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地报酬递减规律”(一九八)“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是资产阶级的经济学家所宣传的一种反动理论。最初提出这种“理论”的是资产阶级的学者杜尔阁。以后马尔萨斯及其他许多资产阶级的庸俗经济学者,都利用这种“理论”为资本主义制度进行辩护。  相似文献   

2.
第二国际庸俗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上将马克思历史观理解为经济决定论,在斗争策略上,反对暴力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张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青年卢卡奇在批判庸俗马克思主义歪曲马克思唯物史观基础上,回应匈牙利无产阶级政权建立后对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新要求,提出了自己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其历史唯物主义观体现为三个核心命题: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的武器、历史唯物主义是资本主义社会的自我认识、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催生历史唯物主义功能新变化.青年卢卡奇历史唯物主义观既包含契合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思想实质,拓展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视域的合理之处,又存在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误读.  相似文献   

3.
亚当·斯密是英国工场手工业开始向机器大工业过渡时期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建造者和杰出代表.马克思在创立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过程中,对斯密经济理论的科学成份加以继承,对其庸俗成份予以批判和扬弃.本文就马克思对斯密再生产理论的批判与继承的问题,谈点粗浅的学习体会.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史上第一个提出了科学的生产价格理论,它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作为资产阶级经济科学的古典学派,力图在它们的视野范围内探索资本主义各种经济范畴的内在联系,做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但古典学派却没有建立起生产价格理论。马克思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通过对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提出的"三位一体的公式"的分析,对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进行了严厉的批判.但是马克思否定的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合理性,而没有否定其存在的客观性.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当代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提出"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分配原则,不仅符合市场经济的分配原则,更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我党对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大卫·李加图是古典政治经济学最出色的代表。他把资产阶级经济科学发展到了最高峰。但是,他的理论终究不能超越资产阶级的视野,其中除了科学的成分以外,还有庸俗的因素。对经济危机问题的见解,就是李加图理论中庸俗因素的一个重要部分。李加图认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发生局部的生产过剩是可能的。某些商品生产得太多了,以致无法销售出去,造成生产过剩,与此同时,别一些商品则可能生产得过少了,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他指出,这只是一种暂时的  相似文献   

7.
前 言科学的劳动价值学说的创立,是马克思在经济学说史上的最卓越、最伟大的贡献之一。在创立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过程中,马克思对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威廉·配第、亚当·斯密特别是大卫·李嘉图在劳动价值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曾给予很高的评价;同时,对他们学说中所带有的资产阶级局限性、不彻底性以及若干庸俗成分,也作了全面的批判。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在彻底地批判十九世纪前半期庸俗经济学各个流派的斗争中,科学地论证和发展了劳动价值学说,并进而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胜利地完成了政治经济学中的伟大革命。  相似文献   

8.
巴师夏"经济和谐论"的历史庸俗性、合理内核及现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历史条件和阶级局限性,巴师夏的"经济和谐论"具有明显的庸俗特征:第一,无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替资本主义制度进行辩护;第二,不去研究经济现象的内在联系,而只限于对表面经济现象的描述。但其思想中存在的有关市场经济、劳资两利、资本和谐等诸多合理因素,对我国构建和谐市场经济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美国极其流行的所谓"人民资本主义"或者"福利国家"是在第二次大战后美国资本主义"繁荣"的假像基础上产生的."人民资本主义"的经济思想,是资本主义总危机时期的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理论,其目的在于掩饰资本主义的深刻矛盾,维护垂死的资本主义制度和攻击马列主义.对于"人民资本主义"思想的发展,有特殊作用的是约翰·斯特拉彻的著作"现代资本主义".斯特拉彻是英国工党改良主义的领袖,他的著作具体任务是在工人队伍中散布"人民资本主义"的种子.人民资本主义的思想,今天不但流传在英语民族国家中,而且也流传在西德.人  相似文献   

10.
宏观经济学(Macuoeconomies)与微观经济学(Micuoeconomics)是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的两大构成体系.总的说来,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之划分为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表明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尤其是十九世纪下半叶的庸俗资产阶级经济学的进一步庸俗化和发展.因为它们以传统的庸俗生产费用论、边际效用论、供求论作为理论基础,以唯心主义和社会达尔文主义作为研究方法,以论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永恒性作为  相似文献   

11.
一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总危机的加深和资本主义体系的进一步削弱,垄断资产阶级集团妄想通过经济的军事化而由国家来“调节”国内经济生活,以便克服生产和消费间的矛盾以及消灭大量的失业现象。这种幻想不但在实际上用各种方法在那里推行,而且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更大声叫嚣地为它辩护,企图说明资本主义可以避免危机而获得持久的繁荣。  相似文献   

12.
宏观经济学(Macuoeconomies)与微观经济学(Micuoeconomies)是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的两大构成体系.总的说来,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之划分为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表明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尤其是十九世纪下半叶的庸俗资产阶级经济学的进一步庸俗化和发展.因为它们以传统的庸俗生产费用论、边际效用论、供求论作为理论基础,以唯心主义和社会达尔文主义作为研究方法,以论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永恒性作为  相似文献   

13.
列宁措出:“睁开眼睛来看资产阶级科学,注意它、利用它、批判地对待它,不放弃自已完整的确定的世界观。”这是马克思主义者对待资产阶级学说的科学态度。对于当代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就需要这种态度。就本质而论,当代四方资产阶级经济学是庸俗的,旨在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献计献策,是唯心主义的。因此,要批判它,这是前提。但是,作为一种自成系统的理论,既然能在一定的社会时期生成并发生影响,具有一定的生命力,就表明它有一定的现实根据和一定的合理因素,因而也可以从不向的角度和不同程度上给我们以有益的启发。我们认为,当代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中一定合理因素,和能给我们启发的东西之一,是其分析、研究经济问题的一些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4.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1946)是一位对当代资产阶级庸俗经济理论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最有影响的英国经济学家,他于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以下简称《通论》)一书是战后主流经济学的代表作,它受到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学者的普遍重视和吹捧.《通论》中所提出的有效需求理论对旧庸俗经济理论来说确是“耳目一新”.但给《通论》带来广泛影响的是有效需求理论的政策性特点及其在资本主义国家的政策运用.研究有效需求理论政策运用方面的局限与得失对于社会主义国家宏观管理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中文第一版标题为“既不同于资本主义以前的各社会形态又不同于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的资产阶级社会的一般特征”、“资产阶级社会条件下社会关系的物化”、“价值的货币形式因交换的发展而发展.资产阶级社会中生产的社会性和共产主义制度下生产的社会性的区别”的内容引起了诸多的探讨.本文通过重新研究新版《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的这部分内容,认为马克思在这一部分的直接对话对象是黑格尔,并从经济学—哲学批判的视角,揭示出马克思与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根本分野,即黑格尔想实现对资本主义市民社会的修正式改造,而马克思则想以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为基础,重建一个新社会.个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人联合体的社会,正是对传统市民社会的批判性替代.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的理论,一百多年来的资本主义发展,在一些最重要的方面证实了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的理论分析.同时,现代资本主义的变化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核,马克思在理论上所揭示的各种经济规律仍然会发生作用.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历史趋势所提出的"丧钟论"与关于股份公司和股份资本性质所提出的"扬弃论"讨论的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问题,彼此之间并不存在矛盾.  相似文献   

17.
在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的时候,学习马克思对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方法论的批判,对于我们正确认识现代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价值学说是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历史上有各式各样的价值学说,其中,劳动价值学说在政治经济学史上占有特殊重要地位。它是整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特别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前提和基础,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锐利的思想武器。因此,一切为资本主义辩护的庸俗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为了推翻马克思主义,总是首先把攻击的矛头指向劳动价值学说。 回顾历史,围绕劳动价值学说的斗争已进行几个世纪了,直至今日斗争还在激烈地进行着。为此,我们系统地探讨劳动价值学说的由来与发展,对捍卫马克思主义、回击现代资产  相似文献   

19.
在《资本论》问世以前,资产阶级的经济学家为了替罪恶的资本主义制度辩护,离开社会历史的发展,离开资本主义社会的客观实际去考察无产者贫困化的根源,因此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亲自参加了当时阶级斗争的实践,运用革命的唯物辩证法,深入地解剖了资本主义社会。“他从资本主义最单纯的因素——商品开始,周密地研究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从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一八四七年,马克思写了《雇佣劳动与资本》一书,对资产阶级经济学者的形而上学、唯心主义观点进行了彻底的批判。他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对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作了深刻的分析。从而得出了工人阶级受剥削的直接根源是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度,只有彻底埋葬资本主义制度,工人阶级才能翻身解放的科学论断。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家阶级占有一切生产资料,而工人阶级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之外,一无所有,由于生活所迫,他们不得不把自己的劳动力作为商品出卖给资本家。资本家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是资本主义制度区别于其他一切剥削制度的地方。在奴隶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指出:“我的观点是: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①列宁指出,马克思的这一观点,是《资本论》的“基本思想”,是对唯物辩证法的具体运用。它对于我国的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一、社会经济形态不是一个“坚实的结晶体”,而是一个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中的活的机体马克思不是抽象地一般地考察社会经济形态,而是把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作为《资本论》研究的主体。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的考察,同资产阶级经济学不同。从作为资产阶级科学的古典学派,到当代垄断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由于他们的阶级偏见,总是把资本主义社会看成是人类社会的永恒形式。马克思批判了资产阶级经济学的这种非历史主义的唯心史观,强调指出,他既不用玫瑰色来描绘资本家,也不把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看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