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随着“课改”的深入,课前准备的地位也慢慢展现出来,它不仅是正式进入教学过程的前奏以及上一个教学过程与下一个教学程序的衔接桥梁,也是小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一个契合点.同时课前准备的现状中也凸现出来一系列的问题,从师生两大方面进行调整和改善无疑将有利于实现课前准备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姚蕾 《教师》2014,(4):41-41
备课,顾名思义就是教师很好地落实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并采取受教育者能接受的教学方式的准备过程,这一过程也称为课前准备。做好课前准备有利于教师应对课堂中出现的各种突发问题,因此教师在课前必须做好方方面面的准备,尽量在备课时做到"细嚼慢咽"。本文将探讨小学英语备课如何做到"细嚼慢咽"。  相似文献   

3.
写好教学后记(也称之为“教后记”或“教学小结”)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学过程包括课前准备、教学程序设计、课堂讲授、课后小结和反思等主要环节.很多教师都非常重视课前准备和对知识、技能讲授方式方法的设计,但往往是上完课就了事,而忽视了课后的反思和小结.  相似文献   

4.
著名教育家布卢姆曾说:"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效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成为不了一种艺术。"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无论教师课前怎样精心设计和准备,  相似文献   

5.
成凤茂 《学子》2013,(5):79-80
苏教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的理论支撑建立在"生活德育论"的基础上,强调在教学中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基础建构对应的"生活场域"。因此,运用案例教学更有利于贴近学生实际生活。但思品课案例教学是一个系统的教学过程,在实施课堂案例教学之前,课前准备是否充分是课堂案例教学阶段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也是思品课案例教学的前提条件。与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不同,案例教学所需要花费的  相似文献   

6.
刘萍 《安徽教育》2013,(1):52-53
<正>小学《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阶段对儿童进行德育的主要课程,它以态度、情感和行为的改变为主要目标。在教授品德课的过程中,笔者在深深地思索:如何使一节品德课发挥它的实效性?一、做好课前准备,丰富活动资源"课前谁备"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教学质量的保证。素质教育呼唤有效的课堂教学,如何真正实现有效教学,"课前准备"必不可少,只有充分的"课前准备"才能把有效教学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7.
相对于结论来说,过程更重要。教学过程,即教师从课前准备到课中组织及课后评价的整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每一个细节都有可能直接影响这个过程所带来的教学效果。所以关注物理教学行为的过程"细节",是新时期教育者应认真思考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著名教育家布卢姆曾说:"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效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成为不了一种艺术."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无论教师课前怎样精心设计和准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总是充满着意想不到的变数.  相似文献   

9.
<正>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课堂实践过程中,运用动态的生成教学,正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理念的体现。那么,如何才能使思想品德课超越课前的预设,利用动态生成实施教学,从而使我们的课堂活力四射、灵性十足呢?一、充分的课前准备是课堂动态生成的"动力源"一堂优质的思想品德课,离不开教师课前的精心准备和教学预设。教师准备得越细致,就越能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适时地捕捉到动态的课程教学资源。在实际  相似文献   

10.
张斌 《时代教育》2013,(16):152-153
有效教学是一个从课外到课内、课前到课后,学生到教师再到学生的一个系统性过程,也就是说,教学的有效性必须是在学生有效的课前准备(也包括教师的课前准备)的基础上,才能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以极大的延展,在课后有效的练习与反思中才能得以巩固与深化,同时,在今后的教学中也要适度的重复,知识与能力是在多次的重复训练与不断的参悟中真正转化为学生的能力与正确的思维方法而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11.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不论教师课前准备的如何充分,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总难免会出现"节外生枝"的细节,对这些细节处理的方式不同,得到的效果也就完全不一样。  相似文献   

12.
薛嘉雯 《学周刊C版》2013,(1):184-185
随着有效教学理念的提出,各学校教师纷纷关注如何使课堂教学具有有效性。有效的课前准备成为有效教学的前提与基础条件。本文就中等职业学校"CorelDRAW服装设计"课程如何做好课前的有效准备,对课前准备的疏漏之处、课前准备的必要性和如何提高课前准备的有效性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和总结。  相似文献   

13.
课前准备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一环,也是课堂教学是否高效的决定因素,从课前心态准备、知识体系准备、教学辅助设施准备、教学艺术准备、学生评价准备五个方面较为全面地阐述了教师课前必要的准备:心态、教材、教法、学法、评价。  相似文献   

14.
1课前准备课前准备包括教学进行之前所做的所有准备工作,如教案设计、学习单元设计、教学过程中时间与活动的规划以及课程内容的搜集、编排和教材制作,也包含正式实施教学之前,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再熟悉和演  相似文献   

15.
一、为什么要教学反思1.这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应该包括课前准备和设计、课堂讲授以及课后总结和反思三个主要环节。而且,教学过程应该是开放的,课后的反思和总结既是上一个教学过程的结束,又是下一个教学过程的开始。2.有助于克服"闭门造车"带来的弊端,提高备课的针对性和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面对最生动的教学资源——学生,  相似文献   

16.
教学活动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个体的认识、发展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只有教师狠抓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做到认真严谨,提高教学质量方有保证。 一、课前准备 教学工作的好坏,取决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和效果,所以,课前的教学准备至关重要。对课前教  相似文献   

17.
石琳霞 《考试周刊》2011,(13):79-80
习作教学要取得成功,科学有效的课前准备很重要。一些教师对习作前的准备过程不是轻描淡写就是放任自流。这也是作文教学低效的重要原因之一。作者结合教学实践,认为用心弹好习作教学的前奏是成功作文教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一般说来,课堂教学有三大环节:课前准备、课中实施、课后反思,人们对中间环节的研究已很多,但我认为课前准备环节更不可忽视。课前准备实际是"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教学理念中"课外"环节的一部分,苏步青说:"如果你用一份力量备课,两份力量上课,你就用三份力量批改作业。反之如果你用三份力量备课,两份力量上课,你就可以只用一份力量批改作业。"~[1]它充分地说明了课前准备的重要性。一、教师的课前准备  相似文献   

19.
单纪正 《成才之路》2009,(11):15-15
一、结合学生思想实际。进行充分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不仅是对教师的要求,更是对学生的要求。因为我们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受到教育,这在课前准备阶段就应该体现出来。在这一阶段,由于教师主要起设计作用,许多工作必须由学生独立完成,这就锻炼了学生掌握知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衡量课前准备的标准,不是看教师备课的状况,而是看学生的准备程度。  相似文献   

20.
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实施素质教育 ,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从根本上来讲 ,就是要优化教育教学过程 ,尤其是要优化课堂教学。下面仅就课堂教学优化的基本途径谈些粗浅看法。  一、优化课前准备是课堂教学优化的前提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做好课前准备 ,是上好课的基础 ,是优化教学过程的前提 ,也是减轻学生负担的重要保障。一般来讲 ,教师课前所下的功夫与教学效果成正比 ,与学生课堂学习时所花的气力成反比。教师如果课前准备不充分 ,课就上的不顺利 ,然后再用大量时间进行课外辅导或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