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江平原位于我国的东北部,总土地面积10.87万km~2,低湿地占总面积的40%左右,而低湿耕地占该地区总耕地面积的59%左右。低湿地以土壤肥沃,资源丰富为主要特点,有利于生态农业的发展。但是,低湿地旱涝灾害频繁,粮、豆产量低而不稳,波动幅度较大。如何综合利用水土资源,开发治理低湿地,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洞庭湖区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洞庭湖区湿地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三大湿地资源集中地之一,在其特殊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的长期共同作用下,形成了独特的湿地生态旅游资源景观、明显的蝶形盆地带状地貌、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极为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构成该生态旅游资源的主要因素,又呈东、南、西三大片分布,且各具特色;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特殊性。几乎涵盖亚热带内陆所有湿地类型造就了该区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多样性。围湖造田人工围垦、工业废水农药污染、乱捕乱猎人类干扰导致了该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系统的脆弱性。治理对策为:退田还湖,确保自然湿地生态系统面积,科学解决“田湖之争”,复还湿地生态系统。标本兼治,力争入湖泥沙量控制到最小程度,稳定湖泊、沼泽等自然景观面积。恢复重建,规范与扩大湿地自然保护区,并进行有效的长期监测。总之,洞庭湖区湿地旅游的开发,必须定位为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改变只重视湿地生产功能而忽视其生态功能的倾向,全面开发湿地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综合效应,实现湿地生态旅游的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永安市石灰岩资源主要分布于福建省中西部地区的石灰岩资源,其中以永安市地区的石灰岩资源较多、而且质量较佳、发育充分,是福建省重要的石灰岩矿产生产、出口地。对该地区的矿床岩层特征、地貌特征等进行研究,提出使该区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与利用、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湿地是人类最重要的环境资源。近半个世纪以来,人口快速增长以及对湿地资源过度利用,使其功能被迫降低,湿地面积逐步剥削,不合理开发使用。还有较多的工业废水,未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影响到湿地水资源、湖泊范围降低。本文将主要针对湿地旅游资源在低碳下的评价与开发对策进行阐述。首先,讲述湿地旅游在低碳视角下的评价和开发对策的意义。其次,低碳视角下我国湿地旅游资源开发的策略。最后,结合全文将湿地资源在低碳下评价和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5.
“中国东部重要经济区带基础地质环境遥感调查与监测”是中国地质调查局下达的基础调查类计划项目“资源与环境遥感综合调查”的工作项目之一。2004年至2010年,项目组调查了中国东部重要经济区带第四纪地质、海岸线、滩涂、湿地、荒漠化、城镇与交通以及重点地区的矿山开发环境的现状,得出了调查区的湿地总面积、滩涂面积、海岸线的总长度在逐年减少,人工湿地面积却逐年增加;城市扩展大幅增加,荒漠化呈减-增-减变化等规律认识,为中国东部重要经济区带经济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6.
大庆湿地空间分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湿地在大庆地区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应用"3S"技术对这一资源型城市的湿地进行调查,结合地面采集的数据,分析了大庆湿地两个时间跨度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形成这种状况的成因。  相似文献   

7.
黄河三角洲农业高质量发展新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河三角洲是全球最年轻的三角洲和新生陆地之一,也是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生态环境脆弱,河-海-陆交互形成了独特的地理环境。土地盐渍化、盐碱地数量大、分布广是该地区的主要特征之一。农业开发不仅涉及该地区的水资源高效利用和合理分配、河口湿地的保护和整个区域的生态环境友好、土地资源的高效开发和安全、陆-海统筹发展,还关乎该地区的乡村振兴。因此,盐碱地农业高质量发展成为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在盐碱地上发展高质量农业面临重要挑战。文章依据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黄河三角洲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提出了应用生态系统工程技术支撑黄河三角洲盐碱地高效农业发展的新模式,并给出该地区未来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建议。该研究对于我国盐碱地的高效开发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湿地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自然界富有生物多样性和较高生产力的生态系统。它不但具有丰富的资源,还有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和生物群落,被誉为“地球之肾”、“物种基因库”。由于湿地在经济和环保中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加之人民大众的参与,湿地保护日益受到重视。我国政府在湿地保护和利用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从1995年开始历时8年完成了全国湿地资源调查,为制定“规划”、实施湿地保护工程和加强湿地保护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为查清我县湿地资源现状,掌握湿地资源动态消长变化规律,建立全省湿地资源数据库和管理信息平台,逐步实现对全省湿地资源进行全面、客观地分析评价,为湿地资源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提供统一完整、及时准确的基础资料和决策依据。根据省林业厅的安排,对我县湿地开展了调查工作。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利用与保护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9.
刘红玉  林振山  蔡春晓 《资源科学》2013,35(9):1765-1771
湿地是自然界重要的自然资源类型之一。保护湿地资源、维持湿地基本生态过程,对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和保障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湿地资源研究角度,通过查阅近20年来相关资料和文献分析,系统揭示了我国湿地资源研究特点与学科特征,并通过与国际湿地研究相比较,阐明我国未来湿地研究发展重点与趋势。得出基本结论:①我国湿地资源研究具有区域性、多样性、综合性和国际性特点;②从自然资源研究的学科特点来看,我国湿地研究重点领域逐渐由湿地资源调查、资源与地理研究向资源与生态、资源与环境以及技术方法应用等方面发展;③我国未来湿地资源研究具有研究区域不断扩大、空间尺度两级分化明显的特征,研究内容上表现为湿地与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将成为新的热点与重点,研究方法不断由静态向动态过程、定性向定量以及机理性模型与新技术方法应用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黄河入海口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其特点是“旷”、“野”、“奇”、“特”、“新”,本文在考察的基础上介绍了该地区的自然资源、三角洲湿地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特殊景观资源;提出在黄河口的旅游业须以生态旅游为基础的保护利用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资源科学》2005,27(3):176-176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 2 0 0 5年学术年会定于 2 0 0 5年 1 0月下旬在山东济南召开 ,会期 2天。本届学术年会由中国自然资源学会主办 ,山东师范大学承办。学术年会主题为 :“发展资源科技 ,建设节约型社会”。另设 6个分会场 ,即 :“节约型社会的资源科学理论与技术”、“资源持续利用、开发保护与节约型社会”、“自然资源信息系统与可持续发展”、“土地资源节约利用与技术”、“湿地资源的保护、生态修复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老工业基地资源再生、生态修复与资源工程技术”、“资源学院院长论坛”。现在开始进行年会报名和学术论文征集工作…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海岸以淤泥质海岸为主,不利于传统旅游业的开展。随着现代旅游观念的出现,生态旅游热潮在全球兴起,江苏沿海丰富的湿地资源,为发展现代生态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本研究以生态旅游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运用层次分析法(AHP评价),对江苏沿海淤泥质海岸湿地旅游资源的景观价值进行评价,计算各景观的吸引力和开发潜力,以此确定江苏沿海可持续生态旅游的开发重点。评价结果表明,盐城沿岸旅游资源最为集中,综合旅游价值也最高。据此,文章提出成立“盐城国家滨海湿地公园”的构想,以发展生态旅游,实现生态保护和区域开发的双赢目标。文章阐述了建立国家湿地公园的理论基础,确定了盐城国家湿地公园的范围、构成,根据各段资源特色,提出了具体开发步骤和策略。本研究将为江苏沿海生态旅游的发展和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湿地船     
湿地是位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性地带,在土壤浸泡在水中的特定环境下,生长着很多湿地的特征植物。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拥有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很多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迁徙离不开湿地,因此湿地被称为“鸟类的乐园”。湿地强大的的生态净化作用,因而又有“地球之肾”的美名。  相似文献   

14.
滨海湿地是滨海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资源基础和生态安全屏障,是全面推进陆海统筹战略,构建陆海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依托。理论和实践表明:受损滨海湿地修复需要同毗邻未受损自然湿地协同优化,以提升滨海湿地综合生态功能,强化滨海区域生态安全屏障,并提升气候变化背景下滨海湿地应对海平面上升的长期适应性,减缓自然-人为双向“海岸挤压”效应下滨海湿地的退化消失。据此,文章提出了构建应对围垦开发和适应海平面上升情形下“三线整合”中国滨海湿地生态安全格局相关概念,包括:抢救性保护生态红线区,优先开展湿地修复的生态修复绿线区,以及适应气候变化影响下海平面上升的生态预留蓝线区。“三线整合”生态安全格局强调应将湿地修复纳入区域生态系统格局与功能协同优化过程,是对以往局限于小尺度、孤立的湿地修复格局的反思,也是将湿地修复提升到区域生态安全层面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在剖析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文章针对我国滨海湿地保护修复、海岸带管理和国土空间开发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胡健  焦兵 《资源科学》2007,29(1):2-8
西部地区是我国油气资源储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但富集的油气资源没有推动西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西部地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长期居于全国中下水平,如何将油气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实践中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以全国油气资源富集省份—陕西省为例,通过对油气资源开发活动所产生的投入产出效应、产业关联效应和收入分配效应进行实证研究,探讨了油气资源开发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拉动效应,分析了西部地区油气资源开发活动与当地经济发展脱节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西部油气资源开发产业布局、完善油气资源开发产业链条以规避“资源诅咒”困境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欧维新  龚佳莹  叶丽芳  孙小祥 《资源科学》2010,32(11):2107-2114
湿地开发与保护矛盾的实质是人类在湿地生态经济功能利用上的冲突,湿地系统生态经济功能变化的动态评价,对协调湿地资源开发与保护冲突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利用生态位理论,界定了湿地功能生态经济位的内涵及其在湿地管理中的意义,构建了湿地功能评价的生态经济位评价模型,并以盐城滨海湿地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①盐城滨海湿地系统经历了生态功能不断降低甚至丧失生态服务功能、经济功能不断提高的发展历程,且这种变化还在延续;②盐城滨海湿地系统在生态和经济功能上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边界,在湿地资源的利用上,不存在适宜开发的湿地功能过渡地带,表明现有的"滚动"开发模式不是以湿地功能为导向,而是更多地依据开发通达度、开发成本等其它因素;③协调湿地保护与开发矛盾,需要有科学的湿地功能区划工作来指导。  相似文献   

17.
松嫩平原盐碱性湿地渔业开发途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富亿 《资源科学》1998,20(2):59-68
松嫩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盐碱性湿地分布广,面积大,是该区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结合近年来吉林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八五”国家攻关项目的实施,本文从渔业利用方面,初步总结了吉林省白城地区及松原地区盐碱性湿地开发的实践经验,报道9种开发利用途径及其主要技术。  相似文献   

18.
尹泽生 《资源科学》1992,14(4):74-79
旅游资源地图属于专题地图性质,虽然应用范围较窄但很重要。它对于一个地区(或旅游地区)的旅游资源评价、旅游资源开发和区域旅游事业规划是必不可少的。研究这一问题,对当前我国即将开展的旅游资源普查工作也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目前,我国已经出现的旅游地图种类不少,像“导游图”、“旅游交通图”、“旅游景点分布图”  相似文献   

19.
沈镭  叶苹  刘晓洁 《资源科学》2006,28(1):198-198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于2005年11月14日-15日在泉城济南召开,来自全国84个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的28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理事长刘纪远研究员、常务副理事长成升魁研究员和副理事长李善同研究员、何贤杰研究员、王浩研究员、张福锁教授以及秘书长沈镭研究员到会。大会的主题是“发展资源科技,建设节约型社会”,围绕该主题设立了4个专题,即:“节约型社会的资源科学理论与技术”、“资源持续利用、开发保护与节约型社会”、“土地资源节约利用与技术”、“湿地资源的保护、生态修复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本届年会还首次设立了“资源学院院长论坛”。  相似文献   

20.
谢世友 《资源科学》1993,15(4):47-53
本文从地貌和气候两方面分析了四川大巴山区的自然环境特点,指出了山区的自然资源和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认为该地区资源丰富、潜力巨大,因该走综合开发、全面发展的道路。开发中要从生态经济的观点出发,明确以林为主的方向;要根据自然条件的垂直差异,发展“立体农业”;要利用山区的优势,寻找开发的突破口,迅速振兴山区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