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看电视”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它往往成为一种生活背景,伴随聊天、接电话、做家务等活动同时进行。观众舒服地歪在客厅沙发上,或者靠在床头看电视,一切都是自由和随意的,没有人能够要求你应该怎样严肃庄重地看电视,遥控器就在手里,可以随时更改频道。这个时候没有人愿意请一位德育导师到家里来,所以,电视节目要吸引观众,就要“好看”。要做到好看,就要有悬念,悬念是艺术创作中造成受众某种急切期待和热烈关切的心理状态的一种手法。  相似文献   

2.
电视叙事中的悬念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玮 《传媒》2007,(2):67-69
悬念是艺术创作中造成受众某种急切期待和热烈关切的心理状态的一种手法.因为悬念是兴趣不断地向前延伸和欲知后事如何的迫切要求,所以悬念设置得好,就能收到受众始终怀着紧张情绪或关切心情迫切看下去的艺术效果.在电视叙事越来越注重故事性的今天,这种传统的叙事方式也被电视人所关注,并成为电视叙事的一个重要元素.  相似文献   

3.
郭之文  王勇 《视听界》2004,(5):72-73
悬念,通常又被称为“扣子”,是指在文稿中作者有意设置的让人疑惑和难解之处。目的是引起受众的注意,吸引受众带着问题一直地看(听)下去。悬念的设置,不仅为报刊上的文章所使用,在广播、电影和电视节目中也经常得到运用。由于报纸是文字和图像的艺术,电台是声音的艺术,电影和电视则是声音、图像和文字的综合艺术,所以它们对悬念设置的要求及方法也不尽相同。就电视节目尤其是专题节目而言,悬念的设置相当重要,它是能否吸引观众眼球的一大法宝。一个节目最终得以播出,必须经过策划、采访、撰稿、编辑、主持、播音等多种环节,悬念设置得好不好在最后的成片中就会得到检验。  相似文献   

4.
在电视传媒向产业化、市场化大力推进的今天,我国电视纪录片在国际市场尚处于弱势。在海外传播时,我国电视纪录片也因在讲述故事时缺乏悬念等叙事技巧,以致不得不被重新加工。因此,从增强吸引观众注意力来看,加强电视纪录片叙事悬念技巧的研究和运用,是当下电视纪录片创作不容忽视的问题。悬念:吸引关注的电视诱饵悬念作为叙事的一种技巧和方式,往往通过表现某种具有吸引力的不确定性来吸引观众,  相似文献   

5.
电视悬疑语态是近几年来,在媒介市场激烈竞争前提下产生的。在电视节目中频繁设置悬念,采用不断设问方式吸引受众的传播策略,是一种传播者千方百计诱惑受众的语态。这种语态在当今中国的电视荧屏上几乎随处可见,无论是讲故事,还是娱乐选秀,甚或新闻栏目似乎都离不开悬念叙事的铺陈。  相似文献   

6.
电视节目要想吸引人们的眼球真是越来越难了。电视专题节目作为一种最常见的电视节目形态,要吸引观众的眼球,锁定观众的注意力,首先要做好"开头"文章。悬念的钩子,冲突的前置,反差的呈现,美的感染力……无论使用什么方法,最基本的一条原则,就是要在节目一开始就能够引人入胜,最大限度地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相似文献   

7.
李岩 《今传媒》2017,25(10)
悬念是许多文学影视作品吸引读者和观众的主要手段.电视是一项时间的艺术,在时间上,它把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拉开距离,悬念让观众的注意力在这段时间内保持住,即保证了收视率.本文主要从专题片创作的角度入手,以作品为例证,阐述设置悬念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设置悬念,悬念的表现方式,和如何更好地运用悬念,增强专题片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8.
蔡之国 《声屏世界》2007,(12):46-47
悬念的建构是指电视纪录片在叙事过程中,通过电视语言和叙事结构,对电视节目进行的悬念设置和结构安排。在电视纪录片策划和制作过程中,悬念的建构必须在叙事情节、叙事风格的基础上来设置悬念结构和运用电视悬念语言,形成悬疑点或者兴奋点。因此,悬念的建构表现主要用两种方式来实现,一是运用叙事结构进行建构表现,二是通过电视语言进行建构表达。  相似文献   

9.
在悬念中叙事--论电视节目中的悬念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巧妙运用悬念 ,在悬念中进行叙事是电视节目进行形式创新、吸引受众眼球的重要手段。本文结合各类电视节目 ,分析了悬念的定义以及电视节目引入悬念进行叙事的必要性 ;指出结构性悬念、兴奋性悬念在不同类型节目中如何构建 ;以及如何用冲突型、抑制型表现方式来表现悬念 ,以达到电视节目最佳的叙事和传播效果。悬念的构建和表现是悬念设置的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安然 《今传媒》2016,(6):112-113
在大众传播时代,悬念设置在电视节目结构和叙事方式中被普遍重视和使用,故事化和悬念设置成为人们最乐于接受的叙事方式。因此,分析电视悬念的设置和方法也就成了当务之急。本文试以兵法为研究方法,去分析、解读、归纳电视制作人在节目中所做的悬而未决的处理方式。本文以“树上开花”一计为切入角度,归纳出电视悬念借机“布势”之效,并将“树上开花”一计在电视悬念中的应用划分为“天时”、“地利”、“人和”与综合运用四类。  相似文献   

11.
高卫 《报刊之友》2013,(3):78-79
在电视综艺节目中,冲突和悬念是增强故事性、吸引观众的有效途径。通过巧妙的设置,可以有效地增强节目与受众间的内聚力,优化传播效果。本文从2012年很火爆的电视综艺节目《中国好声音》入手,分析探讨了节目中冲突和悬念的设置,及其产生的效果。希望通过这样的研究,进一步推动综艺节目的良好发展,更加丰富中国电视观众的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12.
制作出好看的电视节目.吸引最大化的受众群体是电视媒体的宗旨。近年来.在探讨观众与电视节目二者的关系时.观众被置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从我国电视事业长期的发展来看.这种思考问题的角度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3.
电视新闻与电视剧具有不同的属性。电视新闻是对“最近发生的或正在进行的事实”的报道,它必须是“生活的真实”;电视剧则属于文学范畴,“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对生活的提炼和升华。然而,电视新闻却可以借鉴电视剧的一些文学创作手法,吸引受众,提高电视新闻的收视率。一、用情节吸引观众一部文学作品或电视剧,靠精彩的情节吸引读者或受众。新闻节目吸引受众首先靠的是新闻价值,而不是情节。而在制作新闻节目时,在严格尊重新闻事实的基础上,注意新闻报道的情节,是创造观众收视兴趣的一个重要因素。开篇设置悬念。电视与别的媒…  相似文献   

14.
郑祎 《中国记者》2014,(1):94-95
面对刚入门的电视人,经验丰富的老编导会告诉他,做节目要学会讲故事,在故事中设悬念,吊足胃口。可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大部分节目的悬念都是编导运用解说词生硬堆砌的。我们究竟是要让观众听电视还是看电视呢?笔者结合自身的从业实践,分析电视节目影像叙事的误区及解除手法。  相似文献   

15.
悬念,是指欣赏戏剧、电影或其他文艺作品时的一种心理活动,即关切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的紧张心情。作家和导演为体现作品中的矛盾冲突,在处理情节结构时常用各种手法引起观众或读者的悬念,以加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新闻报道要不要设置悬念呢?我以为,在确保真实的前提下,不仅需要,而且应该提倡。设置悬念,能像吸铁石似地抓住读者的心。请看外国记者写的一条新闻:  相似文献   

16.
刘洋 《记者摇篮》2012,(10):22-23
什么是悬念?英国电影悬念大师希区柯克曾经给悬念下过一个著名的定义:如果你要表现一群人围着一张桌子玩牌,然后突然一声爆炸,那么你便只能拍到一个十分呆板的炸后一惊的场面。另一方面,虽然你是表现这同一场面,但是在打牌开始之前,先表现桌子下面的定时炸弹,那么你就造成了悬念,并牵动了观众的心。悬念是处理情节结构的手法之一。利用观众关切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的期待心情,在剧作中所设置的悬而未决的矛盾现象。悬念作为重要的结构技巧,其表现形态虽然受具体剧作风格样式的制约,但其作用却大抵相同,即能够集中观众的注意力,引导观众进入剧情发展,从而达到饱和状态的欣赏效果。  相似文献   

17.
应坚 《新闻实践》2003,(3):39-40
电视连载新闻报道有着十分鲜明的特点: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悬念不断,情感浓烈.去年以来,央视<东方时空>中以多集连续报道为特征的电视新闻连载逐渐增多,创作者较好地把握了观众心理,通过巧妙的悬念设置和情感把握,有意识地施加了各种有效的心理刺激,持续地吸引观众注意,不断地延续观众的心理期待,并多层次地触发观众感知、记忆、理解、联想、想象、共鸣等诸多心理因素,从而获得了较好的收视效果.  相似文献   

18.
电视是一门艺术,电视艺术的复杂性,对从业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视作品能否吸引观众的眼球,满足受众的需求,与电视摄像记者和文字记者能否满足受众的视觉审美心理密不可分。电视新闻记者要满足观众的视觉感受,就得运用好电视新闻画面与语言。  相似文献   

19.
随着时代的发展,板着面孔说教的传统电视新闻模式早已对观众失去了吸引力。因此,要满足受众对电视新闻更高的要求,就必须发挥电视媒体的直观视听特点,让电视新闻"鲜活"起来,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从而引发共鸣,产生应有的舆论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央电视台每晚的电视《新闻联播》,吸引了广泛的观众。人们通过电视荧屏这个新闻橱窗,可以迅速地看到国内外各类新闻现场的图景,可说是“身在荧屏前,目睹天下事”。但是,就联播的国内新闻看,多少还有单调、刻板、公式化等缺点。要把电视新闻办得更有特色,更吸引人,在促进四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我认为,电视新闻一定要讲究可视性。要讲究电视新闻的可视性,就要根据电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