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小倩  张冬 《文教资料》2009,(33):19-20
本文主要从女性主义的角度解读《苏菲的选择》这部小说,阐释了女主人公苏菲始终困在男权制囚笼里.她对父亲绝对的服从,对集中营纳粹分子聂蒙德和霍斯的引诱,对内森无自我的依赖,她的一生都活在男性的控制和支配中,她仅有的一点女性唤醒意识也被自己对生活的绝望耗尽了,她最终选择了死亡,成了男权制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2.
贾斯佩、哈士贝、乐纳丹三个强盗住在豆蔻镇,他们好吃懒做、不讲卫生,靠到镇上偷东西过日子。这次他们竟然把苏菲姑姑偷回家当管家,替他们打扫强盗窝。谁知道苏菲姑姑很不好惹,竟然强迫他们自己去搞卫生、种蔬菜,于是倒霉的强盗只好又把地送回镇上去了。  相似文献   

3.
苏菲趣事     
苏菲是一个小姑娘,五岁了。除苏菲外,她还有好多名字:苏格格,是妈妈和三姨在她没有出生时就起好的名字;小兔糕,是姥姥叫她的;小福建,是二舅给她起的;苏格楞子,是三姨起的既有异国情调又标志着性格特征的名字。 买单、Call仔 我第一次带苏菲参加婚礼,被安排和一桌不相识的人共餐。苏菲毫无拘谨之态,逢人举杯她亦站起挨个碰杯。吃饱喝足,她擦了擦嘴大声喊:“小姐!买单!”原本不相识的人乐哈哈地融洽了许多。苏菲对新娘子一会换一套衣服充满了艳羡和好奇,一遍遍地问我新娘  相似文献   

4.
苏菲寻龙记     
正7岁的澳(ào)大利亚小朋友苏菲想要一条龙做宠(chǒnɡ)物,于是她悄悄地给国家科研组织机构写了封(fēnɡ)既可爱又有礼貌(mào)的信,希望科学家们帮她实现这个愿望。科学家们对苏菲的信认真地进行了回复,他们说,虽然没办法送给苏菲一条真龙,但他们愿意为苏菲制作一条"专属龙"。不久,苏菲真的收  相似文献   

5.
苏菲的世界     
你是谁?这个世界从哪儿来的?有一天,一个15岁的挪威女孩,苏菲,在自己家的邮箱里发现了一封写有这样问题的陌生人的来信。从此,她就踏上了这一奇妙之旅;每一个人都跟随她踏上了这一奇妙之旅。苏菲成为了阿尔贝托的学生,他50岁,是一位哲人,他开始教授苏菲哲学史。从苏格拉底时代前的希腊到法国的让·保罗·萨特,她踏踏实实地了解了这些主要哲学人士和他们的思想。不单单只是哲学课,还有一个美丽的故事,有树丛中的小木屋,有具有魔力的铜镜,有令人惊叹的邮递狗赫尔姆斯,甚至还依稀有小红帽和小熊维尼的身影。或许每一个人读完这本书的第一页,就…  相似文献   

6.
再谈马加爵     
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问题。当一个人真正想要杀死另一个人的时候,自己的生死是他要面临的最重要的抉择。杀人必先杀己,杀己后也就无所谓杀人。  相似文献   

7.
一、导语点拨在生与死的抉择中,有谁不渴望生存呢?然而人类发展史表明生死不能尽如人意。因而便有了“死有重于泰山,轻如鸿毛”之说。举一个大家挺熟悉的例子来说罢,邱少云,一个朝鲜战场上的普通战士,当火烧到他身上的那一刻,他完全有选择生的权利,然而他却选择了死,因为他的选择可确保整个战役的成功。而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发生在一群斑羚之间的故事,看看处于险境的它们是怎样选择生死的。下面我们一起学习沈石溪的散文《斑羚飞渡》。  相似文献   

8.
One树洞听见了什么小树林里,有大朵大朵的云,阳光开在四月的树叶上,温暖炫目。苏小菲从苏菲的怀里跳下去,苏菲跟  相似文献   

9.
苏菲的杰作     
苏菲不是一只普通的蜘蛛,她是一个艺术家。她从小就会织网,画面上出现了许多造型奇特的网,有的像树叶图案的降落伞,有的像圆满的太阳,有的像心型的吊床……小苏菲是所有作品的中心,她像个创意无穷的孩子在尽情地施展她的才华。很多人都说,苏菲总有一天会织出了不起的杰作。等到苏菲独  相似文献   

10.
苏菲的杰作     
苏菲不是普通的蜘蛛。苏菲是艺术家。  相似文献   

11.
儒家学者历来重视个体生命及其死亡的伦理意义和价值,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理性思考.儒者认为生与死都是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他们重视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认为"人为天下贵";但在面对生死抉择时,更重视生存的道德价值.  相似文献   

12.
苏菲爱欲情结的表征在于她经历集中营的摧残后能坚强活下来,却沉溺于与情人内森的关系中百般忍受其凌辱,最后跟从情人服毒身亡。从心理学的视角分析认为,苏菲的爱欲情结及其死亡的心理动因包括两个方面:父爱的缺失导致对爱的极度渴望和宗教教规对情欲的压抑导致情欲的积聚。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三个方面剖析了产生苏菲悲剧的原因 ,揭示了悲剧的实质  相似文献   

14.
“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有一天当你听到或看到这样的问题时,你会如何回答呢?你是否曾思考过世界的本源是什么,人到底从何而来的呢?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把我带入了《苏菲的世界》。我在神秘导师艾伯特的指引下,在神奇女孩子苏菲的陪伴下,开始了对人生、对世界、对社会的思索与探求。  相似文献   

15.
死亡意象遍布鲁迅中期作品,国民对他人“死亡”的态度,同时折射出自己的生存态度和生命态度。在生死不明的暧昧状态中,中国民众是糊涂地死,愚昧懵懂地生。鲁迅由个体生命死亡的主题延伸出对民族存亡种族命运的深深关注、忧虑和思索。  相似文献   

16.
杜十娘与李甲“情好两载”,“中道见弃”,怒而沉江,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追求人格尊严和人生自由的悲歌。其间,悲剧主角杜十娘有一段抉择生死的心路历程。解读这一生死抉择的过程,体味作者艺术创造的合理性,不能不注意到“鸾凤和鸣”时的杜、李关系中已然存在的不谐之音。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三个方面剖析了产生苏菲悲剧的原因,提示了悲剧的实质。  相似文献   

18.
迟子建的《白雪乌鸦》描述了1910年哈尔滨大鼠疫的惨烈事件。在作品中,我们看到灾难面前众生百态的日常生活。小说在向死的生存境地中描绘出人对死的恐惧和生的渴求,鼠疫有着巨大的毁灭力量,这力量从反面促使群体在毁灭中获得重生,在爱恨情仇演绎中,展示出生死之地的人性抉择。  相似文献   

19.
周德新 《华章》2007,(9):53-53
儒家死亡观是以孔子为代表的死亡观的流变.儒家死亡观一方面重生轻死,而另一方面又十分注重厚葬,这反映了儒家对死亡理解的矛盾性.研究儒家的死亡观,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看待死亡,树立生死辩证统一的观点,提高生存质量和实现生命的价值,有具有积极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新年将至,他却远离,年仅48岁。他倒下时,罕见的风雪严寒肆虐荆楚大地。生死抉择的紧要关头,他以自己瘦小的身躯,为百姓抵挡死神的淫威;生死抉择的紧要关头,他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人民公仆见义勇为、无私奉献的壮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