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一、设计思路的产生英国科学家亨利·卡文迪许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实验科学家之一.1789年,卡文迪许利用扭秤,成功地测出了引力常量的数值.引力常量的测出,不仅用实验证明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存在,更使得万有引力定律有了真正的实用价值,并由此计算出了地球的质量,后人  相似文献   

2.
2010年在美国《物理学世界》杂志评选的十大最美丽物理实验中,卡文迪许扭秤实验名列其中,其实在物理学史上还有另外两个著名的扭秤实验,分别是库仑电扭秤实验和厄缶扭秤实验.三个扭秤实验前后相隔一百年,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3.
库仑扭秤与卡文迪许扭秤实验都实现了微小力的测定,并且论证了引力和电力的平方反比规律。本文分别对两位科学家的实验作了较详细的介绍,通过比较使大家对微小力的测定和库仑定律的得来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库仑扭秤与卡文迪许扭秤实验都实现了微小力的测定,并且论证了引力和电力的平方反比规律.本文分别对两位科学家的实验作了较详细的介绍.通过比较使大家对微小力的测定和库仑定律的得来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答案中。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把正确答案全选出来. 1.卡文迪许巧妙地利用扭秤装置,第一次在实验室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的数值,在他的实验装置中,下列哪些措施是为了测量极小的引力而采取的?( )  相似文献   

6.
许方杰 《物理教师》2023,(3):66-67+84
本文通过查找原始文献,更正教材中关于卡文迪许扭秤实验的一些不当表述.该实验的目的并不是测量万有引力常数G,卡文迪许本人从没有得到过该常数,原始实验目的是测量地球密度.实验中没有使用光学放大而是使用了游标装置,并没有使用石英丝而是使用了金属丝.最后本文简单阐述地球密度测量的物理学史,向读者展现扭秤整体设计才是该实验的更精妙之处,而不是常说的光学放大和力矩放大.  相似文献   

7.
谢恩东 《物理教师》2007,28(6):24-25
1扭秤装置测引力常数G1798年,即在牛顿发现万有引力100多年以后,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巧妙地利用扭秤装置,第一次在实验室里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图1如图1所示,卡文迪许扭秤的主要部分是一个轻而坚固的T形架,倒挂在一根金属丝的下端.T形架水平部分的两端各装一个质量为m的  相似文献   

8.
库仑定律演示实验常用库仑扭秤来完成.但扭秤装置一般学校配置非常有限,因此巧妙利用常见实验设备和材料设计制作演示仪来突破教学难点显得很有意义。下面具体介绍用天平和有机玻璃制作演示仪来演示库仑定律。  相似文献   

9.
库仑定律演示实验常用库仑扭秤来完成.但扭秤装置一般学校配置非常有限,因此巧妙利用常见实验设备和材料设计制作演示仪来突破教学难点显得很有意义。下面具体介绍用天平和有机玻璃制作演示仪来演示库仑定律。  相似文献   

10.
0引言在不少电磁学教材中[1][2],都只是说,通过扭秤实验发现了库仑定律。其实,这种说法是不完全的,它只说出问题的一半。在历史上,法国物理学家库仑(C.A.CZxllornb,1736-18肠)于1785年,只是通过扭秤实验证明静电斥力跟距离的反平方规律。而对于静电引力的情况则是利用电摆实验做出结论的。1对扭秤实验的力学分析库仑把两个点电行之间相互作用的静电力跟两个质点间的万有引力相类比,认为静电力也跟二点电行之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他进行扭秤实验,正是为了验证这一点。在实验中,他期望看到电力矩跟扭秤悬丝的扭力矩相平衡,…  相似文献   

11.
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提出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大小与它们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库仑在研究电荷后想,两静电荷之间的作用力(库仑力),它的大小符合什么样的规律呢?他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大胆猜想,得出了著名的库仑定律:库仑力的大小类似于万有引力,即与电量强度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并通过实验,证实了自己的猜想。库仑在万有引力的基础上,通过类比,得出库仑定律。  相似文献   

12.
陈洪云 《物理教师》2015,36(2):15-16,26
本文通过卡文迪许扭秤制作过程和卡文迪许扭秤实验过程的剖析,分析了扭秤制作和利用扭秤进行实验过程中的科学方法,希望通过该分析了解科学家发明实验仪器,进行科学研究过程中物理科学方法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武际可 《物理教学》2013,(2):78-80,35
本文从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关于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出发,叙述历史上卡文迪许想用实验测得地球的质量的宏伟计划,及其所做的实验。  相似文献   

14.
首先从万有引力定律和库仑定律的数学表达式,说明万有引力场和静电场确实是两种非常相似的场。然后再从静电场的电通量和万有引力场通量以及万有引力势和静电场中的电势等几个方面进一步论述万有引力场和静电场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5.
库仑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在表达形式上有惊人的相似,通过比较,在其他诸多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一百年后,卡文迪许利用光的反射规律将扭秤的扭转角度巧妙地“放大”,证明了万有引力定律是正确的,并测出了引力常量.这表明光学知识在“特殊”测量中有着广泛应用,下面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7.
本文例举了万有引力定律中等效距离和等效质量的相关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库仑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表达式的相似形式,尝试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例举了万有引力定律中等效距离和等效质量的相关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库仑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表达式的相似形式,尝试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杨三春  吴谦 《物理教师》2005,26(12):1-22
为什么万有引力F=Gm1r2m2和静电力F=kq1rq22的数学形式如出一辙?自然界中这两种基本相互作用力强度都精确地遵从与距离平方成反比的规律.在库仑的扭秤和电摆实验之前,哲学家康德(I.Kant)就注意到这一问题,在他早期讨论“活力”(动能)的一篇文章里写道:“空间的三度性似乎是来自  相似文献   

20.
英国人卡文迪许(1731-1810)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实验科学家之一。他在力学、热学、电学、化学等领域都有划时代的贡献。100多年前,卡文迪许就用自己设计的扭秤做实验———后人称为著名的卡文迪许实验,证实了万有引力定律,推算了地球的平均密度是水的密度的5.481倍(现在的数值是5.517),并确定了万有引力常数,计算出了地球的质量。后人称他是第一个“称量地球的人”。令人敬佩的是,当时无法测量电流的强弱,在电学研究中,卡文迪许把自己的身体当作实验仪器,根据手指、腕关节、肘等的部位对电振的麻木感觉来估计电流的强弱,凭着这种奋不顾身的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