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第一讲利用棋软复盘学习象棋,可选择的打谱工具有很多种,如棋软、东萍棋谱仓库、象棋桥、兵河、纵马奔流、象棋演播室等等,在学习打谱之前首先要了解棋软,棋谱在打谱拆棋的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就软件使用功能向爱好者们简单介绍一下:棋软的基本功能键图一:从左到右的功能为:开始新的一局棋、打开棋谱文件、保存当前的棋局、翻转棋盘(红黑双方位置对调)、显示或隐藏时钟、自动演示、电脑走红棋、电脑走黑棋、分析模式(无限分析)、立即走子、悔棋。  相似文献   

2.
张展 《象棋研究》2010,(1):37-37
著名象棋活动家、棋谱研究家、象棋大师金启昌病逝之后,在成都第一届全国智力运动会象棋赛场引起反响,一些棋界人士谈起金启昌大师往事,皆唏嘘不已。  相似文献   

3.
二、结识高手锤炼了基本功在我18岁的时候,得到了棋艺生涯第一本棋谱,即从新华书店购买的特级大师刘殿中编著的《盘河马探秘》。看了棋谱以后,我对象棋的布局、中盘、残局阶段有了更深的了解。随后,我订阅了《北方棋艺》,经常一个人打谱学习,对新布局有了新认识新体会以后,再去找周志军切磋、验证。  相似文献   

4.
十、宋代的象棋谱我国古代的四大艺术:琴、棋、书、画,其中书、画靠真迹流传,而琴、棋只能据谱而考。象棋谱是象棋艺术的记录和研究成果,也是象棋艺术水平的一种反映。象棋谱的产生,说明象棋艺术的深入发展,象棋已不是玩过就算的单纯娱乐,而是须要把它记录和介绍出来,作进一步研究的资料。我国古代象棋谱的出现,如果  相似文献   

5.
临摹式打谱     
提示:严格的讲,这并不是一种传统的打谱方法,而是作者多年教学心得总结出来的,主要是针对中级水平左右的象棋爱好者设计出来的。其特点是:变传统的打谱拆棋为"喂着",通过给出的着法提示,反过来推断当时棋手所走出的这着棋。其难度也分为三种:最容易的是有提示着法和图形,较难的是仅提示思路和图形,最难的是只提供图型。这三种学习方法都有一个好处,让打谱者总有一种压迫感觉,更能体会到对弈者当时的战术思想,强制性地用思维模版去打磨打谱者的思维。这种学习方法和学习字贴的模版相似,又和武术对练中的喂着有雷同之处,方便、高效、快捷。  相似文献   

6.
浏览棋谱,阅读那些曾经的文字或照片与最新变化,一幅幅波澜壮阔、多姿多彩的象棋画卷跃入眼帘,令人分外流连。她的字里行间蕴涵着棋人合一的文化气息,她的行文风格记载着象棋的源远流长和与时俱进的创新!  相似文献   

7.
古棋谱收藏家刘国斌原国家体委的刘国斌先生,是我国古棋谱收藏最多的人。刘先生几十年潜心钻研象棋,不仅棋艺堪称上乘,且棋学渊博,曾培养过不少象棋大师。从50年代起,他把收藏古棋谱作为自己的业余爱好,几十年来,刘先生为搜集棋谱耗尽心血,他收集的古棋谱从明代原版的《适情雅趣》到建国后的各类象棋谱几百册。可谓中国古棋谱的收藏大家。扑克收藏家——吉尼·霍契曼美国有一位服装售货员吉尼·霍契曼,是个扑克收藏家。他的藏品竟然比德国扑克博物  相似文献   

8.
打谱     
王元 《围棋天地》2005,(6):82-84
日前,我去武汉办事。在一个朋友的聚会上,发现有一位棋友的棋力很强。我问他,是怎么学会围棋的,答日:是打谱。“小的时候,妈妈用两种不同的钮扣,为我凑成了一副棋子,我自己画了棋盘。由于既是初学,又无对手,就照着书上的棋谱用这副特别的围棋——打谱。开始时当然仅为机械复印、不解棋意,后来,渐渐地能感受到一点棋的漂亮,后来,就会下棋了。”  相似文献   

9.
棋艺茶吧④     
主持人:各位棋友,新年好!斗转星移,时光飞逝,惟有珍惜眼前,把握当下。许多人下棋多年,棋艺不见提高,请大家谈谈学棋体会,用什么方法长进快?阿拉伯数字:学棋方式因人而异,方法得当,事半功倍。多看棋书、象棋网站等象棋入门知识,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再选择科学、合理的学棋方式。依天剑:首先要向高手学习,观摩名手的对局,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再者认真对待每一局棋,坚持打谱、复盘、分析利弊,逐步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0.
《棋经论》是我国最古老的象棋理论著述,是阐述象棋开、中、残局的战略战术的精辟文章,它与古老的全局象棋谱《金鹏十八变》一起被明代的徐芝和陈学礼合编,辑附于大型木版古谱《适情雅趣》之后。现存的原版《适情雅趣》,海内廖廖可数。清代人洪钧著有《棋经论十三篇》,其中“合战篇  相似文献   

11.
第八章 发展中的论坛和帮派 先说点题外话,2005年的棋软论坛,普遍质量不高,因为没有既懂论坛,又熟悉当时网络象棋棋软的人才。论坛管理规则和原则,都是跟当时的主流管理模式脱离,甚至也脱离网络象棋棋软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12.
无论是专 业棋手还是普 通棋迷,在对 弈过程中经常 因为棋规问题 而产生各种纠 纷,双方虽据 理力争,但结 果依然是公说 公有理,婆说 婆有理。 棋例问题 由来已久,它 是在象棋运动 实践基础上总 结出来的,同 时又反过来指 导运动实践。可是弈林浩瀚,虽然棋谱万千,然而研究象棋规则,特别是研究棋例理论的著作却寥若晨星,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 为填补这一空白,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了这部《象棋棋例与待判局面的裁决》。该书由著名象棋裁判员徐善瑶执笔,以最新颁布的1999年版《象棋竞赛规则》为依据,结合作者多年从事裁判工作…  相似文献   

13.
第六章两软之争 2005年8月的棋软奥赛,象棋奇兵获得冠军,象棋世家屈居亚军,这也反映了当时的实际情况,象棋奇兵确实在当时独霸天下。在此之前,象棋世家和象棋奇兵两个象棋软件各占棋软销售市场一部分,而奥赛过后,作为冠军软件的象棋奇兵,自然占尽了销售市场的上风。  相似文献   

14.
南宋中国象棋空前发达繁荣,是 棋史研究家们的一致结论。表现为下 述几个方面: l、在民间,象棋“家喻户晓”。 2、在宫廷,帝王大力提倡,形成象棋待诏制度。 3、一般棋具到处有售,高级棋具层出不穷。 4、第一批现制象棋谱出现。 5、蒙目赛、 擂台赛多种赛 制出现。 6、诗、词等 文字作品歌咏 象戏,多有佳 篇。 但是上述 内容多由文字 记载而来,比如 说我国象棋史 上留存至今的 第一部全局谱《金鹏十八变》虽有专家断为南宋,苦无实 物,至今仍众说不一、各执己见,成为一桩难 断的公案,笔者借工作之便在杭州一带 盘桓经年,搜…  相似文献   

15.
王嘉良、李德林著《中国·亚洲·世界象棋冠军——赵国荣专集》即将脱稿。该书包罗赵“冠军”在十八年征战中的全部象艺精华。评介详尽通俗,理论性强,实用性大,棋文并茂,是初、中、高级棋手和理论研究者必备必读的棋谱。  相似文献   

16.
第十章娱乐幽闲天地论坛和黑龙潭抢灯 就在我和5lOpox正式论坛合作后,我开始考虑网络象棋软件的整体布局问题。棋软家园作为当时棋软破解论坛的龙头,没有一个真正的合作论坛。从网络象棋论坛整体上看,是非常危险的,要做长远打算,只有确立自己的同盟论坛。  相似文献   

17.
如图形势,红方马8 一着棋以往认为是不可行之着。现在红方敢于“以身试法”,不拘一格勇于创新,这正是象棋生命力之所在。16.………炮 9 黑方这步棋谱着是炮9 5打兵,并认为红方有窝心马的弱点,  相似文献   

18.
由象棋大师尚威所著《象棋弃子速胜技巧》一书,已由辽宁料技出版社出版,并由各新华书店发行。假日,笔者倘徉于书市之中,捧读《象棋弃子速胜技巧》一书,即为其所吸引,展开目录醒目的“弃空头篇、弃车篇、弃炮篇、弃马篇、综合篇”清晰地展现在眼前,对于常读棋谱的棋友来说,可以说内容已了然于胸了。仔细研读,深为作者博大精深的棋艺功底所折服,在笔者所读棋作之中堪称上乘佳作。  相似文献   

19.
《围棋天地》2013,(17):21-21
经常看天元围棋,大盘讲解的时候棋手常常找不到棋谱里的棋导致节目不连贯,说着正兴起,突然两位开始找棋谱,挺郁闷的。不知道之前有没有人建议过,我认为,直接让讲棋的棋手一入拿一个iPadmini不是挺好?直接打开一个围棋的APP进入由现场记录棋谱的人创建好的一个棋局,直播室讲棋者手里的iPadmini上就能看见了,每一手棋很清楚,再也不用在纸质棋谱上找了!  相似文献   

20.
棋友饶哥     
凡爱棋之人都可成为棋友,倘生活中也能真诚的交往,则友谊更进一层,可相交一辈子。前年,首届“大武汉”象棋比赛时,我的象棋师傅刘哥当裁判长,我得以挂着家乡咸宁领队的牌子去赛场观摩,于是结识了饶哥。饶哥和刘哥都是国家一级裁判,是培训班的师兄弟,当时他协助泓弈管理员发棋谱直播,我爱泓弈网,所以那几天常在他的旁边观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