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部于2016年1月27日下发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6年城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中称,要在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择校冲动强烈的地方推行"多校划片"。在今年的两会上"多校划片"也成为了热议话题。相对于早前的"单校划片"来说,这样的举措能否有效遏制择校热?教育公平又能否得以实现?这些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2.
《贵州教育》2016,(5):50
教育部办公厅近日下发《关于做好2016年城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在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择校冲动强烈的地方,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多校划片。“多校划片”的提出让一些家长慌了神,进入“多校划片”时代,孩子上学是否只能靠“摇号”?单校划片为一所学校划定一个区域,只要户口在这个区域内符合房产规定的孩子都可以进入这所学校。  相似文献   

3.
保障入学机会的起点公平是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前提,但目前以公平为导向的入学机会空间分配优化研究十分有限。针对不同入学方式,研究团队以各小区义务教育适龄学生上学距离的最小值、各小区教育质量期望值的方差和概率分布相似程度最大化定义入学指标空间分配的公平程度,构建“就近入学”“多校划片”和“概率—相似”模型,运用GIS技术寻求在现有条件下最优的学位分配方式,并在北京市海淀区进行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在现有教育资源配置条件下,“多校划片”情境下教育质量方差降低了99.38%,在控制上学距离的负面影响下显著降低教育机会分配的空间差异;放松最大上学距离的约束可以显著提升教育机会的空间公平。因此,推进义务教育资源的空间优化配置,教育管理部门需周期化调整多校划片政策,增强入学机会分配的随机性,在不超过6 km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学生入学距离,通过统筹教师编制与流动、加强图书馆建设和优化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等方式“均衡”各学校教育质量,在不同距离层级设定不同的入学概率,以此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4.
@刘在花:据报道,从今年起成都建“新优质学校”缓解“择校热”。这不仅有利于打破优质教育资源不均衡的局面,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而且也能抚平长期以来萦绕在人们心头的“择校热”之痛。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择校热”之风依然盛行,甚至个别地方愈演愈烈,此举措为推进教育公平带来了福音。  相似文献   

5.
多校划片入学政策是中国义务教育阶段促进教育机会公平的重要举措,能否有效地抑制学区房溢价是评价政策实施效果的重要依据。基于北京市四个主城区二手房成交数据,采用改进的双重差分模型分析了多校划片政策对学区房价格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不同学区类型政策实施的理论预期效应。研究发现,多校划片政策导致了划片范围内学区房价格提高约1.7%,但上涨效应在政策实施的第二个月才开始显现。上述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进一步通过量化三种情形下的异质性效应,发现该政策对分享组学区房价格产生负向影响,而对受益组和均质组有显著的提升作用。因此,未来应根据区域教育水平的差异增加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改善教育资源空间供需的不均衡,在实现教育公平的同时有效控制过高的学区房溢价。  相似文献   

6.
又进入7月,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七年级招生热季。但在安徽省淮南市,这段时间却显得格外平静。几年来,小学毕业生“划片定校,就近入学,取消统考,学校推荐”,尤其是择校生人数控制在5%以内的义务教育招生政策的实施,已让这个市多年的“择校热”大大降温;而从2008年开始全面实行的七年级新生就近入学后生源、师资“阳光分班”,又使得这个市热了多年的“择班热”迅速冷却。  相似文献   

7.
《滁州学院学报》2016,(4):122-124
我国在教育资源分配的环节上存有严重的分配不均现象,一个地区教育资源的多寡与所在地经济状况基本呈正比。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这种现象尤为突出。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为了推进各地区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资源均衡化发展,相继出台了一些政策,如最近颁布的"多校划片"。该政策在缓解学区房热,缩小校际差距,以及促进形成正确教育价值观方面带来了行之有效的积极作用,有利于促进我国义务教育朝着均衡稳定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张晓震 《教育》2008,(9):42-43
近年来各地教育部门纷纷推出,“指标分配”的办法,即从优质高中中拿出一部分招生名额,按一定比例分配到所辖各初中。教育主管部门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使薄弱初中的考生也能拥有进入优质高中的更多机会,从而缓解“择校热”,逐步达到初中校间的生源质量均衡,促进校间教育均衡化。这本来是一件好事情,  相似文献   

9.
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热”和“就近入学”一直备受争议,民办学校的兴起为择校提供了新选择,也冲击着义务教育的发展格局。民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助长了各地招生乱象,严重影响了义务教育的公益性与普惠性。国家全面推行的“公民同招”政策在有力维护教育起点公平,确保良性竞争的同时,也面临着现实困境和深层隐忧:公平起步与均衡依赖的鸿沟、自主择校与政策调剂的分歧、民办与公办学校的分化。平衡两类学校的协同发展,稳步推进政策,不能搞“短平快和一刀切”。需通过优化资源、维护程序公正,加强校际治理,逐步冲破改革阵痛,促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把新政之弊降到最小。  相似文献   

10.
备受诟病的“择校热”缘何屡禁不止?尽管各地不乏破题招数,但由于未能从根本上改变一般校与重点校的差异格局,导致所有行政干预措施都只能是治标不治本.“名校独大”不仅凸显了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也大大压缩了周边学校的生存与发展空间,这种有悖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教育怪象必须整治.而取缔名校无疑是终止择校、力推公平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并提出要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之间的差距,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了进一步推动延安城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缓解“择校热”和“大班额”现象,使每名适龄儿童都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2013年延安  相似文献   

12.
广角     
《政治课教学》2015,(4):71-72
教育部研究部署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改革近日,教育部召开部分大城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调研座谈会,研究部署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改革工作。针对2015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改革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教育部提出要抓住四个关键环节,打好"组合拳":一是在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择校冲动强烈的城区,推行多校划片,将热点小学、初中纳入其中,缓解"学区房"问题;二是落实"两为主""两纳入"政策,积极稳妥做好随迁子女入学工作;三是全面应用  相似文献   

13.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是当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是义务教育的本质要求,更是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长治市城区教育局领导班子认真贯彻落实党和政府的教育方针、政策,紧紧围绕建设"四宜"城区的战略目标,本着"安全第一、质量为本、内涵发展"的工作思路,面对义务教育发展存在的校与校之间办学条件,特别是硬件设施、装备水平差距较大;师资水平,尤其是专任教师配备、教师学历层次和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学校规模相差较大,“大班额”“择校热”与生源不足现象共存等诸多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发扬亮剑精神,结合城区实际,2012年,在全区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片区互动联合体的均衡办学新模式,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最优质的服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云南教育》2014,(8):20-21
玉溪市红塔区自2011年探索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区化建设以来,加强学区化建设,逐步实现了城乡教育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不断缩小了校际、城乡教育发展差距,在缓解“择校热”、促进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5.
大学区制之所以日益受到关注并开始试点,其重要原因在于大学区制能够缓解学位房热和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然而,由于实施不当,有的地方在推行大学区制时没有合理划片,并没有缓解学位房热,反而使学位房热演变成学区房热;有的地方虽然进行了合理划片,但由于优质资源单向输出,致使大学区内的校际合作流于形式,并没有从根本上实现区域内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反而产生新的不公。为了实现大学区制的初衷,解决“择校热”特别是“学位房热”的问题,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需要进行合理划片,抑制学位房热向学区房热演变;实施资源协调,调整教育资源治理层级,建立激励机制,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强化文化认同,扩展校际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推动权力下放,建立大学区委员会,保障大学区办学的可持续性、稳定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16.
声音     
《青年教师》2010,(1):4-4
刘延东:“择校热”愈演愈烈须下大力气尽快解决 国务委员刘延东日前在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经验交流会上指出,一些地方愈演愈烈的“择校热”,是区域内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直接反映,必须下大力气尽快解决。  相似文献   

17.
“择校热”会破坏义务教育的平等性,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造成“择校热”的原因在于义务教育的不均衡,其中,最关键是教师不均衡,教师的发展在不同的校际之间差距越来越大。鉴于此,需要区域内师资队伍的有效流动。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更新观念,充分认识教师流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建立并完善教师流动机制,实现教师多样化流动;建立区域内的“大义务教育”体系,促进区域内教师素质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18.
择校是我国20世纪90年代后义务教育阶段改革的焦点问题。尤其是学术界对此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但仍处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局面。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义务教育资源分布极其不均衡,这是不争的事实。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均衡与人们接受优质教育的意识不断增强,导致了我国目前择校风盛行。试从分析"择校热"现象产生的原因入手,提出"择校热"与教育公平之间的关系,进而提出缓解"择校热",实现教育公平的根本出路在于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云南教育》2014,(9):2-2
《光明日报》消息备受关注的北京市2014年“幼升小”和“小升初”政策于近日正式公布:取消共建生,“幼升小”免试就近入学,“小升初”实行单校划片或多校划片入学.  相似文献   

20.
《云南教育》2014,(6):41-42
日前,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人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不仅重申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就近入学原则,而且指出小升初具体操作路径,包括单校对口直升、多校划片以及随机派位等方式。事实上,各地在此之前已经有多项探索,但是公众在公平性问题上仍然有诸多疑问:划片标准如何确定?划片公平谁来监督?划片情况下学校是否需要招生自主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