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崔健 《新闻导刊》2005,(1):56-56
北青传媒计划拓展新的广告业务,而不再过分依赖《北京青年报》的广告收入“我们将有更多的广告收入来自北青报以外的媒体。”北青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执行董事孙伟说“今年我们计划收购创办一系列报纸、专业性杂志。下半年开始会考虑进军电视业。”孙伟说。目前北青传媒的广告收入95%来自《北京青年报》据了解,北青传媒将有三分之一的广告收入来自新开拓的业务。  相似文献   

2.
《今传媒》2005,(3):45-45
1月7日,《第一财经日报》报道,北青传媒计划拓展新的广告业务,而不再过分依赖《北京青年报》的广告收入。据北青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执行董事孙伟说,“今年我们计划收购创办一系列报纸、专业性杂志。下半年开始会考虑进军电视业。”目前北青传媒的广告收入95%来自《北京青年报》。北青传媒将有三分之一的广告收入来自新开拓的业务。北青传媒去年的广告收入为7.87亿元,  相似文献   

3.
世界上有这样一类人,他(她)们的降临仿佛天生就是为了某一项事业的创造和推进。题记如果说人总是因为一种感应和沟通而偏爱和关注某一个事物,那么《北京青年报》作为十几年被读者经久不紊地偏爱和关注的一张地方报纸,在它从众多报纸中脱颖而出的初期和中期,一种叫做“社会大特写”的报道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这体裁的一个重要的探索者和实践者就是北京青年报记者杨菊芳。有人曾经讲过这样的话:“有的人是通过《北京青年报》认识了杨菊芳,有的人是通过杨菊芳认识了《北京青年报人”从被称为“北京青年报社会大特写的里程碑”、评为全…  相似文献   

4.
刘静 《青年记者》2007,(12):117-117
目前招聘类报纸的广告业务已进入平台期,并呈现下滑的趋势,仅靠纸质媒体广告收入的单一经营模式面临考验。上海《人才市场报》、《北京人才市场报》、《前程无忧》、《手递手》、《北京劳动就业报》都开始探索与网络相结合的运营方法,除此之外,许多综合报的人才专版,如《北京青年报》的《人才时代》周刊,《北京晚报》的《人才周刊》等,则是附着在大报的网站上。它们的网络化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存在很多问题。不“触网”怕跟不上“潮流”,“触”了网却又徘徊不前,这是许多招聘类报纸面临的尴尬处境。  相似文献   

5.
陈伟 《青年记者》2007,(12):118-118
1996年前,《北京青年报》是由报社设立的发行部负责发行,但发行效果不佳,严重阻碍了报纸的发展。为扩大发行规模,打破资金瓶颈,《北京青年报》决定联合几家公司组建小红帽发行公司。在小红帽的努力下,《北京青年报》的发行量一路攀升,到2002年,该报的订阅量位居京城首位。于是,“小红帽”发行模式走红全国。从我国报纸发行模式的历史变迁来看,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媒科技》2005,(1):39-39
<正>[第一财经日报]1月7日,北青传媒计划拓展新的厂告业务,而不再过份依赖《北京青年报》的广告收入。“我们将有更多的广告收入来自北青报以外的媒体。”北青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执行董事孙伟说。  相似文献   

7.
辛妍 《传媒观察》2004,(3):11-13
近年京城的报业市场热闹非凡,新媒体纷出又纷争。有人说,面对京城报业的博弈,有一个人比较从容。此人即是原《北京青年报》社长、现《北京娱乐信报》(以下简称《信报》)的社长崔恩卿。“他之所以从容,是因为看到了规律”。《北京青年报》以他领军,在90、91年就开始明确地走向市  相似文献   

8.
国内媒体日前纷纷报道,美国医生怀特将赴乌克兰操刀换人头。据“中青在线”介绍,较有影响的《扬子晚报》、《北京青年报》、《江南时报》等多家媒体报道了这条耸人听闻的“新闻”。7月25日,留美生物学博士方舟子将这则新闻收入新语丝网站伪科学新闻专栏“立此存照”,并指出:“智力稍正常者都不会相信。”这话很伤有关媒体编辑、总编辑的自尊心,但事实就是如此。  相似文献   

9.
马少华 《新闻界》2002,(4):9-10
当主流媒体依然保持着年节、重大会议才偶一露面的社论规格的时候,一些走向市场化的报纸和新报纸上,则不声不响地出现了每天一篇、每期一篇的时评风格的“社评”栏目。比如:以挂“本报评论员”并真实署名的《北京青年报》每天二期的“今日社评”、《工人日报》每周五期评论版的以本报评论员真实署名的社评;发表在报纸头版、不署名的《21世纪经济报道》社评、《经济观察报》社评。与主流媒体的社论不同,这些“社评”,无一不是时评。比如《北京青年报》2002年1月9日二版的“今日社评”是《且看足协如何钓“大鱼”》,评的是当日一、二版…  相似文献   

10.
笔者去年前往京城考察学习北京报业的绩效管理,最后决定选取《北京青年报》、《京华时报》、《精品购物指南》和《财经》双周刊,并谓之“京城传媒四少”。  相似文献   

11.
《北京青年报》在我国青年报刊之中,无论是社会影响还是经济效益,都是站在前列的。它的发展速度及方式曾引发了关于“北京青年报现象”(以下简称“北青报现象”)的讨论。在一定意义上,《北京青年报》对于我国青年报刊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因此,我们对于青年报业前景的研究,不可避免地要从解剖分析“北青报现象”入手。  相似文献   

12.
范玲 《新闻传播》2004,(10):34-35
新千年伊始,在国内报界掀起的新一轮改版浪潮中,“瘦报”是突出的特点之一。随着《北京青年报》、《南方日报》等颇具影响力的报纸改成“瘦报”,各地的党报和都市报也纷纷“瘦身”以迎合这一潮流。  相似文献   

13.
肖雪 《今传媒》2006,(8X):38-39
近年来,随着报纸的不断扩版,各报陆续设立新闻图片专版,如《南方都市报》的“目击”,《北京青年报》的“图片纪实”等,《深圳特区报》在开办图片专版“数码传真”之外,还利用头版的左边栏设立了图片导读“图话新闻”。在这种新的报纸发展趋势下,《西安日报》的“视角”专版便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4.
范玲 《新闻采编》2004,(2):10-11
新千年伊始,在国内报界掀起的新一轮改版浪潮中,“瘦报”是突出的特点之一。随着《北京青年报》、《南方日报》等颇具影响力的报纸改成“瘦报”,各地的党报和都市报也纷纷“瘦身”以迎合这一潮流。  相似文献   

15.
《新闻传播》2005,(2):61-61
《经济日报》一,《北京青年报》《新民晚报》《深圳特区报》《大连日报》《华商报》等首批6家中国内地有较大影响的中文报纸已经加入了世界中文报业协会,从而在国际传媒界获取更全面有力更真切生动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6.
近来,《北京青年报》再次成为国内报业竞争的焦点之一。据《证券时报》披露,在国内A股上市搁浅的《北京青年报》已经调转了它的资本路向,打算在今年10月前完成在香港上市计划。拟在香港上市的《北京青年报》资产是报社的广告、发行、印刷、纸张业务体系,即北京青年报传媒发展股份  相似文献   

17.
在北京繁华的阜成门大街,树立着一块《北京青年报》的大型广告牌。画面上,是采访悉尼奥运会的摄影记者胡金喜的照片。 将本报摄影记者印在广告牌上,在新闻界可是个新鲜事儿。《北京青年报》对摄影的重视由此可见一斑。 同时,《北京青年报》的图片运用,在业界一直颇受好评。该报摄影记者如何看待自己的工作呢?且听他们的“口述实录”——  相似文献   

18.
田利平 《传媒》2000,(3):47
一位太原读者致电本报,问是否出过《北京青年报》“益肾兴阳专刊”。他传来报样,果然有《北京青年报》的报头。 记者随即赶赴太原见到了这位读者手中的报纸。报纸4开4版,“北京青年报”报头几个字上有“益肾兴阳专刊”字样。内容全都是介绍一种壮阳药的,在一版有“媒体关注”栏目文章《国药当自强》,4版印着“新闻周刊”的报头,旁边有“记者行动”,内容是一些男性性功能障碍的调查情况,最终也推出了这种药的名字。 该报纸上还印有该种药的太原直销地址,一共是4家正规药店,此外还有热线咨询电话  相似文献   

19.
1997年北京青年报女记安顿根据当事人的口述进行实录,在《北京青年报》上首开隐私倾诉的专栏,然后集结成《绝对隐私》出版。这个事件具有非常的意义,因为它标志着一种新的媒介现象的出现。今天,当你翻开报纸,“隐私倾述”、“情感实录”等栏目触目皆是;广播电视各类谈话节目关涉隐私的也越来越多。悄然之间,媒介对隐私的追逐变成了隐私所有在媒介上的主动倾诉。隐私在媒介上的传播成为一种颇为流行的媒介现象。  相似文献   

20.
1997年北京青年报女记者安顿根据当事人的口述进行实录, 在《北京青年报》上首开隐私倾诉的专栏, 然后集结成《绝对隐私》出版。这个事件具有非常的意义, 因为它标志着一种新的媒介现象的出现。今天, 当你翻开报纸,“隐私倾述”、“情感实录”等栏目触目皆是; 广播电视各类谈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