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周礼》灾荒思想包含了减灾思想与救荒思想两个方面,以往学者不作区分,二者的区分对中国早期的灾荒思想水平的认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助字辨略》、《经传释词》比较略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助字辨略》和《经传释词》都是古代研究汉语虚词的专著,它们在学术上各有所长。本文从两书的体例、撰著的出发点和目的、语法思想、虚词研究的方法、引据以及不足等五个方面对二者做了一个粗略的比较, 以便于大家能够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这两部专著。  相似文献   

3.
彝族叙事咒祝诗《孜孜尼乍》与文言短篇小说《画皮》都讲述了一个女鬼的故事,并都有着因果报应、男尊女卑等思想内涵,这是二者的共同点。但二者在作者、民间信仰文化、作品语言形式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别。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在于二者是产生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作品。  相似文献   

4.
张东 《襄樊学院学报》2007,28(12):72-76
《报任安书》与《出师表》是同一时代不同时期的两篇文章,是两个处于不同历史条件下的身份不同的人所写的,反映的内容与表达方式迥异。但却在思想基础、情理、感情、文学等方面又有其通同之处。他们都是感人至深的不朽篇章,无论从思想内容、艺术形式以及文风等方面都对后世文章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复仇是古今中外文学的一个恒常主题,广泛地存在于文学作品中,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各自所代表的文学、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其中《基督山伯爵》和《赵氏孤儿》是中西方表现复仇主题的经典作品。两部作品都是写复仇故事,但二者在复仇动因、复仇者心理及性格等方面所表现的复仇主题存在很多差异,二者在复仇主题方面的差异与各自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民族文化等方面的不同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节南山》与《黍离》是《诗经》中两首著名的"政治感怀诗",但二者在情感表达方式、艺术表现形式、对社会关注的角度以及可歌唱性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奥瑟罗》与《伪君子》两部作品有极大的差异性 ,但两剧中主要人物思想、行为、性格方面又有许多相似之处 ,形成一定对应关系。从中可以分析和理会莎士比亚与莫里哀作品的内涵 ,认识他们的思想特征、创作旨意、艺术风格及其发展变化的流程。  相似文献   

8.
虽然分别讨论《诗学》和《文心雕龙》的成果业已汗牛充栋,但学界对二者的比较研究,尚不多见,讨论尚不热烈。是什么原因致使二者影响下的学术和思想传统大为不同?是什么因素使二者十分相像,却又道行殊途?多种解释都可能是看似合理的答案。但唯有伦理生态,配合思想传统的方法模式,构成了中西风格和精神迥异的两种学术理路。  相似文献   

9.
《左传》、《战国策》中的评论在体式方面有相同的地方,一般都在叙述之后,是典型的"叙述+评论"的形式,且评论篇幅都不是很长。也有相异的地方,《左传》的评论多假以"君子曰"的形式,作者很少直接介入评论;《战国策》中作者开始直接介入评论,极少采用"君子曰"的形式来评论。评论即"颂赞"这一文体的限制,是二者的评论都以短篇为主的原因;二者在评论体式、评论倾向、评论的审美效果方面均有不同,其原因主要有时代和思想根基的不同、评论对象的不同、作品本身的差异等。  相似文献   

10.
《齐》《秦》诗风异同论——兼谈二者产生的文化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风》和《秦风》是《诗经·国风》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都有反映打猎、爱情婚姻、统治者生活的诗篇,但体现出了不同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二者在虚词的运用、句式和抒情方式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之所以出现这些差异,是因为它们产生的文化背景不同。  相似文献   

11.
季札、子夏、师乙是先秦地位不同的文艺鉴赏家,把他们论乐文字放在一起考察,会发现:齐宋郑卫四音源于一个母体,它们都是东夷之音。这四地音乐在历史发展中又形成了各自的特点。季札是一个受周代传统思想影响很深的鉴赏家,但他承认美的独立存在;子夏是儒家重要人物,认为美与善密不可分;师乙则是一个纯粹的艺术鉴赏家。  相似文献   

12.
秦观居苏门四学士之首,深得苏轼赏识。然而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在词的创作上,秦观走的不是他老师的路子,词风迥异苏轼而近似柳永。因此,历来秦柳并称。那么,秦观既为苏门学士,其词为何多学柳永?对此,笔者认为,秦观由于个性、气质与苏轼存在着差异,也由于在艺术上有新的追求,秦词不可能呈现出与苏词完全相同的面貌,但秦词不仅受过柳永词的影响,更深受苏轼影响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比较分析秦苏词风相似之作,深入探讨秦观对苏轼词风的继承,有助于我们对秦词的全面了解和评价。  相似文献   

13.
与柏拉图的思想一样,《乐记》作为我国先秦美学思想的集成,其所致力于追求的是建立一个有序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共同体,所以其音乐美学思想并非独立存在,不能离开他们的整个思想体系。与柏拉图思想所不同的是,传统中国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经济基础与古希腊存在巨大的差异,因此导致了其思维方式的不同,从而影响了世界上两个重要文明在之后数千年的走向。如今,世界各国文明的交流越来越紧密,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现代化的转型。如何认识两者,关系如何认识我们自身;如何认识过去,关系我们当下的现状甚至是未来。  相似文献   

14.
区域经济开放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理论综述入手,阐述区域经济开放的相关研究成果,从贸易流动、资本流动和劳动力流动三个方面来概括区域经济开放,并借此理论框架来剖析温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认为温州的区域经济开放实际上走了一条先区际化而后国际化的路径。针对现阶段温州区域经济开放中存在的问题,要明确在外温州人的定位,加强在外温州人的工作;改善投资环境,创造更好的开放条件。  相似文献   

15.
先秦诸子学说为中国历代所重视。然对其观念的重视大大超过了对其思维的重视。而对其思维的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不待言说的。笔认为先秦儒道的思维,是人与对象的生命一体化的主体性、整体性、诗意性的心理过程。而将这一心理过程以诗意的语言及类比隐喻的方式予以表述,便形成了儒道化,儒道化正是其思维的结晶。本拟从思维的定位、思维的素质、思维的方式、思维的符号及其表达等方面对先秦儒道思维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学说史上 ,经济学家对人口与经济之间关系的认识各不相同 ,究其原因 ,可以发现 ,由于所处的历史时期和国家不同 ,不同的经济学家面临着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 ,人口对经济的作用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同时 ,经济学家不同的价值观也是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对于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而言 ,比较这些理论 ,博采众家之长 ,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人口经济政策 ,将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快速实现 ,并能避免由于短视造成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7.
管子和晏子同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宰相,二人以其显赫的政绩名垂青史.管子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子家产殷实,富可敌国.晏子晚管子一百多年,一身仕三朝,从政五十六年,晏子时代的齐国,国力要比管子时的更加雄厚,而晏子家无积蓄.造成管子与晏子贫富差距巨大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持有不同的财富观.  相似文献   

18.
战国中期,周王朝已经衰落不能号令天下,诸侯中老牌霸主魏国也已衰落,新的强国秦、齐、赵先后崛起,称王已不再显赫,于是秦国率先称西帝,而送东帝给齐国。由于燕国为了达到报齐国灭国之仇,派间谍苏秦到齐劝说齐王废除了帝号,再加上其他各国不愿秦国强大,然后合纵攻秦,迫使秦国也废除了帝号。最终造成了齐灭宋国,激怒了各国,形成了合纵攻齐的态势,秦国由此形成一强独大。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邓小平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十分注重少数民族人权的实现。由于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虽然他们人权思想的最终目标一致,即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但其途径和手段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毛泽东重点解决少数民族人民的生存权问题,在生存权获得的情况下再考虑发展权,并且主要是通过政治途径解决;邓小平重点解决少数民族人民的发展权问题,通过发展权的进一步实现深化生存权,主要是通过经济途径解决。这些理论的探索对少数民族人权思想的发展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刘勰养气思想中的"气"属于自然体气、生理之气的范畴。其"养气"思想包含有两个突出特征:第一,保养好体气。顺应人的自然本性,不要过度劳神苦思;第二,强调气的个体差异性,顺势利导,不要勉强。养气思想的提出与汉魏以来社会动乱、朝不保夕的社会历史背景,与汉魏以来崇尚"养生"的社会风尚以及个体意识的觉醒等几方面只有渊源关系。刘勰"养气"思想至今依然拥有鲜活的生命力,值得潜心品味和身体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