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杨乃武案(以下简称"杨案"),俗称杨乃武与小白菜案,是历史上著名的冤案,曾被一些书籍列入"清代四大奇案"、"历朝十大冤案".和历朝的其他冤案不同,杨案发生在已经有了近代报纸的晚清,故曾被报纸广泛报道,对案件的进程和结局产生过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纪念解放军报创刊十周年,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萧华同志,副总参谋长杨成武同志和副主任刘志坚、徐立清、梁必业、傅钟同志,于一月二十六日上午接见了报社全体同志。萧华同志、杨成武同志在接见时向大家讲了话。萧华同志在讲话中勉励报社同志今后更要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坚决贯彻毛主席的办报思想做好报纸工作。解放军报一定要根据林彪同志的指示,在突出政治、宣传毛泽东思想方面,做出更大的成绩。要抓好两头,跟党中央、毛主席,军委和林彪同志的  相似文献   

3.
1971年9月13日,林彪反党集团的丑恶面目已经彻底暴露无遗,作贼心虚的林彪一家三口偷偷溜上“三叉戟”飞机,仓惶外逃,摔死在蒙古温都尔汗。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三”事件最■笔者在一则资料上看到,说当时驻北京的西方记者们在事件发生前,就有某些觉察,在事件发生后的十余天,他们就作出了准确的判断。当时林彪事件的真相属于我国的最高层次的机密之一,外界无人知晓,那么,西方驻京记者是通过什么渠道获知内幕的呢?据这则资料说,事情是这样开始的:九届二中全会不久,西方驻京记者根据我党进行的“批陈整风”运动,敏锐地感觉到:中共党内在接班人问题上,可能产生了某种对立和斗  相似文献   

4.
1971年9月13日,林彪反党集团的丑恶面目已经彻底暴露无遗,作贼心虚的林彪一家三口偷偷溜上“三叉戟”飞机,仓惶外逃,摔死在蒙古温都尔汗。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三事件”。最近,笔者在一则资料上看到,说当时驻北京的西方记者们在事件发生前,就有某些觉察;在事件发生后的十余天,他们就作出了准确的判断。当时林彪事件的真相属于我国的最高层次的机密之一,外界无人知晓,那么,西方驻京记者是通过什么渠道获知内幕的呢?据这则资料说,事情是这样开始的,九届二中全会不久,西方驻京记者根据我党进行的“批陈整风”运动,敏锐地感觉到:中共党内在接班人问题上,可能产生了某种对立和斗争。但程度如何,他们猜不出,也摸不到。直到1971年8月间,当时中国政局的发展,使所有研究中国大陆问题的专家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中共内部已经发生了重大事件。他们的依据是,自6月3日以来,林彪已经销声匿迹;林彪妻子叶群也从7月11日开始,不再在公开场合露面;  相似文献   

5.
林彪和饶漱石不熟悉,没有什么瓜葛。但林彪和高岗在延安时就打过交道,解放战争时期在东北一起共事,两人合作得很好,关系密切。由于这层关系,当高岗想要获得党和国家的更高权力时,他找到了林彪与他一起"谋事"。那么,林彪在"高饶事件"中究  相似文献   

6.
2007年3月到4月份,全国许多新闻媒体及多家网站都报道了杨丽娟追星事件,对此事件轮番轰炸,放大悲剧,上演一出出闹剧。相当多的媒体就像发现了一个有裸露癖的病人,一边出资出力将这场"真人秀"的舞台从兰州搭到香港搭到北京,一边又道貌岸然地反思与批判杨的裸露行为伤风败俗,更偷着乐地数点各  相似文献   

7.
贺龙元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1969年6月9日被林彪、康生、江青一伙迫害致死。1974年9月.中共中央决定为贺龙冤案平反昭雪.但在平反前还有一个重要疑点没有查清.即1968年3月李仲公上交的1927年贺龙写给蒋介“求降信”的真伪。  相似文献   

8.
求真理平反冤假错案作为祖国南大门的广东省,历经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动乱之后,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习仲勋到广东工作后,深感自己责任重大,在广东的两年多时间里,他以大无畏的气魄和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力主解决广东的问题。他主政广东作出的一项重大举措,就是大力平反冤假错案。广东省是"文化大革命"期间林彪、"四人帮"严重干扰破坏的重灾区,其中最令人发指的冤案就是在海陆丰制造的反彭湃的反革命事件,致死160多人,伤3000多人。彭湃,广东海丰人,中国农民运动的开拓者和理论家,海陆丰苏维埃政权的创始人,被毛泽东称为"农民运动大王",1929年8月30日在上海龙华英勇就义。就  相似文献   

9.
最近解放军出版社的《宋任穷回忆录(续集)》一书,综述了林彪于各个革命时期在关键时刻的政治表现。宋说:林彪这个人会打杖,对革命有过贡献,但在历史上有劣迹。南昌起义后革命处于低潮时期,曾擅自离开过部队,当了逃兵。井冈山斗争时期产生过动摇,怀疑红旗到底能打多久。长征途中,上书中央要求  相似文献   

10.
正按照传统观念,冤案报道属于不折不扣的负面新闻,媒体对司法机关不当办案信息的曝光会给政府形象带来不可避免的损害。然而,冤案事件新闻性极强,事件的反常性、过程的曲折性、数量的稀少性、行业的神秘性等特点决定了冤案新闻是媒体追逐的热点;借助新媒体的力量,冤案信息一经披露便会在短时间内形成舆论热点,成为百姓街谈巷议的话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屏蔽负面新闻的做法已经过时,对冤案事件而言,我们要用辩证的眼  相似文献   

11.
2月23日至3月1日,3月12日至19日,云南省档案局杨汝鉴局长带领馆室督导处、法规宣教处、征集整理部有关同志,在红河州、玉溪市通海县、西双版纳州、思茅市等市县档案局馆,就档案的安全保管和档案工作服务机制创新、"八个一工程"实施方案、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馆库建设等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在调研的基础上杨汝鉴局长充分肯定了各州、市、县档案工作取得的成绩,并就存在的问题与当地分管档案工作的领导交换了意见.  相似文献   

12.
青岛市某职业技术学校把学生招来就不管了,不但不给学生上课,管理也很混乱。3月11日,报社记者到学校采访,在一间女生宿舍,推门进去拍照……(3月12日《青岛早报》)3月1日,在西安市儿童医院也有类似情景,一名医药代表走进医生办公室并紧紧关上门后,守候多时的记者立刻冲进去,将刚刚收下红包的医生堵在屋内,在她口袋里发现了三个红包……(3月2日《华商报》)不同的事件,相似的场景,我们不禁要问:这样的行为是否妥当?宿舍就是学生私人的领地,是学生的“家”,只要是会走路的小孩就会被家长告知:“进入别人的家一定要先敲门,不经别人允许不能进去”…  相似文献   

13.
一个群体事件报道案例与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3月23日,海南省东方市感城乡发生一起村民打砸烧事件,几百名村民冲击并火烧感城乡镇政府和边防派出所.3月25日又引发群体性械斗事件. 事件发生后,<海南日报>一开始就介入报道,接着又以连续报道的方式,渐进铺开,直到事件平息.<海南日报>对东方市感城乡"3·23"事件的报道,成功掌握了舆论制高点和主动权,为事件的顺利平息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赵军 《现代传播》2007,(6):77-79
江苏卫视于2007年3月5日正式推出《人间》,周一至周五21: 30-22: 30播出.栏目组将节目定位为"正在发生的事件,共同经历的情感",节目核心是呈现一个有悬念、有戏剧冲突、正在发生的情感故事.有人说 "《人间》以其独特的叙事结构和悬念营造吊足了观众的胃口,让他们津津有味地看节目,同时它又是人之间情感交流的渠道,是情感宣泄的绝佳方式".的确,在《人间》的每期节目中,叙事者会以独特的叙事结构,将悬念的设置贯穿于节目的始终,激发了人们了解和接近正在发生的事件的兴趣,而事件的矛盾和冲突又和悬念合时,冲突便与悬念形成巨大的张力,给节目事件发展的推进注入了巨大能量,并充分反映出事件主人公的个性特征和情感变化,使节目的叙事风格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增强了节目的感染力和可视性.  相似文献   

15.
自拉萨"3·14"打砸抢烧事件开始,西方媒体就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针对"西藏问题"的媒体报道浪潮。从3月24日奥运火炬从希腊雅典开始传递到途径伦敦、巴黎、旧金山、堪培拉等城市,有关藏  相似文献   

16.
<申报>作为我国第一份商业性的报纸,无论是在内容安排、报道的方式上,还是在经营模式、管理方式上,对我国后来的报业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在<申报>创立早期,由于成功的社会新闻报道,吸引了更多的读者,使得<申报>扩大了其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增加了销路.可以说,社会新闻是早期<申报>的主要特色之一.<申报>初期的社会新闻报道将案件的报道作为报纸的重要来源,刊登了不少大大小小的官民纠葛.在<申报>初期的社会新闻中比较著名的社会新闻事件有"周老付冤案"、"杨乃武案"、"杨月楼案"等.  相似文献   

17.
正"中立"表述:就事论事2010年公布的中日共同历史研究报告书概要,对"七七事变"是这样描述的:最初的交火是偶发事件,在现场对峙的部队一开始达成了临时停火协定,但日本的"支那驻屯军"和关东军将事件视为天赐良机,开始准备借机打垮国民政府,占领整个华北。在这份报告中,中日学者对这一事件导致中日全面战争爆发这一基本结论没有异议。不同的是,中方学者将"七七事变"置于日本侵华政策的大背景中考察,而日方学者侧重于"就事论事"。  相似文献   

18.
刑事冤假错案,古今中外,无不有之。楚辞《九章·怀沙》中即出现"冤"字:"扶情效志兮,冤屈而自抑"。~([1])何谓"冤"?《说文解字》认为:"冤,屈也。从兔,从冖。即兔在冖下,不得走,益屈折也";~([2])可以看出,"冤"首先指的是一种内心压抑的怨气,然后则是无罪而受罚的冤屈,到了刑事领域,"冤"和犯罪、诉讼、牢狱相结合,演变成"冤案",文化大革命以后,随着大批因政治运动而被戴上"反革命"帽子的无辜者陆续得到平反,"冤假错案"就成为广大民众约定俗成且经常使用的词汇,但是事实上,"冤案"、"假案"和"错案"并不是同一内涵。一般而言,冤案是指有犯罪事实存在,但并非该被告人所为,而对该被告人进行定罪科刑的案件。假案是指人为地捏造客观上根本不存在的案件事实,并对被告人进行刑事追究的案件。错案是指作为案件处理的事件存在,但在认定事实、情节或适用法律定性处理上出现错误的案件。~([3])本文所指的刑事冤假错案是冤案、假案和错案的统称。  相似文献   

19.
网络群体极化行为的生成皆依托于相应的新闻事件,网民对这些新闻事件理解时的"成见"则是造成网民群体极化行为的重要因素。本论文从解释学视角分析了为什么会形成这种能造成网民群体极化行为的"成见"、"前理解"及其具体表现方式,并指出这些"成见"、"前理解"形成的原因正是问题的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20.
黄卫 《兰台内外》2013,(3):17-18
何殿奎是秦城监狱前监管处处长。不久前,他在接受采访时,披露了江青及林彪的"四大金刚"在秦城监狱的生活,与社会上流传的多有不同。生活上的优待没有了1976年,何殿奎是秦城监狱管教科科长。当时,他负责的204监区,主要关押的是林彪集团嫌犯。"九·一三事件"后,林彪的"四大金刚"在人民大会堂被捕,被关押在北京卫戍区的不同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