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亲兄弟     
长安 《家教指南》2007,(4):58-59
有兄弟两人,小时家贫,父母只供得起一人读书。哥哥天性善良,主动提出把上学的机会让给弟弟,于是父母把学习的机会给了小儿子。小儿子很争气,念完大学,又念了研究生,后来又考取了公费到国外去读博士,学成回国,不久就进了外企拿着很高的薪水。而此时哥哥还在家乡的一个小矿山里当着虽危险最劳累的挖煤工。  相似文献   

2.
小儿子还有几个月就要幼儿园毕业升入小学了。全家人和他一样最舍不得的,是他的老师皮特。小儿子属于那种天生就知道要把自己的东西和事情照顾好的孩子,笑容也甜,没有人不喜欢,但却超级倔强。小班的时候,他和哥哥都去一家国际幼儿园。那幼儿园就在动物园里,环境极好,氛围轻松,哥哥在那里度过了非常愉快的两年。小儿子的老师史蒂文来自爱尔兰,人很好,我们常常会在下课后开心地聊很久。那时候小儿子爱把彩色铁丝穿进塑料吸  相似文献   

3.
对门的小男孩是我们楼里最顽劣的孩子,时常恶作剧不断,左邻右舍经常向他的父母告状。每次听到对门夫妇大声打骂他,妻子总是拉着儿子静听,然后当场进行教育:"以后,你别跟那个哥哥学,你听听,他又被爸爸打了!"儿子疑惑,露出一脸的天真  相似文献   

4.
梅寒 《小读者》2012,(11):6-10
她一次又一次在哥哥面前哭闹,一次又一次故意要在哥哥面前站起来又徒劳地跌倒,看着哥哥痛苦地揪着自己的头发低了头眼里浸出泪来,她小小的心里,会有一起说不清道不明的快意……1一个秋高气爽的金秋天气,父母下田,把只有一岁的她交给了八岁的哥哥看管。八岁的男孩子,正是猫儿狗儿都讨嫌的顽皮年纪。父母嘱他回家看着正在睡觉的妹妹时,他正在屋外同小伙伴们玩得高兴。不想败了自己玩的兴致,又  相似文献   

5.
有爱的人生     
有一个老人,临终前把家里的土地和财产平均分给了两个儿子。老人过世后,小儿子想:“我独自一人日子容易打发,可哥哥拉家带口的,生活会比较艰难,我应该把自己的那一份,再分一半给哥哥才对,”他怕哥哥不肯接受,趁着夜黑风高,把自己分得的苹果和玉米,搬一半偷偷送到了哥哥的仓库里  相似文献   

6.
有一个老人,临终前把家里的土地和财产平均分给了两个儿子。老人过世后,小儿子想:“我独自一人日子容易打发,可哥哥拖家带口的,生活会比较艰难,我应该把自己的财产再分一半给哥哥  相似文献   

7.
有爱的人生     
有一个老人,临终前把家里的土地和财产平均分给了两个儿子.老人过世后,小儿子想:"我独自一人日子容易打发,可哥哥拉家带口的,生活会比较艰难,我应该把自己的那一份,再分一半给哥才对."他怕哥哥不肯接受,趁着夜黑风高,把自己分得的苹果和玉米,搬一半偷偷送到了哥哥的仓库里.  相似文献   

8.
徐睿聪 《家长》2009,(8):40-40
黄姐的儿子小虎今年10岁了,性格开始变得叛逆起来。而最令他父母发愁的是,小虎在家“金口难开”,从不主动和父母说话,而在外人面前却总能够滔滔不绝。  相似文献   

9.
问:由于搬家,我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转入了一所新的学校。学校很好,老师也很负责。可最近儿子总是闷闷不乐。我再三询问,儿子才告诉我:班里有个男生很历害,排队的时候他排在我儿子后面,提出让我儿子每天给他带好吃的,否则就踩我儿子的脚。而且还威胁我儿子不许告诉老师和父母。我儿子没有给他带吃的,结果一节体育课下来,我儿子不知要提多少次鞋。我想把这件事告诉老师和那个孩子的父母,又怕把儿子与同学的关系弄僵。我应该怎么做呢?答:同学之间发生矛盾是很正常的事情。小孩的特点是今天闹意见了,明天又和好了。做父母的不必太…  相似文献   

10.
有爱的人生     
有一个老人,临终前把家里的土地和财产平均分给了两个儿子。老人过世后,小儿子想:“我独自一人日子容易打发,可哥哥拉家带口的,生活会比较艰难,我应该把自己的那一份,再分一半给哥哥才对。”他怕哥哥不肯接受,趁着夜黑风高,把自己分得的苹果和玉米,搬一半偷偷送到了哥哥的仓库里。住在另一边的大儿子心里也想:“我已成家立业,只要一家人齐心协力,生活不会成问题,可弟弟是孤身一人,应当为他以  相似文献   

11.
吴明阳 《家长》2014,(12):16-18
正当火车狂奔的时候,你要紧急刹车的话,一是惯性太大,再者对车也不好,容易损伤,这时候最理智的做法是,看准机会,让车辆驶上理想的轨道。教儿子"打架"儿子打小好斗,去幼儿园接儿子时,常听老师或小朋友告状说儿子又把某个小朋友的脸抓破了。此时我总是很尴尬地问儿子,儿子却说:"没打,是和小朋友闹着玩呢。"儿子的好友天天来家里玩,我便观察他们。刚玩  相似文献   

12.
心里有光     
老农只有一间新房子,可两个儿子都想要。怎么办?他想了想,对两个儿子说:“你俩谁花最少的钱把新房装满,这新房就是谁的。”两个儿子一听,觉得这个办法不错,便分头忙活去了。不久,哥哥拉回几车稻草,才花了10元钱,把新房装得满满的,一点空儿都没有,可惜漂亮的新房显得杂乱无章。弟弟回来了,哥哥见弟弟拿了一根指头粗的红蜡烛进了门,心里就别提多喜悦了,暗想这新房肯定是自己的了,因为一根红蜡烛虽然钱少,怎么能装满这么大一间新房呢?弟弟让哥哥把房间腾空,打扫干净,哥哥欣然从命。弟弟让哥哥帮忙搬个小凳子来放在房子中央,哥哥依然很高兴。然…  相似文献   

13.
阿蓉 《家教指南》2006,(8):61-62
在儿子3岁那年,我的家庭破裂了。儿子生性腼腆,在幼儿园里,班上的小朋友老是欺负他。在一个没有父亲的单亲家庭里,如何培养他成为一个出色的男子汉,成为我最头疼的问题。困惑之余,我想到了周末把儿子送到姐姐家。姐夫是个军人,会给儿子讲些战士们的故事。更重要的是,姐姐家还有一个比儿子大5岁的哥哥,只要他俩凑在一起,就有讲不完的话。在这个男人气息很浓的家里,儿子有如鱼得水的感觉,当然也有不开心的时候,有时他还会和哥哥打架。但我从来不劝架,相反,我心里还有些痛快,男孩嘛,勇敢地挥挥拳头,  相似文献   

14.
猎手父亲带着三个儿子到深山里猎兔。在他们做好一切准备工作之后,父亲向儿子们提了一个问题:"孩子们,说说你们的眼睛看到了什么?"大儿子抢着回答道:"我看到了野兔、猎枪以及一望无际的树林。"父亲并不满意他的答案,连连摇头。二儿子以为哥哥回答得太少了,就说:"除了哥哥说的这些,我还看到了爸爸、哥哥、弟弟以及我自己。"父亲又摇了摇头说:"还是不对。"问到小儿子的时候,他正在瞄  相似文献   

15.
儿子今年4岁了,从他出生那一天起,我就开始为他记日记,至今已经记了厚厚的两大本了。里面记录着儿子的哭闹,儿子的调皮,儿子的欢笑以及儿子的妙语如珠。我认为,这是我为儿子准备的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最初让我产生这个念头的原因是对自己童年记忆的匮乏。虽然从父母和哥哥姐姐那儿听来一些自己儿时的事情,但只是一些片段,无法满足想知道自己童年是个什么样子的好奇心,这常常令我感到遗憾。于是我就想,千万不能把这种遗憾再留给自己的儿子了。于是,我决定为儿子记日记。由于自己学生时代曾有过记日记的习惯,这事最初实施起来倒…  相似文献   

16.
期中考试后,读一年级的孩子拿出语文试卷让我签字。我发现有两道看图写字题,原本是可以得分的。第一题,儿子面对画面上正在给小树苗浇水的男孩写道:“哥哥在种树。”结果被老师判为错。题下订正为“哥哥在浇水”。第二题,儿子面对画面上大片成熟的麦子和两个正在捉蝴蝶的小孩写道:“庄稼丰收   了。”结果又是错,题下订正为“小朋友捉蝴蝶”。  我把儿子叫到身边,问:“你的答案是正确的,为什么没有得分?”儿子说:“老师说,不是标准答案。”在儿子眼里,老师是绝对正确的。我并不在乎儿子一次考试成绩,但一个标准答案,使…  相似文献   

17.
我们是怎样教育儿子江舟的江嘎,周永琴由于只有一个孩子,使父母在教子方法上,失去了积累经验的机会。因此,父母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借鉴成为必然.1994年,全国妇联举办的“夏宫杯”全国教子有方家长评选活动,共评出了“十佳”。我们将在杂志上把他们的经验陆续介...  相似文献   

18.
请您签名德辉按照老师的要求,在作业本上罚写了100遍“我既懒惰又顽皮”后,便带着本子来到爸爸面前,说:“爸爸,老师让你在上面签名。”可笑程度☆☆☆☆☆山东省即墨市第四实验小学六(3)班姜寿鹏供稿父母的工作朋友是小儿科医生,他的妻子是助产士。老师问他们的儿子:“你父母是干什么工作的?”儿子回答:“妈妈生产孩子,爸爸修理孩子。”可笑程度☆☆☆☆☆什么叫动物园“哥哥,你说什么叫动物园呀?”“动物园就是有动物,但又不让打猎的地方。”可笑程度☆☆☆☆☆以上两则刘军摘第一名老师:现在公布考试成绩,只有亮亮考…  相似文献   

19.
程艳 《家教指南》2006,(6):60-60
读过这样一篇短文——位母亲问她5岁的儿子:“假如妈妈和你一起出去玩,我们玩渴了,一时找不到水喝,而你的小书包里恰巧有两个苹果,那么你会怎么做呢?”儿子小嘴一张,奶声奶气地说:“我会把每个苹果都咬一口。”虽然儿子年纪尚小,不谙世事,但母亲对于孩子这样的回答,心里还是多少有点失落。她本想像别的父母一样,对孩子训斥一番,然后再教孩子该怎样做,可就在她的话即将出口的那一刻,她突然改变了主意。母亲握住孩子的手,满脸笑意地问道:“你告诉妈妈,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儿子眨了眨眼睛,满脸童真:“因为……因为我想尝尝后,把最甜的一个给妈妈!”那一刻,母亲的眼里隐隐闪烁着泪花,她为儿子的懂事而自豪,也为自己给了儿子把话说完的机会而感到庆幸。  相似文献   

20.
牧羊的启示     
上小学时,替哥哥到山上放羊成了我刻骨铭心的记忆。那时还小,也不过上三年级。哥哥只要一忙,父母就派我这个最听话的孩子去放羊。我虽然极不情愿,但还是忍气吞声地去了。那时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