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个性化作文是锻炼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我们应提倡学生在无拘无束中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真实、自由和有创意地写出来,开拓思维,求异出新。  相似文献   

2.
李江叶 《考试周刊》2014,(43):65-65
搞好作文教学、提高写作能力要从培养兴趣入手,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引导学生深入生活,挖掘素材,不断积累写作素材,写身边的所思所想所感,写真情实感;为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创新思维,发展创新能力,要冲破思维定势,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性,鼓励学生写放胆文,这样作文才会各具特色,异彩纷呈,才会更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学生作文之难,在解决了动力问题也即有了愿写的欲望之后,就难在不知道写什么,不知道怎么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有条理地写出来。多维互动写作教学研究认为,启迪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是解决这个难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作文就是运用语言文字,叙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表达具体内容,进行思想交流.在日常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为学生作文无话可说或无病呻吟而感到头痛,因为作文教学虽然把重点放在课内,却涉及到学生的整个生活实践,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成了摆在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本文试从小学生作文教学角度出发,就学生"想写,会写,写好"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以期抛砖引玉,达到对新教改下学生作文教学有所裨益的功效.  相似文献   

5.
小学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品质的园地。如果教师能合理引导,让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独立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就能体现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的作文会变得丰富多彩而有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作文是一个人语文学习能力的综合反映,作文不仅涉及到语言的表达,对客观世界的描述,人的思维和创新能力,而且反映了人们的内心世界。作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从某种程度上说,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独立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作所为、所想所感的思维过程,既是学生的一种创新行为,也是学  相似文献   

7.
小学生作文是练习,是习作,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用自己的话写下来,怎么想的,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就怎么写,无须太多的加工润色。但是实际教学中作文仍然是学生最大的拦路虎,相当数量的学生提起作文还是无从下笔。如果老师再引导不够,久而久之,学生强烈的表达欲就会经过一次次受挫之后沉寂下来。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把作文改称为习作,取消了以往大部份都是命题作文的要求,其目的在于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作文教学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作为教师,我们都知道,作文就是表达自己所见所闻所感所思的一种书面语言形式,要有真情实感。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文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乐说、想说、愿说,说真话、抒真情。  相似文献   

9.
一、激发写作兴趣。变“怕写”为“要写”、“乐写”首先,让学生写熟悉的内容。作文命题应开放,出宽题,不要在题目某方面提出要求,给予限制。在内容方面应该紧紧围绕孩子所熟悉的生活,以他们周围的人、事、物、景作为作文内容,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感到有一种表达的愿望,有一种冲动想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改革纲要>要求习作要把自己的听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到高年级能写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大纲把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结合起来,就是让学生既可以写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又可以写自己的所思所想.  相似文献   

11.
为了摆脱目前高中生作文"八股腔"严重的困境,笔者认为:随笔化作文写作是一种很好的导向,把笔转向摹写自己的生活,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做到讲真话、抒真情。笔者所在学校,也作了大量的实践和探索,现将我校在这方面的几点探究结论简述如下,以便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2.
唐嗣洪 《课外阅读》2011,(7):292-292
我国传统的作文教学在具体步骤上往往是按照“命题——指导——习作——批改——讲评”这一程序严格进行的。这种训练方法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而程序化的作文教学,又严重的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其结果导致学生为作文而作文,使学生对作文产生了神秘感、畏惧感,大多学生的作文也只是为完任务而敷衍了事,作文水平怎么也不能得到提高。我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从学习汉语拼音之后,就开始写话,引导孩子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或经历的写出来,能写到什么程度,就写到什么程度。这样可以使孩子真正体验到作文和说话是一回事,从而消除惧怕写作文的心理。另外老师指导作文的程序应由以前的“命题指导、学生习作、老师批改、作后讲评”改为“充实生活、自由写作、互相答辩、自我完善”,让学生如实地、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这样,学生惧怕写作文的心理自然会消除,而且会喜欢上作文。  相似文献   

13.
一、小学生作文的性质 大纲指出:“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作文,就是运用语言文字叙述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反映客观事物,进行思想交流。学生的作文,  相似文献   

14.
田丙雪 《考试周刊》2014,(48):54-54
提高写作能力要从培养兴趣入手,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引导学生深入生活,鼓励学生写自己愿意写的内容,消除学生对作文的陌生感,让学生写身边的所思所想所感,写真情实感,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个性化的表达方式,这样作文才会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写东西是怎么一回事呢?无非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想一想,想清楚了,构成个有条理的形式,用书面语言固定下来。”这是对“写”的心理过程简明而精辟的论述。我们知道“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客观事物就是作者的所见所闻,客观事物反映在人的头脑中,就会形成各种表象,贮存记忆里,必然会引起作者的所思和所感,再经过作者的思维加工,待作者想清楚之后,构成了有条理的形式,最后将思维的成果用文字写出来,即用书面语言固定下  相似文献   

16.
作文教学的点线方圆李建洪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坚持了对学生观察认识事物,搜集积累材料,下笔前思考为什么写,写什么和怎样写等方面的指导。并要求他们课外经常练笔,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随时写下来,以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其主要做法:一、选好点。也就是设计好作...  相似文献   

17.
所谓读者意识,就是写作中的对象意识,即写作时心中存有倾诉或交流的对象。培养小学生的读者意识,就是教师通过在近似真实情境中的作文训练方式,让学生知道.作文就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等说给别人听,与他人交流。  相似文献   

18.
1、正确认识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大纲指出 :“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或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 ,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可见 ,小学生作文是练习 ,是习作 ,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用自己的话写下来。怎么想的 ,怎么说的就怎么写 ,无需做太多的加工润色。小学生作文和艺术创作是两回事 ,不应拿文学创作的标准去要求衡量小学生作文。要鼓励学生“我手写我口 ,”写放胆文。义务教育大纲规定小学作文教学的目的就是使全体学生通过扎扎实实的作文训练 ,都能够达到基本的作文要求 ,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当…  相似文献   

19.
学生作文就是把学生自己的所见所闻与所感,有条理地写出来。无论是写景、写物、写人还是写事,都是通过语言文字来抒发自己对这些事物的情感,有爱有恨,有褒有贬,是喜或忧……因此,我们要指导学生学会在自己的作文中抒发真情实感,而不是空口号,或虚情假意,或无病呻吟。特别是小学高年级学生在  相似文献   

20.
小学生作文是练习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或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小学生作文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语言文字这种工具来反映客观事物,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作文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进行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而且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维、想象等多种能力的训练,并在训练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渗透思想教育,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因此,作文教学既要突出语言训练的目标,又要落实思想教育、智力发展及情感领域的目标,要致力研究如何寓思想教育、情感激励、个性发展于作文训练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