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琉两国关系源远流长,早在隋唐时期就有了交聘往来。至明洪武年间,明朝开始册封琉球国王,使两国关系更加密切。清朝建立全国性政权后,沿袭明制,仍册封琉球国王。清朝第一个册封的琉球国王是尚质,其册封过程经历了十余年时间,通过这次册封,最终恢复了清代的中琉两国关系。所以,搞清楚清初册封琉球国王尚质的全部过程,对研究有清一代中琉关系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新近发现的清官满汉文档案,并结合有关文献,对清初册封琉球国王尚质的全过程试作论述。 一 顺治帝第一次遣使“招抚”与琉球国世子尚质遣使上“投诚表文” 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五月初四日,琉球国中山王尚豊后,其子尚贤即位,称世子,按册封例,国王薨后,继承王位者,在受封之前,不可称王,只称世子,俟册封后,方可称王。崇祯十五年三月,琉球国世子尚贤按定制特遣正议大夫蔡锦等人赴中国进贡请封。当时,明王朝岌岌可危,东北地区有新起之满洲,中原腹地有李自成、张献忠的农民起义军。危难之际无法遣使赴琉球国行册封之礼。因此,正议大夫蔡锦等未能完成使命即行回国。崇  相似文献   

2.
中琉关系,由来已久。明朝洪武五年(1372),朱元璋"命行人杨载以即位建元诏告其国,其中山王察度遣弟泰期等随载入朝,贡方物",是中琉两国政府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口嵩)矢。洪武二十八年(1395),琉球中山王察度薨。永乐元年(1403),其世子武宁遣侄讣告中国。永乐二年(1404),明成祖遣行人时中赴琉球吊祭察度,"赙以布帛,遂诏武宁袭爵",册封为中山王。此后,一直到清朝同治五年(1866)的四百六十三年间,每当琉球国王薨,其世子必遣使报丧请封,中国政府派遣册封使赴琉球,册封琉球国王凡24  相似文献   

3.
在明初中琉政府之间往来的纺织品中,以明朝回赐琉球为主。赐予对象主要涉及国王、使臣和官生,品种最多的是丝织品,其次是纱、绒织物。根据官位等级,纺织品也相应有别,织金一般为国王赐品,而靴袜等主要赐予官生。  相似文献   

4.
李志梅 《兰台世界》2015,(5):114-115
在明初中琉政府之间往来的纺织品中,以明朝回赐琉球为主。赐予对象主要涉及国王、使臣和官生,品种最多的是丝织品,其次是纱、绒织物。根据官位等级,纺织品也相应有别,织金一般为国王赐品,而靴袜等主要赐予官生。  相似文献   

5.
试论明朝对琉球的册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琉球,即今日本之冲绳县。据《中山世鉴》记载,隋大业中,遣使者羽骑尉朱宽到海外访求异俗,始至其国,因于万涛间见地形如虬龙浮水中,故称之为“流虬”。至明洪武初,改称琉球,时国分为三:察度王中山、承察度玉山南、帕尼芝王山北。洪武五年(1372年),明太祖遣行人杨载以即位建元诏告其国,中山王察度则遣其弟泰期随杨载入明朝贡方物,从此开始了两国间的友好往来。永乐二年(1404年),中山王世子武宁遣使告父丧,明成祖命礼部遣官谕祭,赙以布帛,遂命武宁袭位,从此明朝与琉球正式建立了册封关系①。(一)所谓对琉球的“…  相似文献   

6.
本书是一部填补琉球史空白的学术专著。据史料记载,明朝时期,琉球与朝廷就建立了稳固的藩属关系,琉球每一代国王都需要接受来自大陆朝廷的册封。15世纪以来,琉球不断受到倭寇等外族的侵扰,尤其是“二战”以来,琉球人民在美日铁蹄之下惨遭蹂躏,关于这片土地的历史资料也遭到人为毁灭。  相似文献   

7.
明朝与琉球已确立册封朝贡关系。明清时期中国政府共23次派出使团远赴琉球举行册封仪典。本文对国家图书馆藏琉球资料做了梳理,着重考察了明清册封使所记录的琉球演剧史料,可知琉球演剧深受中华戏曲(尤其是四平戏、梨园戏、莆仙戏等)的影响。演出者多为琉球"闽子弟"。及至清康熙年间,琉球才出现本土专业演员,其表演亦受中华演剧的启发。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 为庆祝日本冲绳县公文书馆成立五周年,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与日本冲绳县公文书馆共同举办的“清代琉球国王表奏文书展”于8月1日在冲绳县公文书馆公开展出。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共提供展品80件。其中有49件是琉球国王向清朝皇帝进呈的表文、奏本。最早的为乾隆二年(1737年)琉球国王尚敬为遣使进贡事的奏本,最晚的为同治十三年(1874年)琉球国王尚泰为遣贡使毛精长等入京进贡的表文。另有25件录于《史书》中的雍正及乾隆时期的琉球国王表奏文。其主要内容为进贡谢恩、贺皇上登基、祭奠故皇进香、谢册封为王、谢赐御书匾额及物品、谢…  相似文献   

9.
吴元丰 《历史档案》2004,(2):131-132
自明洪武年间开始,中琉两国正式建立了以“封贡”为核心的交往关系。从此,在500余年间,以册封、进贡、贸易、海难救护和琉球官生入监学习为主要内容,中琉两国间开展友好交往活动,一直持续到清朝末年,从未中断。在这些交往活动中,琉球向中国派遣了大量  相似文献   

10.
近期公开的琉球王家档案《尚家文书》中《丙寅册封告示并杂文集》(卷之七)是清同治五年(1866)赵新、于光甲使团在琉球册封新王尚泰期间颁布的公告以及与琉球世子、新王、三司官等往来咨文、禀文等,共计87份文书。内容涉及册封使团参加谕祭册封大典及琉球招待"七宴",册封使团与当地的贸易和文化交流,册封使团严格兵丁管理,册封使团在廪给供应、册封舟维修等方面与琉球的交流,展现了赵新册封使团在琉球诸多活动细节,揭示了册封正、副使对随封人员严格的管理以及与琉球方面良好的沟通与交流。通过对尚家文书新资料的探究,可以使我们对清代册封使团在琉球的主要活动、使团内部管理以及使团与琉球方面的沟通交流机制有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自古以来就注重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琉球国是中国的友好邻邦之一,中国与琉球国的友好关系,可以上溯到公元七世纪的隋朝。隋朝末年,隋炀帝曾派遣朱宽一到琉球国访问,开创了中琉交往的先河,这是见诸史料最早的记载。随着时间的推移,中琉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不断发展,明清之际达到有史以来的最密切时期。清沿明制,对明朝政府与琉球王国建立的藩属关系,清政府加以继承、巩田和发展。本文仅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中已查找到的清代中琉关系档案,对琉球国王所遣贡使、官生在中国病故及茔葬问题作一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2.
正在浩瀚的太平洋海面上,散落着许多群岛。在我国大陆东南面,靠近福建省的地方,有一个群岛叫"琉球群岛",其主岛名叫"冲绳岛"。历史上琉球群岛原属中国领土,明朝时被中央政府册封为附属国。17世纪1609年琉球遭日本入侵占领,于1654年摆脱日本控制。19世纪70年代日本隔离了琉球与清政府的关系,再次入侵琉球王国。因清政府没落无能,琉球王国长期被日本  相似文献   

13.
明清时期,琉球国为中国的藩属国.在与中国长达500年的交往的过程中,琉球国王呈递给中国大量的表奏文书,这些表奏文书不仅采用汉字书写,而且使用中国纪年和公文格式.这些特点,一方面反映中国与琉球国的君臣关系,同时也反映出中国汉文化对琉球的影响,是中琉两国友好交往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4.
日本冲绳县首里城公园为恢复原琉球国王宫旧貌,展现其传统文化,通过其上级单位--日本冲绳县海洋博览会纪念公园管理财团,向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提出仿制琉球国王印的请求.  相似文献   

15.
《册封琉球国记略》中提到:嘉庆十三年(1808),沈复以"太史司笔砚"身份,随太史齐鲲、侍御费锡章出使琉球。期间,他记叙了所乘船只经过中琉边境时的情景:"十三日辰刻见钓鱼台,形如笔架。遥祭黑水沟,遂叩祷于天后,忽见白燕大如鸥,绕樯而飞。是日即转风。十四日早,隐隐见姑米山,入琉球界矣。"这段文字记载表明,  相似文献   

16.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清朝政府遣翰林院侍讲全魁为正使、翰林院编修周煌为副使。册封琉球国中山王尚穆。六月初十日,册使船及护送之船放洋长行,于十四日到达琉球姑米山洋面,因风势转为东北,不得已下碇等候顺风。至二十四日夜,突然台飓大作。护送之二号船被风飘回,另换船只,再次整装放洋赴琉。册使所坐头号船,碇索顿断,船身触礁破损。  相似文献   

17.
笔者近在查阅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档案时,发现一件册封琉球国王的残破诏书,呈折叠状混于清朝档案之中,部分字迹及落款时间、印鉴缺损.该诏书为黄色,纸质较厚硬,正面绘有金色龙云花边图案,背面绘有金色朵云图案.经修复后,现纵长125厘米,宽90厘米.就其用纸颜色及所绘图案来看,确系封建帝王所独用,应该出自宫廷.  相似文献   

18.
台湾地区最早的神社——开山神社清同治十年(1871)十月,一艘琉球王国宫古岛民的进贡船在回那霸的航行途中,因遭遇台风而漂流至台湾南端,结果发生了人为的流血事件。原本这属于清朝与册封国琉球、属地台湾之间的一场纠纷,但早已对琉球王国和台湾虎视眈眈的日本借机蛮横搅局,最后穷兵黩武,悍然出兵台湾,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相似文献   

19.
周煌,清代学者。本文在介绍馆藏古籍资料的同时,通过周煌册封琉球一事窥周煌人品,为研究周煌一生提供了鲜为人知的史料佐证。参考文献4.  相似文献   

20.
付伟 《兰台世界》2012,(13):32-33
琉球曾是一个存在于东亚海域世界的独立王国,地域范围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日本冲绳。从明朝洪武五年起琉球就成为了中华王朝的藩属国,中琉宗藩关系延续了500多年。顺治三年清朝与琉球有了最初的接触,这一年清军大将贝勒攻克福州,携滞留福州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