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融媒体背景下,各式各样的新媒体不断涌现,传统纸媒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背景下,报纸新闻传播的创新发展迫在眉睫。从多元化角度来看,新媒体的涌现为传统纸媒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希望,报纸新闻传播行业的专业人员需要立足当下的发展前景,对报纸传播形式以及内容进行全新的改变,在融媒体时代中找到自身的独特发展之路。本文将对融媒体背景下报纸新闻传播的创新发展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2.
地方传统纸媒顺应新媒体发展趋势,纷纷进行转型升级,掀起试水新闻客户端的浪潮。但如何使自办新闻客户端不致沦为"僵尸"级客户端,如何使自身在同类市场中占据优势地位等皆为亟待解决的难题。基于此,本文立足于新闻客户端激烈的竞争现状,通过对典型的地方纸媒新闻客户端"浙江新闻"、"交汇点新闻"、"并读新闻"进行分析,得出地方纸媒新闻客户端实现差异化竞争的策略在于,本土资讯的亲近感和与用户的粘合性是传播力之源;新生代网民是未来的核心用户,重构其高品质生活方式,则是其传播力的延展。  相似文献   

3.
纸媒新闻编辑是新闻传播中的一项专业性工作,对提高新闻报道质量,突出新闻传播价值,增强传统新闻媒体竞争力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从分析纸媒新闻编辑技巧的重要性入手,对纸媒新闻编辑技巧的应用实践进行论述,并阐释纸媒新闻编辑的艺术性,期望对提高新闻编辑水平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郝星 《新闻前哨》2014,(8):19-19
纸媒新闻又称为文本新闻,主要是将大众所关注的内容以报纸的形式传递出来[1].并且,在传统的新闻传播体系中,纸媒新闻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而纸媒新闻的可视化则不仅仅只以文字的形式传播给大众,更多的是对新闻进行图像化处理,以此传递给大众,冲击大众的视觉感观,使新闻在传播过程中更具实效性与科学性.鉴于此,本课题对“新时代下纸媒可视化”进行探究具有尤为深远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面对新媒体的挑战,传统纸媒对新闻产品进行包装,不仅是应对新媒体挑战的有效措施,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报纸新闻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6.
传统纸媒的公信力、权威性是优势所在,而这种公信力和权威性最终体现在内容的承载上。随着新媒体、自媒体的爆发式出现,传统纸媒的部分内容如时效性强的新闻信息已经失去竞争优势,但新闻摄影、深度报道、新闻评论、副刊仍然是传统媒体的"四大看家本事",有着与新媒体同类传播的比较优势。尤  相似文献   

7.
文红 《传媒》2018,(12):25-26
随着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不断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里,传统纸媒昔日"一纸风行天下"的风采已经褪色,纸媒发展正面临巨大的生存危机.在这种形势下,纸媒融合发展成为当前热点话题.《春城晚报》创办门户网站、新闻客户端和报网联动的全媒体融合发展传播模式,连续三年位列"全国晚报20强".《春城晚报》媒体融合的实践与探索,对我国传统纸媒的转型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技术发展到现在,媒体行业的信息传播方式也发生了改变.由于互联网在传播信息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线上媒体逐渐取代传统纸媒的地位.随着媒体融合从"相加"向"相融"深化,传统纸媒行业的发展受到阻碍.传统纸媒行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改变传统的传播方式,纸媒编辑要从创新的角度实现纸媒行业的转型发展.本文从融媒体的角度入手,探究融媒体时代下纸媒的现状,进而分析融媒体时代下纸媒编辑应对路径.  相似文献   

9.
在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信息传播途径多元化、传播效率高,严重影响了传统纸媒行业的发展,报刊新闻记者角色定位也面临着诸多压力。为了应对新媒体时代趋势,新闻记者必须从传播理念、表达方式等角度进行重新定位,积极转变新闻报道方法和模式,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工具,才能为纸媒行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在此基础上,本文将重点分析纸媒新闻发展现状,探索新闻记者角色定位和转变的具体途径,为纸媒行业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针对新媒体强劲发展对传统纸媒构成猛烈冲击的态势,本文主张都市报等纸媒应该与新媒体保持一种竞合关系,走差异化生存之路。在总结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即时性、信息的海量化、参与主体的泛众化、信息文本的非专业性和非原创性等特点并概括分析其存在缺陷的基础上,笔者认为都市报等纸媒应该把着力点放在原创新闻、深度新闻、观点新闻、本土新闻、新闻资讯的优选精编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快发展和各种新媒体的出现,受众对新闻传播的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纸媒(尤其是报纸)由于受到出版、发行速度等因素的限制,读者市场受到了严峻挑战。传统纸媒在与新媒体博弈的同时,要与时俱进,借助、利用新技术为读者提供更方便、全面、权威的新闻资讯。这就要求传统纸媒的新闻记者要不断地更新观念、学习技术,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本文试以“云拍”新闻(云报纸)为例,从技术角度试析传统纸媒记者如何利用手中现有器材拍摄符合技术要求的新闻视频。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传统纸媒受到了较强的冲击,在此新形势下,传统纸媒的改革创新势在必行。基于此,本文从传统纸媒的自我定位与认知,内容、主题活动、内容表现形式、具有纸媒特色的新媒体形式的网站建设等方面,对传统媒体"相加""相融"的媒体传播新矩阵的构筑途径做了简要的探析,以期对传统纸媒的改革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3.
陈炜明 《东南传播》2014,(11):70-73
在突发公共事件报道中,以媒体融合发展为转型目标的传统纸媒已不再将第二天出版的报纸作为惟一的资讯发布平台,而是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在第一时间争夺新闻的首发权,利用纸媒的深度报道争夺新闻的解释权。由此带来传播渠道的前置则要求报社在新闻生产流程、人员业务培训、评价和奖励机制上做出相应的改变。多种媒体平台的新闻发布只是传媒融合发展之"形",而以新媒体思维重塑媒体内部环境才是转型升级之"魂"。  相似文献   

14.
1.0的论坛,2.0的博客,3.0的微博微信,开启了一个全新的自媒体和网络社交时代,打破了传统的媒介生存环境,对包括纸媒在内的传统媒体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冲击和影响。纸媒新闻产品的产出和传播环节发生重大变化,在日常常态化的新闻传播过程中,可以观察到文化新闻的采编传播变化尤显突出:独家原创新闻少了,粘贴网络的多了;严肃新闻少了,鸡零狗碎的绯闻花边多了;名家历程少了,明星八卦多了。此种表象下,隐藏着表现方式碎片化呈现、题旨内容低俗化趋向等严峻问题。与此对应,相对网络媒体密集轰炸的及时海量信息跟进,以及传统媒体对政务新闻和经济新闻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纸媒的文化新闻日显边缘化。  相似文献   

15.
移动互联网时代,晚报都市报的民生新闻如何借助新媒体发力?从荆门晚报的探索实践来看,以下四点值得借鉴:正确厘清传统纸媒和新媒体之间的关系;大力推进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纸媒要善于借助新媒体,助力民生新闻传播;新媒体要反哺纸媒,形成良性循环、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最近几年,我国新媒体逐渐变成了人们进行互动交流以及获取信息的一个主要载体。传统纸媒因为信息相对滞后、信息传递具有单向性并且内容比较单调,逐渐处于被动地位。可是传统纸媒也拥有一定的优势,比如报道方式十分厚重深入、新闻采制人才济济等。所以,有效融合传统纸媒以及新媒体,做到扬长避短,与信息传播技术实际发展需求相一致,是传统纸媒突破被动局面的必然要求。本文主要对传统纸媒以及新媒体之间的有效融合进行分析探讨,提出相应的思考和建议,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谁的新闻报道标题制作得出新出彩,谁就能吸引更多眼球,获得更快、更广的传播,占领新闻报道的制高点,最终成为媒体竞争的赢家。不过,制作一条好的标题需要一定的创意,也要遵循一定的新闻规律,特别是对严格的纸质媒体来说,近年来收到网络的冲击,刻意放大新闻事实中骇人听闻的部分、滥用网络流行词、题不对文的"标题党"也开始频频出现在纸媒中,本文试图从新闻传播规律和特点的发展和演变出发,探讨纸媒新闻标题和网络新闻标题的不同,揭示新时期下,纸媒新闻标题如何让读者"一见钟情"。  相似文献   

18.
彭莉 《新闻知识》2012,(8):19-20
随着手机报、博客、新闻网站等新兴信息传播形式的迅速崛起,数字网络时代已悄然走入我们的生活。新媒体凭借其数字技术的时效性、无边界性、互动性、整合性、便捷性等优势抢占先机,改变着传统的传播方式,形成了对传统传播形式的围攻之势。在这种竞争形势下,如何把握纸媒发展规律,采取相应战略调整,发挥其自身竞争优势,已成为"纸媒人"面临的迫切课题。一、以权威立报,凸显公信力真实性是新闻价值之所在,是新闻媒体的"生命之源"。现代传播手  相似文献   

19.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对新闻人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当前传统媒体受到巨大冲击,纸媒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逆势突围?传统党媒要突围,必须牢牢抓住媒体融合这一"总开关",力求观念更新,换上互联网思维的头脑;内容改变,让新闻产品更具吸引力;立体传播,努力做到党媒声音传播无死角,进而不断提高地方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相似文献   

20.
随着西方知名纸媒纷纷退出历史舞台,不少业内人士感觉"纸媒的冬天"确已来临,也许克里斯滕森的破坏性创新理论能够予以启迪,使得单纯拘泥于报纸的纯粹信息传播模式或许会被取代,而二维码为传统纸媒提供了移动互联网化的羽翼,通过更深层次、更多维度的信息传播让传统纸媒迸发出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