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翻译是中外交流的桥梁,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和吸收借鉴全人类文化文明成果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对外译介出版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它从一个侧面反应了中国文化对外翻译的发展现状。然而,目前我国翻译工作的整体实力,与国家文化建设要求和社会、时代发展的要求还有相当差距,还存在不少可能影响翻译工作健康发展的因素和问题,尤其是翻译人才短缺问题。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翻译工作座谈会上,与会代表和专家呼吁加强翻译专业教育、完善翻译人才评价认证体系、建立中外翻译人才库。  相似文献   

2.
《对外大传播》2008,(8):8-11
由中国外文局和中国翻译协会主办的第18届世界翻译大会8月4日在上海开幕,来自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1500名翻译界专家和学者围绕"翻译与多元文化"的大会主题展开为期4天的讨论。这是国际译联首次在中国乃至亚洲地区举办国际翻译界的盛会。  相似文献   

3.
该文着眼于中国哲学典籍翻译研究,从现状中发现问题,从问题中拓寻创新之路径,于创新路径中深切体会中西哲学的本质差异,了解中国本土哲学的真谛,从中得出翻译好中国哲学典籍作品的关键在于以中西哲学之眼观中国哲学典籍之独有特色,将中西哲学差异的整体思维观,置于翻译的全过程之中。翻译中国哲学典籍是世界了解中华文明思想精髓的重要传播途径,是建立中国哲学话语与概念系统的手段,更是树立、培养文化自信的关键步骤。作为新时代译者,需在深入了解本国文化根基、吸收外来学说的同时,不忘本民族之地位;深入了解中西方哲学及其差异,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文化传播至世界。  相似文献   

4.
《对外大传播》2014,(8):F0002-F0002
正7月29日,中国翻译研究院成立仪式暨"中国文化对外交流与中译外人才培养"高峰论坛在京举行。中宣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蔡名照到会并致辞。中国翻译协会会长李肇星发来贺信,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唐闻生代表中国译协致辞。来自中央国家机关部委、主要新闻媒体、翻译行业机构、高等院校的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论坛。蔡名照在致辞中指出,中国翻译研究院的成立是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的具体举措,适应了  相似文献   

5.
翻译事业在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8月3日,在芬兰第三大城市坦佩雷举行的第十七届国际翻译家联盟(简称“国际译联”)正式成员大会上,国际译联会员一致通过中国获得2008年第十八届世界翻译大会的主办权,中国上海将作为这届大会的举办城市;同时,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黄友义和中国科学院科技翻译协会副会长邱举良再次当选第十七届国际译联理事。 第十八届世界翻译大会定于2008年8月4日至7日召开,会议的主题是“翻译与多元文化在中国”。国际译联选择中国作为主办方,表明中国不仅在国际译联的历史上,也在全球翻译事业的发展中直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说明国际社会有强烈愿望了解中国。 世界翻译大会自1954年在巴黎第一次召开以来,至今已经举办了十七届,从历次大会的主题来看,“沟通”是其核心。沟通与交往是人类存在的常态,只有在互通有无中知民族和国家之间才能达到相互了解和共同进步。由于不同语言、不同文化、不同习俗所带来的误解成为沟通过程中的主要障碍,而翻译作为跨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在化解矛盾、消除误解、加强沟通的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第十八届世界翻译大会即将在上海召开之际,为使读者了解翻译事业在中国的历史、发展和现状,本刊特推出这组专文,也算是献给世界翻译大会一个小小的礼物吧!  相似文献   

6.
壮族的风俗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广西壮族的民俗文化不仅丰富多彩,而且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广西壮族民俗文化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其进行外宣翻译是在我国“讲好中国故事”背景下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举措,对树立积极正面的中国多民族国家形象有着重要意义。然而广西壮族民俗文化外宣翻译仍存在较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外传播的效果,也不利于广西故事“走出去”。鉴于此,该文以广西壮族为例,分析壮族民俗文化外宣文本的特征,并以目的论为指导,以传递信息、促进对外交流为最终目的,采用适合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翻译策略进行外宣翻译,为广西壮族民俗文化外宣文本英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对外大传播》2009,(8):54-54
2009年6月19日,“2009中国国际翻译产业网上论坛”正式闭幕。这是中国翻译协会自2006年以来第二次举办“中国国际翻译产业论坛”,也是中国译协首次尝试以网络平台来举办的专题论坛。  相似文献   

8.
万全  杨佳  陈建 《对外大传播》2014,(9):F0002-F0002
正8月22日,中国外文局、中国翻译协会、中国翻译研究院在京举行颁奖仪式,代表国际翻译家联盟授予我国著名翻译家、北京大学教授许渊冲先生国际译联2014"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中国翻译协会会长李肇星,中国外文局局长、中国翻译研究院院长周明伟,北京大学副校长高松,中国译协第一常务副会长郭晓勇出席仪式并致辞;中国译协常务副会长唐闻生为许渊冲先生颁奖。许先生就读西南联大时的两位同窗好  相似文献   

9.
黄友义,1975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现为北京外语大学)英语系,进入外文局,供职于外文出版社。当翻译,后兼职于中国翻译协会秘书长。现为中国外文局副局长、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相似文献   

10.
《对外大传播》2011,(7):F0003-F0003
为贯彻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向世界说明中国,促进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汇通与融合,中国外文局和中国翻译协会将于2011年9月23日在北京举办第二届“中译外——中国走向世界之路”高层论坛,论坛将就提高中译外翻译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翻译质量、加强我国对外传播能力等方面进行研讨并提出对策建议。同时,将在论坛期间举办“翻译文化终生成就奖暨资深翻译家表彰”活动。  相似文献   

11.
朱予 《文化交流》2014,(8):26-28
继“中国大运河”“‘长安-天山廊道’路网”(原为“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联合提交)文化申遗项目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次日,即2014年6月23日,“中国南方喀斯特二期”自然申遗项目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批通过。  相似文献   

12.
双林 《文化交流》2009,(4):20-22
公元1275年,一位威尼斯青年历经4年长途跋涉,来到中国元朝的都城大都。在随后的17年时间里,他南来北往,足迹所至,遍及西北、华北、西南和华东等大半个中国,最后辗转到达被其称为“世界上最华贵的城市之一”的浙江杭州。他就是享誉全球的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  相似文献   

13.
晚清重臣曾国藩、曾国荃,在中国占有显赫的历史地位。然而,这个家族里的杰出女性却鲜为人知,曾宪植就是其中很值得称道的一位。她有着与生俱来的美丽和气度,有着东方女性的端庄典雅和西方女性的真率潇洒。  相似文献   

14.
春天,对中国美术学院来说是特别的。因为在这个季节里,毕业班学生的毕业创作展览一场接一场,展示同学们舂潮般涌动的创意,收获同学们几年学习的成果。今年3月31日,中国美术学院与德国柏林艺术大学强强合作的结晶—一首届中德研究生项目(CDK)毕业生作品展开幕L中德双方合作单位的负责人、教授和同学们欢聚在一起,  相似文献   

15.
洪晃者,因讲话口无遮拦,人称其为“名门痞女”,也因其生活潇洒有人尊其为“趣女”。洪晃,章士钊的外孙女、章含之的女儿、乔冠华的继女、陈凯歌的前妻,被评为2007年度中国十大魅力女人。目前担任《I LOOK世界都市》杂志主编兼出版人。她却自嘲:不修边幅的女人是不可能当女性刊物主编的。我基本上不修边幅,而这事全赖我妈,因为她没把我生得漂亮点。洪晃聪明但不失幽默,以大气且别出心裁的文字,在调侃生活的同时,大胆评论各种热辣事件,为新时代的女性作出了令人折服的气质榜样。  相似文献   

16.
江南第一庙     
“灵祠屹立古江头,潮落潮生几度秋。静夜一轮沉底月,尚疑素魂漾中流。”从我的记忆中,从来没有一座庙有如此虔诚的参观者,也从来没有一座庙让参观者如此惊叹不已。这就是被誉为“江南第一庙”的曹娥庙。  相似文献   

17.
夏之明 《文化交流》2012,(2):1-M0002
诸乐三作品展,2011年12月18日至25日在浙江美术馆与观众见面。诸乐三(1902——1984),名文萱,字乐三,浙江安吉人,浙江美术学院教授。当今领衔江浙的著名花鸟画家几乎都出自他的门下。  相似文献   

18.
明代文学家谢铎乡居时曾创办方岩书院。方岩是中国最大的火山平台,本名方城山,位于温岭与乐清的交界处,晋王羲之《游西郡记》记载:"临海南界有方城山,绝巘壁立如城。"唐天宝六年(747)易名王城山。方岩旁边还有一块"剑岩",倚天而立,气贯长虹。沿方山北麓山门拾级而上,梅雨瀑下、峭斗洞旁,  相似文献   

19.
栗子 《文化交流》2013,(2):57-59
"故事富有想象力,情节荒诞而又真实。层层推进的梦境和焦虑,无处安放的身体和灵魂,使这篇性情写作的寓言作品颇具郁达夫小说之风。"这是主办方为甫跃辉获短篇小说提名奖的作品《巨象》写的授奖词。这位28岁的男孩,看起来瘦小甚至有点弱不禁风,笑起来,眼神中,还藏着一丝忧郁。同是获奖者的东君在一旁"羡慕"地说:他真的有点郁达夫的味道呃。  相似文献   

20.
很多人都知道,近代史上与杭州关系最密切的美国人是司徒雷登,但很少有人了解,英国也有一位“司徒雷登”式的人物——梅滕更。梅滕更在杭州居住了近半个世纪,开拓和发展了杭州的西医事业,也就是浙医二院的前身——杭州广济医院,算得上半个杭州人。今年正好是浙医二院最早的前身直大方伯戒烟所建立140周年。1869年,英国圣公会派麦道斯医生在杭卅I直大方伯巷设立戒(鸦片)烟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