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体育》2013,(2):22-34
“我就是一个破X教体育的。”这句话出自80后体育老师郑旭(化名)之口。郑老师在北京朝阳区的某所中学任教,目前带着5个班的体育课。说起作为体育老师这个职业,郑老师的话语里透着80后惯用的的调侃口吻。一个“教”字,代表着几分荣耀,而一个“破X”。流露着些许无奈。同样是校园里的一员,体育老师是比较特殊的一个群体,  相似文献   

2.
我校位于武山南部山区,由于条件艰苦,多少年来教师非常短缺,尤其是科班出身的体育老师就更缺了。多年来,一个有千余人的初级中学就我一个专职体育教师。我天天盼,年年盼要是能分配来几个体育老师那该有多好。2002年9月,我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县局给我们学校分配来两位年轻的体育教师,见到他们我别提有多高兴了。新学期开始,按惯例体育课第一、二周要上队列队形练习。起初,我们各上各的课。一天,在课间休息时,他们两人走到我跟前,愁眉苦脸,很不高兴,我以为出了什么事。忙问:“小韩,小车老师有什么不顺心的事,我是否能帮忙?”他们两人同声说:“…  相似文献   

3.
<正>回想17年前,我拿着派遣证,到集团组织部报到时的情景:组织部长打电话到子弟学校,请他们派个人过来接我。来接我的人长着矮壮的身材,穿着一身运动短装,一看就是体育老师。那就是我们的教研组长——陈华洲老师,那年,他已50岁。虽然已过去17年了,但我依然还清晰地记得陈老师对我说的那句话:“小廖,我是来接你的。我是咱们学校第一个专职体育老师,你是第一个女体育老师。咱们俩都是第一。”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让我一个战战兢兢踏入社会的女孩子,陡然有了一丝自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新课程的实施,给了我们体育老师更大的发挥空间。但在新课程实施了一年以后,出现了:“运动量大的不教;危险的不教;学生不喜欢的不教”的局面。这种局面的产生,给我们体育老师提出了一个疑问:“我们应该教些什么呢?”“我们的孩子应该学会些什么呢?”。带着这些问题,我回顾了自己一年以来的工作,并仔细剖析了五大领域目标中的运动技能目标。产生了一些,个人对新课程运动技能目标的认识和理解,并提出了体育技能目标在实施过程中的若干建议,供大家参考。二、对运动技能的重新认识导语:在新课程实施以前,由于外界过分强调五大领域…  相似文献   

5.
<正>两三年没有参加高层次进修学习了。收到成都全国十城市体育教学展示课通知,就迫不及待匆匆赶往成都,满含期待,希望成都之行给我带来不一样的精彩和震撼。第一天的七节课,听课笔记详实,自我感觉听得相当认真。可是时隔一个星期,让我再回忆情节,已经觉得有些困难。造成记忆不深刻的原因,我认为有两个:主观原因,生活琐碎繁杂,岁月不饶人,年龄大了易忘事;客观原因,是感觉这些高层次的教学课有点脱离自然课堂教学,不能引起我太多的共鸣,有些受伤,或许是期望太大,所以心情落差就更大,也可能是潜意识里不愿意多想起。回忆起自己上学时的经历,对教师们公开课的印象已经模糊不清了,但小学时候的一节体育公开课在我的脑海中至今清晰无比。那时,语文老师刚好生病,体育老师就兼教语文课。为了上好这节体育公开课,体育老师间接的把语文课也变成了体育课,我们每天都在操场上"排练"那节公开课,从简单的开场白问好,到队列训练,江  相似文献   

6.
邵伟德 《体育教学》2012,(10):20-23
一、运动安全与保护帮助的关系?【浙江·邵伟德】:体育课的安全问题一直是广大体育老师比较纠结的问题,运动难度较小的项目固然安全系数较大,但我们总不能只教没有难度的运动项目,对于这个问题,大家可以谈谈自己的看法。【山东·梁西军】:安全是第一位的,如果出了安全问题,你课上得再好,也是失败的。  相似文献   

7.
学校体育是党的教育方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搞好体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个体育老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的重要任务。以上这个认识,我有一个逐步理解的过程。有一次我给三年级的班上课,课前我没有认真准备,只是看了一下课程内容。上课时由于对教材分析不透,所以弄不清广播操第三节踢腿运动的难点所在,因而教这节操时,有不少同学做成手脚一顺,当时也拿不出好的解决办法。在进行后面的内容时,由于教具没准备好,场地没有画,因此又出现了调队混乱、现拿教具、现画场地等现象。我的话没少说,劲没少使,但课的效果却很差。  相似文献   

8.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笔者觉得要促使定向运动教学规范高效,也必须"三省吾课"。定向运动是一项挑战体能与智能的运动,深受学生喜爱。在普及和推广过程中,如何让定向教学规范高效,如何让普通体育老师也能上出"专业"的定向课?结合笔者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了"三省吾课"的方法力求教学规范。下面以定向接力课为例来谈谈具体的做法,望同行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9.
<正>我是一位体育老师,任两个年级七个班近500名学生的课,如何与学生有效的交流是我在教学中遇到的一大难题。开始我尝试着利用课堂的时间和学生交流,效果并不理想。后来我改为给学生写评价的“友情卡”,结果不仅发放和回收  相似文献   

10.
孙晓婷 《体育教学》2011,(10):30-30
由于本人工作的变动,此次兰州体育教学观摩研讨会是我最后一次作为体育老师来参加,因此倍加珍惜,坐在西北师范大学附中的体育馆内,认认真真地看了全部十四节课,富有青春活力的青年教师和成熟稳重的中年教师都从不同的侧面展示着各自体育教学的风采,使我饱尝了这次体育学科的盛宴,从未如此集中地看这么多精彩的、高质量的体育课,真的是很过瘾,收获也颇丰。  相似文献   

11.
<正>作为体育老师,你对自己的工作热情还高吗?作为体育老师,你曾对自己的工作有懈怠情绪吗?作为体育老师你曾想过改行吗?是的,这些问题都曾在我身上出现过,这就是我作为一名体育老师曾经历过的"七年之痒"。  相似文献   

12.
貌似风马牛不相及的题目后面却是一个拉不开、扯不断的关系和一场不能说不激烈的“竞争”。一位中学老师这样对我说:“我现在不敢上篮球课了,因为班上冒出一群 NBA 的球迷,他们每天的话题都是篮球,下了课就打篮球,现在球打得比我好。篮球的技战术比我还门儿清,你说我这篮球还怎么教?”另一位中学老师却也对我这样说:“以前教女学生踢足球甭提多费神,她们不爱踢也不会踢,一听上足球课就溜号,这下好了,  相似文献   

13.
《体育师友》2019,(1):49-51
不知从何时起,体育老师成为全民吐槽的对象,"你的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吗",前段时间高铁"扒门事件"青岛电视台女主持人公开说,如果扒门的是体育老师还不违和,更是引起了轩然大波。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没有人会希望自己付出努力的职业被社会歧视。类似这样的话语对广大体育老师造成了极大的心理负担,如不及时引导并加以解决,不仅影响自身的发展,也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学生心理需要关注,教师心理也同样需要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14.
任何的教育理念、教育原则、教育内容无不是经过教师得以实践和实现。作为教育思想与教育现实的纽带,任何教育教学改革都以教师自身理念与方法的更新为前提。鉴于此,我对自己所教(水平三)9个班的594名同学做了"你喜欢怎么样的体育课?请你给体育老师说几句心里话"的问卷调查,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   

15.
作为体育老师,我经常拿"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有钱难买健康""健康就是福"这些话来教育我的学生.几年的班主任当下来,我也一直坚持和学生一起运动,收获颇多.  相似文献   

16.
平凡的幸福     
<正>常常有人问我:"你为什么会选择当一名小学体育老师?"我的回答是:"我喜欢这群孩子,喜欢那片绿茵草地;我身边还有一个非常好的团队。"  相似文献   

17.
<正>提到"小胖墩",作为体育教师的我们并不陌生,就拿我来说,我教六年级六个班,平均一个班就有四个"小胖墩",这些"小胖墩"身体素质很差,况且不爱运动,严重影响体育课的学习。起初我也感到很头痛,但我后来看见班上的"小胖墩"越来越胖,我又感到很自责,作为他们的体育老师我是有责任帮助他们减肥的,也有责任去帮助他们上  相似文献   

18.
非常有幸此次能代表黑龙江省参加东北三省第八届体育教学观摩研讨会进行做课,接到通知时既兴奋又紧张,同时感到无形的压力,能不能把课做好,是摆在我面前的第一大问题。在与同事交流的同时,又及时同省体育教研部的领导进行沟通,明确了目标,力求在交流的过程中,能对前来学习和交流的各位优秀体育老师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正> 近两年,我观摩的体育研究课、公开课、试验课不少。总结其特点,教者对课的开始、中间部分在教学、教法方面研究甚广、功夫颇深,然而对课的结尾研究显得比较薄弱。我以为不能轻视、低估课的结尾。 课堂结尾教学,一般可采用下列方法: 一、放松法。即尽快地消除运动造成的疲劳,使学生高度兴奋的情  相似文献   

20.
2004年10月22日 ,学校的早操做完以后 ,我看见校门口处有个一年级小女孩的父母亲拉着她的手 ,想送她回班级上课 ,但这个小女孩哭着说不想上课 ,并想向校外走 ,当时我也没怎么在意。过了几天 ,我发现我所教的一年级3班有个小女生 ,连续几节体育课都缺席 ,我就询问她的同学 ,回答说 :不舒服。叫同学去叫她 ,她也不出来上课。这是怎么回事?后来我找班主任了解才知道 ,她不喜欢上体育课 ,很怕体育老师 ,所以才不愿上学 ,不愿上体育课。我感到很震惊 ,说实话 ,我教了二十几年的体育 ,都是很受学生欢迎的 ,出现这种情况还是开天辟地头一回 ,觉得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