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7 毫秒
1.
进行科学有效的景观生态功能区划及评价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支持下,通过多要素类型图空间叠置分析,把南京市划分为四个反映区域的自然条件差异和生态特征的一级景观生态功能区和体现行政区划特点的九个景观生态功能亚区.通过计算一级景观生态功能区的整体特征指数、景观类型面积及百分比,对一级景观生态功能区进行了科学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2.
沱江流域作为成渝经济圈和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的重点区域,诊断其景观生态风险及时空分异特征对促进流域经济带建设和生态安全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10和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以景观干扰度和景观脆弱度计算景观损失度,以此构建了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运用统计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揭示了沱江流域近20年的生态风险时空演化特征和空间自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沱江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林地和草地为主,其中耕地是流域内的优势景观,对景观格局的变化起着重要作用;从数量来看,流域内的生态风险处于低风险等级,但生态风险指数逐渐增大,风险等级逐渐增高,说明整体上区内生态环境质量有所下降;2000、2010、2020年三个时段流域内全局空间自相关的莫兰指数(Moran’s Ⅰ)分别为0.4844、0.5162、0.5336,Moran’s Ⅰ均为正值且呈上升趋势,表明在空间上呈正相关且生态风险的空间聚集程度逐渐增强.以上评价结果为流域内生态风险防控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定量参考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许多事实证明,风景名胜区的可持续发展与景区的景观格局密切相关.本文基于景观格局理论,从风景名胜区可持续发展角度,着重从空间格局、格局与生态过程、景观感知与文化等三个方面对风景名胜区的景观格局建设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基于生态理念,以福建为例,对其城市园林景观进行了设计,结果表明,在景观生态学理论指导下,提出城市公园设计对于地域性、自然性、多样性、整体性、动态性、可持续发展等各种原则都要严格遵循,所制定的园林景观空间结构优化方案是针对景观廊道、节点、印象而进行的,在与景观生态学理论结合后总结城市公园组成元素及设计方法,包括空间结构优化设计、空间形态设计、环境要素的生态设计。提出人工-自然复合系统(Artificial-Natural Complex System, ANCS)、生态浮岛法两种高效景观水处理技术,对基地内水质进行净化。  相似文献   

5.
民族特色街巷是少数民族居住区社区街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建设和谐的生态文明城市环境景观以及提高少数民族居住区的生活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以民族特色社区街巷——阜阳市颍泉区太平岗巷为例,对其景观现状进行分析,概括了其景观现状存在的一些问题,分别对街巷入口景观、民居建筑外立面、路面铺装、巷内景观环境、以及重要景观节点等方面进行改造设计,并将建筑形态元素、色彩和材质元素、地域文化元素等一些民族特色元素有机融入到生态文明城市景观空间改造中,探索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民族特色社区街巷景观改造的新思路,以期为后期阜阳市及其它类似地区民族社区街巷景观改造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以福建农林大学湿地公园改造为例,对改造前的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以生态恢复为原则,总体布局设计充分利用现状,适度改造,以自然式为主。强调水面空间的统一而富有联系和变化,岸线有收有放,生态自然,景观小品藏露结合,低碳生态,注重乡土植物,营造自然生态的植物群落景观。  相似文献   

7.
乔峰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1,9(4):321-324,329
探讨了河洛文化产业园的规划目标定位,对其整体的场地布局、功能分区及景观设计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总结,并结合生态自然观的理论框架,提出了现代城市公共空间生态自然的景观构建模式,针对城市自然遗留地景观保护与发展的融合,提倡人与自然的共生,促进城市生态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景观生态格局分析是研究景观构成要素在生态环境中的变化规律的一种分析方法,其主要集中研究景观的空间异质性和生态学过程在相关尺度下的变化规律。在进行景观生态格局分析时运用多维度的方法去研究景观格局主体,能较全面客观地反映景观格局的整体特征。运用景观生态格局分析方法能够科学地指导风景园林的规划,其最终目的在于保护景区的物种及其良性演变、维护整个生物链的物种多样性,保持其整个环境的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9.
采用GIS和RS技术手段,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从景观结构、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和植被分布的空间异质性三个角度,对神农架牛场坪滑雪场景观生态体系的结构和功能状况进行评价,通过景观多样性指数、景观聚集度指数、优势度等量化计算及比较分析,预测神农架牛场坪滑雪场建成后对所在区域生态完整性的影响程度,评估项目建设对区域生态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生态体验景观不仅是生态体验经济的重要空间载体,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要达到的目标。以丹东大梨树村为例,构建了以乡村生活、生态环境、休闲体验活动及产业活动等行动体(者)为主的生态体验景观行动者?网络。生态体验景观网络的形成过程是与其他产业发展同步协调进行的,促进了乡村生活、生产、生态与休闲之间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园林景观手绘教学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几年来景观手绘教学的总结,结合目前景观手绘的发展趋势,对学习手绘的基本步骤、方法、思路等做出解析,在实际的教学和设计实践过程中,注重并完善园林景观手绘教学模式,强化学生对手绘设计的学习和应用,对园林专业初学者进行正确的设计观念引导,提升学生的园林设计水平,进而促进园林设计工作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2.
高速公路景观资源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该文系统地分析了高速公路景观资源组成要素,并利用这些景观资源形成有序的景观空间层次、良好的景观形态、宜人的景观色彩,探求合理开发利用高速公路景观资源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南岳衡山山水文化博大精深,影响深远,尤以山水文学、山水画、山水园林和山水景观最具特色。南岳衡山不仅山水文化实体丰富多奇,而且其山水精神绚丽深邃,特别是崇拜自然精神、崇奉神仙精神和民族精神最具影响。  相似文献   

14.
语言景观既是一种教学资源,也是一种教学工具,将语言景观融入小学英语教学,可以从建设校园语言景观、调研景区语言景观、开发家庭语言景观和探究社会场域语言景观这四个方面开展。  相似文献   

15.
关于高校新校区景观类型及设计原则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纳概述了当今在高校新校区景观设计中的三种主要类型,即:绿色景观、水体景观和硬质景观,并从不同角度分析阐述了这三种景观类型之间的相互联系、设计原则以及对新校区整体环境建设可能产生的影响,为高校新校区景观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基于ARCVIEW的景观水平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观生态学现正处在蓬勃发展的新阶段,景观格局研究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景观格局特征可以在三个层次上分析,相应地景观格局指数亦可分为三个水平,即缀块水平指数、缀块类型水平指数和景观水平指数。就某些典型景观指数的求法进行一系列整理说明,旨在描述景观格局的分析方法,进而帮助我们理解形成和控制景观空间格局的因子和机制,更深刻把握景观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乡村景观规划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乡村景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合理的乡村景观规划对促进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首先介绍了乡村景观规划的含义和国外乡村景观规划发展的情况,然后从乡村景观规划的原理、原则、方法、内容,乡村景观评价,生态学方面的应用研究,应用遥感和GIS技术进行乡村景观系统分析和规划及现阶段乡村景观规划研究核心等方面对中国乡村景观规划研究的主要内容进行回顾,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8.
羁旅诗长期遵循着言志抒情的咏怀思路,自然物象无法凸显独立出来,随着魏晋时代山水审美意识的勃兴以及山水游览风气的盛行,行旅诗也逐渐增加山水描写的比重,并将山水游赏与羁旅情思结合起来,二者融合才有谢灵运羁旅山水诗的出现。其间玄言山水诗以山水阐说玄理,注重祛情去累、以理遣情,将羁旅的困境体验导向证悟哲理玄境的解脱,山水显得外在而与诗人的精神世界难以相契,至南朝尤其是谢朓的宦游山水诗篇,山水形象与世俗生活情感相交融,才有羁旅山水诗歌传统的正式定型。从羁旅咏怀到羁旅山水,情事相生转变为情景相照,正是山水诗诞生的内在理路之一。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文艺史上,士人写山水诗如同画山水画,但山水诗理论并不如山水画论突显。个中原因,一是写山水诗理论往往隐在于宋代以后一直繁荣的诗话之中;二是诗人创作山水诗更遵循"诗言志"这一总价值旨趣。上世纪西学传入以来,中国山水诗理论研究成就显著,但也有其局限性,一些论断并不符合中国山水诗发展变化的事实,因此作为理论来说是苍白的。  相似文献   

20.
江南自然地理环境、山水审美意识的崛起、山水旅游的勃兴是晋宋山水诗兴起的主要原因。晋宋之际山水旅游审美特质表现为开拓性和探索性,并以此奠定了中国山水诗写实基础;山水旅游是生命情怀全身心地投入,于是诗人笔下的自然景物获得了灵卷飞动之性,兴会标举之妙,气韵生成,机趣盎然,标志着晋宋山水诗正式步入艺术殿堂,奠定了后代山水诗审美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