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西方启蒙时期开始,政治理论家们便将同意作为政治合法性的基础,从古典社会契约论者霍布斯、洛克、卢梭的理论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在前国家的自然状态中,人们是通过同意授权统治者,赋予其进行统治的权利,使其对政治权力的行使具有了合法性。但是同意理论本身也面临着一系列难题,譬如洛克《政府论》中的默认同意难题;再如在当代社会,面对大而复杂的共同体,古典社会契约论中的同意虽然在证成国家建立的合法性中具有吸引力,但是难以满足对于后续国家政治合法性的实际论证,于是发展出崭新的同意概念,即将民主程序中的投票或参与等同于同意。本文要论证的就是这些新的尝试都是不成功的,政治合法性的来源最终从同意转向了公共理由。  相似文献   

2.
1649年,国王查理一世被处死,随即激发起了强烈的反应,不同的思想家们都在思考着这一重大的事件。1651年4月,霍布斯率先出版了《利维坦》,对政治权力的合法性作出了论证,但无论是革命派还是保皇派都不认同霍布斯的观点。面对着这样的理论困境,另一位思想家洛克发表了《政府论》,解答政治权力合法性这一紧迫而尖锐的问题。尽管洛克运用自然法理论这一非历史性的逻辑假设来进行论证,但他成功地为"现代政治权力"找寻到了合法性的理论依据,由此实现了从传统政治权力向现代政治权力的转换。从思想史演进的维度来看,这是洛克留给后人最为重要的思想遗产。  相似文献   

3.
洛克的《政府论》是17,18世纪英国资产阶段革命的理论武器,也是英美自由主义学说的经典著作,本文着重讨论洛克对国家及政府的政治权力规则的探讨,认为洛克规定了国家和政府的合法性根据是保护个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并在理性主义的基础上对此做出论证,最后对政治权力做出了种种限制,概而言之,合法性,理性和有限性是洛克政治权力的核心规则。  相似文献   

4.
17世纪英国著名政治思想家约翰·洛克(John Locke,1632—1704)从类似"性本善"的自然状态出发构建了一种时代所需的合理的社会政治秩序,即以社会契约观念为理论支撑的国家统治形式和权力本质。这一社会契约论,一方面为英国资产阶级取得政权提供了理论上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故而洛克有"光荣革命的辩护士"和"1688年...  相似文献   

5.
现代社会视阈中的政治合法性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社会里,民主政治为反思政治权力合法性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本文分析了评价政治合法性之"合法"的经验主义、规范主义、功利主义三个标准,以此为分析框架,认为现代社会里,支持政治合法性的核心资源可概括为政治权力的产生及运行规则合法性、价值体系合法性、政治公共产品供给合法性三个方面.任何一项合法性资源都不足以支撑现代政治权力的合法性,现代政府应高度重视合法性资源的整合,才会使其国家治理的水平更高,相应地,权力更合法.  相似文献   

6.
社会契约思想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有关国家起源、性质学说的一座丰碑。作为西方政治理论界的主导思想,同城邦时期与中世纪的公共权力观念相比,社会契约思想改变了公共政治权威的自然性,同时对中世纪的神学世界观进行了反击。社会契约思想从人本身出发来完成整个理论论证过程,体现了近代主权国家观念中的自由和平等思想。与城邦时代与中世纪国家权力不同,在社会契约思想的影响下,主权国家的公共权力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从对霍布斯、洛克和卢梭的社会契约思想的分析之中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7.
作为17世纪英国著名的政治思想家、古典自由主义奠基人,洛克的经典政治思想是其有限政府理论。此理论以自然状态、天赋人权为历史假定,以社会契约、权利让渡为逻辑起点,以分权制衡、法治国家为政府架构,系统严密地论证了有限政府的正当性。洛克的有限政府理论对近现代西方国家政府的建构与运行产生了极大影响,对我国当前的政府建设亦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它启发我们建设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以民为本、重在法治的有限政府模式。  相似文献   

8.
国家和社会的权力究竟孰大孰小,一直是西方古典社会契约论者所探讨的核心命题,他们既有共识,也有鸿沟。目前,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随着对社会契约论研究的深入,主要出现了以洛克主张的"小政府大社会的社会模式"与霍布斯、卢梭主张的"大政府小社会的社会模式"之鸿沟。尽管各自的主张有所差异,但是相对于一种政治制度设计和理论体系构建而言,在政治现代化的当代都有着进步和思考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社会契约论在西方政治理论中的地位以及宪政制度设计中的作用都是不可忽视的。本文简略地讨论了西方社会契约理论的历史,分析了自霍布斯、洛克、卢梭以来社会契约理论的基本内容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契约论中"原初状态"的假设上,适今为止,出现过两种不同的社会契约理论:一个是以洛克、霍布斯为代表的古典社会契约论;另一个是以罗尔斯为代表的新社会契约论.古典契约论与罗氏契约论有一定的差距.从"原初状态"比较两者差异,能更好地认识国家权力和人民权利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佯僙人"是自元明以降广泛分布于红水河上游地区的一个世居少数族群。以收集到的清代晚期有关"佯僙人"的社会经济契约文书为材料来源,以石其斋家藏契约文书为分析个案,以历史人类学相关理论为学理分析基础,对该流域族群这一时期的经济生活与乡村社会的诸多文化特征进行了初步阐释。深入对这一领域的探讨,有助于在清代晚期咸同兵燹以后,深化对地处帝国内部边陲的苗疆腹地村落社会与国家关系的整体性认知。  相似文献   

12.
社会正义:当代中国政治合法性的重要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首要价值。人类的价值理性和公共权力的本质特性以及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性质要求我国政治系统要把社会正义作为价值指向与价值诉求。长期以来,我国缺少对政治系统本身的价值追问和政治实践的价值评价,使得当代我国政治合法性基础面临社会正义的拷问。社会正义不仅应该成为社会成员的价值共识,成为社会制度的建构原则,还应成为社会发展的现实目标。  相似文献   

13.
作为近代英国社会契约论的代表人物,霍布斯主张订立社会契约的宗旨是维护秩序与安全;洛克则主张构建社会契约的重心是保护人的自然权利。霍布斯与洛克政治管理思想虽存在极大差异,但二者的社会契约理论却有着共同的政治管理哲学基础:消极自由观。  相似文献   

14.
洛克的公民社会思想在公民社会理论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洛克认为,"自然状态"虽然是一种人人向往的生存状态,但同时又有很多缺陷,所以,人们应当遵循自然法的指引,走出自然状态,与政府订立契约,构建公民社会。洛克的公民社会理论是在"天赋人权"、"社会契约"观念的基础上构建的。当然,洛克对于公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并没有像现代公民社会论者那样做出明确的区分。  相似文献   

15.
国家和社会的权力究竟孰大孰小,一直是西方古典社会契约论者所探讨的核心命题,他们既有共识,也有鸿沟。目前,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随着对社会契约论研究的深入,主要出现了以洛克主张的“小政府大社会的社会模式”与霍布斯、卢梭主张的“大政府小社会的社会模式”之鸿沟。尽管各自的主张有所差异,但是相对于一种政治制度设计和理论体系构建而言,在政治现代化的当代都有着进步和思考的空间。  相似文献   

16.
自有人类社会以来,政治民主,不论哪一种形态、哪一种类型的民主,不论其中"民"的范围有多大,一般都遵循协商一致的原则、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尊重和保护少数的原则。在民主政体中,多数规则已经成为判定政治权力是否合法有效的标准,而今更被认为是普遍性准则。政治权力的合法性体现在:政治权力必须来自民众的自愿让渡;政治权力必须按一定的社会契约运行;政治权力的运行必须透明公开;政治权力的更替必须经过民的许可,不得私下授受。这是政治民主的基本要件,违背其中任何一条,政治权力的合法性都将大打折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人认为共产党人的权力是人民给的,必须受到人民群众的监督,提出了人民民主的思想。  相似文献   

17.
英国的霍布斯、洛克以及法国的卢梭均是近代西方以社会契约理论为出发点阐述其国家和社会理论的大思想家。他们的社会契约理论对西方社会的政治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些理论有共同点,也有不同之处。文章对他们各自的理论贡献进行了概括,对这些理论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18.
霍布斯的社会契约论思想是国家获得公权力和国家权威的方式,而腐败是破坏社会契约的主要问题之一。当国家因腐败而无法履行保护公民生命权等最基本的职责时,公民就会与国家终止社会契约,在终止契约的过程中常常伴随着内战、社会混乱等现象产生。为了保持国家稳定和维护公民权利,霍布斯通过社会契约论,建构基于人性的国家观,诉诸公共权力机构,治理由政治引发的社会性腐败,寻求社会安定和谐的稳定局面。  相似文献   

19.
卢梭通过对自然自由、契约自由的论证,表明了政治合法性的根源和基础在于个人自由权利的维护;通过对道德自由、道德风尚、广场集会等一系列环节的强调,明确了社会认同是个人权利得以实现的前提。这种对政治合法性与可行性,亦即个人权利与社会认同两大领域的全面把握,使得卢梭政治哲学呈现出激进与保守、理智与情感、自由与专娄等迷离多变的色彩。  相似文献   

20.
柏克接受光荣革命造就的英国立宪君主制和议会权力至上的政治秩序,认同由洛克的契约理论所奠定的辉格派意识形态,相信进步和自由的价值,以代议制和两党制限制王权,带有自由主义的现代性特征。同时,他采用诉诸历史的论证方法,尊崇英国本民族历史和传统,为不平等的等级秩序辩护,又使其思想带有浓厚的保守色彩。柏克的思想构成了英国辉格传统发展的最重要环节,在激进的辉格党意识形态和历史的辉格书写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