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路瑞玲 《双语学习》2007,(10M):22-22,24
化归思想方法是处理数学问题的指导思想和一种基本策略。化归思想就是把未知问题化归为已知问题,把复杂问题化归为为简单问题,把非常规问题化归为常规问题,从而使很多问题获得解决的思想。学生有了化归思想,能从更深层次上去揭示知识的内部联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力求用化归思想引导与训练学生,取得了比较满意效果。现举例说明如何结合解题进行化归思想方法的训练。  相似文献   

2.
化归思想方法训练浅谈山西省寿阳一中王文昌化归思想方法是处理数学问题的指导思想和一种基本策略.化归思想就是把未知问题化归为已知问题,把复杂问题化归为简单问题,把非常规问题化归为常规问题,从而使很多间题获得解决的思想.学生有了化归思想,就能从更深层次上去...  相似文献   

3.
化归是指问题之间的相互转化。其具体表现形式是要解决问题A,可将它转化为较为容易解决的问题B(问题A与问题B之间存在某种关系),从而解决问题A。化归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几乎所有数学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化归,只是所体现的化归形式不同罢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常常发现学生在具体运用化归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时存在一些问题,且这些问题还没有引起我们教师的足够重视。兹举几例加以说明,望能对读者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4.
化归思想就是把未知问题化归为已知问题,把复杂问题化归为简单问题,把非常规问题化归为常规问题,从而使问题获得解决的思想。化归思想方法是处理数学问题的指导思想和一种基本策略。下面谈谈我在解题教学中培养学生化归思想方法的做法与体会。 一、化抽象为具体 很多数学问题是各种信息的高度浓宿和抽象,如果我们在解决一些抽象问题时使用“化抽象为具体”的方法,可使解决问  相似文献   

5.
运用化归方法突破化学平衡中的五大难点江苏省徐州四中宋广良化归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学会用化归的思想方法分析和处理化学问题,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化归方法是指把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某种转化过程,归结到一类已经能解决或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去最终求...  相似文献   

6.
化归是指问题之间的相互转化.其具体表现形式是要解决问题 A,可将它转化为较为容易解决的问题B(问题 A 与问题 B 之间存在某种关系),从而解决问题 A.化归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几乎所有数学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化归,只是所体现的化归形式不同罢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常常发现学生在具体运用化归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时存  相似文献   

7.
化归思想方法是处理数学问题的一个最基本的数学方法.所谓“化归”就是将待解决的数学问题通过某种手段,转化为已经能解决或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从而返回来求得原问题的解答.由此可见,化归方法包含着三个基本要素(1)化归对象,即对什么东西进行化归(2)化归目标,即化归到何处去(3)化归的途径,即如何去化归.综观整个初中数学教材、处处孕育着化归思想,如何帮助学生形成化归思想,使学生在更高层次上去揭示知识的内部联系,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加强素质教育的今天,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8.
化归方法是一种间接解决问题的方法。它把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变形、映射,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陌生为熟悉,直至归结到一类已经解决或比较易于解决的问题中去,这种思想方法称之为化归法。转化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就是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典型例子引导学生掌握化归的思想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思路及对问题多方探讨的学习精神。下面谈几种简单的化归思路。1.寻找恰当的变换实现化归在平面解析几何中,平面上点与有序实数对建立一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可以把几何问题化归为代数问题,同时也可…  相似文献   

9.
所谓化归方法,是指将有待解决或未解决的问题,通过转化过程,把这个问题变形,使之归结为另一个熟知的、较容易解决的或者已经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对它的解决,求得原问题的解决.化归方法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应用非常广泛,是基本且典型的数学思想,是学生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学会化归方法,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谈谈化归方法在数学解题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0.
化归思想就是在面对数学问题时用到的一种解决手段,即将复杂的问题变简单,将抽象的问题变具体,将生疏的问题变熟悉,将一些无处下手的问题通过化归思想转化为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能够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化归思想是数学学习中常用的一种思想,在学生的解题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渗透化归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