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出版界前辈叶圣陶以文学家、教育家知名,但是他爱好出版编辑工作,始终把编辑工作当做第一职业。他在《我和商务印书馆》一文中曾说过这样的话:“有趣的是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政务院有个管出版事业的直属机构叫出版总署,胡愈老任署长,周建老和我任副署长……这一二十年来,老朋友  相似文献   

2.
试论从社会精神生产审视“编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5年9月在四川举行编辑学理论研讨会期间,有位同志对我说:“倡议建立编辑学,你开了头炮,但是后来却沉默了……”他说的“开头炮”,是指我在1980年第4期《出版工作》上发表了一篇短文《科学地编辑和编辑的科学》,提出要建立编辑学,并就此试着谈了一些意见和设想。该文主要是有感于十年浩劫对编辑出版工作的干扰,所谓“工农兵占领  相似文献   

3.
王建辉1957年生,编审, 历史学博士,现任长 江出版集团董事长。1982年起从 事出版工作。曾获全国首届优秀 中青年编辑、百佳出版工作者称 号。他不仅是编辑了一批很有影 响的优秀图书的出色的编辑家, 而且,还是著有《新编辑观的追 求》、《名流随笔》、《文化的商 务》、《王建辉自选集》等著作 的学者。他对书评更是情有独 钟,出版了《书评散论》、《人在 书旅》、《思想的背影》(书评文 录)等。他是一位有实践、有理 论,名副其实的书评家。 王建辉对书评不仅钟情,而 且十分勤奋。他2001年2月14日 在《思想的背影》后记中说: “我想借这部小书替自己的书 评作一个总结,同时因为工作转 移需要开辟新的领域,且和曾经  相似文献   

4.
羚子 《出版视野》2004,(4):44-44
列宁把校对看成是出版最重要的条件。他说:出版“最重要的条件是:保证校对得很好。做不到这一点,根本谈不上出版”。毛泽东对新闻出版工作的要求是“不出”错字。毛泽东同志是十分重视校对工作的,他在编辑《中国农村社会主义高潮》一书时,就亲自做读校工作,一一改正校样上的差错。1938年6月,在《论持久战》发表时,他曾不止一次地亲自校对,在退校样时,还亲自写信给有关同志,说:“都校了,第三部分请再送来看一次,第一  相似文献   

5.
2011年10月24日,由中国编辑学会举办的"刘杲同志编辑思想研讨会"在京召开。刘杲同志于1956年开始从事出版工作,曾任新闻出版署副署长、党组副书记兼国家版权局副局长。在担任领导职务期间和长期的研究工作中,他对出版业管理的诸多方面,如法律法规、市场管理、各类题材出版物的出版、人才培养、外事管理等方面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曾以政协委员的身份积极为出版业建言献策,强调推进编辑出版学学科建设和理论创新。其主要著作有《刘杲出版文集》、《刘杲出版论集》、《出版笔记》、《我们是中国编辑》等。来自新闻出版总署、中宣部出版局和全国各地出版单位的领导、资深编辑家、出版人及高等院校编辑出版专业的教授等,在研讨会上纷纷发言,表达了自己对刘杲同志编辑思想的认知、感悟及对他的敬重之情。本刊将陆续选登此次研讨会的部分发言和论文,为广大编辑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出版发行研究》2006,(8):87-87
2006年8月5日至6日,《中国出版通史》第十八次编撰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出版通史》编委会主任、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石峰同志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对《中国出版通史》的研究编撰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提出在编撰过程中要处理好三个关系,即质量与进度的关系、历史与现  相似文献   

7.
正叶圣陶先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之一、也是我国著名的编辑出版家、教育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叶圣陶一生从事编辑出版工作65年,大多与教育相关。他曾创办《中学生》等刊物,编纂《小学国文课本》《中学国文课本》《开明小学国语课本》等教科书,并在新中国成立前后,长期主持全国中小学、中专和大学教科书的编辑出版工作,是新中国教材出版和编辑事业的奠基人、开拓者,为我国教育出版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他还担任过国家出版署副署长、教育部副部长。作为一位杰出的编辑出版家,叶圣陶先生留给我们的编辑工作经验,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编辑思想,在当今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是  相似文献   

8.
张羽的大半生和编辑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可以这样说,凡是在五六十年代中国青年社出版过作品的作家和诗人,几乎没有不认识张羽的。在那个年代,影响了整整一代青年成长的那些著名的读物,如《青年英雄的故事》、《红旗飘飘》丛刊、《在烈火中永生》、《红旗谱》、《红岩》、《风雪》、《王若飞在狱中》,大都浸透了张羽的心血。要练就一双慧眼我与张现是同乡,加之自己又多年从事新闻工作,有机遇多次在北京访问他。谈到怎样搞好写作和编辑工作?张羽认为首先留具有一周慧眼。那么,慧眼怎样培养呢?他说:“慧眼不是天生的,是从交际工作…  相似文献   

9.
《出版工作》和《读书》上发表了吕叔湘先生批评古籍整理中存在的问题的文章以后,我局领导非常重视。5月3日,我局副总编辑傅璇琮和我为此专门走访了吕先生。对他表示衷心地感谢,并就如何提高古籍整理工作的质量向他请教。吕先生说:“我在《出版工作》第四期写的《整理古籍的第一关》里提的意见,不是只针对中华书局的。中华书局的书,一般都还比较认真,注意质量。近来,不少地方出版社纷纷搞起古籍整理来,这当然也是好事,但这项工作不是轻而易举可  相似文献   

10.
正一1923年的春天,我的爷爷叶圣陶经朱经农先生介绍进商务印书馆工作,正式开始了他的编辑生涯。那年他29岁。1982年,爷爷为刚刚创刊的《出版史料》写了一篇题为《我和商务印书馆》的文章。人们常常引用的爷爷说的"如果有人问起我的职业,我就告诉他:我当过教员,又当过编辑,当编辑的年月比当教员多得多"那句话,就写在这篇文章的一开头。  相似文献   

11.
陈静静 《新闻界》2004,(5):34-35
2003年第四期《中国出版》发表了新闻出版署署长石宗源的文章《深入学习关涉十六大精神,全面开创版权保护工作新局面》之后,版权保护成为业界讨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12.
前些日子,中华书局编辑祝安顺同志,把中华书局近期出版的两本书送交我,说:“作者在书的后记中提到您,因此交给您,请看看。”我一看,原来是陈星同志所著的《说不尽的李叔同》和《李叔同身边的文化名人》。陈星同志是一位中年学者,现任杭州师范学院弘一大师、丰子恺研究中心教授,浙江省高等学校学报编辑工作研究会理事长。他在这两本书的后记中提及,祝安顺同志曾约他为中华书局写一本关于弘一大师与丰子恺交往方面的书,  相似文献   

13.
即将出版的《出版发行研究》第五期,根据丁关根同志最近在给于友先署长一封信中的重要指示精神,撰写了《建立和实施严格、有效、可操作性强的图书质量保证体系》的评论文章。文章说:最近,丁关根同志在给新闻出版署署长于友先同志的信中,在分析当前出版形势和提出出版管理的重要任务后指出:“日前看到《出版发行研究》第四期上有两篇文章,提出建立严格、有效、可操作性强的图书质量保证体系。颇有启示,建议您看一下。”这体现了中央领导同志对我刊的关心和鼓励,同时也是对我刊和出版界提出新的要求和任务。  相似文献   

14.
新年寄语     
《中国编辑》2006,(1):10-15
2005年1 2月23日,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召开了《中国编辑》2006年工作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中国编辑学会会长刘果,新闻出版总署原副署长桂晓风,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司长余昌祥,中国编辑学会常务副会长邵益文,中国编辑学会秘书长程绍沛,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科技出版工作委员会主任于国华,中国青年出版社原副总编阙道隆,清华大学出版社原总编蔡鸿程,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原副总编王德有,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所长郝振省,电子工业出版社副社长李新社,人民出版社总编室主任陈鹏鸣,  相似文献   

15.
《我的编辑生涯》,林君雄著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3月出版原中国青年出版社副总编林君雄,在他的著作《我的编辑生涯》(以下简称《生涯》)中总结自己40年编辑生涯时说:“虽然我是一只笨鸟,但是尽力了。”这句话说得很平和,并不崇高,也不会对读者产生很强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7月15日,增收了3000多条词语的《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第6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中国辞书学会会长江蓝生,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党组书记、副总裁王涛出席《现汉》第6版出版座谈会并讲话。邬书林说,辞书出版是一项国家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是一个民族科学、文化、语言的结晶。从1956年7月立项到1978年第1版问世,再到今天出版的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内容日益丰富、日臻完善,已经成为读者公认的经典工具书。他强调,辞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2012年12月8日,中国出版协会科技出版工作委员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第21届全国科技类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年会暨纪念《科技与出版》创刊30周年大会在京召开。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专业出版要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8.
《新闻出版交流》1995年第2期转载了我发在《中国出版》上的文章,并及时转来样刊和稿费。该刊编辑工作的细致认真在当时也是少见的,放在今天的有些报刊编辑界可能有些不可思议了。这是我与《新闻出版交流》最初的结缘,是完全出乎意料的。此后我与《新闻出版交流》的缘分就都是在意料之中的了。1995年我将《中国出版》终审枪毙的稿子《辞书编辑出版中存在的严重问题》改题为《辞书编纂问题纵横谈》投寄《新闻出版交流》,发在1995年第5期。一年内发了两篇文章,就更来了兴趣,接连不断地将新撰稿件投寄过去,前后一共不少于…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为适应全国新闻出版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中国出版》作为新闻出版总署机关刊的权威性和对全国新闻出版业的指导作用,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国出版杂志社从2003年开始成立新一届编辑委员会。 石宗源署长担任新一届编辑委员会顾问,副署长杨牧之、柳斌杰担任编委会主任,石峰、张芬之同志担任副主任。新闻出版总署各业务司主要负责同志、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局长(或主管业务的副局长)和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各出版集团、发行集团的负责人担任编委。 为了使《中国出版》杂志能更好地反映各地新闻出…  相似文献   

20.
1988年《出版工作》第二期“大家谈”专栏里刊登了道一同志所写《编辑写序,好!》一文,对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艺术心理学》一书由责任编辑王大路同志撰写序言一事,加以肯定和赞扬。这一观点是我完全同意的。文中对编辑的工作不乏某些精辟的见解,如说:“编辑工作既带有学术性,同时更多的却是编辑加工、编辑事务方面的工作。编辑就是一种一脚踩在学术界、一脚踩在出版界的桥梁人物。因此编辑应努力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