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改兰 《考试周刊》2012,(76):24-25
美是一种来自心灵的感受,它可以净化我们的内心,让我们的情感更加健康,心灵更加纯洁,信念更加坚定。美育则是依据美学原则,对人进行思想情操进行感染熏陶,使人的心灵得到洗涤和净化的一种教育。语文本身就是一门充满美感的学科,其中具有大量的审美因素,许多语文教材都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因此,语文教师在遵循教学规律组织教学的同时,  相似文献   

2.
美育就是美感教育、审美教育,语文教学中处处有美育的内容,美育与语文教学是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的。语文课的教学是对学生进行自然美、社会生活美、人类心灵美、艺术美等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我们语文教师应承担起美育的任务,把美的内容溶于到语文教学中,把学生引进美的境界中去,让他们张开理想之帆,驰骋在美的海洋之中,向美的世界奋进!  相似文献   

3.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语文教师在按照教学规律组织教学的同时,应注意将美学思想渗透其中,指导学生去感受美、判断美、创造美,不断提高鉴赏能力。那么,怎样才能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给他们一双审美的眼睛呢?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师在按照教学规律,组织教学的同时,也应注意将美学教育规律渗透其中,指导学生去感受美、判断美、创造美,不断提高鉴赏能力,从而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热爱美好的生活,创造美好的生活。那么,怎样才能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给  相似文献   

5.
语教学通过对语言、意境、情感等教学诸要素的审美教育,激发人们对美的追求和探索,增强欣赏美,鉴赏关和创造美的能力,升华人的思想认识,净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素质。  相似文献   

6.
王惠 《文教资料》2008,(36):109-111
语文教学以语言符号和美感载体渗透着感情的形象化意义,要求语文教学用"美"吸引学生.通过诵读,培养审美感受能力;利用情感熏陶,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发挥想象,培养审美创造思维能力;在美的实践中实现美育.运用艺术美和现实美影响、感化、教育新一代,使他们具有感受美、欣赏美、评价美和创造美的知识和能力.借鉴前人创造的"美"的经验、"美"的规律、"美"的表现方式,形成合乎要求的读、写、听、说能力.形成学生美的心灵、美的人性.  相似文献   

7.
学生审美体验可以为小学作文提供自然之美、社会之美和心灵之美,可以为小学语文展现美、赞叹美和实现美。在小学作文训练中,要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走向广阔的自然界、社会生活和人的心灵,不断实现学生审美体验与作文训练的融合。这对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学生接受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能够成为“真、善、美合一”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语文学科的教材和资源是很好的美育载体,做为语文教师,不但要给学生授以相应的学识,而且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对学生施以审美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并使之获得健康的审美情趣、崇高优美的感情,进一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促使其更加热爱生活,这是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也是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通过对语言、意境、情感等教学诸要素的审美教育,激发人们对美的追求和探索,增强欣赏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升华人的思想认识,净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素质。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美的诗文,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营造了引人入胜的优美意境。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不断感受、体验这些形象、意境和词句。让教材这些审美内容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作用学生心灵,进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1.
美育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在语文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帮助学生认识语言的魅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文化品位,通过感受美,鉴赏美,最终达到创造美.  相似文献   

12.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处处都体现着美,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优势,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引导学生品味作品中的语言美、意境美、音乐美、形象美、人性美,进而激发他们去感受大自然和现实生活中的美,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在审美的过程中陶冶性情、净化心灵。  相似文献   

13.
夸美纽斯曾在《大教学论》中评价教学 ,是“一种教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的确 ,教学本身就是一门艺术 ,一门高雅的艺术 ,一门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而语文教学就更是一门在审美学中较为突出的艺术了。因为作为一门工具课 ,语文教学除了要在教学中进行严格的智能训练 ,培养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外 ,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 ,那就是借助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音乐美、形式美等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培养 ,高尚情操的陶冶 ,也就是要以美的语言、美的意境和美的形象去塑造学生美的心灵 ,培养学生的审美心理。一审美心理在语文教学中…  相似文献   

14.
唐洁 《钦州学院学报》2007,22(6):101-103
学生接受教育的最终目的, 是能够成为"真、善、美合一"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语文学科的教材和资源是很好的美育载体,做为语文教师,不但要给学生授以相应的学识,而且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对学生施以审美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并使之获得健康的审美情趣、崇高优美的感情,进一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促使其更加热爱生活,这是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也是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审美的活动过程,我们语文老师要善于挖掘课本和课堂教学中的美,打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课堂上留下美丽的笑容,淌下感到的泪花,进而获得美的熏陶和人格的升华。  相似文献   

16.
马继龙 《甘肃教育》2011,(17):71-71
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发现美、判断美、爱好美的教育,语文教学应提倡审美教育,使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从而获得健康的审美情趣、丰富的文化知识和良好的个人修养,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下面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17.
小学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古诗教学中,我们应当充分发掘它们蕴藏的美,打开学生的心扉,激发心灵的共鸣,使学生理解古诗优美的意境,品味精练形象的语言,陶冶自身的道德情操,提高审美水平和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学是研究人对现实(特别是艺术)审美活动规律的科学。美育则是用美的信息去激发、引导教育对象的心理情感,培养符合人类崇高理想的审美意识,帮助人们获得美的心灵和高尚的情趣。美育是造就人才的重要手段,而语文教学的课堂则是对青少年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阵地。语文课的审美教育就是通过语文中的文学教材,来陶冶学生的情操,即教师按照一定的审美意识(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审美的活动过程,我们语文老师要善于挖掘课本和课堂教学中的美,打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课堂上留下美丽的笑容,淌下感到的泪花,进而获得美的熏陶和人格的升华。  相似文献   

20.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语文教师在按照教学规律组织教学的同时,应注意将美学思想渗透其中,指导学生去感受美、判断美、创造美,不断提高鉴赏能力.那么,怎样才能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给他们一双审美的眼睛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