2030年前需增长50%,如果无法让全球日益增长的人口填饱肚子,因饥饿而导致的社会动荡将一触即发。"世界需要更多的粮食."他在意大利罗马举办的世界粮食峰会开幕发言中说."就在我们积极想办法解决高  相似文献   

14.
界定了饥饿营销的内涵,分析指出了实施饥饿营销的前提条件是产品要具有独特的魅力,实施的关键是要激发消费的"饥饿感",而把握"火候"是实施饥饿营销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正>高山峡谷、海洋湖泊,人们常常赞誉,它们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却甚少去探究这些风景形成过程的奥秘。比如说,有着"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其地质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4亿~5亿年的奥陶纪;作为世界最大活火山的富士山,因为1万多年前的熔岩喷发,有了新与旧的区别;爱琴海是一个蓝色系海洋,除了美不胜收,这片海域周围的岛屿因板块碰撞而形成了"星罗棋布"的格局……  相似文献   

16.
<正>《饥饿游戏》系列电影由狮门影业出品,改编自美国作家苏珊·柯林斯的同名小说。第一部《饥饿游戏》已经于2012年上映,《饥饿游戏2:星火燎原》在201 3年11月上映。在第一部中,主人公凯特尼斯和皮塔获得了第74届饥饿游戏的冠军,打破每届饥饿游戏只有一个冠军的惯例。第二部紧接第一部的剧情,讲述他们参加第75届暨第3届世纪极限赛的故事。那么,什么叫饥饿游戏呢?这得从电影的背景说起。同时,我们还可以再谈谈有关技术乌托邦的话题。  相似文献   

17.
食品工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主要发展成就 食品工业持续、快速增长,一些主要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2000年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食品工业企业达19316个,其固定资产原值已由1980年的154亿元增加到5103.7亿元."九五"期间,食品工业总产值最低年增长率为9%,最高达14.5%.2000年,食用植物油产量835.3万吨,味精产量70万吨,柠檬酸产量37万吨,均居世界第一位;制盐产量3128万吨,啤酒产量2231.3万吨,均居世界第二位;食糖产量700万吨,居世界第三位.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9):I0012-I0013
2001年成为俄罗斯最大搜索引擎和全球最大俄语搜索网站。2013年总资产100亿美元,成为世界第四大搜索引擎和仅次于百度的世界第二大非英语搜索引擎……这便是有"俄罗斯谷歌"之称的Yandex。  相似文献   

19.
《华夏星火》2008,(6):17-19
自2006年以来,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农产品生产大国为了缓解原油价格上涨带来的压力,开始大规模使用玉米、棕榈油、豆油和甘蔗等农产品生产生物能源。生物能源的大规模使用将从长期上改变国际粮食市场固有的价格波动周期,将长期支持粮食价格上涨。联合国一位官员曾表示:"在世界上还有10亿人口处于饥饿状态时,却大规模利用粮食生产燃料加入汽车烧掉,这简直是在犯罪。"  相似文献   

20.
据联合国最近的一项人口预测,到2050年,世界人口总数为73亿到107亿;高位预测与低位预测之间相差34亿,中位方案则推计2050年世界人口为89亿。 到2045年至2050年,56个国家将实现人口负增长,包括所有的欧洲国家、日本和中国。到2050年将有18个国家人口超出1亿,除去美国、俄罗斯联邦和日本,其余都是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